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区块链 > 韩军燕等:对区块链的基本认识、理解及思考 | 互联网金融
中心科技  

韩军燕等:对区块链的基本认识、理解及思考 | 互联网金融

摘要:简述区块链的特点文/银联商务股份有限公司韩军燕、任思溟、刘伟超本文结合比特币对区块链技术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提出了对区块链的认识,分析了目前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区块链技术相应的发展策略。本文认为,比特币尚不具备承担货币职能的能力,比特币最显著的特点是“去账户化”,即用“全交易记录链”代替了账户和记账的概
韩军燕等:对区块链的基本认识、理解及思考 | 互联网金融

文/银联商务股份有限公司韩军燕、任思溟、刘伟超

本文结合比特币区块链技术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提出了对区块链的认识,分析了目前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区块链技术相应的发展策略。本文认为,比特币尚不具备承担货币职能的能力,比特币最显著的特点是“去账户化”,即用“全交易记录链”代替了账户和记账的概念。

对区块链的认识

区块链因比特币而兴,笔者认为《比特币:一种点对点式的电子现金系统》是研究区块链最好的文献资料,比特币是区块链最成功的应用,因此,文章以比特币为例进行阐述。

从理论层面讲,区块链不是分布式账本,不是去中心的,也不是去中介的

第一,为什么说区块链不是分布式账本?《比特币:一种点对点式的电子现金系统》通篇没有出现账户和账本的说法,用的是“交易记录”“记录”“证明”“历史交易序列”等字眼。比特币的区块链就是记录比特币交易的全流水。挖矿抢的不是记账权,而是交易流水的记录权。如果抢的是记账权就有账户。未花费的交易输出(Unspent Transaction Outputs,UTXO)对应的只是交易流水的记录。因此,区块链最显著的(最本质的)特点是“去账户化”,也就是用“全交易记录链”代替了账户和记账的概念。

第二,为什么说区块链不是去中心化的?《比特币:一种点对点式的电子现金系统》第六部分“激励”中是这么描述的:“这样就增加了节点支持该网络的激励,并在没有中央集权机构发行货币的情况下,提供了一种将电子货币分配到流通领域的方法。”

业界关于“去中心化”的结论应该就是由此而来。“中央集权机构”指的是法定货币发行机构,现在大多数国家的货币发行工作是由中央银行负责的。如果非要说比特币是“去中心化”的,那么说比特币是“去央行化”更为准确。鉴于2008年美联储推出了量化宽松政策,中本聪真正想去掉的应该是美联储这个“全球发钞中心”。

再进一步说,去中心并不代表比特币没有中心,比特币是有中心的。从根本上讲,比特币最大的中心,最核心的中心,就是中本聪。如果制定游戏规则的人或机构(尚无法确认中本聪是一个人还是一个团队或是一个机构)都不是中心,那如何认为中央银行就是中心呢?

去中心化之说源起“Decentralized”一词,Decentralized 是Decentralize的过去分词,汉语意思为分权或分散,压根没有去中心化的意思。分权也好,分散也罢,都是要有中心的。分权,谁来分?分散,谁发出分散的指令,谁来安排分散?更为关键的是《比特币:一种点对点式的电子现金系统》没有出现过“Decentralized”一词。“Decentralized”是后来在总结区块链技术特点时出现的。

回望人类历史,任何一次革命、改革,甚至是改良,本质上都是利益的再分配,都涉及利益格局的变化。人是群居动物,天生爱扎堆。到目前为止,没有发现一个去中心化的系统得到广泛推广。历史上的改朝换代,就是这个中心替换掉那个中心,至今未见到没有中心的国家和政府的存在,美国也由建国之初的13个邦联变成了美利坚合众国。互联网曾被寄予厚望,但结果是行业集中程度比以往来得更快更猛烈。

即便是如《比特币:一种点对点式的电子现金系统》所说的“去中央银行”也是不可行的。试想一下:如果真的没有了各家中央银行,比特币能承担起货币的职能吗?比特币网络还能正常运转吗?大家还会去挖矿、去交易吗?即便是如中本聪所愿,比特币替代了美元,美联储消失了,我们相信比特币网络也会催生出一个新的“网上美联储”。

因此,比特币不是去中心化的,比特币是有中心的。

第三,为什么说区块链不是去中介的?《比特币:一种点对点式的电子现金系统》讲得很清楚:“本文提出了一种完全通过点对点技术实现的电子现金系统,它使得在线支付能够直接由一方发起并支付给另外一方,中间不需要通过任何的金融机构。”

