首页 > DEFI > D网|DeFi 与 DAO 为何成了柏林区块链周的热点?
曹寅  

D网|DeFi 与 DAO 为何成了柏林区块链周的热点?

摘要:这篇文章是曹寅在 PolkaWorld 的直播 「柏林区块链周见闻」 实录。柏林区块链周讨论最热烈的是什么话题?两大技术项目波卡和以太坊该怎样共处?在区块链发展

这篇文章是曹寅在 PolkaWorld 的直播 「柏林区块链周见闻」 实录。

  • 柏林区块链周讨论最热烈的是什么话题?
  • 两大技术项目波卡和以太坊该怎样共处?
  • 在区块链发展上,中国和国外谁领先?

原文标题:《柏林区块链周出了两大热点,除了 Defi 还有一匹黑马!》
作者:曹寅,数字文艺复兴基金会董事总经理

我是曹寅,担任数字文艺复兴基金会的董事总经理,我们是一家立足于爱沙尼亚,覆盖波罗的海地区国家的非政府组织,目前在芬兰赫尔辛基、爱沙尼亚塔林、中国上海设有办公室和团队。

基金会的初衷是为了支持爱沙尼亚数字公民以及生态企业的全球化合作和治理探索,后来,在爱沙尼亚政府和朋友的帮助下,我们的资源网络也拓展到了欧洲其他地区,包括芬兰、德国、瑞典、马耳他、直布罗陀等欧洲国家,所以经常往返欧洲和亚洲之间。去年我自己数了一下,光是柏林就去了差不多十次左右,今年去了两次,最后一次就是八月的柏林区块链周。

DeFi 与 DAO 为何成了柏林区块链周的热点?曹寅先生以 Polkawallet 项目顾问身份在 DOTCON 演讲

柏林区块链周

参加柏林区块链周非常有感触,这次柏林区块链周应该是今年全球规模最大的、最综合性、最全球化的区块链活动。虽然名称是区块链 「周」,但其实横跨了两周时间,如果算上之前以及之后的一些预热和总结活动,柏林的整个八月其实都是区块链周。

在为期十一天的柏林区块链周内,各路团队举办了近 200 场的各类活动,平均每天有十七八场活动,我们在参会期间,每天都要跑差不多 4 到 5 个甚至更多的活动,从清晨开始就有区块链瑜伽(当然我没有去)、早餐会,然后正式会议开场,中午有午餐会,正式活动时候旁边还有很多 Workshop 和 side event,晚上有各种各样的酒会,酒会之后还有区块链蹦迪,反正活动特别多。

DeFi 与 DAO 为何成了柏林区块链周的热点?21 号晚上活动,相当密集

今年是柏林区块链周的第二届,我去年参加了第一次,去年规模比今年小很多,差不多只有五天时间。

同往年一样,今年的柏林区块链周也是非营利性的,提倡极客精神。但相比去年的第一届区块链周,今年的柏林区块链周活动更为全球化,今年不仅有大量来自欧洲本土的项目,还有为数不少的硅谷项目,日本项目参加,此外也见到了印度项目,南美项目,东南亚项目。柏林区块链周的举办方式非常区块链化的,由各区块链社区主导,分布式组织,开放式参与,主题自由选择

DeFi 与 DAO 为何成了柏林区块链周的热点?柏林区块链周

在两次柏林区块链周之间经历了被称为区块链史上最长的熊市,也经历了三月以来的小牛市,因此这次柏林见到新老朋友尤为感慨,很多人离开了,也有很多人进来了。随着人的变化,整个区块链世界的主题也发生了巨大变化。

柏林区块链周的主题:DAO 和 DeFi

今年的柏林区块链周其实并没有预设的官方主题(其实连所谓的 「官方」 都没有),但我自己的观察,这次的柏林区块链周的主题其实很明显:DeFi 和 DAO。本次柏林以太坊黑客马拉松 , 三分之一项目在做 DAO,三分之二项目在做 DeFi。这次柏林区块链周的明星 (除了以太 , 波卡等底层),就是 MakerDAO、Compound、DAOStack、Aragon 这四家,以及两个 DAO:MolochDao 和 Meta Cartel。

