违规挖矿、强制休假互联网退潮下的众生相家电网
家电网-HEA.CN报道:从公开的信息来看,互联网大厂整体用工数量并没有一个大幅度的调整。但从用工结构上来看,他们内部还是有比较大的调整的:有的业务线被裁掉了,有的则是整体性的大换血。
裁员、强制休假、员工违规挖坑 资本的退潮和流量的见顶,让以往飞速发展的互联网企业迎来第一次的 失速 。
在这场互联网的 退潮 下,原本掩盖在水面下的问题也随之暴露在公众面前。其中一些问题的甚至严重到让人不禁掩面叹息。
柔宇: 强制休假
柔宇科技 欠薪半年 之后,又传出全员放假三个月的消息。4月6日,该公司对外辟谣称,没有全员放假,很多员工还在上班。不过,一位柔宇离职员工表示: 负责具体业务的部门基本都放假了,法务、行政等部门员工仍在正常工作。
在多位柔宇员工看来,人事、行政等部门不休假并不奇怪, 这三个月内,一定有员工离职或申请劳动仲裁,法务、人事等部门正常办公,估计是为了应付那些准备离职或走法律途径的员工。
实际上,除欠薪外,2022年2月底,因为欠租,柔宇位于深圳南山的总部大厦退掉了一层办公场地,由原有的两层收缩至一层。还有员工在网上爆料,柔宇还一度出现欠费断网的情况。
现在柔宇的状况,很难想象当初它曾经估值达到50亿美元。但是从2015年到2018年8月柔宇完成E+轮融资时,诸如中信资本、浦发银行、中信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招商银行,还有包括李嘉诚旗下香港尚乘集团等都位列柔宇的资方名单当中。
不差钱的那些年,柔宇在投资布局上也出手不凡。2018年6月,柔宇全球首条全柔性显示屏产线在深圳投产,该产线投资额高达110亿元。这座占地1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40万平方米的柔性屏生产基地,2016年投建,2018年即宣布实现了量产。巅峰时期,柔宇拥有约2000人规模的团队,以技术人员为主,同时全球拥有4个研发基地。
但与高融资和高估值、高增长形成反差的是,外界不少业内人士对柔宇的评价却是 卖概念 ,称呼其为PPT公司。理由是,手机作为柔性屏幕最重要的落地场景,却没有多少手机厂商愿意和柔宇合作,采购柔宇的屏幕。截至2021年,只有中兴一家手机企业与柔宇达成战略合作。
2020年至2021年,柔宇相继试图冲击美股和科创板上市未果,而这一期间柔宇提供的招股书已经展现出其 持续亏损 欠缺造血能力 产品销量平平 等诸多现实问题。
根据招股书申报稿,2017年、2018年及2019年,柔宇的营收分别为6472.67万元、1.09亿元及2.27亿元,营收复合增速为87.3%。但同时亏损持续扩大,这三年期间净利润分别为-3.59亿元、-8.02亿元、-10.73亿元。同期,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分别为-3.58亿元、-6.11亿元、-8.1亿元。
柔宇不断宣称各种技术的创新成果和大单,但实际业绩少的可怜,甚至无法经受住相关部门的询问。 一位行业人士如此评价。他认为,正是初期资金得手 太容易 ,让柔宇大肆花费钱财,另辟蹊径企图创造全新产业链。 柔宇是喜欢建厂房买设备的代表公司之一,我指的是负面案例。
有媒体报道,柔宇人员规模已经从1800人迅速缩减至700人左右。
蔚来:违规挖矿
4月6日,有微博网友爆料称,蔚来汽车内部发布一项处理通报。通报显示,蔚来某集群服务器管理员张某利用职务之便,使用公司服务器资源挖虚拟货币。经查,该员工自去年2月开始,利用公司服务器算力资源违规进行虚拟货币以太币的数字挖掘作业,并从中获利。在调查中,张某对自己的违规行为供认不讳。
截至发稿为止,关于违规挖坑事件蔚来尚未发布任何官方说明。
2019年,经历ES8自燃、电池召回、股价暴跌、大幅裁员、4年巨亏220亿元等连环打击后,蔚来全年净亏损同比增长17.2%至113亿元。最后,蔚来只能靠着老车主自发组织车友会、自发在展会上给蔚来卖车来熬过这一困难期。蔚来曾公布一段数据显示,超过一半新用户是由老车主推荐而来的。而这种互联网式的 概念洗脑 和 养粉 手段,也让不少人难以恭维。
如今,面临疫情的打击,蔚来似乎迎来第二次的危机。日前,蔚来汽车宣布,受今年以来全球原材料价格持续大幅上涨的影响,2022年5月10日起,蔚来将对旗下产品价格进行适当调整。同时,由于供应链合作伙伴陆续停产,蔚来整车生产已经暂停,不少蔚来用户的车辆会推迟交付。蔚来董事长李斌公开表示: 一辆车差一个零件都没法生产。