比特币去的是金融中介,而不是不需要中介。比特币网络就是比特币的交易媒介。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金融脱媒的说法就甚嚣尘上。比特币所谓的去中介也就是金融脱媒,或者更准确些称之为货币脱媒、支付脱媒。金融脱媒的途径很多,比如个人借贷,比如个体网络借贷(P2P),但本质是一种媒介代替另外一种媒介而已(P2P平台代替了银行)。

从实践层面讲,比特币的交易不是不可逆的,比特币不是货币

第一,为什么说比特币的交易不是不可逆的?区块链的特性之一是不可篡改性,也就是交易的不可逆。比特币的交易确实不可逆,但可以硬分叉。通过硬分叉,在另外一条链上实现了交易的可逆。2016年6月发生的以太坊The DAO事件,更是把区块链推上了风口浪尖。有人就在网上问:以太坊强行回退交易,自己违反自己制定的规则,怎么让人相信以太坊的不可篡改性呢?恐怕中心化机构也不敢如此明目张胆地做吧。

第二,为什么说比特币不是货币?货币主要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贮藏手段和世界货币等五大职能,其中,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的基本职能,另外三种是派生职能。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这两项货币的基本职能,比特币都不具备,且比特币只具备储藏手段这一职能。因此,我们得出结论:比特币不是货币。

区块链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一,理论研究与应用实践的错配。比特币是《比特币:一种点对点式的电子现金系统》的一场社会实验(社会实践),这场社会实践活动还在进行之中,成不成功尚无定论。基于比特币提炼总结出来的区块链技术尚处于萌芽状态,业界对于区块链技术的理解还需要进一步深化和统一。当前的状况却是,着重应用推广、借助区块链淘金的大有人在,踏踏实实对区块链技术进行研究的人寥寥无几。在这个纷繁浮躁的社会里,在短时间内不能取得经济效益的行为都会被视为不理智、不可取。大量的资源(资金)掌握在大型公司手里,如何实现对创新(没有经济收益)的容忍和对利润的追求之间的平衡是个大问题,不容忍创新就没有未来,“骆驼”也会瘦死;没有现金流支撑,“马”随时会倒下。

第二,去中心化的悖论。之前我们阐述了比特币是有中心的。退一万步,即便我们承认比特币是去中心的,那它依然离不开中心化机构的支持。比如,离开中心化的交易所,比特币就没有办法与法币兑换。去中心化的思想和实践还需要中心化的机构去实现和推广。

第三,人才的匮乏。区块链融合了分布式数据存储、点对点传输、共识机制、加密算法等技术,研究应用区块链技术需要的是复合型人才。目前,我国的高校尚未设立区块链专业,相关人才极其匮乏。

第四,实际应用难以落地。从供应链金融到产品溯源,对于区块链的应用是雷声大雨点小,更多的是炒作概念。有的系统不用区块链也能实现,有的系统借用、冒用区块链技术,甚至忽悠欺骗。没有找到合适的应用场景,原因是:一方面对区块链技术本身理解不深入不透彻,不知道它能解决什么问题;另一方面,对业务不了解,不知道它需要解决什么问题,区块链能帮助自身解决什么问题。实际上,区块链技术更适用于数字资产的转移。目前区块链在数字资产的应用都在私人数字货币上,相应的数字资产还有股权转让、积分权益、电子凭证、数字版权等。

第五,量子计算机等前沿技术的冲击。区块链技术的核心之一就是密码技术。量子计算机的商业化对涉及密码学的信息技术将会产生毁灭性的影响,就区块链技术而言,私钥、签名等安全性都会受到影响。而抗量子技术的升级,在区块链领域会引发新一轮的分叉。

第六,恶意圈钱的嫌疑。2017年9月4日,中国人民银行联合中央网信办、工信部、工商总局、银监会、证监会和保监会等部委发布《关于防范代币发行融资风险的公告》,指出代币发行融资(ICO)本质上是一种未经批准非法公开融资的行为,要求自公告发布之日起,各类代币发行融资活动立即停止。

没有具体项目支撑的ICO就是明显的骗局,之前火爆的ICO市场大多如此。目前对ICO有以下两个疑问,希望提出来供业界同仁探讨:第一,企业IPO前已经有业务、有资金的投入、有收入、有利润,且对注册经营年限还有要求,所以IPO前的股东也有股份,并享有IPO后的收益分配权。那么,ICO的项目在此之前一没有投入,二没有业务,三没有收入和利润,为什么项目团队可以预留代币?第二,IPO的募集资金需要存放在指定专户,使用要受到监管,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也无法避免违法违规使用募集资金的情况。那么ICO募集的代币如何使用有规则吗?规则如何得到执行?如果违反规则怎么办?