DeFi 与 DAO 为何成了柏林区块链周的热点?MakerDAO Meetup

大家应该对 MakerDAO 和 Compound 比较熟悉 , 因为日常都在用,现在这两个项目,已经成为以太坊宇宙的 DeFi 基础设施,被很多的项目调用。中国社区对 DAOStack 和 Aragon 可能不太熟悉,DAOStack 和 Aragon 提供了创建 DAO 的基础设施,是创建 DAO 的工具包,任何人都可以非常方便地在 DAOStack 和 Aragon 上面创建一个 DAO。这次的柏林区块链里面的很多活动,大家都在提 DAO 的复兴,而国内一提到 DAO,大家想到的还是 2016 年 The DAO 的巨大失败。

为什么今年会涌现出来这两个主题,个人分析有几点原因

第一,以太坊自从早期提出了世界计算机的愿景之后,经历了一系列曲折发展,现在社区和基金会又更具象化地将以太坊重新定位为世界去中心化金融底层账本。相比大而无当的世界计算机概念,这是一个比较现实,并且以太坊正在逐步实现的定位。我们在上一轮大熊市里面见了太多的泡沫破裂,很多泡沫就是因为过于乐观预计区块链技术和模式的发展,同时也错误的理解了区块链的使用场景,最后很可惜浪费了大量机会。

在 DeFi 这个方向,通过上一轮牛市和熊市的大量试错,项目方和社区参与者都意识到 DeFi 是少数可能甚至仅有的存在刚需的区块链应用方向。以 MakerDAO 为例,MakerDAO 的 CDP 机制,创造出稳定币 DAI,再通过 MKR 让持币者参与社区治理,并作为最后兜底方完成清算,实现了区块链去中心化商业模式的逻辑自洽。同时 DAI 又成为了其他以太坊 DeFi 的底层基础设施,同 Compound、Dy/Dx 等其他以太坊 DeFi 项目相互调用,互相支持,真的构建起来了一个去中心化世界金融账本,而通过 wBTC 和 tBTC,又可以将比特币的庞大市值导入以太坊的 DeFi 生态内。这次的以太坊的黑客马拉松里面,绝大部分的 DeFi 参赛项目都是基于 MakerDAO 或者 Compound,这是一件非常好玩的事情。

第二,当下 DAO 的基础设施跟 2016 年完全不可同日而语。现在已经有很多的平台和工具,除了刚才我说的 DAOStack,Aragon 之外,还有包括像 Colony,DxDAO 这样的一些工具,可以帮助用户在一小时之内搭建一个 MVP DAO。

首个 DAO,2016 年的 The DAO,它的失败完全不是因为商业失败,也不是逻辑的失败,就是因为运气不好,或者说粗心在安全上翻了船。去中心化自治组织其实是当今赛博世界的刚需。The DAO 当初募了一千万个以太坊也证明了 DAO 有非常大的生命力。经过三年时间的重新沉淀和深度思考,区块链社区对于 DAO 的理解又更深了一层,同时在以太坊上,包括新的基础设施,比如波卡和 Near 上,又为了 DAO 提供了更多基础设施。现在 ,,开发者能够非常方便地基于具体场景和社群在一小时内做一个 MVP DAO。

还有第三点原因,就是在 2016 年的时候,区块链和数字货币行业参与者非常少,但现在已经有数千万之多,这些人就是 DAO 和 DeFi 的原住民 ,这些人分布在全球,除了 DAO 的形式,很难把他们以任何一种传统组织模式调动起来,而除了 DeFi,没有任何一种金融系统能服务这些人,只有 DAO,只有 DeFi。

未来,DAO+DeFi,可以把散在全球各地,操着不同语言的几千万人有效组织成为经济体,成为一个新的国家。

我们目前已经看到了一些佼佼者,比如 MolochDAO 和 MetaCartel,这两个 DAO 都是以太坊社区的 DAO,他们的目标是实现以太坊 2.0 生态的开发。

