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科 > Props Webinar|用户资本开启区块链大航海时代
Props官方  

Props Webinar|用户资本开启区块链大航海时代

摘要:Prop Webinar直播系列是由SEC RegA+合规项目Props出品的一档专注探讨区块链「所有权经济」的直播节目。节目每2周一期,我们将邀请行业内的嘉宾

Prop Webinar直播系列是由SEC RegA+合规项目Props出品的一档专注探讨区块链「所有权经济」的直播节目。节目每2周一期,我们将邀请行业内的嘉宾来针对不同主体进行讨论、分享,并形成视频与文字稿以便查阅。

第二期「用户资本」vs「股权资本」于2020年11月3日播出,本期直播由星球日报Odaily支持并担任嘉宾主持。本期分享嘉宾为Magic Circle创始人曲明以及数字经济学家刘志毅。以下为本次直播的视频&文字内容:

Mandy Odaily:

感谢Props的邀请,很高兴担任今天的主持人。也欢迎今天的两位嘉宾曲总跟刘老师。我觉得今天的主题很有意思,它听上去是一个很宏大的命题「用户资本」vs「股权资本」,但其实,因为我们核心团队来自36Kr,到做区块链行业这个垂直的媒体也算是从股权资本这个赛道到用户资本这个赛道。OK,我们先请今天的两位嘉宾来介绍下自己与所负责的业务吧。

曲明 Magic Circle:

大家好,我是来自Magic Circle的曲明, Magic Circle是一家专注于数字证券领域的金融科技公司,也就是大家了解的STO,是一个非常新的产业,为投资者和发行人提供发行、交易、合规管理的整体方案。可以说是一家基于区块链的FinTech和RegTech结合的公司。Magic Circle目前主要在纽约/香港/日本/中国有4个办公室,目前正在帮助几个科技企业在全球发行数字证券。另外,Magic Circle也是SAIF基金的投资企业。在2015年进入区块链行业前,我主要从事通信技术领域,为亚洲大部分国家的电信运营商提供网络优化服务。从事区块链行业后,我主要专注在数字身份和数字证券领域,谢谢.

?

刘志毅 博士:

谢谢主办方的邀请。目前我所在的公司是一家人工智能明星企业,我们公司本身是没有区块链相关的业务,我们之前是和央行货币研究所有一些合作,包括我们也去参加了这个区块链HOE的全球标准制定,但目前来说,我们还是一个纯技术的AI企业。

我自己还是以学者身份来做这个交流,因为我之前是在中国科学院和同济大学做研究员,然后从一个大学进实验室叫人工智能与区块链实验室,我本人写过一本书叫《AI与区块链智能》,是去年在英国大使馆发布的。有意义的是它是第一本入选教育部教材的区块链领域的书籍,也是ARM,一家专门做芯片厂商支持的一个学术研究项目。我做的研究实际上并不是关于金融领域的模块,更多的是从经济学的模块,因为我们所做的研究是在数字经济学这个领域,我们可以看到在某种形式上它可能改变了传统经济学看待它的视角,以及组织形态。今天的主题我会从经济学的理论,包括我们社会资本等等理论来思考,我希望跟像曲总这样在前沿有非常多的产业实践企业家一起沟通,更多的我还是以个人学者身份的一个角度来跟大家一起来交流。

Mandy Odaily:

感谢两位老师的自我介绍,我们主办方Props做的事情也是用区块链的技术和经济模型去赋能传统场景的平台和公司,尽管今天的两位嘉宾本身并不是直接去从事这个细分区块链的工作,但是可以从一个更宏观的角度讨论一个发展性未来的命题,所以我们今天主题是叫做用户资本和股权资本,对于今天在观看直播的观众来说,他们也不一定很了解这两者的区别,实际的定义都是什么。我们先从一个比较大的问题说这个所谓的用户资本和股权资本,是两种不同的资本形式和组织形式,是两种不同的路径,所以我们先请两位嘉宾来谈一谈你们对这两个概念的一个定义和认知,以及异同之处在于什么。我们请曲总先来。

