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区块链 > 一步之遥:他曾徒手制服持刀歹徒,几番创业离成功总是相差一度
区块链说法  

一步之遥:他曾徒手制服持刀歹徒,几番创业离成功总是相差一度

摘要:区块链毕设这期故事的主人公叫孙安华,他初中练习拳击,差一点走专业道路;大学打羽毛球,也是业余里边的顶尖水平;毕业刚工作时路遇歹徒持刀抢劫,他徒手追赶并将其制服。毕业即开始创业一路至今,经历了六七个项目,起起落落,似乎离成功总是差那么一步之遥…并不外向的老孙难得敞开心扉,讲述他全部一箩筐的故事。本文是

这期故事的主人公叫孙安华,他初中练习拳击,差一点走专业道路;大学打羽毛球,也是业余里边的顶尖水平;毕业刚工作时路遇歹徒持刀抢劫,他徒手追赶并将其制服。

毕业即开始创业一路至今,经历了六七个项目,起起落落,似乎离成功总是差那么一步之遥…

并不外向的老孙难得敞开心扉,讲述他全部一箩筐的故事。

一步之遥:他曾徒手制服持刀歹徒,几番创业离成功总是相差一度

本文是"创业99"的第25篇文章。

全文约5800字,阅读需要15分钟。

如需联系当事人,

或者想分享您的创业故事,

请在公众号留言。

杨叔@创业9900

那会儿孙安华刚刚毕业,还是小孙。他加入了一家连他一起总共只有3个人的小公司。白天经常要在电子市场顶班儿站柜台,晚上再加班搞开发,经常加班到午夜甚至是次日凌晨,然后他骑着自行车,从海淀回到北三环,他和校友、同学一起合租的宿舍,在他的母校化工大学附近。

他说这段时间深夜回宿舍的路上会遇到很多事情,最难忘的一次是一个夏天的深夜,让他有了英雄救美的经历。

当他骑车快走到化工大学门口时,路边一个女士忽然倒在地上,嘴里似乎说着什么。小孙赶紧停下来,上去询问。女士说:那个人,抢了我的包,还捅了我一刀。

小孙看到女士手指的方向,一个男子正在逃跑。他把自己身上背着的书包交给一同过来询问情况的另一个小伙子,自己飞身追了上去。

好在小孙有中学五年多练习拳击的底子,大学时又经常打羽毛球,身体素质一直很好。歹徒虽然跑得很用力,但还是在快到中日友好医院时,被他给追上了。歹徒手里拿着一把很长的、切西瓜用的大刀(现在的西瓜摊儿已经很少见那么长的刀了),回过头来面对着他,"哥俩"你一言我一语地热情交流着,斗智斗勇。随后他这抄起一把路边乘凉的椅子砸了过去,但是却打偏了。

当时的情况很危险,他并不知道歹徒有没有同伙在暗中配合。在对峙的过程中,他心里盘算着必须在五分钟内解决战斗,否则也需要战术性撤离,避免被歹徒同伙围攻。

几个回合过后(中间过程请自行脑补),他瞧准歹徒一个走神儿的机会,飞起一脚踢到了对方的下巴,歹徒瞬间倒地,使得局势一下子变得对他有利。但是歹徒手里仍然握着那把长刀,接下来又一个机会他再次踢中了歹徒的右肋,两次攻击让歹徒彻底丧失了还手的机会,丢掉了手里的刀,被他揪住衣服,拉到了路边。

好在旁边就是樱花西街派出所,路边乘凉的人帮助报警,警察过来接管了歹徒。那个帮他拿着背包的小伙子也跟了过来,把背包交还给他。他接过包,很快消失在夜幕中。

等他回到宿舍,才发现刚才的那两脚踢出去,用力太猛,他自己的大脚趾都被踢松了,只是当时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并没有感觉到疼。

第二天还是有很多人不知道通过什么途径找到了他的电话,有很多电话打给他。不过他无法分辨打电话的是什么人,媒体,热心人,亦或是歹徒的同伙?为安全起见,他一律没有接听。

当天的《北京晚报》报导了这次事件,文字大意是:英勇的警察同志,在群众的协助下,抓住了持刀抢劫犯。

01

小孙学的是机电工程专业,毕业设计的时候,他没有接受学校安排的各种毕设课题,而是按照哥哥的建议,自行开发了一套电压自动记录仪的工业设备。

因为是自定义的课题,学校可以利用的资源很少,几乎所有的研发问题都需要他自行解决,他为此支出的费用有5000元左右。在1998年的时候,对于家庭条件并不宽裕的他,简直就是一笔巨款。他说那个时候他有钱做课题,却没有钱吃饭。

