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IPFS > 数字虚拟货币:禁不如疏
36氪的朋友们  

数字虚拟货币:禁不如疏

摘要: 不管你愿不愿意,数字虚拟货币迎"风"而来。 在中国,因为数字货币带来的诸如货币币值频繁剧烈波动、匿名交易易被洗钱等犯罪活动利用、缺乏有效监管框架等一系列负面问题,去年9月央行等七部委决定在全球率先宣布ICO属于非法集资并予以关

不管你愿不愿意,数字虚拟货币迎“风”而来。

在中国,因为数字货币带来的诸如货币币值频繁剧烈波动、匿名交易易被洗钱等犯罪活动利用、缺乏有效监管框架等一系列负面问题,去年9月央行等七部委决定在全球率先宣布ICO属于非法集资并予以关停。此后,数字虚拟比特币人民币交易在中国限期关停。

而进入2018年,事情似乎发生了些许变化。

2月26日,人民日报用整版发表了《三问区块链》专题,对于区块链发展进行了客观深入报道。人民网还在微博首页发起投票——区块链是否会成新风口?数据显示,80%的投票人选择了“会”。而众所周知,数字货币正是基于区块链技术而衍生发展的。

4月16日,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所长助理杨涛在《人民日报》撰文称,无论是传统“私人货币”,还是类似于比特币的新型“私人货币”,都对各国货币当局的“货币权力”带来影响。“但是从技术角度来看,全面禁止数字货币难以实现,数字货币在超主权货币探索方面是具有价值的实验。”

一石激起千层浪,杨涛的文章让人们对数字货币在中国的发展重燃信心。

实际上,中国央行从来没有拒绝过数字货币,只是一直比较谨慎而已。2016年1月,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公告称,将争取早日推出央行主导的数字货币。今年4月12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在博鳌亚洲论坛“货币政策的正常化”分论坛上表示,“中国对虚拟货币一直是比较谨慎的。中国央行在研究数字货币如何安全发展,回避负面影响。”

何谓央行数字货币,尽管尚未有明确的说法,但早在2016年8月央行旗下媒体《金融时报》刊登的范一飞副行长的署名文章指出:“数字货币与纸币一样,本质上都属于纯信用货币”。“数字货币主要属于现金(M0)范畴”,“数字货币的具体形态可以是以一个来源于实体账户的数字,也可以是记于名下的一串由特定密码学与共识算法验证的数字。这些数字可以体现或携带于数字钱包中,而数字钱包又可以应用于移动终端、PC终端或卡基上。”

可见,央行对数字货币的研究已经历时长久且已相当深入。

中国银行原副行长、乐视控股高级副总王永利,对于数字货币同样观点独到。王永利说,“一国央行主导的数字货币能否成为网络世界新的主导或中心货币,取决于该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包括网络空间的影响力。考虑到中国央行主导的货币金融领域以及其主导的网络平台体系的覆盖面应该是世界上最广泛的,而且将不断扩大业务和系统的对外开放,央行适应网络运行要求推出网络数字货币,完全有可能形成全球范围内最具影响力的网络和数字货币体系,理应积极探索、准确把握、有效推进。”

目前,在全球范围内,数字货币受到广泛重视。去年10月13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拉加德表示,“现在是世界各国央行和监管机构认真对待数字货币的时候了。”就在昨天,拉加德在其新的博客文章中讨论鼓励采取“公平手段”对数字货币进行监管。拉加德表示,全球监管机构必须就加密货币的作用达成共识,她还设想IMF可以在这些讨论中作为调解人。

其实,中国一直在思考数字货币未来发展趋势。今年3月,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发布的2018年第二季度《全球银行业展望报告》认为,随着监管完善,法定数字货币及基于实际用途的、作为交换或支付手段的数字货币将迎来发展机遇,而用于炒作的数字货币市场将受到整顿。

目前,数字货币作为新兴事物,监管措施无先例可循,这份报告特别提出三点建议:加强相关法律建设,从立法层面明确数字货币的本质属性;充分发挥G20在全球政策协调方面的作用,探索构建全球统一的数字货币监管框架,敦促各国共享数字货币的交易信息,不断规范数字货币的发展,共同打击利用数字货币进行的犯罪行为;积极参与数字货币的全球治理。这些建议思路清晰,科学准确。

无论如何,对于数字虚拟货币,禁不如疏,而“疏”的前提一定是:制度必须建、监管必须严。

 

免责声明
世链财经作为开放的信息发布平台,所有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世链财经无关。如文章、图片、音频或视频出现侵权、违规及其他不当言论,请提供相关材料,发送到:2785592653@qq.com。
风险提示:本站所提供的资讯不代表任何投资暗示。投资有风险,入市须谨慎。
世链粉丝群:提供最新热点新闻,空投糖果、红包等福利,微信:juu36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