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区块链不能解决当代农业的痛点?
摘要:原创 王昊 食通社Foodthink“区块链”不是什么新词。虽然像许多已经流行过,或正在流行的新词一样,大部分人并不知道它是什么意思。但这并没有阻止这个时髦的新概念进入食农领域。沃尔玛将山姆专卖店里售卖的食品信息放上区块链;国企中化集团,也利用区块链技术,引入MAP品控二维码;今年2月国务院印发的《
原创 王昊 食通社Foodthink“区块链”不是什么新词。虽然像许多已经流行过,或正在流行的新词一样,大部分人并不知道它是什么意思。但这并没有阻止这个时髦的新概念进入食农领域。沃尔玛将山姆专卖店里售卖的食品信息放上区块链;国企中化集团,也利用区块链技术,引入MAP品控二维码;今年2月国务院印发的《“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也提及区块链,指出“要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农业生产经营深度融合”……零售商、农企和政府都在推动“区块链”,而消费者与农户在懵懂中也嗅到了一丝变革的味道。区块链的推广者号称它能解决诸如农产品溯源、信任建立、认证监督、食品安全等长期困扰行业的痛点。果真如此吗?让我们先从名词解释开始。1区块链是什么简单来说,所谓“区块链”就是一个分布式的记账体系,也就是说,账本不只有一份,而是有很多个副本。使用者把信息记录在专用的“块”上,而创建这个“块”的过程,就已经将信息记在不同的账本上了。因此这样做最大的好处是,无需一个中心化的记账者,就能实现准确记录交易,不被篡改。当年比特币的发明者中本聪正是利用区块链不可篡改的特性,想到可以发明一种没有银行担保的货币——因为不可篡改,所以货币的创造和交易记录本身就值得信任,不需要银行这个中介担保。农业区块链的开发者同样看上了区块链不可篡改的特性,希望用它来解决农产品溯源的痛点。他们的想法很简单:如果每个生产环节都被记录在区块链中,消费者和供应链下游的企业和个人就能够获取这些信息,生产过程也就能实现透明化。开发者希望借此解决食品安全和质量的问题。使用了这一技术的企业则可以向消费者宣称产品完全可溯源,值得信赖。●2020年疫情发生后后,浙江省市场监管局基于蚂蚁区块链上线的食品追溯系统“浙冷链”,扫码可以查看冷链食品的供应链走向。2区块链代替旧系统大约在区块链最火热的2018年,包括天猫、沃尔玛、永辉超市在内不少零售企业都启动了区块链溯源系统的建设。背后的动机也很简单:一旦售卖的食品中被查出食品安全问题,零售商需要直接负责。它们希望借助区块链来提升供应链的可追溯性,降低再次出现类似问题的风险。但对这些大型零售商而言,除非是指定的合作基地,大部分农产品从田间地头到超市/电商货架,都要经过层层转手,百分百溯源几乎不可能。假如一条鱼被检出农药残留超标,他们很可能既不知道是哪家农户养殖的,更谈不上控制食品安全风险。为解决这一问题,在区块链之前,中心化的食品溯源系统就已经出现,试图将产地信息整合在一张二维码中——一扫就能知道鱼是哪家养的。不仅政府在搭建食品溯源平台,各电商也建立了类似的系统。可是这些系统范围有限,大多只能在公司对口的农业基地走完溯源的流程,对更多非直接合作的小农户就鞭长莫及,究其原因无非是小农户更分散,导致记录和溯源更困难。然而,这些小农户是中国农业最主要的生产者。即使是拥有强大直供能力的零售商,其生鲜货品还是要大量依赖散户。如果旧的中心式溯源不行,那么新的区块链溯源系统能够把这些分散的散户整合起来,让系统有效运行吗?●你有在买菜时扫溯源码的习惯吗?这是我从超市收集到的一张码。猜猜我扫了之后发现了什么问题?我的答案会写在评论区。对于新系统的优势,大多数区块链溯源项目的介绍实际上大同小异,都在强调区块链的技术优势。第一,区块链便于记录更多信息,交易一发生就能被记录。以前单一的产地信息被拆解得更详细,还是以一条鱼为例,过去只能知道是谁养的。现在从鱼苗从何而来,用了什么药、什么饲料,何时投放,到运输和销售过程中的经手信息,都集成在产品包装上的一张二维码中。第二则是开头所说的分布式记录,不可篡改。除此之外,很难在这些介绍中看出区块链还有什么其他优势。但是生活经验告诉我们:如果卖车的销售话术还停留在 “发动机为什么能转起来”,那么作为买车的人总得多保持一些警惕,多考虑考虑。区块链目前就处于这样的阶段。这就说明技术很可能并不成熟,也不一定能够解决现实中出现的问题。事实上,假如设计区块链的人对于农业更了解一些,就会发现区块链并不是解决农产品溯源问题的良方。3谁来负责上传数据?和工业不同,农业生产天然就难以监测。在一线劳作的农民分布在土地上,除了他们,外人很难知道土地的情况。因此历史上有农业税时农民总是很容易隐瞒产量,逃过税收。反倒是按人头与土地征收税款更容易,因为人数与土地面积远比农业生产的过程和结果更容易测量。农民虽然不用再缴税,但是区块链面对的问题和征税者是一样的:农民为了自身的利益不愿意合作,操纵数据,怎么办?