曲明 Magci Circle:

关于用户资本这个概念,其实它并不是一个很新的概念,那么主要从字面上的理解,用户资本就是来自于用户,成为你的投资人。这个资本区别于以前的资本来自于专业的投资机构,从更传统的意义上来讲,当你投资股票投资公司的时候,其实你本身就已经是一个投资人了,但作为个人来讲,用户资本我们更着重强调的是用户,也就是当你投资某一项事业的时候,你是这个产品或者服务的用户本身来参与这个投资,这个就跟以前的专业财务性的投资,或者一些其他方面的一些投资可能有一定不同。同时在目前平台经济中,还包括区块链的技术协作之下还有更广泛的含义,这是我初步对于用户资本的一些理解。

第二,用户资本从投资本身所获得的权益来讲,它可以是股权资本,它可以投资并获得某一项的股权股份的权利,同时也可以是一个使用权的资本,也可以是一个收益权的资本。包括我们最近在一些STO的实践里面,你可以投资一个股权债权可转债,也可以投资收入分享型的一些Token,这样其实它的权益实际上是非常广泛的,另外为什么我们要强调用户资本这个概念,而不仅仅单纯去强调股权资本,是因为现在很多商业形态,包括平台经济、商业形象,它接触客户的能力和管理客户的能力有了极大的提升。

包括我们的一些新型的带货直播也好,还是说这个一些基于粉丝社群的这样一些经济,它的客户的特征已经超越了国家,甚至超越了一些地理的限制,甚至超越了一些我们传统意义上的客户群的一些限制,那么当你有具备了触达能力的时候,我们有一个非常好的机会,就是把我们的这样一些忠实的客户去来转化成你的投资人,这是我想在一个新的经济平台上,理解客户用户资本的概念。

刘志毅?博士:

用户资本和这个股权资本看上去是形式上不太相同,我们资本是金融属性的,但实际上如果从研究角度来讲,我们认为就是他们其实有相同之处的,他们的相同之处都可以作为社会资本的一个部分,所谓社会资本是经济学家创造的一个概念,他把所有的资本分为经济资本、文化资本和社会资本的形式,这些资本之间是可以进行转换的。很明显,我们现在谈到用户资本,是因为它作为一种社会资本可以转化为经济资本。什么叫社会资本呢,我们可以简单的来理解这个概念,其实社会资本就是说我们可以通过社会关系、社会网络,每个人的个人社会性应用,通过在强化社区的身份和认同感、信用感使得这样一个网络拥有一定的经济效益。

那么这种经济效益可以通过一定的产品,比如说不管是区块链衍生的这种金融产品还是传统金融产品,它都是在这个社会网络的基础之上,架构成了一个可以转化为这种经济资本的社会网络,社会资本。那么用户资本和股权资本的区别是什么呢?股权资本所架构出来的社会网络是依赖传统的金融模型或者是股权结构架构,一个公司治理制度,风险共同承担的共同企业,这样一种资本结构。今天讨论用户资本是说我们的社会网络变了,变成了一个更加平民化的,或者说社区化的网络,这些社区里不太需要现有的这种公司制度的保护机制,那么它创造了一种资本的形态,然后通过它的社区信用网络或者说节点来实现了它的经济模型的转化,从而我们才能在这个资本的基础之上,去建构出一种金融衍生品,才去讨论一系列的问题。从这个来源来讲,信用来源是不一样的,本质上都可以当作人群交互后如何绑定的金融模式。

Mandy Odaily:

在区块链的世界里面有这个社区化的组织形态,股权经济和股份制是我们所最熟悉的,当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的规模之后,人类社会其实就逐渐出现了这个股份制。时至今日,股份制肯定是在我们整个商业社会和商业形态里面是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但是我们刚才也聊到了用户资本,这个其实也算是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的产物,尤其是区块链大航海时代的一个核心的动力。刘老师有聊到新的社区化的这样的组织形态,它可能会对我们未来的商业,或者说其实对现在小众的一些金融产品上面其实已经起到了一些变革和推动变化的作用,想请教一下两位嘉宾,你们觉得是什么原因会导致用户资本,也就是User Capital的一个兴起,以及在未来的话,用户资本对于可能商品经济还有整个商业环境会催生怎么样的变化呢?我们从刘老师开始吧。

