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热点新闻 > (区块链百家讲谈)蔡恒进|未来货币的基本特质——链世纪财经出品
链世纪财经  

(区块链百家讲谈)蔡恒进|未来货币的基本特质——链世纪财经出品

摘要:主办单位:?BTRAC智库,区块链百家讲谈主讲嘉宾:武汉大学计算机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以及软件工程教授、博导蔡恒进教授分享主题:《未来货币的基本特质》发布媒体:?

1569220663062248.jpg

主办单位:?BTRAC智库,区块链百家讲谈

主讲嘉宾:武汉大学计算机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以及软件工程教授、博导蔡恒进教授

分享主题:《未来货币的基本特质》

发布媒体:?链世纪财经

内容编辑:?Jenna

专家介绍

1569220663464875.jpg

蔡恒进(Cai?Heng?Jin)

武汉大学计算机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以及软件工程教授、博导

everiToken 公有链联合发起人

首席科学家

全球金融科技实验室专家顾问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多媒体集成技术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

中国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百人会专家委员

从事区块链、服务科学、人工智能、金融信息工程等领域的研究和教学工作。著作《机器崛起前传——自我意识与人类智慧的开端》获得2017年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受邀出版区块链专著《具有智能和意识的区块链系统》(撰写中)。曾入选武汉市首批“黄鹤英才计划”,获“武汉大学杰出教学贡献校长奖”。

作者 |?蔡恒进

编辑 | Jenna

出品 | 链世纪财经

今天演讲的题目是很大的,而且有很多人已经在不同的场合、从不同的角度讲过,我今天要讲的跟别人不一样,我们必须有一个分析的前提基础,就是要介绍自我肯定需求理论。

如果想要研究人跟机器到底在哪一个层面是不一样的,我们就应该要对人性有更深的理解,在这个意义上再来理解人机的不同,而不是简单地把大脑给打开看一看结构,研究一下如何复现。

1569220663817825.jpg

有关人性与需求

人类具有超越性等很突出的特点,这些特点显然不是简单地从大脑回路里就能看明白的。我当时正好有机缘,见证了互联网的兴起和随之而来的泡沫破灭,就觉得应该从金融市场来理解人性。一谈到金融市场,大家常说人是贪婪、也是恐惧的,当然可以从传统维度(比如理性人、利益最大化等)来理解金融市场,但是如果我们尝试从另外一个维度来看,就会发现原来对人的一些假设实际上不太成立。

假如我们认为人是理性的,那么不难推断出一个人如果赔钱,就应该离开金融市场及时止损。但实际上并非如此,我们看到股市中绝大部分人都在赔钱或者赚很少的钱,只有很少数人赚了大钱,即便是这种环境下,大家还是前赴后继地进入金融市场,似乎都认为自己能够成为赚大钱的少数人,或者认为自己损失的钱还会再赚回来。假如人都是理性的,那我们应该看到的金融市场也应该是理性的,但是实际情形是少数人赚那么多钱,有人赚得很少的钱,金融市场的成长、金融资产的成长速度,都远大于平均生产力的提高,这些看起来是很混乱、不够理智的现象,我们最终总结出来,这是因为人类的自我肯定需求在起作用,有这么一个刚性需求一直存在。

金融市场里的人

对自我肯定需求有了理解,我们才能更好地解释人在金融市场的一些行为。比如,我们可能更多地记住的是曾经有一个好的交易,或者是我们曾经看中了某个股票,后悔自己没买,并且我们总是愿意相信,我们下一次就能抓住一个好的股票,抓住一个解套的机会。又或者我们会把有些不好的交易忘掉,安慰自己就当长线投资或者是权当没有买垃圾股,这就说明我们的思维或者记忆很有偏向性。

这并不是我们编造的情形,而是有很多数据支持的现象,比如有一个在美国做的统计研究,美国大部分成人都会开车,研究人员去问一些司机,他们认为自己的开车的水平如何,有将近80%的人都会认为自己的驾驶水平比别人好,这显然是超过实际平均水平的,也就是说大多数人都是认为自己高于平均水平,或者说对自己真正的水平并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让我们设想一下,作为管理工作者,假如一个团队一起赚了100万,让大家私下写下来,各自认为自己的贡献对应了100万的多少,那管理者会发现每个人的数字加起来,总额一定会超过100万,甚至200万都不止,这就是每个人对自己有偏高的估计。在他认知范围内,他一定会高估自己,在分配的时候,他会希望实际得到的比自己预估的还要再高一点,才会真的高兴。

