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矿场 > 云南南华五街镇:彝汉"双语"化解"千千结"
新浪网  

云南南华五街镇:彝汉"双语"化解"千千结"

摘要:咪黑们村五里么村民小组召开基层治理工作推进会。南华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他们还会说彝语!”这让云南省楚雄州南华县五街镇迤黑地村委会段家村民小组的小组长李炳民颇感意外,也让他对这些远道而来的客人倍感亲切。 前段时间,南华县委政法委、县人民法院、县妇联、县司法局等单位工作人员到五街镇调研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可组织部分村组干部及村民座谈时

咪黑们村五里么村民小组召开基层治理工作推进会。南华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他们还会说彝语!”这让云南省楚雄州南华县五街镇迤黑地村委会段家村民小组的小组长李炳民颇感意外,也让他对这些远道而来的客人倍感亲切。

前段时间,南华县委政法委、县人民法院、县妇联、县司法局等单位工作人员到五街镇调研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可组织部分村组干部及村民座谈时,村组干部及村民讲话不是吞吞吐吐,就是答非所问。还好调研组成员、县人民法院副院长周昱是地地道道的彝族,这才与村民“接上了话”。

五街镇平均海拔2400米以上,全镇彝族人口高达92%。如何干好基层治理工作,当地党委政府一直在想办法。

镇党委政府顺应彝族群众生活习惯和传统习俗,站在彝族群众的角度想问题,用彝族群众听得懂、易接受的彝语,走村串寨,走进彝族群众家门,宣传法律和政策,为群众答疑释惑。近三年来,镇村两级人民调解委员会共调处矛盾纠纷296件,做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

镇社会事务办主任鲁顺周是土生土长的彝族汉子,工作20多年来,他从村里文书一直到政府公务员,亲历了五街镇由高寒、边远、贫困的彝乡变“裕乡”。凭着一颗真诚的心和一口地道的彝话,群众总是乐意与他打交道,许多矛盾纠纷在你一言我一语中,“心结”逐渐打开。

这些年,在“春挖洋芋,夏找菌子,秋收核桃,冬拔萝卜”的增收“四季歌”里,五街镇的彝族群众日子越过越好,成了全县乡村振兴、特别是产业振兴的典型,与外界的交流交往也不断增多,基层治理呈现对象多样、价值多元、诉求复杂的特点。

五街镇党委把党和国家推进基层治理的方针政策与基层实际结合起来,尊重彝族地区的传统风俗、语言习惯、行为方式,用群众爱听、能听的语言,理顺情绪、化解矛盾,让群众的烦心事变成暖心事,实现基层治理的共建共享。

咪黑们村是典型的彝族村,全村1677名村民全部为彝族,得益于种植萝卜的好年成,五里苴村民小组的普荣华盖起了三层“洋房”。这天,镇里和村委会的干部找他商量,要在靠近“百菌园”的松茸山上修一条野生菌保育促繁的巡山步道,借此发展乡村旅游,带动周边农户野生菌和农产品销售。

“可以,可以!”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周忠才刚说完,普荣华满口答应。

这只是镇、村基层日常工作的一个小片段。2021年,咪黑们村被命名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这让周忠才干工作的劲头更加足了。

秉持着做群众工作的初心,外来的“和尚”也学会了“念经”。镇党委委员、组织委员马琴自小在县城长大,之前很少接触农村工作,也没有与彝族群众打过交道。“开始的时候很困难,和他们搭不上话,他们说的我又听不懂!”马琴尝试着学习彝话,与群众进行简单地交流。“现在进村入户开展工作,觉得心里更加踏实了!”如今,马琴也会用略显生疏的彝话,与彝族群众聊上几句。

三言两语,胜过千言万语。在五街镇,几句通俗的彝话,往往说到了群众的心坎上。一声“阿老表”“阿表妹”,如春雨润物无声,化解基层治理“千千结”!(董学瑞 南华县融媒体中心供稿)

Tags:
免责声明
世链财经作为开放的信息发布平台,所有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世链财经无关。如文章、图片、音频或视频出现侵权、违规及其他不当言论,请提供相关材料,发送到:2785592653@qq.com。
风险提示:本站所提供的资讯不代表任何投资暗示。投资有风险,入市须谨慎。
世链粉丝群:提供最新热点新闻,空投糖果、红包等福利,微信:juu36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