刘志毅?博士:

我就先抛砖引玉谈谈我的看法吧,刚才其实我们讨论到了社会资本的一个概念,现在我们是说商品经济发展到一个阶段以后我们怎么来看待用户资本,以及我们说用户资本商品级的发展。其实从经济学的整个发展角度来说,我们看到所有关于未来的这种资本形式的一个演变和变化,实际上它是跟两个要素有关系:第1个要素是技术,不管是区块链也好人工智能也好一系列技术,从技术角度来说就是数字技术,在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对人类的生活或者生产经济活动进行了改造,经济的动能产生了变化,就是说通过网络上的空间和时间,在时间层面能够更加同步,在空间层面能够打破一定的地域限制,在这个基础之上我们才有可能建立起陌生人和陌生人之间的关联。经济学的本质就是大规模的社群结合以后的分工,分公式经济学的本质,从金融的角度来说,我们大规模的陌生人结合在一起以后,有了他的劳动分工,就有新的资本形式。所以从数字技术的角度来说,首先用户资本是对数字空间所产生的新的经济活动的一种认可或重塑,当然这个刚才主持人说了是一个大航海时代,我个人认为现在的这种资本形势肯定不是一个最终形态,但是我们可以看到一个雏形。

第2个影响整个的资本逻辑或者商品经济的逻辑是观念,实际上我们从区块链技术发展过程一直到现在,从全球经济的网络来说可以看到,经济的发展确实极大的推动了数字空间,经济的增长也使我们看到了一些所谓创新银行,就是硅谷银行,但是可以看到一个问题,以美国为例,美国的股权制的一些科技公司,他们的经济,科技创新带来的资本却没有带来普通人民或者说中产阶级生活的提高。他们的马太效应在增加,中产阶级的相对的获得感或者相对的幸福感在下降。所以,考虑到这个我们可以看到,目前我们的经济发展是更倾向于平等而非自由,就是自由的资本主义的那套逻辑。我们是股权制的,它鼓励的是精英,鼓励的是个体,鼓励的是扎克伯格这样的人。但是我们现在看到用户资本也好,或者这种平民化的政治理念也好,本质上就是我们认为自由的资本主义带来的不平等,在数字空间内被放大以后,我们在找寻一种新的形式来使得更加普惠适用于普通个体的方式。到了一定阶段,平等就变得很重要,所以技术和观念的变化催生了用户资本的变化。

曲明 Magci Circle:

用户资本并不仅仅是一个直接收益的金融行为,而是代表社会上的一些行为。举个非常简单的例子,比如说我们看到小米的直播,前一段时间可能也看到小米的10周年的一些发布会。从小米的第一代产品就参与了社区的大量互动,大量的社区,这个系统的使用就贡献了他的知识,贡献了对于产品的建议,这样的话,实际上作为一个初创公司来讲,它除了获得资金之外,它也从整个社会都获得了很多重要的知识资本来完善它的产品,并且产品塑造成了一个非常独特并且同时能够有更强粘性和产品魅力的这样一个过程,这是用户资本的一个案例。

除此之外,用户资本的采用主要有几个原因:1、技术的发展推动了交易双方的了解,不仅仅是KYC/CRM,一个更重要的趋势是企业运营的透明化,产品/服务的生产和提供流程更加透明和直接,或者我们叫KYS(Know your service/supplier)。2、社交网络和平台经济加强了用户和服务/产品提供者的链接,除了知晓,还有大量的互动,无论是UGC还是对社群的重视,从社群中获得资源和灵感,都是用户资本的初级形态。Francis Fukuyama曾经论述企业的成功的时候,强调了社会资本的力量,而用户资本就是更有效率的更直接的一种社会资本形态。3、由于平台经济模式导致的客户的全球化分布,随着数字货币/数字证券等基于区块链技术,使具有更高效的跨境/跨司法管辖区的资本活动成为可能。更多的用户可以作为零售投资人的角色参与到资本活动中,这个相当于全球化的股权众筹。