只要有可能,人对自己的评价一般高于他认知范围内的平均水平,在分配环节他更希望得到高于自己评估的份额,这种需求我们就称之为自我肯定需求。自我肯定需求本身不存在善恶之分,是人类的属性,是刚性需求,不比物质需求弱。

1569220664132408.jpg

人的内在需求驱动与团队

自我肯定需求看起来蛮简单的,但与“人是理性的”“人是自私的”“人是利益最大化的”这些观点很不一样。很多时候人会表现成理性或自私的,但从本质讲,更多的是内在的驱动力在起作用,也就是自我肯定需求。自我肯定需求会产生两个效果,一个是推动自己向前走,从而推动整个社会向前走,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力量。但另外一方面,它有时也会带来一些消极后果。

由于团队中每个人对自己贡献的高估,也期待更多的分配,实际上就代表了团队当下的产出不够让大家都得到满意的分配。在这种情况下,实际可供分配的产出与大家的期望之间就有一个差距,或者说是缺口,这个缺口后面一定要尽快弥补上,否则团队就不会是一个很和谐的状态。比如创业团队会从投资者那里拿到钱,或者暂时没钱但能承诺未来的高收益和发展前景,以此让大家团结在一起。

财富涌现的主要方式

在国家层面,人情方面的事情几乎会消失,剩下的就是比较直白的利益关系,所以有人讲国家之间只有永久的利益,没有永恒的朋友。那么跟个人或者小团队的层面不太一样,我在研究如何填补国家人民的预期和当下产出之间差距的时候,我们发现财富涌现主要有四种方式

第一学习与自主创新

学习可以看作是向他人学习,也可以看成是我们“山寨”别人的产品或者技术,这样我们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就能够产出更多的效益,是可以弥补差距的。当然我们也可以自主地创造发明,科技进步有一定垄断性,如果有专利保护,就可以有更高的收益,来满足大家的预期。

第二外部获取

在商业社会,我们的外部获取主要是靠贸易,特别是有贸易顺差的时候,就能创造更多的福利,让大家满意。贸易只有比较优势,没有绝对优势。即使只是比较优势,我们还是可以增进福利。在农业社会,外部获取可能更多的表现在侵略抢占土地、弱肉强食,或者是落草为寇、收买路钱,那也是一种快速获取外部财富的方式。总之就是我们把这个社会看成一个系统,一定要有外来的财富进来。一个城市的发展也会是这样,假如说有一个或者几家好的公司进来,那么这个城市就更容易繁荣。

第三透支未来

当下的产出不够,我们可以承诺未来。国家层面的话,例如国债,我们用新债抵旧债,然后一直朝前滚。很多国家都曾经有过,包括西方社会透支实际上很严重。比如美国,我们知道现在美国国债是22.5万亿,另外实际上美国还不仅仅是有这些债务,更多的是对未来的承诺,把这些承诺(liabilities)折算成现值,竟高达二百多万亿美元,是国债的十倍!

这样我们才能理解,比如美国金融资产的增值很快,平均下来能有10%到14%,而且还是除掉通货膨胀的数据。比如说道琼斯的股票净成长是10%,纳斯达克的股票可能净增长是14%,如果按照爱因斯坦的七二法则,它每五年翻一番或者每七年翻一番的,持续100年之后,这个数字会大得夸张,因此是个很恐怖的高速度。美国GDP总值的提高,每年实际上也不到3%,这100年平均才百分之二点几,100年下来也没有成长多少,但是股票的净值100年下来的话就是一千多倍。这个差距从何而来?就是它的外债,还有对未来的承诺

这样我们才能看清楚,美国要弥补和维持和谐,而且特别是也要承担一定的国际责任,要干预国外发生的事件,本身看起来是赚钱的买卖,但实际上总的付出还是多于收入。看起来有点悖论,就是说这背后是只有在自我肯定需求框架下才看得清楚,做老大实际上是很难的一件事情,是要付出的,现在看起来好像是直接印钞票就行,但本质上迟早要还,只不过还没到算账的时候。