波卡和以太坊

接下来聊第二个话题,波卡和以太坊这两个天王级的项目的关系。

这次在柏林,波卡和以太坊各自办了活动,波卡是 DOTCON,以太是 DAPPCON 和 ETHBerlin Zwei (中文:第二届以太坊柏林)。

DOTCON

DOTCON 的形式是一个常见的大会,有主会场,旁边有 workshop,听众可以在主会场听 Gavin 和波卡生态项目的演讲,也可以在旁边的 Workshop 里面去手把手的做一些 substrate 的开发,我担任顾问的波卡钱包 PolkaWallet 也作为嘉宾在主会场给大家演示介绍了波卡生态上的 DeFi 是怎么玩的。

DeFi 与 DAO 为何成了柏林区块链周的热点?Web3 峰会炉边谈话

DAPPCON

以太坊社区是这次柏林区块链周的主要支持者以及主要活动举办方。DAPPCON 由柏林本地以太坊项目 Gnosis 主办,这是以太坊上最早的预测市场项目,现在也在和 DAOStack 一起积极探索 DeFi+DAO。

DAPPCON 活动选择在柏林科技大学主办,会场上以太坊上的一些明星项目给大家介绍了最新进展。比如当初 The DAO 的开发团队 Slock.it 演示了他们最新的超轻客户端,Realitio 介绍了他们研究的分叉经济学,主办方 Gnosis 也发布了他们的 multi-conditional token 标准等等,Nervos 的 Toya 作为唯一的中国项目代表在会议上做了主题分享,有机会单独写文章给大家介绍。

DAPPCON 的重点也是 DAO 和 DeFi,这次 DAPPCON 还有一个亮点,V 神(Vitalik Buterin,以太坊创始人)和 Joe Lubin (ConsenSys 创始人)在圆桌讨论环节作为神秘嘉宾登场,同两位区块链怀疑论者同场辩论什么是以太坊的成功。双方一直在试图艰难的达成共识,但从我看来两边唯一的共识可能就是区块链现在仍然很早期,V 和 J 希望反对方能够认识到以太坊未来的巨大潜力,V 举了跨国公司远程雇佣非洲工程师并支付加密货币的例子,以及多签技术如何保护以太坊基金会的财产,但生活在不同维度的反对方律师并不买账,看起来又是一场鸡同鸭讲,结束之后一切照旧的日常辩论。

DeFi 与 DAO 为何成了柏林区块链周的热点?DAPPCON 圆桌讨论,剧透:狐狸面具的就是 V 神

ETHBerlin Zwei

ETHBerlin Zwei 由 Department of Decentralization 主办,ETHBerlin Zwei 是以太坊社区的一场为期五天的盛大节日,有演讲,有游戏,有冥想,有演示,当然,这场节日的主体就是以太坊黑客马拉松。

这次黑客马拉松空前盛大,来自全球的 730 名以太坊开发者莅临现场,最后提交了 88 个项目,这次参加黑客松的选手实力都不错,项目令人眼花缭乱,具体就不一一介绍了,感兴趣的可以看 Multicoin 合伙人 Kyle 写的项目 介绍。

我想在这里重点指出的是,本次黑客松超过五分之四提交的项目都是 DeFi 项目,而往年比较常见的游戏、物联网、实体产业应用等项目几乎不见了,以太坊成为世界去中心化金融的底层账本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全社区的选择

此外,在本次的 ETHBerlin Zwei 中,我看到了以太坊社区的开发范式的切换。

DeFi 与 DAO 为何成了柏林区块链周的热点?以太坊黑客马拉松

以太坊的开发 —— DAO 主导

以前,我们更多关注的是以太坊基金会说了什么,做了什么,V 神这边说了什么,又写了什么。但这一次以太坊柏林的活动体现出了一个被我们中国很多区块链从业者所忽视的一个现象:未来以太坊 2.0 的开发很可能会由几个 「黑帮」 主导。这个黑帮是引号的,他们就是 DAO ,比如 MolochDAO、Meta Cartel、YoungDAO 和 Ethereum Magician 等