更重要的推动力量在于,我们必须看到影响趋势的基本动力,也就是一些全新的基本概念的认知,如果在持续被接受和认可,这是在内心层次的:1、在认识层面,虚拟的财产的接受度不断提高。无论是普通人还是大型企业,实际上都已经认识到未来数字资产的重要性。2、数字资产的可见性。3、直接所有权所带来的交换和交易的便捷,会进一步推动用户资本的发展。我非常坚信,在未来的5-10年内,以直接所有权为基础、数字证券/数字货币作为手段、跨全球的以平台链接为特征的企业将具备于现有大平台的能力。并形成全新的力量来颠覆现有的巨头。

?

Mandy Odaily:

股份制的发展让当时的西方国家有动力去为股份集资提供法律保护,并且给予特许经营和免税优惠等特权,进而进一步推动资本的扩张。那么随着用户资本的发展,两位觉得未来在世界范围内的监管跟立法层面,我们会看到哪些有利于区块链「所有权经济」跟用户资本发展的法律法规出现吗?怎么看星展银行前两天爆出的要推出合规交易所的消息?

曲明 Magci Circle:

我们3月份看到这个法案的时候,包括纽约的同事,我们共同的一个反应是这是一个非常积极的信号,但是我想我们谈的更深入的来看,这个现象是SEC它不仅仅是说来管理,而是给提出一个Guideline来提供指导方式。我们这样的一些初创型的企业和一些创新的项目,应该通过一个什么样的流程和什么样的方式来合规的募资。包括通过这样修正案的方式来不断的去打破以前所设置的,或者说不适用于新的技术性条件下的一些壁垒,所以说这是我觉得是一个监管最不同的地方。更重要的一点是SEC的一些监管意见,经常会通过一些社交媒体来发布出来,这样会让很多国家的监管部门,包括我们跟日本监管部门,香港的监管部门也有这样的一些沟通,他们大家都在看在了解,有助于全球来按照这种相同的逻辑来进行监管,因为本身这就需要全球的监管部门来协调一致的来采取行动和制定这种相应的规则。

目前SEC已经批准了第一支采用了STO方式的IPO,新加坡也已经发行了两只数字证券的交易牌照。我们刚才谈到的这些实践和政策,来自监管部门的利好,更重要的一点是它会让我们全球的普通参与者以一个投资人的身份来参与到这样的项目中,而且他的体验跟以前是完全不一样的,这也是我们在前一段时间讨论的一个更重要的技术话题,就是直接所有权,只有拥有直接所有权的情况下我们才能不同,而不仅仅是我们在那边开了一个账户去购买了一些股票或者证券。法规现在随着技术在不断的拓展它的边界来适应和包容创新的发展,更重要的一点是说怎么样给大家一个答案,大家应该怎样去遵守,而不是简简单单说不行,那我们怎么做呢?如果我们不停下来的话,又处到哪个雷区或者处到哪一个法律上面的一个风险地带,从业者往往会因此感到迷茫。

刘志毅?博士:

前几天刚跟各个顶尖的企业,华为阿里美团等等这种科技类企业开了一个会,我们在讨论一个对数字经济影响非常大的法律法案,就是《个人信息保护法的草案》。除了这个以外,还讨论了关于数字经济立法以及数字经济在发展过程当中,国家的一个基本逻辑和态度。那我的感受是怎么样呢?就基于我对区块链或者是数字金融来讲,我觉得有三个角度:第一个我当然承认大家会因为一些信息表达乐观或者悲观的情绪,有些是在政策监管这个逻辑下,比如说我看到香港证监会总裁的表达,他说他要推加密资产的许可制度,所有做加密资产业务的这些企业都一定要持牌照。当然我们可以看到国内和国外,大陆跟香港也是不太一样的,我们可以看到三条线,第一条线是无论国内和国外,刚才提到的全球化可以说现在其实已经结束了,那个所谓全球化是黄金时代了,我们可以说它是一个资本正在走向一个全球化和利益全球化同时在发生的事情。在这个情况下,我们作为一个科技创新者,可能期待的是比如说区块链也好或者什么其他技术也好,能够在这种浪潮当中找到一些创新的路,要面对的第一个现实是由于现在不是一个全球化发展的很好的原因,未来几年也不一定那么乐观。在这个情况之下我可以看到,不同国家或者地区会出台关于区块链或数字金融的监管政策,按照监管的出发点更多的体现了一种并不是推行自由资本,还是推行一种相对保守的策略,无论香港还是其他地方。为什么?虽然我看不懂你这个资产未来运转的模式,但是我希望通过一种统一的方式先让大家这么规划,无论是STO还是近期的一些法规。简单来说就是数字经济原来的发展逻辑是科技+经济的,但是毫无疑问区块链所带来的实际是政治+经济,或者说跟当地政策相关的经济。因此很难去说政策监管是乐观还是悲观,而是说我怎么在符合当地的法律跟政策的框架下,给它带来收益。说的直白一点,任何一种政策相对于地区来说都是政策税嘛,你要想好你要进入一个市场之后的政策税是什么,你要付出什么成本才能做好你的生意。这是第一个逻辑。

第二个逻辑就是说,大陆当然有很好的官员跟学者在探讨数字金融,我之前曾与姚前(中国证监会科技监管局局长)及一些青年学者沟通过,他们在相应的理论跟理解上走的很前了。并且央行在这方面技术储备其实比大家认为的时间节点更长,他们在5年之前就开始储备了。但实际上情况是什么呢?以大陆的情况来看,我们在金融监管上的严苛程度并不仅仅是因为我们相对来说是一种比较保守的机制,而是因为金融创新要走的路是没有参考模版的,你不可能照搬某个国家的大陆法系或海洋法系。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非常谨慎的去落实任何一个草案的制定,比如个人信息保护草案,这个草案的制定我们已经把美国、欧洲、香港的部分法案的基本精神都罗列进来了,但是里面的条款解读是不明朗的。这就给无论是数字金融还是区块链的投资者或创业者带来一个风险就是:我们即使推广、落地了一个法案,但这个法案的解释权和他里面理解的一个维度其实并没有那么清晰,尤其在金融领域。这将会带来很大的合规性的风险。所以我们在向相关的立法机关在提相应的案例的建议的时候,我们都会把里面的一些条款,非常明确的提出了他们当中应该用什么样的技术指标来衡量。在这个情况下,我其实没有那么乐观的去看金融层面,大陆会出台什么政策去做,在于海外交往当中,香港可能是个跳板。目前比较乐观的是,我们有看到深圳跟海南在做新一轮的金融政策的创新,可能会在国内试点落地一些金融创新的法案跟地方性的政策来推动数字经济跟区块链的发展。

最后一个观点是说,我们讨论了很多区块链技术相关的东西。但是实际上区块链并不是新的技术,而是90年代互联网兴起后的一系列技术的组合。然后从09年(比特币诞生)到现在被应用到了不同的领域。区块链是牺牲了节点的效率来换取更加安全的网络,换成金融衍生品来说,它是一个用数字化的技术映射出来的数字金融网络。而不论是怎样一种网络,它背后的基础都是跟信用绑定的。我们可以看到,现在成熟的数字稳定币都是依赖于国家的信用的。在这个基础之上,我们去做这种金融衍生品的生意的时候,需要考虑的一点是:技术只是放大了它的效用,但是本身这个事情能不能做,还是基于你设计的架构,以及你分配给用户或社区的资本的内容能不能被监管层所理解。如果以往的生意是我们通过科技与用户进行连接,那么区块链的生意则是我们跟用户在一个政策框架之下,然后同时去理解科技的连接,否则我们可能面临很大的挑战。