区块链的发展策略

第一,加强基础研究,实现理论突破

我们有必要站在更高的视野,以更开放的心态,用更务实的做法,来推进区块链的发展。对于区块链的认识必须有一个质的飞跃,实现理论上的突破。

首先,从最基本的专业术语出发,规范、统一区块链的专业术语。术语是进行专业探讨的前提和基础,有了规范统一的专业术语,探讨问题、开展研究就有了统一的口径,就有利于互通有无,就有利于降低沟通成本、提高沟通效率。比如,将“Decentralized” 翻译成“分权”或“分散决策”是否更合适,需要更为深入的探讨。

其次,不断丰富区块链理论的内涵和外延。要想做到不断丰富区块链理论的内涵和外延,就必须加强对区块链的研究和解读,而认真、全面地研读《比特币:一种点对点式的电子现金系统》是最重要也是最简单的途径。通过比较其与实际比特币网络的差异,进一步修订完善《比特币:一种点对点式的电子现金系统》的内容,进而指导比特币网络更好地运转,达到理论指导实践、实践推动理论的良好互动状态。结合区块链的实际应用案例,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不断丰富区块链的实践经验,推动区块链实现在理论方面的突破,从而带动区块链的实践应用。

最后,要把区块链在理论方面的突破成果转化为法律、制度,引导区块链更好地服务社会、服务大众。与之相匹配的法律和制度是新生事物茁壮成长的必备条件,如果没有红绿灯的发明、没有交通法规的颁布,汽车不可能变成服务大众的交通工具。同时,我们还是要对新生事物抱有更为宽容的理念,时时保持“把枪口抬高一厘米”的态度。

另外,在理论突破还没有达到能够转化为法律和制度的情况下,通过制定行业标准、达成行业共识就不失为一条切实可行的路线。比如,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2017年提出了《区块链数据格式规范》制定,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了《区块链安全白皮书(1.0版)》等一系列白皮书。这些行动都非常值得鼓励。

第二,拥抱中心化机构,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区块链发展之路

区块链可以有两种发展路径:其一是目前私人数字货币的缩小版,类似开放平台的模式。区块链底层、激励机制等完成建设后,机构或个人通过认识你的客户(KYC)后在线加入,下载节点程序(或客户端程序)就可以参与到链上体系。链上体系必须依托于一定的场景,并在各环节纳入监管。这种类似开放平台的模式也可以称作开放式联盟链。其二是强监管的联盟链,例如区块链电子发票、区块链签约公证等,这些都需要监管机构履行职能,并做背书。应当通过使用中心化网络的支柱去构建区块链网络。这是传统意义上的联盟链能够落地的发展路径。

新技术必须借助传统机构的力量(旧的方法)进行推广。比如,淘宝、携程推广初期用的是老土的地推扫街(也就是存在了几千年的走街串巷模式)。比如,地铁闸机可以受理扫码、近场通信(NFC)、刷脸,但更要支持刷交通卡。因此,必须有开放的心态。与集中式网络的对接、融合,与传统机构的合作,是区块链绕不开的必然发展路径。中心化机构、集中的系统有其适用的场景;区块链技术、分布式系统有其适用的场景;更多的是二者的互补,联合发挥作用。

同时,要坚持走自己的道路。中国与美国不同,任何一个国家都有自己的现实状况和人文历史,同样是互联网技术,但它在不同国家的发展路径、发挥的作用是不一样的。技术本身是客观的,但应用的人不一样、成长的土壤不一样,它发挥的作用、应用的领域也就会不同。比如,用区块链技术解决跨行转账到账慢的问题在中国就不适用,因为我们已经实现了跨行转账的实时到账,在美国、日本就是一个很好的应用。

第三,应用场景

区块链的普及应用要有个过程,一个是区块链技术的成熟完善,一个是应用的逐步推广。电子商务最早是从卖书和音乐碟片等标准化产品开始的,后来才慢慢扩展到衣服、食品等商品。