●新京报2015年曾经暗访制作二维码的企业,发现追溯码上出现的信息可以由农业企业随意填写,可靠性只能靠企业自律。区块链的支持者试图让我们相信,正因为它是去中心化的,让数据无法被篡改,监测不就准确了吗?但问题是:谁负责把数据上传到链上?系统如何能够知道农民及时如实上传了信息?信息又要细到什么程度?农民是否有能力和足够的激励机制来上传信息?即使有了一套机制来鼓励农民上传数据,那么原始数据的可靠性就会存疑,区块链所谓避免篡改的特点就失去意义。以中国农民的聪明程度,想糊弄这样的死系统简直易如反掌。比如,假如需要上传用肥用药记录,农户自己完全可以按照安全理想的施用间隔杜撰一份。有人会说,如果不需要人工,全部实现用机器自动化上传不就行了吗?似乎如果多设些传感器,再以较短的间隔上传数据,搭建一个所谓的“物联网”,就可以解决问题。但是究竟怎样的数据能够反映生产的真实情况呢?目前并没有定论。而如果这一问题没有结论,我们又如何指望一套合理收集信息的传感器——难不成真要24小时摆上摄像头,再通过AI实现各种识别?毕竟在推广者的口中,AI技术据说能够实现各种可能。然而,以农业生产过程复杂又易受影响,即使摆上了摄像头,恐怕也不见得有用。况且,AI如何能识别人眼都无法识别的东西呢:比如农民喷罐里到底装的是什么农药?浓度又是多少?●正大集团在广东推进的数字化养殖,给每头猪建立档案,实现“人养设备、设备养猪”。据称该系统就应用了“猪脸识别”系统,足不出栏也能享受在北京坐地铁的同等待遇。4“货不对板”怎么办?即便能够对生产环节全程监控,如何解决消费者最关心的“货不对板”又成了摆在区块链面前的另一个难点。无论是八十年代就出现在阳澄湖的“洗澡蟹”,还是这些年能卖出十倍产量的“五常米”,一旦标志可以乱贴,就让消费者觉得买菜犹如开盲盒,最后索性“谁也不信”。因此,过去政府与企业推出的认证、标识就是希望规范市场,重新获取消费者的信任。●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有机认证体系和标签。其中最为严苛的可能就属有机认证了。从2012年开始,我国的《有机产品认证实施规则》就试图通过对产量的掌控来发放标签数量,以解决“货不对板”或“超额销售”的问题。具体来说,就是被认证的农场和企业需要在申请认证时,向认证机构报告预计产量和销售规格,认证机构根据这个数字来发放有机标签。比如,某有机农场预计生产一万斤番茄,计划以一斤的规格进行销售,那么它就能收到一万个有机认证的标签,贴在这一万个一斤一盒的包装上。那么问题来了。如果农场丰产,多收了两千斤,那这两千斤没有标签的番茄,还能按照有机番茄销售吗?如果农场减产,他会不会采购一批低价的常规番茄,贴上有机标签,卖给超市呢?被称为“史上最严”的有机认证,也很难杜绝和防范这个漏洞。同理,即使在区块链中实现闭环监控,能够知道每一环节的信息,看似作假难度非常高。但是,你怎么知道区块链上的那个胡萝卜和你手上的胡萝卜是同一个呢?哪怕在“最严有机认证”实施后,认证机构和生产企业作假的事件也频频出现。有生活常识的人都知道,如果你在厨房看到了一只蟑螂,在你看不见的地方,肯定还有无数只。因此,区块链如果还是像以前一样,想让消费者通过扫码来溯源,那么“货不对板”并不会有实际改观,机智的消费者也不见得会买账。●也许想要解决“货不对板”的问题,必须要像猪肉上的检疫章一样,在农产品中插入感应芯片,以保证二者不分离。至于怎么在草莓、凉粉、牛肉丸这样的食品里插芯片,也许是存在于科幻故事之中的事了。5区块链的成本如何?除此之外,区块链系统还有令人难以忽视的成本。区块链所应用的去中心化技术,意味着原来一条信息的记录,改由许多人完成。其优势是不容易篡改,而劣势则是增加了冗余。如果用记账的例子,那么一个记账人记账的成本被复制成几份,同时记账人相互之间沟通的成本增加了,为避免篡改而做的验证环节也将消耗更高的成本。因此,如果拿来和中心化的系统对比,应用区块链的系统需要至少几倍的成本。而现实中的区块链系统,其成本则更加高昂。以比特币为例,一次交易所消耗的电力价格就超过100美元,与一个家庭全年的消耗相仿。而整个系统的每年电力消耗约1500亿千瓦时,甚至超过乌克兰这样的中型国家。即使目前有诸多技术能够将成本降低,区块链系统的维护成本仍远高于中心化的系统。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系统还需要处理大量的信息,这部分开销就非常可观了。●腾讯在贵州的数据中心建在凿空的大山中。数据的维护与处理是互联网公司的主要支出之一。2020年,全国数据中心总耗电约占全社会用电量的2.71%,超过了同年三峡水电站的发电量。有鉴于区块链系统的高成本,有开发者指出,可以通过由使用者支付验证成本给其他人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即每验证一笔交易,负责验证的人就从交易中抽取一笔佣金。这种方法等于把成本分摊给使用者,却没有解决总成本的问题。尤其对于小农户来说,问题就更加突出。同样是一批西红柿,一千斤或一万斤需要的都是相同的验证成本,生产规模小就让成本更难摊薄。