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世链JOB > 热点|悦花越有、云联惠等传销利用互联网衍生工具藏身 其危害性均不容小觑
币圈观察  

热点|悦花越有、云联惠等传销利用互联网衍生工具藏身 其危害性均不容小觑

摘要:记者调查发现,随着互联网及科技的发展,一些传销活动走上网络,利用第三方支付平台、互联网云存储服务企业、虚拟货币等躲避监管,互联网衍生工具有被传销组织利用藏身的趋

记者调查发现,随着互联网及科技的发展,一些传销活动走上网络,利用第三方支付平台、互联网云存储服务企业、虚拟货币等躲避监管,互联网衍生工具有被传销组织利用藏身的趋势。

 

?

 

假借国家政策之名

吸敛巨额财富挥霍

 

记者调研发现,一些互联网传销组织往往扯着国家政策支持的大旗,用新名词、时髦语,以创新的名义,包装推介自己,营造出国家支持的假象,从而吸收巨额资金供不法分子奢靡挥霍。

 

2018年,山东省滨州市公安局沾化分局破获一起互联网传销案。警方调查发现,北京悦花越有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法人代表刘玉龙等利用“悦花越有”网络商城为主要经营平台,以积分返现、推广返利等为名,以拉人头按层级计酬的方式推广,收取星级会员从1190元到11.95万元不等的店铺费。后来,“悦花越有”更名为悦天使,并成立悦天使集团,旗下电商平台也变更为悦平台。

 

在“悦花越有”的推广宣传中,这个组织向社会宣称是“国家重点支持的促进消费和经济发展项目”蛊惑人心,将国家有关金融创新等的文件表述内容拼接到宣传推介材料中,通过网站、微信、当面培训会、集体授课等方式吸引公众加入,而且还举办活动、论坛等,请人论述其商业模式的创新性。

 

根据公安部通报,在云集品组织、领导传销活动案中,犯罪嫌疑人潘某健等人,以开展跨境电子商务、“共享经济”等为名,在互联网设立“云集品”电子商务平台,设计多种复杂奖励制度,诱使参与人加入平台“消费”并不断发展下线,骗取大量财物。

 

互联网传销等涉众型经济犯罪的蔓延传播速度非常快。2018年6月,警方将“悦花越有”法定代表人刘玉龙、总经理张勇以及公司高管、财务、技术人员全部抓获。从“悦花越有”2016年10月上线,到骨干成员被抓获,仅一年多的时间,该公司就已在全国各地发展会员380余万人,其中,骨干会员50余万人。

 

在2018年广东警方破获的“云联惠”网络传销案中,自2014年1月到2017年12月,“云联惠”通过网站、微信、培训会、授课等途径传播,共吸引680万余人加盟,涉案累计交易金额达3300亿余元。

 

而这些传销组织利用非法活动敛聚来的巨额财富被不法分子大肆挥霍。多名不法分子向警方供述,刘玉龙曾花400多万元购买豪华游艇,给关系密切的私人女助理赴日本美容一次就2000万元,还花费近4亿元购买黄金等。

 

目前,涉及“悦花越有”“云联惠”网络传销案的一些骨干人员已被法院做出有罪判决。

 

打击网络传销要有互联网思维

 

互联网时代,形形色色的网络犯罪活动,已成为困扰现实社会的一大难题,网络传销即是祸害之一。据国家市场监管总局通报,2018年全国查处传销、直销案件3500多件,罚没金额9.6亿元。网络传销是当前打击传销工作的重点和难点。

 

不可否认,这些年来,传统传销活动已受到相关部门的密切关注和严厉打击,其生存空间已然越来越逼仄。然而,目前传统的传销方式正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而逐渐演变为以移动社交软件平台为传销工具的新型网络传销,并逐渐走进公众的视线。

 

无论是传统传销还是网络传销,其危害性均不容小觑。尤其令人担忧的是,随着网民低龄化,其已极大地危害辨识能力和抗风险能力较差的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既扰乱经济秩序,影响社会稳定,又给不少家庭带来了毁灭性的灾难。此前被媒体曝光的“WV梦幻之旅”以及被警方破获的“马克币”传销案即是例证。

 

相较于传统传销,网络传销具有虚拟性、行为跨地域性,也更具隐蔽性、欺骗性、社会危害性。网络传销传播速度快,涉及人员多,波及地域广,涉案金额大,发现和查处难度较大。

 

相关部门要在数以亿计的信息中发现传销的蛛丝马迹谈何容易,更何况传销网站登录多以注册用户输入密码的方式,一般用户无法浏览其内容。

 

此外,网站管理不在市场监管范围内,因此无法依职权主动对可疑网站进行监管,只能在现实世界中发现传销痕迹或接到举报后出击。获得案源信息渠道少,再加上网络证据固化困难,公安介入调查存在难度,导致市场监管部门查处网络传销极为被动。

 

因此,必须树立互联网思维,充分运用科技手段打击网络传销。

 

首先,监管部门应通过群众举报、公开网络信息浏览、相关部门移交等途径,筛查网络传销案源线索;综合运用网络调查、实地核实、可疑资金交易分析等手段,加强在线和远程电子数据证据采集、固定和分析工作,获取涉及单位、人员、银行账户、活动范围、活动地点、服务器和网站所在地及在本地区活动情况等信息,深挖线索,追根溯源,精准确定打击对象。

 

其次,要加强对搜索引擎、社交平台、第三方交易平台、第三方支付工具等网络服务供应商的监督规范,建立常态化沟通平台,告知其有协助配合各级监管部门的义务,并要求其设置实时的传销信息关键词上传渠道屏蔽、网络平台信息搜索等功能,及时删除有关传销信息。对不履行相关义务的,依法追责。

 

此外,还要加强相关软件的研发和平台建设,在网络传销信息监测搜集、案源线索转办、固定证据获取等方面为监管部门提供技术支持和保障。

 

需要强调的是,防患于未然是正道,除了执法部门采取雷霆万钧之势摧毁网络传销之外,更需要强化宣传教育,引导群众自觉抵制和防范传销。

 

要把打击和劝导并重作为一种新的防范途径,让反传销知识教育进社区、进家庭、进校园,织就一张打击网络传销的天罗地网。[此文来源于鉴骗综合经济参考报、正义网整理,版权归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反传防骗快讯版权及免责声明

 
免责声明
世链财经作为开放的信息发布平台,所有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世链财经无关。如文章、图片、音频或视频出现侵权、违规及其他不当言论,请提供相关材料,发送到:2785592653@qq.com。
风险提示:本站所提供的资讯不代表任何投资暗示。投资有风险,入市须谨慎。
世链粉丝群:提供最新热点新闻,空投糖果、红包等福利,微信:juu36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