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人早已不是数字货币的域外吃瓜群众
近期,狗狗币、shib等数字货币频上热搜,就连不甚了解的场外吃瓜群众,也不禁对此产生好奇和兴趣。
显然,热搜上的数字货币是与投资行为深度挂钩的。比方说,“狗狗币涨911倍”“狗狗币大涨”“shib大跌”等热搜词条无一不显示出了当前这类数字货币的投机性质远大于实用性质,即便是在实用交易应用场景中偶有的“SpaceX接受狗狗币支付”话题也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关系不大。
尽管如此,自2008年中本聪系统构想出数字货币和区块链技术、2009年比特币和创世区块链出现,无论是金融资本还是实体经济,都对这一新兴的去中心化货币技术趋之若鹜。而在好莱坞,也已经有了不少将数字货币应用到电影生产的尝试和案例,其中更不乏像20世纪福斯和漫威影业这样的成熟制片公司。
那么,当前数字货币发展到什么程度了呢?数字货币与电影行业之间的应用结合又有哪些?对我国的电影人而言,又是否要抓住风口抢滩入局?
一系列疑问,就让情报君从好莱坞对数字货币场域的一系列入局开始说起。
从电影题材开始无论是我们手中的硬币纸钞,还是银联、微信或支付宝里的数字金额,货币实际上就是能被用于交易一般等价物,当前由各国的中央银行统一发放。
但在2008年的时候,署名为“中本聪”的人发表了一篇论文,洋洋洒洒地陈述了数字货币和去中心化的区块链技术,由此引起金融界的兴趣和关注,比特币应运而生。
简单说来,所谓“区块链”就是一种能为交易提供点对点网络路由和分布式账本的技术,具有公开透明和难以篡改的特点。基于这种技术,人们可以通过“挖矿”(即,成为区块链中第一个算出编码结果的记账人)来“创造”出虚拟的数字货币,进而不断地投入交易。
无疑,这是一门革新的想法和技术。因此,在比特币逐渐走进大众视野的那几年,就诞生了不少以此为题的纪录片电影和剧情电影,例如《依靠比特币生活》(2014)、《寄希望于比特币》(2016)、《加密货币》(2019)等等。
尽管这类电影的制作成本总体不高、口碑也相对平庸,但它们确实记录下了围绕比特币身边的诸多疑问和限制。比方说,当前人们仍不能依靠比特币生活,比特币在暴涨暴跌之间能让人一夜暴富或一贫如洗,比特币也成为了新兴金融犯罪的工具……
由此可见,数字货币及区块链技术与电影的第一个直接关系,就是为以金融题材为主的各类电影提供了吸睛素材。
不过,这样的关系是较为浅显的,华尔街和好莱坞又岂会放过数字货币之于影视娱乐行业的各类有利可图的应用呢?
首先,数字货币场域为电影行业提供了新的集资渠道,且对中小型工作室和个人创作者尤为吸引。
据情报君亲测,若我们以“电影”“数字货币”“募资”等关键词在网络搜索,当前谷歌上的相关词条可高达一千五百多万,其中又以2017-2018年之间发布的新闻报道为最。由此可见,这段时间可以被看作是好莱坞和华尔街近年鼓吹“用数字货币为电影项目集资”的旺盛时期。
比方说,搜索显示出的一家名为“Crypto Film Fund(加密电影资金)”的娱乐公司,就成立于2017年,其官方业务描述包括区块链技术、艺术家资助、独立电影人资助以及游戏创意。再比如,另一家名为“Cinemadrom”的网站则自称为“区块链电影平台”,业务范围涵盖电影投资、影院中介和影片线上交易。
那么,为什么这样的项目会在这两年间如雨后春笋般地相继冒出呢?这一点,还要得益于不少电影从业者的主动入局。据外媒报道,在2017年的时候,《鸟人》的制片人Christopher Woodrow新创了一个基于数字货币和区块链技术的电影金融平台MovieCoin,其主要目标就是为了要革新传统的电影集资方式。
对此,Christopher Woodrow当年回答彭博社电话采访的时候也直言不讳:我们正试图彻底改变电影的集资方式……我们正在整理一批项目,其中包括A级电影明星、顶级导演、经验丰富的老牌制片人,这些项目将构成MovieCoin的初始片单。