除此之外,传感器、物联网系统等区块链可能的配套设施,也会是一笔不小投入。因此,不少区块链溯源系统是依靠大企业才能够推得动、用得起的。这样设计出的区块链,其控制权只能为大公司私有。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的教授Harish Krishnan和其他一些学者也警告,如果未来产业链中的小生产者者别无选择,只能使用由大公司管理的区块链数据库,那么这将进一步增加行业里的不平等。●谁被“割韭菜”了,要等区块链的热潮退去之后才能知道。6中本聪的理想与现实有人认为,比特币的发明人中本聪是一位重要的思想家。他曾寄希望于区块链的去中心化特点能够实现金融的民主,仅仅依靠人与人之间交易的需求,而不依靠权威就推动体系的运转。从比特币的例子看,他的理想曾经实现过。在比特币中,每个交易者都是对等的。而在我看来,今天许多推动农业区块链的人却误读了中本聪的设计。他们把比特币系统中原本的互惠互利,变成了监控与展示。更重要的是,区块链技术展现给他们一种幻象——不需要人眼的监视就可以实现监管。然而,对于食农体系中已经不对等的权力关系来说,去中心化的区块链还会是最佳选择吗?那种无人监视的监管,在现实中,是不是可能又变成苏联工人的翻版——他们假装监督,我们假装工作。所以与其在技术的方向钻牛角尖,不如先考虑是不是技术所依赖的社会基础出现了问题。这样下次不明觉厉的技术再出现时,公众也不会那么轻易就被忽悠了。参考资料 (上下滑动阅读)政策:《农业部关于加快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的意见》《“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案例:http://www.weichain.com.cn/nd.jsp?id=50http://epaper.bjnews.com.cn/html/2015-06/23/content_583285.htm?div=3https://new.qq.com/omn/20210721/20210721A0DHSG00.htmlhttps://developer.aliyun.com/article/348787#:~:text=%E5%A4%A9%E7%8C%AB%E5%9B%BD%E9%99%85%E6%AD%A3%E5%9C%A8%E5%85%A8%E9%9D%A2,%E6%89%93%E4%B8%8A%E2%80%9C%E8%BA%AB%E4%BB%BD%E8%AF%81%E2%80%9D%E3%80%82https://www.36kr.com/p/1722791690241http://www.linkshop.com/news/2018412925.shtmlhttps://www.walmartfoodsafetychina.com/fs%20spotlight/blockchain-and-supply-chain-food-traceabilityhttps://www.reuters.com/article/us-walmart-blockchain-idINKCN1M42AWhttps://syngentagroup.cn/about/MAP-digital-agriculture/评论:www.5bite.com/post/7783.htmlhttps://www.macleans.ca/economy/how-blockchain-could-revolutionize-food-supply-chains-and-lower-your-grocery-bill/https://www.163.com/dy/article/FNUNRD5E05198086.htmlhttps://news.climate.columbia.edu/2022/05/04/cryptocurrency-energy/- 这是食通社第 404 篇原创 -食通社作者王昊食通社编辑。因为吃饭口味,在南方人面前自称北方人,在北方人面前自称南方人,其实是北京人。图片来自网络,如侵必删编辑:天乐版式:莳梧原标题:《为什么区块链不能解决当代农业的痛点?》阅读原文 关键词 >> 湃客 特别声明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免责声明
- 世链财经作为开放的信息发布平台,所有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世链财经无关。如文章、图片、音频或视频出现侵权、违规及其他不当言论,请提供相关材料,发送到:2785592653@qq.com。
- 风险提示:本站所提供的资讯不代表任何投资暗示。投资有风险,入市须谨慎。
- 世链粉丝群:提供最新热点新闻,空投糖果、红包等福利,微信:juu36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