这些组织由以太坊开发者 KOL 牵头,比如 MolochDAO 由 SpankChain 创始人阿明创建,之后 Joe Lubin 和 Vitalik 加入,以合作开发以太坊 2.0 的基础设施为目的。Meta Cartel 则由十几个以太坊项目在上一次布拉格的 Devcon 上联合组成,为了解决 Meta Transcation 问题,后来又扩展为以解决以太坊 2.0 通用性问题为主要目的。

这些组织之间其实是竞合关系,都是为了以太坊 2.0 服务,但是大家对于以太坊 2.0 到底应该是什么东西,如何实现,以及具体路线图,却有着不同的观点,其实是也因为各个团体利益不同,能力不同。这些原本独立的以太坊开发团队或项目方,基于共同的理想、共同的技术愿景,从去年下半年开始迅速组织成各种 DAO ,为实现自己心目中的以太坊 2.0 。

这些 DAO 本身也在裂变,甚至像 MolochDAO 还鼓励开发者从 MolochDAO 分叉。这些 DAO 也在影响 V 神和以太坊基金会对于以太坊 2.0 的愿景和路线。

DeFi 与 DAO 为何成了柏林区块链周的热点?Meta Cartel 的 logo

比起表面上的影响力竞争,其实更多的是合作,比如说 MetaCartel 的联合发起人 Peter Pan 也参与了 MolochDAO ,MolochDAO 的成员所在企业中也有人参与了 Meta Cartel 。而且 MolochDAO 又鼓励分叉,在 MolochDAO 里面的开发者、参与者如果因为愿景不同,对于具体 Proposal 不满意,可以选择怒退( Ragequit ),或者可以选择拉帮结派,从原生的 DAO 里面拉一批跟你意见相同的人快速分叉做个新 DAO 。但是这帮人再怎么分叉,他们大的愿景是一致的,就是为了实现以太坊 2.0 。 所以说对于以太坊 2.0 我还是非常期待的。

波卡和以太坊互相成就

那波卡和以太坊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我个人觉得是互相成就,从 V 神和 Gavin (Gavin Wood,波卡创始人) 的关系和角色就能看出来。

在以太坊早期,Gavin 还在的时候,他们两个扮演的角色是,V 神是精神领袖、政治家、理论家,他提出愿景,同 Gavin 一起主导了架构设计,由 Gavin 完成代码实现。Gavin 作为一个非常天才的工程师,架构实现能力非常强,这两个人是一个非常完美的配合,但后来可惜他们分道扬镳,为了自己不同的愿景和理想去做自己不同的项目,这才有了 Polkadot。

因为 V 神是一个政治家和理论家,他在理念上举着大旗来带领大家凝聚共识,所以会有很多有理想的开发者跟随 V 神,但这种跟随的形式会比较松散和自由。他们对于 V 神提出的世界计算机或者以太坊 2.0 都有自己理解,开发者组织相对松散,是社区参与型的,每一个项目方,每一个开发者都可以从自己的角度去理解 V 神的理论,并做出开发贡献,提出各种方案,开发各种客户端和工具,比如雷电网络、Plasma 等大家感兴趣的东西。

而在 Polkadot,Gavin 的确是一个非常天才的工程师,实践能力非常强,他能够在一天时间里面就发布 Parathread 的架构,甚至在会议现场做出最原始的实现。所以在 Gavin 这样天才工程师的带领下,Parity 以及波卡社区的开发者,都比较脚踏实地,基于一些非常具体的模块,非常确定的路线围绕着 Web3 基金会的路线开发,和非常密切地合作。

Polkadot 强,是半中心化的模式天然就执行力强,能够按照既定线路图和里程碑按部就班地开发;而以太坊这边就是社群比较广,生态比较大,它的缺点就是比较散。对于以太坊 2.0 大家各有各的想法,所以我们看到以太坊 2.0 的里程碑不停地跳票,其实自从 Gavin 离开以太坊之后,以太坊的开发就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