到了2018年,美国电影制片公司XYZ Films、视频游戏开发公司Ground Control和基于以太坊区块链的媒体平台SingularDTV也合作推出了一个名为“New Frontiers”的电影项目,旨在通过以太坊来完成一部拼盘科幻电影的募资和发行。这般声势浩大,彼时也掀起了不小的舆论风潮。
其次,在“非同质化代币”(NFT,Non-fungible token)的概念引入之后,数字货币场域所能给艺术创作带来的交易新风向也逐渐渗透到了电影领域,并由此成为了一些电影公司所尝试的新型宣传手段。
什么是NFT呢?简单来说就是创作者可以将自己的作品以数字加密的形式售出,其售出的每笔交易都会被记录到区块链中,从而达到为该创作标的“独一性”的目的。
因此,当前NFT应用最广的领域是艺术品投资,与传统的画廊代理或拍卖行代理不同,艺术家们可以直接把自己的作品放到数字货币场域出售,从而完成买卖双方之间的点对点交易。更利好的是,通过区块链技术完成的交易,因其具有公开性和独一性,便从根本上杜绝了赝品的流通、保障了每件藏品的收藏价值。
而对电影宣传方来说,这样的独一性就是刺激粉丝消费和增加粉丝粘性的绝佳方法。
关于这一点的著名案例是于2018年上映的《死侍2》。彼时,20世纪福斯与票务公司Atom Tickets合作为该片推出了限量版的电子海报,当电影观众购买门票时,他/它会收到一个代码,以兑换相关的电子海报。最终,这些限量版电子海报可以像其他收藏品那样,能在以太坊区块链上进行交易。
据当时为这项服务提供技术支持的Greenfence Consumer公司的负责人Jonas Hudson所言,这项宣传活动无疑就是利好粉丝的,因为“(粉丝们)不必知道关于以太坊的任何事情,也不必了解数字钱包,他们所要做的就是兑换代码、查收电子邮件,最后便直接收到一个很好的收藏品。"
不过,除却电影题材、项目集资和宣传手段,数字货币场域最为电影人所称道的一点应是在内容创作层面上的“去中心化”,因为大多数电影人认为这个方法可让他们“逃离”好莱坞的权力控制。
去中心的“链上电影”何谓电影创制层面上的“去中心化”?
正在进行实践的国外电影人们普遍认为数字货币场域可以助他们实现的,大概就是对大型电影制作公司和巨额电影融资数额的“去依附”,从而达到无有枷锁的自我表达。由此,一部部基于区块链技术来进行融资和发行的“链上电影”顺应而生。
以Cinemadrom的业务范围为例,据描述,它的“链上电影平台”的运作机制就是电影制作者要先让自己的作品通过平台验证,然后再通过区块链技术交付给往后的验证者和用户。而在这样的电影交付过程中,创作者会得到收益、观众会得到电影作品和独一交易代码,消耗的则是互联网流量。
显然,这样的模式对创作者而言是十分诱人的,因为他们不仅“不受拘束”,而且还可以再每次销售中都获得一定量的创作收益。当前,Cinemadrom主打出了三个电影募资项目《Neferititi》《Breaking》和《Shuffle》,以期分别向公众募资1亿5千万美元、3千万美元和7千万美元。尽管我们还要对这类项目的出品品质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
另一方面,链上电影的运作方式也扩大了粉丝介入创作的话语权重。这就意味着,在这类项目“抛弃”传统出品公司和制作人的同时,也在变相地将每位参与投资的人变成了联合制作人,如果其中还夹杂了一定数量的粉丝,那么这些粉丝也就拥有了介入创作的权利。
比方说,假如粉丝A通过区块链完成了对链上电影项目B的一笔投资交易,那么他/她就会拥有这一笔交易的独一代码;当A想要将自己的想法和点子反馈给B的时候,他/她无需通过中介就可直接联系B,并向B提出修改意见。
更进一步来说,这与一般的众筹行为是不同的。情报君认为,人们可以通过出资资助的方式来参与某一电影创作项目的众筹,但与其出资方既可以是一般货币,也可以是数字货币。如若是一般货币,则与普通交易无异,但若是数字货币,则要承受其市值波动的风险。因为一个电影项目所需要的是“美元”,而一个数字货币时刻所对应的“美元市值”却是处于波动之中的。
不过,去中心就真的百利而无一害吗?情报君认为并不见得,至少从现今各方参与链上电影项目的成果和收益来看,也并没孵化出了什么可以名留影史的经典之作。更多的,这像一种个体创作者对好莱坞权威的侧面挑战。