第四崩溃后的再出发

那么假如前面这三种方式都不能使得国家或社会维持下去了,我们只能是崩溃之后再出发,也就是重新推倒重来。当然这是很巨大的社会成本,但是问题在于实在是没有更好的办法了,这种方式在中国主要表现就是朝代的更替。在西方这几百年更多的表现为财富中心的转移。

从这里我们也很容易看到国家兴衰规律。假如按照一般的理解,国家的制度好、文化先进,那就应该一直保持繁荣,但是我们看到近代好像没有一个国家是这样。曾经的日不落帝国——英国,我们不能说她没有创新性,牛顿的力学、麦克斯韦方程、图灵机…许多重大创新的出现都跟英国有关,蒸汽机发明也很多是他们做的,为什么其繁荣没有能够一直维持下来,这背后还是自我肯定需求的原因。因为当下的产出总是不够分配的,所以他们必须从海外获取财富,但是到头来,从海外得到的财富,实际上是依然不够弥补花费。虽然一开始可能只用派出去几个人就能统治一个国家,但是最终引发的成本在不停上升。当外来的财富少于支出,一方面要苦苦维持,另一方面还要面对新的竞争者,比如当时有德国或者是日本这种新起的具有挑战性的国家,他们的成本更低、更用功、更愿意付出劳动来抢夺你的市场,用更低的成本来跟你竞争,那这个时候自己内部的统治就会出问题,士气都会受影响。

到帝国的后期,实际上有很多社会问题发生,很多腐败现象不断产生,很多不可思议的倒退,这也可以放在自我肯定需求框架下来理解。西方这500多年来,从葡萄牙、西班牙开始的财富中心,当时是他们两家瓜分世界,后来是一个世界性的财富中心,那就是荷兰,再下来才是英国,相对来讲英国作为中心的时间很长。英国很可能要从13世纪开始讲起,但她真正站上历史舞台,应该是从一战才开始的,直到二战结束,霸主之位过渡给美国,这个时间也就300多年。美国从建国1776年到现在,也就200多年,帝国的盛况是很难维持的。

1569220664507339.jpg

历史的兴衰循环

国家的发展当然需要好的制度,需要好的文化,需要好的创新来延长寿命,但即使有这些,依然不足以永远延续,背后就是因为自我肯定需求。中国历史规律可以看得很清楚,从秦始皇开始到现在2000多年,要是把它分段的话,不是简单按照唐宋元明清来分,而是把一个长的朝代作为划分。例如,汉朝比较长,那么把秦朝放在前面,比如隋唐,这是一段,包括比如说中华民国到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一段。这么来分的话,就会发现很中国历史有很强的准周期性。我们知道汉承秦制,实际上秦汉是相当同治了,我们也听隋唐演义,实际唐朝很多东西就继承了隋朝的制度。

当然这中间三国西晋东晋南北朝这一段是相当特殊、很破碎的,但是这也是可以用自我肯定需求来理解的。理解的关键就在于人们在那个阶段不容易达成共识,因为来自佛教、道教的影响,儒家的正统地位受到挑战,特别是从竹林七贤的思想上探讨新的方式,所以这段时间实际上没有一个正统的思想来贯穿,让大家达成共识,因此这段历史显得混乱。

我们看到,这些较长的朝代都有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在100年左右的时候,或者是在第三代皇帝这个时候,都有一个所谓盛世的存在,这不是一个孤立的现象。那么特别是到皇朝后期,我们会发现即使皇帝很努力很聪明,但是他实际上还是不能让朝代延续下去,而且看到很多腐败的现象不断发生,导致朝代的崩溃

为什么用自我肯定需求能够理解?比如说秦朝,我们很难理解的就是,为什么既然她拥有能灭六国的强大军队,后来却在很短的时间内就突然消失不见了?原因就在于,秦国灭六国的过程中,其奖惩非常明确,那时候商鞅的方法是,只要有军功就能分得土地、就能有爵位。可问题是当整个江山打下来之后,奖励实际上就消失了,原来的激励变成了负担。因为在灭掉六国的过程中是不停有进展的,而且进得快,从皇帝的角度来讲,可能分出去的资源相对还少一些。可是到统一后,就没有新进的资源了,就需要消耗内部已经有的财富。