据悉,相比起传统车企,蔚来供应链端一直是它的软肋。公开资料显示,蔚来从去年起便出现了产能危机,不少车型的交付都要延后,有车主甚至出现锁单后还要等待10周的情况。在被问及2022年销量目标时,蔚来联合创始人秦力洪表示, 零配件供应问题仍会是蔚来汽车交付的天花板。今年交付目标我说了不算,供应链说了算,产多少交多少。
2019年12月蔚来曾有发不出工资的传言在网上流传,而今年再次遭遇危机,网上又有爆出员工违规挖坑。不知道该员工做出这一行为是否和蔚来工资有关。
腾讯:裁员降薪
4月8日,有关腾讯裁员的消息冲上热搜。网友在职场社交平台上爆料显示,裁员事关腾讯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CSIG)和平台及内容业务事业群(PCG)等条线上的员工。次日,依照腾讯官网资料,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总裁刘炽平2021年薪发生下降,其中马化腾总酬额同比下降约24.9%。董事会薪酬总额整体也出现下降,减少了1.19亿元左右。
据腾讯发布的2021年财报数据显示,腾讯高增值业务的毛利率和营收增速发生比较明显的降低。例如游戏业务,从第四季度数据来看,本土游戏在大陆市场的收入同比增长仅1%,环比更是下降了12%。最终,2021年本土游戏收入同比仅微增6%,创下近十年最低增速纪录。
另外在广告业务上,2021年腾讯的媒体广告收入下降了8%,降至32亿元。依照官方解释,主要原因是腾讯视频的广告收入减少。正因为如此,2022年,腾讯将自己的视频VIP和超级影视VIP会员价格,继去年涨价后再次进行涨价。
以往 财大气粗 的腾讯,现在似乎也在减少自己的支出。财报数据显示,2021年,腾讯经营性现金流净额1751.86亿,向外净投资高达1785.46亿。但向外净投资较2020年出现减少,转折点在第四季度。依照财报,2021年前三季投资平均接近500亿。而第四季只投资了300多亿。
互联网的泡沫已经被挤爆
过去二十多年中,互联网是经济增长的核心逻辑之一。但是互联网的崛起过程早已经过多轮资本周期,主要有2000年的互联网经济泡沫破裂、2008年的次贷危机,次贷危机以后有一个大约10年的漫长牛市,到2020年又出现疫情引发的暴跌,然后伴随着疫情后更大量的过剩资本涌入头部互联网企业,它又连续涨了将近20个月。涨多了就会跌,这是资本市场的规律。
如果说资本的退潮,流量的见顶,仅仅只是掐断了传统互联网模式的外在生存环境,那么,以大厂裁员为代表的洗牌,则正在告诉我们,传统意义上的互联网模式正在走向终结。以往,提及互联网,人们首先想到的是「人傻」、「钱多」。无论是在企业的经营上,还是从商业模式上,都是在搞人海战术,都是在做规模效益。
不可否认的是,这种贴合那个阶段的发展模式,的确是促进了互联网行业的发展的。我们看到的诸多大型互联网公司的出现,正在那样一种状态的直接体现。当下,我们耳熟能详的阿里、腾讯、美团等互联网公司,几乎都是诞生于那个时代。尽管传统的互联网模式在短时间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并且带来了一系列公司的涌现,但是它依然属于粗放式发展的范畴。
从2020年到现在,很多互联网企业在人员数量方面看不出什么变化,但其实我们看到从2020年下半年开始,很多企业有一个加速的人员扩张,但从去年年底到今年第一季度,又是一个加速收缩的状态,大量的企业开始裁员。从公开的信息来看,互联网大厂整体用工数量并没有一个大幅度的调整。但从用工结构上来看,他们内部还是有比较大的调整的:有的业务线被裁掉了,有的则是整体性的大换血。
有行业人士分析称,疫情、战争和政府出台的反垄断措施,加速了互联网行业的泡沫破裂。互联网企业虽然也在创造价值,但是否是对社会全要素生产率带来很大的效率提升?提升幅度是否匹配资本市场给出的天价估值?这一问题导致互联网大厂继续烧钱寻求垄断的投资逻辑被改变。而被互联网企业裁掉的人才,或许会流向产业互联网等高科技制造行业中,平衡整个行业的生态。
(家电网® HEA.CN)
- 免责声明
- 世链财经作为开放的信息发布平台,所有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世链财经无关。如文章、图片、音频或视频出现侵权、违规及其他不当言论,请提供相关材料,发送到:2785592653@qq.com。
- 风险提示:本站所提供的资讯不代表任何投资暗示。投资有风险,入市须谨慎。
- 世链粉丝群:提供最新热点新闻,空投糖果、红包等福利,微信:juu36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