更重要的是,无论是比特币、狗狗币、shib还是各种各样的民间数字货币,至今仍然缺乏可靠的价值后盾。打个不恰当的比喻,就像是《头号玩家》里的情节——幸幸苦苦奋战到最后,却发现赢得的金币只写了一句“extra life”,适用于虚拟游戏里的玩家复活,但无法对应现实世界中的任一实物价值。
再加上小氛围化的同好式社区自理,万一哪天没有人愿意继续“挖矿”了,数字货币场域便会轰然停滞。显然,这对于需要真金白银、人力物力投入的电影创制来说,毫无保障可言。
终究还是一场内容战争
尽管如此,货币的数字化是一个势在必行的趋势,为了给数字货币提供可靠的价值后盾,脸书已在美国推出了发行数字货币Libra的计划,我国也正在加速推进数字人民币的建设。
那么,为什么在比特币、以太币、狗狗币等民间数字货币相继开花之后,国家权力终究还是要入局参与这一领域呢?国家央行对数字货币的正式入局,对电影行业来说又将意味着什么呢?
一方面,这是各个国家夺回中央发币权和定价权的举措,为的就是要为数字货币提供价值后盾,以打击投机、稳定经济。
实际上,当前民间的数字货币里有很多都是没有价值后盾的“空气币”,以狗狗币为例,马斯克的一句就能直接左右它的涨跌。这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意味着若当这些名人突然抽身,相关的货币就会瞬间失去“价值”。因此,拥有发币权和定价权的各国中央银行,都必须让空气币退场,让具有价值后盾的数字货币进驻。
对于电影行业来说,这无疑也是利好的。因为电影本身作为一种知识产权商品便已估值困难,我国的电影融资环境也仍有待改善,在这样的条件下,倘若贸贸然地将没有价值后盾的民间数字货币引入,岂不是在“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为电影项目增加资金风险吗?
另一方面,央行收归数字货币也是其增强资金流向监管权的体现,这一点则更应受到电影人们的关注和重视。
如上文所述,当前很多链上电影项目打出的都是去中心化的口号,但去中心化的另外一面,却也是想逃避监管。
诚然,监管和审查是深刻影响文化作品创作的两大因素,但情报君认为叫好又叫座的电影创作内容并不会只受监管和审查所影响,而一众货不对板的烂片更非监管和审查制度下的必然产物。
在这一点上,比内容上的监管和审查更重要的是,是项目资金流向中的监管以及项目传播过程中的监管。以电影制作为例,前者能有效地遏制电影创制各环节中诸如洗钱、逃税在内的非法资金活动,后者则有望在未来建立起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知识产权加密传输。
就像大家都较为熟悉的BT种子和磁力链接,它们与区块链技术的共同之处就是“点对点网络”,在这样的技术支持下,互联网上的人们就可以跳过中间环节来完成直接交互。所以,在以前国内的正版电影资源相对有限的时候,很多影迷都习惯于通过下载BT种子或磁力链接来获取相关资源,而当各大互联网流媒体公司大举购入版权之后,民间里的各种BT和磁链传播也就得到了一定的收束。
因此,无论是电影投资来源、电影内容创制还是电影传播,央行的在数字货币领域的下场都指向了“良币驱逐劣币”的目标。
这样一来,无论数字货币的名字再花里胡哨、数字货币场域的资本动作再夺人眼球,电影人要做的还是生产内容、电影人能融到可靠资金的重要条件还是优秀的项目质量。而至于当前各种空气币的起伏涨落,不过是具有投机性质的一把操弄罢了。
- 免责声明
- 世链财经作为开放的信息发布平台,所有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世链财经无关。如文章、图片、音频或视频出现侵权、违规及其他不当言论,请提供相关材料,发送到:2785592653@qq.com。
- 风险提示:本站所提供的资讯不代表任何投资暗示。投资有风险,入市须谨慎。
- 世链粉丝群:提供最新热点新闻,空投糖果、红包等福利,微信:juu36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