如果不谈愿景,仅仅从他们两个人的性格和能力角度来说,假使他们能够在一起,将是一个完美的团队,但可惜分开了。

波卡和以太坊如何配合

我们现在来说,这两个项目如何来配合。

咕噜今天写了一篇文章,我觉得非常好,非常具有见地,他说的就是波卡的 「平行链——中继链」 的架构以及桥的设计,不仅对于以太坊来说,对其他公链来说都是一个非常有益的补充。这使得原生的一些公链开发者,他不用开发新的公链,他只要基于以太坊和波卡的跨链架构和工具,就可以实现很多想法。

因为其实绝大部分的区块链开发者做公链的原因,并不是做一个全民通用的基础设施,而只是想实现具体场景或者产业的应用,比如说在医疗领域或在交通领域;或者说在具体的横向方案,比如数据结构,可扩展性,隐私,甚至仅仅在 ID 上有一些自己独到的想法。以前如果开发者要实现这些想法的话,要不就在以太坊上做 layer 2,要不就是自己独立发一条链。那现在你可以来做一条平行链来实现你的这些想法,而不担心要去改一条公链出来,你直接接入波卡的中继链就可以实现了。

那目前在以太坊上面的话,开发者是做不到这一点的,因为如果想在原生链架构上面创新,不管是共识算法的创新,数据结构的创新,账户体系的创新,你需要动以太坊的底层架构,那这样的话你就不再是以太坊了,要分叉了。但波卡就提供了这样一种可能性,开发者可以以搭便车的方式共享很多原生链的基础设施,同时又可以基于开发者的想法和能力去实现原生链不能实现的功能。这就是为什么我说波卡和以太坊其实是可以互相促进和补充的。

当然现在波卡的 TPS 比以太坊高,但是以太坊到 2021 年以太坊 2.0 POC4 全部完成之后的话,我相信他的 TPS 也不会差。而且其实我也挺看好以太坊,现在我们也看到了基于信标链做分片来提升以太坊性能这样的一些实践,所以说两条链我都看好。

以太坊生态 VS 波卡生态

然后再从生态的角度去分析一下波卡和以太坊。

刚才其实也讲了一部分,现在以太的生态其实已经升级到了新的形式。原来的形式是很多上面的项目方各自为战,自己做自己的东西,不管是状态通道、雷电网络、Plasma 或者分片这样 layer2 的基础设施。但现在这些项目方它们自己抱团,然后形成了一个个的原生开发的小社群小组织,然后 1+1 大于二的方式变成 DAO 在贡献,再去参与以太坊的底层的开发,尤其是以太坊 2.0 的进展。

波卡是在 Web3 基金会的带领下,由几个比较早期的项目方在去配合 Web3 基金会在做底层的开发,以及也有一些团队想通过桥来去跨波卡和以太,我们称为外延性的这样一个工作。

所以这个是两个社区的特征,以太相当社区化,波卡中心主导,社区配合

从参与人的数量上来说,我个人估计以太的开发者的数量可能是在波卡的目前的开发者的数量的几十倍,甚至可能更多。其实情有可原,首先以太是一个从 2013 年就开始创建的一个项目,波卡 2017 年开始启动,然后测试链 Kusama 也才刚刚发布,所以从时间上来说波卡滞后以太 4 到 5 年的时间。

但波卡提出的 Substrate 一键发链的架构,它也比以太坊更早的应用了 WASM 来替代虚拟机实现链的逻辑,这一点是更受 Dapp 开发者的欢迎,所以我相信随着这两个项目的快速发展,尤其是波卡的快速发展,马上波卡的开发者数量就越来越多。

DeFi 与 DAO 为何成了柏林区块链周的热点?

Parity 工程师 Shawn Tabrizl 介绍过去一年里 Substrate 开发者社区情况

然后从社区的不足来说,波卡因为还在早期,同时技术目前也并没有完全的 release,所以说它的开发者难免会少,社区难免会不如以太坊这么丰富和全球化,但是像 PolkaWorld、Polkawallet 还有 ChainX 和其他的一些全球比较早期的波卡开发者和生态步道者的参与下,会有越来越多的开发者投入到波卡生态中,或者说同时兼顾以太和波卡生态。我是觉得后面这种情况会更多,同时兼顾以太和波卡生态。