这是我的三个观点。

曲明?Magic Circle

我接着刘博士的观点来讲下。

我觉得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在区块链技术推动之下一个新的权利,即直接所有权,改变了我们现有金融的一些想法,这个在以往的传统金融架构下是很难做的到的。我非常同意区块链牺牲了效率来创造价值,从边际创新的角度来看,当你创造了一个不同,就会围绕这个不同衍生出新的商业模式跟创新。前几天正好是比特币12周年纪念,我们先不管比特币有没有成为一个电子现金系统,现在来看它跟电子现金关系不大,但是它带来的各种各样的网络化的交易、转账及新的资本的组织形态是非常有价值的。在这个观点上我是非常积极也充满期待的。

我来举一个很有意思的例子,我们现在来看网络直播也好,带货也好,这样的经济形态在快速的发展,而且没有边界。我们可以做主播,可以打赏,可以通过带货获得收益,可以跨很多的经济业态。但是不论怎么跨,我们看到的还是在商品交易的层面上所产生的价值。比如我订阅或购买你的商品/服务。还没有进入到资本层面。但是我们看到一个很重要的现象,这样的单独的经济体,它的体量已经超越了一个中小企业,向一个快速大的企业来迈进。我们能看到罗永浩直播带货的成绩,如果任何一个企业家从头再来的话,能取得这样的成绩是非常非常不容易的,而他的成功是因为平台带给他很大的力量。在一种经济行为被普遍的接受或者认可,并且规模在逐渐成长的时候,它一定要迈向一个资本的环境,这是一定的。也就是说有更多的人不仅从商品层面,也会从资本层面来分享,支持它。在这种情况下,用户资本就会起到很大的作用。因为这里面很多是从传统的股权投资的角度很难去评价、平衡或者说参与的。据我了解基金和机构也很难适应这种新的形态,如何参与,如何管理,其实最了解它的是用户。刚才Mandy也提到了我们在股权众筹法案为什么对区块链有很多不适应,发展的不好。就是因为在法规上面,尤其是公司法还有很多冲突的地方。由于技术,用户投资行为、需求的变化,我想SEC或很多国家也在拆掉一些方面的阻碍来做这个事情。

Mandy Odaily:

咱们刚才聊了一些金融之外的结合场景。那么接下来想要跟两位聊一下一个你们双方都很熟悉的话题,就是产业区块链。从去年以来,产业区块链是大家都非常关注的一个话题。尤其是区块链被纳入新基建,很多地方政府也都把区块链写在白皮书里面,去真正做一些政策跟经济上的支持。我想请问两位对产业区块链有怎样的理解?

曲明 Magic Circle:

好的。我认为区块链应用于产业,支持产业发展是区块链落地的一个本质。而不仅仅是一个单独的孤立的技术或体系。我们在14、15到现在,大概5-6年时间,包括从去年来看从更高层面对于产业区块链的推动,或者应用,从技术层面来看,其实都不能称为产业区块链。它可以用,但是不足以推动产业变革。很多也构不成产业链的结构。

另外我们觉得产业升级,去面向下一代的产业经济,我们必须理解金融会成为企业,尤其是创业企业的一个标配。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意识到,很多企业走的是非常传统的一条路,比如我们创立一个企业,我们先从身边的朋友或者亲属募集一笔启动资金,做大了之后再找银行贷款,再大了之后去找VC这样的一个模式。我们认为其实从企业成立的一开始,就应该有一种金融的能力,从一开始就规划好它的股权,通过合规的方式来减少后期介入的一些成本。区块链给了创业者一种全新的金融工具,来帮助企业获得更多的助力,从而触达更多的投资者,更多的用户。这是我理解的产业区块链,它不仅仅是从企业效率来理解,更多的是通过额外的一个体系来提高企业的金融能力。

Mandy Odaily

感谢曲总对产业区块链的解读,感觉从方方面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接下来听一下刘博士的观点。