到了汉朝,当他们拿下政权之后,实际上有很多动作,也就是要把财富擂平。我们以前讲政治就是讲要中央集权,从权利的角度可以这么看,但是从财富的角度来理解的话,可能更清晰、更普适一些。比如把非刘姓的王去掉,然后那些刘姓的王也被割藩,这些操作都可以看作是把财富擂平,在这种情况下,帝国就更容易在一个比较低的水平上来发展。这点在唐朝看得更清楚,唐朝有均田制度,那么等到后面的统治没那么紧的时候,到了武则天前后,这个社会的经济活力会非常强,做一份努力可能得到不止一份的成果。

这对中国的改革开放看起来也是同样的效果,就是说我们讲放权让利,那么放的谁的权、让的谁的利,实际上放的是中央政府的权,让的是中央政府的利益。在这种情况下,劳动的积极性会大大提高,财富会大量涌现。所以我们能看到最近这几十年的快速成长,当然我们同时叠加了外贸,这种比较好的环境。

1569220664738774.jpg

关于货币

我们现在有这些做准备了,我们再回头讲货币。

一开始可能是实物交换,然后才有这种贝壳,或者是容易分割的、容易携带的东西来作为货币的凭证,这是货币原来的形态。这个形态实际上是把一种过去你拥有的东西,作为一个凭证来进行交换。

到了纸币的出现的时候,实际上更多的是信用来做凭证。在以往,信用做凭证实际上很不容易维持,因为一定是有人会过度使用他的信用。比如说开钱庄,他抵押的话总不会足额抵押,特别是在有困难的时候,为了躲过危机,他就会放更多的银票出去。这个是人之常情,因为他要维持自己的生存。国家更是这样。我们看到的比如说西夏,当初也学了很多先进的东西,那么其中一个就是纸币,结果西夏到快灭亡的时候,通货膨胀率非常高。

罗马帝国实际上也可以用自我肯定需求来看,她的历史很长,我刚才讲就是说西方的财富中心转移或者中国的准周期,实际上一个朝代很难维持400年以上。但是罗马帝国的维持的时间从整个历史来看很长,那特殊性在哪里?特殊性就在于,我们讲罗马历史的时候,从十几万的人的部落的时候就开始讲起,她在不停扩张,不停进步,整个600年可以看作是一个扩张的过程。这600年里人口增加了差不多600倍,土地增加了差不多6000倍。

这实际上是个很好的说明,因为那是一个农业社会,所以土地是财富的一个标志性度量。土地的进项要多于人口的增加,才是一个好的环境。但是到了公元元年左右,罗马的扩张到了边界,如果再向外扩张,实际上能收获的要小于成本。这时就会有停止的冲动,来整理、改变社会结构,结果就是后来变成了寡头、帝制,而取代了原来的共和的体制。用通常的理论实际上很难理解,大家都会认为共和制是比较好的制度了,那为什么帝制取代了共和制呢?但是有自我肯定需求是比较容易理解的,就是扩张到了边界之后,后面实际上不能让所有公民满意,公民的利益不能维持,所以到头来只能是寡头和军队的利益摆在首位。

实际上还是财富在内部竞争,在互相剥夺,也是个不稳定的状态,到头来还是崩溃了。我们发现崩溃的速度是远快于成长的速度。我还想补充罗马有一点,就是罗马在帝制的时候实际上没有纸币,而是用金属。但是铸币不停掺假,所以货币实际金子含量越来越低。这也是一种透支未来的方式来试图维持统治,但是到头来还是会崩掉。

对于货币,一开始我们是希望用足额的等价物,比如金子或者银子或者是实物资产来做抵押,是足额的抵押。但是到头来会发现这个社会是很难维持,这背后就是自我肯定需求,大家都有对财富的追求,那么足额抵押也没有太大意义,依然无法填补空缺,这也是Libra最终会面临的问题。大家都可能觉得足额的抵押是个好事,但本质上不是,因为如果最后把社会财富都拿来做抵押了,我们要求分配的依然超过我们当下产出的,因此信用货币本身是不可避免的,社会有这个需求,是必然会发生的

未来货币的特征

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我们的技术手段的强大,我们可以对信用的一些特征有更好的认知的话,实际上未来的货币更多的不是以实物实际的财富来做抵押,而是更多偏向于信用本身