因为这次我们在柏林跟那些开发者在讨论的时候,大家对于波卡和以太并没有去做一些非你即我、非此即彼的选择,都是同时在以太坊开发,又希望能够用波卡的 Substrate 和跨链架构去实现互操作性,这一点是一个比较开放的心态,也是正确的心态。所以我觉得这两者不是说谁把谁干掉的事情,而是如何更好的配合协调。

我们现在也想做一些工作来去协调和连接以太坊里面的一些原生的开发者社区和波卡现在的首批的开发,一起做一些工作,像 PolkaWorld 马上要在 9 月 21 号在杭州举办一个非常盛大的 Substrate 黑客马拉松,也会有一些以太坊的开发者来参与,这就是非常好的迹象。

区块链发展 —— 中国 VS 世界

接下来再讲我们这一次的第三个话题,中国和世界的区块链发展对比。

这次柏林的活动,参会的成员、项目方和观众,其实来自于全世界五湖四海,美国的非常多,毋庸置疑,来自日本的韩国的都很多,中国这边的话其实去的人挺多,但是比较出挑的项目方屈指可数。

DeFi 与 DAO 为何成了柏林区块链周的热点?波卡全球大使聚会

这次我们在柏林看到的中国的公链项目只有 Nervos。所以可以这样说,这一次柏林区块链周中国的公链,可以说是硕果仅存的只有 Nervos,算是我们中国过去两年公链疯狂之后交出的一张不如人意的成绩单。

其实除了公链之外,中国的 DAPP 包括其他的一些链上的基础设施 layer2 的一些项目,在柏林这边也非常的稀少,无人问津。这个原因我想一是因为语言问题,第二个更重要是在于我们中国其实已经和国际区块链,尤其是跟欧洲和美国的区块链主流发展的技术、理念模式、发展方向发生了分叉。如果倒推的话,这个分叉我觉得就是从一年前,是从去年的八九月份开始的。去年的八九月份,整个数字货币的行情发生了一轮让人手心出冷汗的暴跌,暴跌之后导致很多区块链项目方失去了信心,对区块链的开发失去了信心。

虽然说数字货币价格的暴跌对全球的项目方都有信心的打击,但是对中国项目来说尤其之大,其实是可以从文化心理上来讲。

中国人比较喜欢从众,我们在乐观的时候会集体放大乐观的情绪,这使得我们的牛市比别人更牛,我们的热闹比别人更热闹;但在熊市的时候,我们也会受到旁边的影响,我们会比别人更恐慌,会比别人更悲观

而且还有一点比较讽刺的是我们中国人太聪明了,一旦一个事情苗头不对了,马上就换方向,然后新的人也就不进来了。但是在欧洲那边人他们比较钝,脑子比较慢,所以他们的神经末梢不会像我们这么敏感。就算碰到熊市,该开发还是在开发,该做什么还做什么。他们以一种比我们更淡然的方式应对熊市,而不会因为一些价格的原因去切换方向。但我们中国项目方比较更多从商业考虑,一旦失去了商业价值,就会开始换新的方向,所以从去年这一轮八九月份的暴跌开始,欧洲和中国的区块链项目方就发生了在理念上在深层次的分道扬镳。

那这样的结果是什么呢?

中国,能让人眼前一亮的的底层项目,基础设施项目越来越少,那好的一面是,比如说像一些矿池、钱包、交易所、量化这种现金流和商业模式非常明确的,两三句话就能跟投资人讲清楚的这样一些区块链的赛道发展较好。

欧洲人因为脑子慢,神经比较钝,还是在开发一些底层的基础设施,同时又开始去进行更深度的思考,开始做一些在社会文化认知方面,不仅仅是在商业模式上面,在怎么赚钱上面去做这些事情,所以才会有了这一次 DAO 的复兴。像刚才我说的 Meta Cartel ,这个社群就是在从去年 8 月份布拉格的第四届 DevCon 酝酿起来的。

然后中国这边除了刚刚说大家去做一些商业模式非常明确的项目或者说赛道之后的话,还有另外一个不太好的现象,就大家开始对于模式币的追捧,对于盘圈的追捧,这是让人比较伤心的一件事情!