不过他也因此从强电转向了弱电领域,奠定了后续一系列创业经历的基础。

毕业时,小孙没有接受回山东进入石化企业的工作安排,而是选择自主择业。不过那会儿的大学毕业生也并不好找工作,几次招聘会都铩羽而归。最后他干脆提着自己毕设开发的那套电压记录仪去了招聘会现场,让招聘方看看他做出来的东西,全部一个人完成的成果。

这一招果真有效,当场就有几家企业表示愿意接收他,其中不乏北京仪器仪表厂、时代集团、昆仑通态等几家有规模的企业,当然也包括了前文提到的连他一共三个人的公司,不过当时还只有两个人。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大公司的好处不言而喻,但也有不足。他当时觉得在大企业里边,每个人只能负责一个点,不可能发挥他全部的技能。所以他衡量再三,最后决定成为那家小公司的第三个人,来到了中关村。

这个公司的老板在电子市场卖出租车用的微型打印机,生意还不错。老板并不满足于代理别人的产品,而是谋划着开发自己的品牌,这样的利润更丰厚,业务也会更稳健。

小孙很有自信,加入公司以后并不拿工资,只拿一点饭费。他在老板新成立的公司中占股40%,希望能够靠这部分收入获取足够的回报。

从现在来看,这就是当年的对赌,老板和员工之间。处理得好就是技术合伙人,而不停留在老板和员工的层面上。

那时的小孙年轻气盛,自信满满。他一个人独打天下,硬件、软件、结构全包,每天奋战到很晚。他说那会儿最大的享受就夜里回到住地附近,到和平里西街的一个小店,吃一盘水饺,2块7毛钱。

自信有自信的理由。不到半年的时间,小孙就独自完成了他的开发,搞出了国内第一台热敏打印机。简单优化一下程序和结构,老板就上架销售了。

生意确实很好。老板也兑现承诺,每个月根据销售业绩,按照比例提成给他。

他那时最高每个月能够得到5万元的提成,在2000年以前,算是很高的收入了,就算现在,能够拿到这个收入的人群也不大。

几年之后,老板在上地买了一层楼,在廊坊买了厂房,可见这一业务确实让老板收获不小。

又过不久,老板向他要源代码,年轻的小孙也没有在意。技术在自己手上,源代码,给就给呗。

源代码交出去以后,小孙的价值就降低了很多。老板重新注册了公司,新公司和小孙无关。

02

2000年4月13日,新浪创始人兼CEO王志东带领公司在纳斯达克成功上市。一年后的2001年6月1日,王却被董事会逼宫,6月4日被迫宣布辞职,黯然离开他亲手打造的新浪。

王志东虽悲壮地离开,他当时的一句豪言壮语广为流传,被普遍点赞,那就是:

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

一步之遥:他曾徒手制服持刀歹徒,几番创业离成功总是相差一度

那些年被资本"挤"走的创始人之一

2000年下半年,小孙被迫离开公司。他没有去和老板纠缠,年轻的小孙认为自己身怀绝技,不愁没饭吃。

走就走呗,多大个事儿。

这家于1999年注册的公司直到现在仍在开业运营中,仍然是在经营POS机、微型打印机、标签打印机等打印设备,并已经成为"特种打印行业龙头企业"(企业宣传语录)。从企业主页上看到最近的团建活动,员工连同家属,参与的总人数远超过150人,可见已经是一家小有规模的企业了。

不过目前这家公司并不是小孙刚去时的那一家,而是老板拿到源代码后来重新注册的新公司。小孙当时心里反复念叨的应该就是王志东后来的那一句豪言: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

好在老板在小孙离开之前还都是按照承诺的比例兑现的分成,这也让小孙在离开时已经有了一些积蓄。那时的小孙并没有去求职打工的想法,总是琢磨着自己创业。

1998年、1999年左右,智能安防、楼宇自动化的概念在国内兴起,所谓5A级建筑的概念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普及。

小孙看到了这个行业的机会,把他在前一个公司里赚得的积蓄拿出来,组建了七八个人的小队伍,开始了安防、对讲系统、远程抄表、门禁的开发。

产品出来后,北方某市的一家房地产商比较感兴趣。经过几轮商谈,对方最后派出了一位业务代表来到北京准备签订协议。

当这位业务代表只身来到北京后,却向他们提出了额外的、难以满足的要求。这让小孙陷入了两难境地:答应他很难,自己会从此背负道义上的责难,这责难不仅来自于别人,更多会来自于他的内心;拒绝他也不容易,毕竟是一个1500万的合同,对于他们这样一个初创公司,吸引力自不待言。

