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自贸试验区一周年:制度创新“不停步”联通世界加速度
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 尹国富 摄
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 尹国富 摄
中新网长沙9月24日电 题:湖南自贸试验区一周年:制度创新“不停步” 联通世界加速度
作者 刘曼
中欧班列(长沙)首列湖南自贸专列发出、南非红西柚和湖南小商品的易货贸易试水成功、湖南自贸试验区铁水联运“最后一公里”打通、湖南招商云平台实现招商引资一站式服务……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自2020年9月24日挂牌以来,一系列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的政策逐步落实、推进。
如今,湖南以自由贸易试验区作为打造内陆地区改革开放高地的重要抓手,聚焦先进制造业创新发展,向北连通长江中游城市群,向南对接粤港澳大湾区,深化中非交流合作,致力将政策创新“试验田”深耕为高质量发展的“高产田”。
岳阳城陵矶港。 关紫文 摄
强化制度创新“不停步”
2020年9月,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获批。湖南紧紧围绕国务院发布的总体方案,制定湖南自贸试验区和长沙、岳阳、郴州3个片区“1+3”建设实施方案,明确省级321项改革创新落实举措;根据湖南自贸试验区“一产业、一园区、一走廊”的三大战略任务,编制“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中非经贸深度合作先行区”“联通长江经济带和粤港澳大湾区的国际投资贸易走廊”3个专项规划以及3个片区发展规划。
湖南省政府出台《关于加快推进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推出55项支持举措。湖南省直单位和三个片区出台支持自贸试验区建设的政策措施80多条,制度政策支撑不断强化,改革任务加速推进。
“退税申报表由3张减少到2张,填报栏次缩减不少,报表信息还可以从系统导入,整个流程5分钟左右就能完成,省时又省心。”今年5月,上市公司蓝思科技在长沙经开区投资的第三个产业园全面建成投产。该公司税务总监杨翠菊介绍,作为湖南进出口“大户”,公司7月份申请出口退税5500万元,当日申请当日办结,次日就收到了退税款,“自贸区的好政策让企业轻装上阵”。
在岳阳城陵矶综合保税区,新金宝岳阳工厂的工人们忙着装箱一批批出口东盟、欧洲及拉美地区的打印机产品。岳阳海关利用自贸区先行先试的政策优势,推行进出口提前申报模式,让货物在未到港口时就已完成进出口报关查验手续,实现货到即通关放行,大大降低了企业进出口货物的中转时间。
湖南省商务厅厅长沈裕谋介绍,一年来,湖南围绕转变政府职能、深化投资改革、外贸高质量发展、金融开放创新等方面开展探索实践。截至今年8月底,《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121项改革试点任务,已实施97项,实施率80.2%;321项落实举措实施266项,实施率82.9%,形成了一批特色鲜明的制度创新成果。
其中,进口转关货物内河运费不计入完税价格,国际邮件、国际快件和跨境电商业务集约式发展,药食同源产品进口便利通关,综保区内包装材料循环利用监管等10余项改革成果为中国首创。
城陵矶国际集装箱码头。 关紫文 摄
壮大优势产业“马力”足
长沙坐拥三一重工、中联重科、山河智能和铁建重工4家全球工程机械50强企业,被誉为“中国工程机械之都”。作为湖南自贸试验区长沙片区的核心区块,长沙经开区已培育工程机械、汽车制造产业两个千亿级产业。
抓住智能制造赋能工程机械产业优势再突破这一关键,长沙经开区推进以“5G+人工智能+区块链”为主要特征、与产业链融合推进的企业智能化改造。如山河智能推出智能挖掘机,利用5G技术可足不出户控制位于上千公里之外的无人驾驶挖掘机施工;视比特机器人设计出中国首套钢板切割、下料、分拣智能产线和包裹自动分拣系统,拿下多个千万级订单等。
三一集团依托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优势,启动三一科学城项目,聚集高端装备制造业核心零部件研发、大数据、科技港、国际社区等一批高端要素,打造全球高端装备制造业基地的功能性平台。
产业集聚,能量持续释放。一年来,长沙片区围绕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现代服务业、临空产业等,引进重大项目53个。国际先进制造业总部经济中心、国际金融港、黄花数字贸易港、隆平种业创新中心等重点平台纷纷落地。