刘志毅 博士

我这边是这样理解的。今年大概9月份腾讯在它的《全球数字生态大会》上做了一个产业区块链的专场,发布了《产业区块链示范清单》。在这个背景下可以看到,国内能够公开去讨论或者获取支持的,都是在产业区块链这个方向的。刚才也有提到新基建,它并没有明确说我要用区块链技术怎么样,但是可以看到什么呢?我的方向是人工智能+区块链,实际在产业区块链应用的时候,它是需要跟其它技术相融合的,除了人工智能还有5G、物联网、云计算。无论是区块链还是其它,所要达到的目标都是形成一个负责的技术共同体来实现实体产业的转型赋能,这是所有产业区块链的基本逻辑。

第二个是说,我们看区块链在里面起什么作用。早些时候的区块链都是开源的,面向消费者的网络,而产业区块链则是面向企业的,本质上我们说降低信任门槛也好,降低成本也好,最终只有在做好实体产业的基础之上,才能实现以往无法企业的金融和贸易场景。也就是说,我们谈的是两个不同的阶段,我们讨论国外的时候,更多的是数字金融衍生品,而国内则是产业区块链。我们是选择了一个更加稳妥的路径,基于产业赋能的基础,我们希望金融不要架构于一个虚无缥缈的产业,我们希望他先产生实体的逻辑,然后再去讨论金融创新的框架。

第三我要讲的,信用是所有金融产品,即使产业区块链也是需要的。比如腾讯的产业区块链,它引入了许多权威节点,他认为加入的节点越多,它的账本被篡改的难度更大。甚至是引入了公证处,版权保护中心,地方法院等作为节点。本质上任何一种生意都是信用的生意,你不能说靠一些节点,这些节点都是单人的节点,他们可能是10万个月收入只有1万块钱的人,你无法说这10万个人的信用一定比100个财务自由的人的节点更有信用。因此信用不能单靠网络普通大众来塑造。因此对于产业区块链来讲,它也需要高信用的节点组织加入。人与人之间的信用可能不能靠简单的形成社群本身,或者说弱连接来建立。而是要看这个人在现实生活中他所处的信用体系如何建立,比如我们看到国内做了很多信用构建的基础,比如你的很多信息都入了国家的信用体系,我觉得这才是未来金融创新的基石。如果只讲财富自由,而不讲财富自由带来的社会责任,那是没有意义的。

曲明 Magic Circle

我觉得刘博士说的其实是区块链应该怎么搞区块链,而不是我们应该怎么搞区块链。这个行业有它自己发展内生的特点,不论是底层的技术、算法、共识协议,它们会创造出一些好玩的东西来牵引着行业向前发展。而不是说自上而下的规划,说实话,那样做没有一个成功的。当时中国在发展3G的时候,就迟了很多年,因为全球也是讨论应用场景,但是没有一个专家,可以预测到它实际的应用场景。我们看了很多的PPT,都没有用。实际情况是,很多基础就决定了它是社会创新的土壤。我们关注区块链金融,是作为一种工具看如何服务于现有的产业,而不是让现有的产业做完全的区块链改造,我认为后者的思想有些危险。最怕的就是,原有的用的很好的IT系统,现在要做一些不成熟的区块链系统的改造,这样我认为是一种投资的浪费。很多技术人员都可以意识到,我用了某些区块链技术,反而更难用了,那我为什么要用。

Mandy?Odaily

感谢两位刚才深入,也是掏心掏肺的分享。我这边的问题到这也就结束了,而我知道两位也是多年的好友,那么接下来就有请两位各自问对方一个问题吧。

刘志毅 博士

我想请教下曲总,在我们现在的金融创新逻辑当中,比如我们帮中国企业在国外做STO的过程中,最大的挑战来自法律合规还是认知层面?