小孙说他做商业的情商不够,遇到这样的事情总是想不出一个好的办法解决。他最后还是没有答应那位业务代表的无礼要求,放弃了这一笔即将谈成的大单。

03

也许是第一份工作时赚钱显得太容易了,再加上年轻气盛不服输,以为自己有技术可以做很多事情,他一直并没有把钱看得很重,这一笔没赚到,将来总有机会再赚回来。

一直到2003年,他们在智能楼宇方面也只做了几个小项目,再也没有机会遇到那么大的机会。他最后以小赚几十万的结果收兵。

2003年全国上下非典蔓延,一时间呼吸机成了紧俏商品,供不应求。小孙正好在这个时候转向,开始了呼吸机、麻醉机的开发。

等他们把开发做完,非典差不多已经被制服,高潮窗口已过。不过这个市场还是存在的,他们申办了医疗器械许可证,这两款产品给他们带来的利润还是很可观的。

到了2008年,小孙进入了他人生的低谷。

那一年,父亲检查出肺癌,晚期。而且因为心脏功能衰弱,无法实施手术。老人家经历多次昏厥、抢救,最终于一年后去世。

小孙说他1998年刚刚毕业就有了一部手机,这部手机的主要功能就是每天可以和远在山东老家的父亲同一个电话聊聊天。他是家中的幼子,和父亲的关系极其亲密。

父亲的去世对他打击很大,他一时无法接受。可又雪上加霜,母亲又被检查出胃癌,而且具有极强的耐药性,很多药物起不到作用。

他把北京的门店关了,回到老家陪伴着母亲,直到一年后老人家离开。

三年时间,两位老人相继离世,小孙从此一蹶不振。回到北京后,小孙每天心不在焉,到了办公室也是出于发呆的状态,晃悠一天以后再蔫蔫儿地回家。

小孙一下子变成了老孙。

04

老孙这一晃就是五年。其间还好有呼吸机、麻醉机在持续销售,并没有让他的生活质量受到影响。

一直到2016年下半年,老孙才慢慢从阴影中走出来。他睁开眼睛看到的世界又已经发生了很多变化。工业4.0,智能制造,工业机器人正在风口之上。

他通过朋友得知航空工业集团某制造厂希望进行库房的改造,实现无人化、智能化。他辗转和这家制造厂建立了"非常可靠"的联系,为他们制作方案。这是一家国防工业领域的标杆性企业,一旦他们实施改造成功,则会在同行业起到榜样的作用,带动相关兄弟单位陆续实施升级改造。

尽管在工业自动化领域有西门子、ABB等著名的大牌供应商,但是涉及国防企业,这些外企自然不在考虑范围之内,老孙的纯国内民企也才有机会涉入其中,展示自己的实力。

在他们制作方案的过程中,企业的智能化改造项目已经上报并获得上级批准,甚至《新闻联播》都做了相关报导。这也让老孙更有信心,几乎是十足的把握。

不过对方毕竟是国企,自有其一套内部的流程和规则。如果等到一切手续完备,则又可能失去竞争的机会,或者工期不够分配。所以他们在尚未签订合同的时候就进入了实质性开发,按照目标配置组装了一套高质量机器人,这一个机器人的成本就接近100万元。

这样的机器人,在整个方案中需要三个,再加上料仓等其他各种配套设施,总体投入需要大约1000万元。这已经远远超出老孙的垫付能力,他需要融资。

不过融资并不顺利,2017年资本市场渐入冷清,智能制造的风口也一瞬即过,很快被共享、区块链和单纯的AI技术所取代。而企业那边也因为关键人物退休等原因,关系越来越弱,正式的合同变得渺茫。

老孙慢慢清醒过来,不得不刹车止损。他们把那台组装好的机器人分解,变卖了零部件以减少损失。整个项目核算下来,一年多的时间,连物料加人力,损失超过100万。

05

从国防工业高端企业改造受挫,老孙又把目光投向了低端民间制造业。

河北沧州,是北方机械加工重镇之一,全地区注册备案的小型加工企业有超过3000家,另有未备案的私人作坊1500到2000家,估计这一地区冲压机总量在15万台到18万台之间。他通过朋友了解到,这些小型机械加工企业,都有强烈的改造升级的意愿。