模式币盘圈这种东西,大家用简单的小学逻辑能力思考一下,都不用深入思考,就知道最后必然会崩盘。但是在去年年底及今年年初的时候,甚至一直到现在还有很多项目方对模式币和盘圈趋之若鹜,完全没有任何价值的东西,比如说贝尔链这种东西,Plustoken 这种,甚至说还有些项目方还以之为傲。所以我觉得这其实是我们去年从 8 月份的大分水岭以来,结下的最恶劣的这个果。菩萨畏因,凡人畏果,那这个因和果是什么?

我们现在看到的中国区块链和全球区块链的这个大分叉。看起来是果,但背后的因其实在于,第一没有像西方人一样,比较坐得住冷板凳,静的下心的一个心态。这是为什么?V 神也好,Gavin 也好,都是老外,而不是中国人。另外也是因为中国的区块链行业,大家其实都是因利聚,当然也会因利散,这其实也不是问题,也不是错误,只是说太过务实,可能还不是特别适合区块链所提倡的去中心化的精神和愿景。

不过我还是觉得从一年前的分水岭到现在,中国区块链的发展是不是真的跟不上了?其实并非如此。我们要对自己有信心,毕竟我们是一个有非常强的实现能力,同时又有非常大工程师红利的国家,欧洲没有一个像 BAT 级别的公司。所以说我们只要重新回到区块链精神的本源,能够更积极的,更多的和国际区块链社区,尤其是跟以太坊社区,跟波卡社区进行深度的交流,我相信很快我们就会赶上这失去的一年。

一些有意思的项目

最后呢再讲讲我这次在柏林区块链周上看到让人比较有意思的项目。

当然以太坊 2.0 和波卡我就不多介绍了,这肯定是我不分先后最看好的两大方向,但除了这两个方向之外的话,我其实还挺看好另外一个叫 Near Protocal 的项目,这个项目是一个更务实的,更开发者友好和客户友好型智能合约开发平台,也有很多在共识方面的创新,提供了更好的 TPS 。

除了这个底层项目之外的话,我也看到很多一些工具,比如说有一个叫 The Graph 的项目,这个项目它提供了一种新的链上数据查询方式,让你能够非常轻的在多条链上,但是目前主要是以太坊这上面能够查询调取链上数据,这个对于跨链互操作性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还有就是 Gnosis 和 Aragon 这两年他们也算是非常静下心来做了一些事情,尤其那些做 DAO 基础设施的项目让我眼前一亮。但是现在还是面临这样一个问题,虽然我今天吹 DAO 确实很多,但是归根到底我可以这样说,Gnosis 也好 Aragon 也好,现在的日活也就只有几十不到一百,也就是说 DAO 虽然火,但是是叫好不叫座,需要更多的开发者来基于有价值的场景去开发。一些活跃的大社区,像 MakerDAO 已经提供了很好的工具,但这些工具需要大家用起来。

还有一些项目就不多一一介绍,其实这一次让我眼前一亮的新项目,大部分来自于以太坊黑客马拉松里面涌现出来新项目,这些项目有很多是基于 Compound 和 MakerDAO 在做,Compound 和 MakerDAO 的确给大家提供了很多新的思路。

然后还有一些方向像 PoS 这个生态里面怎么结合 PoW 来做点事情,这其实也是很多项目和开发者在思考的方向,但是没有具体项目,但我觉得这个 idea 很有意思。

最后总结下,这次的柏林区块链周给我留下更多的是对于未来 Web3.0 发展的信心,对区块链发展的信心,同时也给了我们中国区块链开发者和项目方很强的紧迫感,我们必须立即跟国际重新接轨,摒弃模式币、传销、资金盘这样一些东西,回到我们当初加入区块链社区的初心,去中心化这样的一个理念。

免责声明
世链财经作为开放的信息发布平台,所有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世链财经无关。如文章、图片、音频或视频出现侵权、违规及其他不当言论,请提供相关材料,发送到:2785592653@qq.com。
风险提示:本站所提供的资讯不代表任何投资暗示。投资有风险,入市须谨慎。
世链粉丝群:提供最新热点新闻,空投糖果、红包等福利,微信:trr35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