曲明 Magic Circle

其实这两点我们认为都不是最大的挑战。首先STO合规是有清晰的指引的,在任何一个阶段都有清晰的指引去告诉企业怎么去做。我前两天发布了一篇论文,提到全球有200多个合规的STO项目发行在不同的司法管辖区内。对于中国企业在海外合规的STO发行也是有清晰的指引的,比如遵从中国海外投资的一些要求以及做相应的结构性调整,完成审计,这个不是难点。第二个,最近我们遇见很多企业问我们可以如何去采用,企业家只要经历过一两轮融资,或者跟VC尤其是国外VC有过接触这个就很容易理解。而第三个,我们认为才是最重要的。也是我们最近花了非常多的时间,我跟孟岩老师组了一个研究小组来讨论它,也就是说当你走向用户资本(STO就是用户资本的一个实践)当你把你的用户转化成你的投资人后,你应该有怎样的准备。

第一,你要对投资人负责,你要有沟通能力,去向全球的投资人公开你的信息及规划,告诉他们你们现在是怎样的阶段,未来可以怎样做的更好。大家可以把它理解成一个准Public公司,你要跟用户保持更好的交互。

第二,它是一种金融工具,它不仅是投资工具,说我做的更好,你的利益分成就更好。这种金融技术的工具可能也会对你的业务产生影响,是不是能够促进你的业务有更近一步的提升。我们可以理解为数字化的股权激励,可不可以并购你的生态。我们马上就可以看到业内有这样一个有意思的并购出现了。对于企业来讲,当有了这样一个合规的金融工具之后,它的商业会发生什么样的改变,这是我们在做的。很多企业把它当作一个募资行为,认为募资结束就什么都不管了,其实不是,这是一个非常长期的企业战略调整。如果细化到ST来讲,我认为目前处于这样一个阶段。我也相信未来会有更多创新的场景来给全球的STO作为参考。

曲明 Magic?Circle

上次我跟刘博士的交流非常舒服,因为他的视野跟知识结构非常广,我也拜读了刘博士很多的作品。牵引我往前走很重要的一点是有趣和好玩,那么我想问的是,抛开产业区块链、用户资本这些大的话题,你认为区块链有哪些有趣的事情,值得去探索?或者说我们把用户变成资本的一部分后,有哪些更有吸引力,更好玩的事情出现?

刘志毅 博士

这个问题我可以回答的相对天马行空一些。最近我接触了两件事情让我印象深刻,一是我身边一个资深的投资人朋友在跟我讨论他们要去搞一个生命艺术空间,跟他资本所投的一些项目连接起来。这个事情给我的思考是,我们之前关注用户是在他进行消费、购买过程中所产生的货币价值,他的逻辑是什么。但是我们身边的人,所关注的可能是我的同事周末要去看艺术展、约会,或者让自己的生活获得一种轻松的感觉。从这个角度来看,就是我们是否还有以一种供给侧的逻辑去思考人这个个体,或社区这个组织。我们目前的逻辑都是让用户在不断的产生消费、比较、享受物质生活的过程中获得人生的体验。而从区块链的角度去看,最近有个新闻大家也都看到了,就是名媛拼单群,就是说她实际上不拥有一项资产,但是我通过拼单假装出一种生活体验。对此大家更多是从虚荣心,批评的角度去看,那换个角度。以往的共享经济留到现在的就只剩出行、住宿,那么我们可不可以创造一个社区,就是我的所有商品都是以使用权为主的,你并拥有所有权,但是所有社区的人都可以在使用过程中通过使用来获取他内心的满足感。我觉得所有权这个故事是工业时代资本的故事,而使用权是区块链带来的有意思的东西。我们可不可以通过使用权,来让个人获得超过所有权的生命体验,从而产生社区价值,是我们需要关心跟探讨的。

END

免责声明
世链财经作为开放的信息发布平台,所有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世链财经无关。如文章、图片、音频或视频出现侵权、违规及其他不当言论,请提供相关材料,发送到:2785592653@qq.com。
风险提示:本站所提供的资讯不代表任何投资暗示。投资有风险,入市须谨慎。
世链粉丝群:提供最新热点新闻,空投糖果、红包等福利,微信:juu36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