用工成本越来越高,生产效率却难以突破,另外传统人工生产方式产生的工伤的赔付也越来越高。老孙近距离调研了解到,在这个行业中的从业者,很难找到一个人的手指是完整的。上边手工上料,脚下启动冲压机动作,当工人疲劳到一定程度后,手脚失去协调,经常在手还没有回到安全区域时,脚下的启动开关已经习惯性地踩下去了…

2018年初,老孙研究后给出自己的解决方案,开发了适合冲压工艺的自动上料机械臂。

一步之遥:他曾徒手制服持刀歹徒,几番创业离成功总是相差一度

自动上料机械臂

这是一款傻瓜式机械臂,由工控机进行控制。最大工作半径达到1.6m,送料精度可达0.02mm。

同时,他们还开发了一套工厂管理软件,可以进行生产任务管理,物料管理,以及质量跟踪。

国内的传统加工业,基础落后,底子薄,一步到位的工业4.0方案看起来高大上,但是难以真正落地实施。老孙希望通过终端的智能化,再逐步实现全线、全厂的智能化的步骤进行逐步升级。

目前,他们已经交付了5台这样的机械臂,均处于理想运行状态。与人工作业相比较,

采用机械臂自动上料的机台,会比一个成熟工人刚开始工作,状态比较好的时候提升30%,与工人疲劳阶段相比至少提升50%。而且这些手臂可以24小时工作,没有加班费,也不会疲劳,没有工伤。

老孙希望能够快速占领沧州一带的市场,同时开发发展山东地区。山东有大量的化工加工企业,有很多不适合人工操作的场合,也需要用无人化方式来取代。

再将来,他会并向长三角、珠三角进军,他的解决方案也会随着产业需要逐步升级,他现在使用工控机而不是简单的PLC,就是为将来进一步网络化、智能化做准备。

说起他现在的产品,老孙很自信,他可以再有效性、质量和价格上和任何对手进行竞争。他现在最需要的,就是快速进入市场的机会,和批量供货的启动资金

06

这么多年的摸爬滚打,让老孙练就了一身好武艺,从机械结构到硬件,从汇编语言到C++再到上位机高级语言编程,每一样他都可以轻松应对。

不过他觉得,每个人也都有自己的软肋,在创业过程中总会被触到。能够挺过去,就是升华;挺不过去,就只能归零复位,从头再来一遍。

第一家打印机的公司,如果当初不是占股40%,而是占10%或者15%,也许老板就不会把他踢出局了。第二次面对那个房地产商的业务代表,如果他有足够的情商满足或者转化他的个人要求,也许他早已在智能楼宇领域风生水起。在面对航空企业的智能化改造需求时,如果他能够严格控制边界,确保先有合同再实质性投入研发,他应该会少亏很多。

不过这一切都已经发生,所有的沟沟坎坎,只有趟过了才知道。世事如棋,新的坑又不知道会埋在哪里,每一步都得小心翼翼。

经历这么多项目,每一次都是看到了很大的希望,但最终的结果又都不是很理想。就像烧水,似乎总是差那么1度。

问他,经历这么多项目,哪一个是你距离成功最近的一个?

老孙回答,哪有成功的项目,最成功的就是这两个孩子。

说起两个孩子,这一个八岁、一个五岁的姐弟俩让他无限满足。他希望能够给他们提供更好的生活条件,让他们更健康、更自由地成长。提起夫人多年的理解和体贴,他满是愧疚,认为夫人为了他做出的牺牲那么大,而自己提供的回报却是那么少。

老孙是一个重情谊的人,无论生意做得如何,朋友交了不少。也可以看出老孙有一个幸福的家庭,是他经历这么多波折还能不断起航的基础。我们希望老孙的新项目能够进展得更顺利、发展得更好一些,让他实现更大的抱负,减少对于家庭的愧疚。

一步之遥:他曾徒手制服持刀歹徒,几番创业离成功总是相差一度

——关于创业99——

创业成功需要把整个创业过程100%的事情都做成,都做对。也许你已经做到了其中的99%,怎么让最后的1%发生呢?我们准备访谈99位还在路上的创业者,听他们的故事,品他们的感悟,助他们成功。

【创业九十九】

免责声明
世链财经作为开放的信息发布平台,所有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世链财经无关。如文章、图片、音频或视频出现侵权、违规及其他不当言论,请提供相关材料,发送到:2785592653@qq.com。
风险提示:本站所提供的资讯不代表任何投资暗示。投资有风险,入市须谨慎。
世链粉丝群:提供最新热点新闻,空投糖果、红包等福利,微信:juu36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