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联播丨两项改革赋能激活乡村振兴“一池春水”
本文转自:四川观察
踔厉奋发新时代,治蜀兴川再跨越。乡镇行政区划和村级建制调整两项改革是近年来我省涉及最广泛、群众最关注、影响最深远的重大基础性改革之一。放眼全国,在省级层面大规模调整乡镇行政区划和村级建制,其实并不多见。四川为何要改?成效又如何?接下来,两项改革还要如何纵深推进?今天,一起来关注两项改革的四川探索。
记者 程玥:在我身后,三台县立新镇高棚村的300亩小白菜迎来了新一轮的收成。新高棚是由原高棚村、新景村和石梯村三村合并而来,那我脚下的这片土地其实就是原石梯村的土地,但是把时间回顾到村级建制调整之前,石梯村的经济作物几乎一片空白。
绵阳市三台县立新镇党委宣传委员 魏海金:原来的石梯村可没有像现在这么热闹,没有什么特色产业,主要是种植传统的粮食作物,辛苦一年下来也挣不到几个钱。
这样的困境,只是四川农村发展的一个缩影。过去,由于历史原因,四川乡镇数量高达4610个,居全国首位,而镇平均人口和面积分别是全国平均水平的51.7%和44.2%,镇村设置呈现出“多而小”、“密而弱”的特征。
绵阳市三台县委书记 吴明禹:县财政每年要安排8000多万元的村社区运行经费,分摊到每个村不足八万元,就像“撒胡椒面”一样,不利于统筹资源,经济发展受限。
问题怎么破?2019年底,我省启动了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因地制宜推进合镇并村,全省乡镇(街道)减少1509个、建制村减少18429个、村民小组减少153713个、优化新增社区457个(停),实现了县域经济地理版图和治理架构的历史性重塑,“减量提质”效应凸显。
记者 程玥:这里是三台县西平镇的一家食品生产企业,每天从这里有大约3吨左右的速冻食品会被销往到全国各地,作为目前一家年产值达到6000多万元的企业,谁能想到在一年多前,这里只是一处不起眼的闲置资产。
绵阳市三台县西平镇党委书记 刘春华:我们引进了这家食品生产企业,年租金10万块钱,吸引了300多人在家门口就业,年纳税在200多万元,这种闲置资产我们镇已经盘活了52宗。
资产活起来,产业好起来,群众富起来,这样的聚变效应在“两项改革”中比比皆是,但镇村数量的“减法”不是目的,将改革成果转化为发展红利和治理效能的“乘法”才是改革目标。以公共服务为例,广元市就探索出了这样的“村能办”便民体系。
记者 程玥:镇村数量的减少,意味着管理人口的增加和服务半径的扩大,我现在就是在广元市昭化区昭化镇的朝阳村 这里就是由原来的三个村合并而来,当地现在通过这样的“村能办”可视化预审系统,实现了141项便民服务高频事项就近办理。
广元市昭化区委书记 刘自强:村一级进行初审和资料上传,镇便民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就可以现场办结,现在 “村能办”已在我们昭化150个村和社区全覆盖,累计办件11000余件。让群众在村口就能办更多的事儿,感受到“合镇并村”带来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在两项改革中,我省还探索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以片区为编制乡村国土空间规划,809个乡镇级片区应运而生。在广元市苍溪县,当地31个乡镇被划定为6大片区,歧坪现代农业物流集散区便是其中之一。
广元市苍溪县自然资源局空间规划股股长 胡鹏飞:猕猴桃产业集中连片,有3个国家级现代农业园区,国省干线3条通过要素集聚,以强带弱,带动周边6个乡镇的发展。
广元市苍溪县自然资源局党组书记、局长 王琦:本轮规划最突出的特点,以经济和产业发展为导向,打破了原有的行政界限来统筹编制规划,构建梯次合理、衔接有序、城乡融合的镇村规划体系。
物理聚合催生化学反应,助力乡村振兴和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动画)两项改革以来,我省建成乡村振兴产业路971.6公里;培育乡村运输金通工程样板县25个;新增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18个;新评定农民合作社省级示范社300个;完成1292个试点村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停)。两项改革获评中国改革2020年度唯一省级特别案例。
- 免责声明
- 世链财经作为开放的信息发布平台,所有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世链财经无关。如文章、图片、音频或视频出现侵权、违规及其他不当言论,请提供相关材料,发送到:2785592653@qq.com。
- 风险提示:本站所提供的资讯不代表任何投资暗示。投资有风险,入市须谨慎。
- 世链粉丝群:提供最新热点新闻,空投糖果、红包等福利,微信:juu36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