岳阳城陵矶港区是湖南省唯一的开放口岸和长江沿线枢纽港之一。湖南自贸试验区岳阳片区立足“三区一港四口岸”8大国家级开放平台,致力发展航运物流、电子商务、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产业,吸引中远海运、上港集团、华为等一批领军企业落户。
今年1至8月,城陵矶口岸完成集装箱吞吐量41.3万标箱,同比增长40.24%。其中,外贸集装箱吞吐量28.2万标箱,同比增长39.94%;进出口货运总量375.6万吨,同比增长15.15%。目前,城陵矶新港平均每天到港船舶10艘次,日均作业量稳定在1600标箱左右,在长江中游港口位居前列。
湖南郴州是声名远播的“中国有色金属之乡”。湖南自贸试验区郴州片区重点发展有色金属加工、现代物流等产业。世界500强百亿项目正威新材料科技城项目已投产,预计年产值近60亿元,有效填补湖南铜基新材料空白,延长郴州有色金属产业链。
一年来,湖南自贸试验区新设企业5934家,实际利用外资7.04亿美元;新引进项目270个(三类500强企业投资项目18个)、总投资额2743.8亿元;实现外贸进出口1460亿元,占到同期全省外贸总额的30%以上。
非洲可可中国营销中心设在湖南自贸试验区。 刘曼 摄
服务国家战略“有思路”
湖南自贸试验区是中国已批21个自贸试验区中唯一定位为中非经贸深度合作先行区的改革创新试验田。
自2019年中非经贸博览会落户以来,湖南创造性地把筹备中非经贸博览会、深化中非经贸合作、建设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等工作有机结合,全力打造中非经贸深度合作先行区。
近日,中国首次进口的非洲卢旺达200公斤干辣椒运抵湖南自贸试验区长沙片区高桥大市场。据悉,这是首届中非经贸博览会后,湖南推动准入的第一个非洲非资源性产品。
湖南高桥大市场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亚娟介绍,市场发挥自贸试验区、中非经贸博览会和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三大国家级平台叠加优势,积极探索中非经贸合作新模式,打造了中国首个非洲非资源性产品集散和交易中心、中非经贸综合服务中心、中非经贸企业孵化中心等,为“非品入湘”打造直采供应链,为“湘品出海”提供广阔市场空间。
湖南自贸试验区亦是中国首个“探索开展中非易货贸易”的自贸区。日前,首批5条来自南非的红西柚货柜抵达上海洋山港并完成清关。这批由南非Takela集团采购的红西柚等货物,将交换湖南省对非易货贸易有限公司提供的建材、小商品等,双方签订400万美元的易货贸易合同。
“南非红西柚汁肉饱满,在中国市场很受欢迎;南非Takela集团正在承接政府经济适用房建设项目,对建材有强烈需求。”湖南省对非易货贸易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肖高伟说,开展易货贸易,双方可以互通有无,节省外汇支出,有利于将中非经贸合作战略向纵深推进。
目前,由湖南自贸试验区组建的中非易货贸易联盟,正积极搭建易货贸易数字化平台,扩大交易种类和贸易国家与地区,助力易货贸易实现从“一对一”变为“一对多”“多对多”。
长沙至肯尼亚内罗毕和安哥拉罗安达2条客运航线正式开通、首列湘粤非铁海联运班列启运、城陵矶至香港江海直航恢复……湖南自贸试验区正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深入对接长江经济带,全面对接粤港澳大湾区。
湖南自贸试验区易货贸易首单试单顺利完成。 长沙市雨花区供图
湖南省“一带一路”暨国际产能合作重大项目库入库项目93个,总投资538亿美元。今年1至7月,中欧班列(长沙)开行503列,国际货运航线执飞854架次,分别同比增长60.7%、42.2%。
下一步,湖南将继续全力打造制度创新制高点、高端要素聚集区、对外开放高地,着力探索湖南自贸试验区“一产业、一园区、一走廊”等创新型经验。(完)
来源:中国新闻网
- 免责声明
- 世链财经作为开放的信息发布平台,所有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世链财经无关。如文章、图片、音频或视频出现侵权、违规及其他不当言论,请提供相关材料,发送到:2785592653@qq.com。
- 风险提示:本站所提供的资讯不代表任何投资暗示。投资有风险,入市须谨慎。
- 世链粉丝群:提供最新热点新闻,空投糖果、红包等福利,微信:juu36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