数字货币未必是区块链的合适应用场景,其中的原因过于复杂,不在此评述。彼得·蒂尔在《从0到1》中说:创建PayPal就是为了创造“网上美元”。注意是“网上美元”,也就是让美元在互联网上可以使用,并不是替代美元。因此,寄希望比特币或区块链替代各国的法定货币,显然是不现实的。

从技术角度讲,区块链比较适合应用于数字形式的产品与服务:数字音乐、数字电影(不可回退,因为音乐一旦听了,再退就没意义了;电影再退就是卖家的损失)、网上投票、招生录取、紧缺名额及资源的分配等等。因此,数字版权、数字发票、数字存证等很有可能是区块链第一轮爆发的应用场景。

区块链是一项新技术。遥想互联网刚问世时,各方都在探寻互联网的应用落地,但想象力都被局限在了当时的应用场景上,谁也没有预料到会发展为如此方便的在线电商、移动支付等。区块链的最佳应用场景也许会来自更高的纬度,突破我们的想象力,直接套用在现有场景中未必是强需求。能进入大众视野的未必一定是有用的,如同普通用户未必了解各种互联网前端技术的优劣势,但在“开心网”里愉快地抢车位、偷菜却乐此不疲。区块链技术也一样,以太坊养猫、EOS像素等游戏的热度都超出了最初的预期。

区块链技术还要注意与人工智能、生物识别等技术的结合,开发普通老百姓都能操作的简单易用的客户端软件和应用。

第四,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培养人才队伍

通过设立政府专项支持基金,在高校设立区块链本科专业,鼓励企业开展区块链试点应用等方式,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快专业人才培养速度。

第五,钻研软硬件技术,掌握行业发展话语权

区块链技术是一项分权的技术,通过与物联网硬件的结合,可以作为边缘计算的补充。例如一些已经在以太坊上用智能合约实现的应用:民宿电子锁、汽车租赁等等。软件硬件化、硬件软件化,是一个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过程。

如果我们判断区块链是前景广阔的、大有可为的,那么涉及区块链的软硬件系统核心技术,非常有必要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里。 Linux基金会主导发起的超级账本项目(Hyperledger)的12个项目,中国企业虽然有加入,但没有一个项目是由中国企业主导的。但国内也并不是完全默默无闻,企业级框架CITA、BCOS的开源一时也成为区块链圈内热议的话题,秘猿科技、万向区块链、矩阵元等国内企业为区块链技术人员打开了另一扇窗户。因此,建议国家和国有资本一定要提前介入,布好局,卡好位,特别是在关键技术、关键硬件、重点行业和领域(比如数字版权、数字发票等)。

结论

世间所有的一切都是时间的累积,包括区块链和比特币。比特币区块链处理一批交易需要10分钟,全球最大算力的矿池1秒可以计算8.23E次哈希。区块链包含的相关技术,在区块链被提出之前,已经存在了数十年。比特币也好,区块链也罢,最终无非是用时间交换了公开、透明、防止篡改等特性。所以,区块链技术也必须经过时间的萃取,才能真正发挥它的“药性”和“药效”。

《比特币:一种点对点式的电子现金系统》告诉我们:最显著的(最本质的)特点是“去账户化”,比特币是有中心的,比特币交易是要借助于中介的。无论是中心化的思想,还是去中心化的思想,都是人类智慧的结晶,都有适合其生长的土壤。所以,互相包容、互相融合,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也是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必由路径。区块链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也一样,我们必须结合自己的实际,走出一条与中国国情相适应的有中国特色的区块链发展之路。

如果放在更加宏大的叙事上看,互联网对于人类社会的影响也许还要上百年甚至几百年的时间才能看清楚,就像纸张和印刷术的发明一样。而区块链技术——这一尚处于萌芽状态的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也许我们真的无法想象。不是不愿想象,而是超出了我们的想象范围。

本文刊发于《清华金融评论》2019年7月刊,2019年7月5日出刊,

我们期待您的来稿

韩军燕等:对区块链的基本认识、理解及思考 | 互联网金融

欢 迎 订 阅

深刻|思想|前瞻|实践

专注于经济金融政策解读与建言的

智库型全媒体平台

免责声明
世链财经作为开放的信息发布平台,所有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世链财经无关。如文章、图片、音频或视频出现侵权、违规及其他不当言论,请提供相关材料,发送到:2785592653@qq.com。
风险提示:本站所提供的资讯不代表任何投资暗示。投资有风险,入市须谨慎。
世链粉丝群:提供最新热点新闻,空投糖果、红包等福利,微信:juu36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