我们现在的区块链技术、AI技术实际上是提供了一个基础,提供了更好的这种可能了,这是一个历史趋势。在这个历史是趋势之下,我们也要看到,本质的规律还在,就是自我肯定需求,每人都会高估自己的贡献,高估自己的重要性,而且希望在这个基础上还要多占一份。那么还是会导致信用的膨胀,如果过度膨胀,到头来还是会导致崩溃性事件发生。我们对预期的确是不停地会增长的,我们可能每年多赚10%,对很多人来讲已经足够了。但赚了几年之后,还会嫌少,还会觉得可能多赚20%才对,才能满足愿望,后面还会要更多。

但是实际的财富它不会增长那么快,那么这种泡沫一定会破掉。所以这就导出来我们未来货币的特征之一,那就是它必然需要有一定的通胀,这样才健康,假如没有,比如说工资幻觉,跟人家增加工资很容易,但是减工资很难,而且对被减工资的人来说,这种伤害是很大的。所以我们要保持一定的幻觉,就是说让他们觉得自己的工资在涨,但实际上通货膨胀率可能要吃掉涨的工资一部分。对多数人来讲,还是觉得不会那么有压力、不会觉得自我肯定需求没有得到满足。那么就是我们刚才讲的,我们不能拿实物资产来做完全的抵押,因为我们需要一定的通货膨胀,完全的抵押会让社会运转不了

货币的第二个重点特征是需要财富流向底层的机制因为有自我肯定需求,人们会趋利避害,财富一定是向少数人流动,这也是必然会产生的。那么货币当局实际上是要做一件事情,要把这个财富有一个返回到底层的机制,不然的话向上抽得太快了,不能维持了,到头更容易崩溃。当然我们在现代的制度里头,比如说西方的个人可以申请破产了,这实际上是一种财富向底层流动的一种补偿的方式。中国的话,比如说二次支付、二次分配、三次分配或者转移支付,这些也是一种方式,虽然它的力度是不是够还可以存疑。现在西方有基本收入,有些地方正在试行,包括美国最近要选总统的杨安泽,那么他也鼓吹就是说有基本收入的一种方式。那么这是一种财富向底层流动的方式

Libra,会不会有类似的机制是非常关键的。我们现在看不到它有这种动机和可能,因为一般都会从纯商业的角度来思考,就像李嘉诚认为它是纯商业,但是问题就在于说你把钱赚走了,然后相应的底层的社会责任就没有人来承担了。那么这个社会实际上是很难持续,是会出现问题的,虽然你当然可以把问题转移成别的议题,但本质上还是当大家就是说看不到希望,特别是他看到别人赚很多、自己赚很少这种情况

造反很多时候不是很穷、灾祸很多的时候,而是泡沫经济的时候。这种其他的群体或者其他人赚了很多钱,而自己也不比别人差,为什么赚的少,而且自己的野心也被引发了,这个时候才会造反。比如说清朝的白莲教,实际上是乾隆的时候就开始埋下伏笔的,比如911事件,也可以是看作类似的最边缘对最中心的象征性的一个打击。一个好的制度,好的统治方式,实际上是要保持系统的稳健的发展,不能是泡沫似的。实际上一个好的投资者,要尽量抑制泡沫,让社会的动力有序、慢慢释放,这样的情况下才能维持的时间才能更长。未来的货币制度的是货币的设计的话,就应该有这种机制在里头

未来货币的第三个特点实际上应该是多币种,而且是一个廉价货币的时代。我们现在看到的趋势是,日本曾经是低利率负利率很长时间,现在欧洲已经是负利率了,而且美国的话看着这个架势也是朝那个方向走。

为什么要强调多币种?假如说都在同一个价值尺度上,我们实际上是比较难以满足所有人的自我肯定需求的。所以我们需要社会要有很多的出口、很多的价值体系,每个人都选择最适合他的价值体系,在价值体系里头向上走。比如说现在有人炒鞋,当然是不一定很理性的,但是体现了他是在收藏,更多的是能满足自我肯定需求,而不是银行的一串数字。

区块链技术给我们带来了新的达成共识的方式。虽然一开始讲更多的是技术上怎么达成形成共识,但实际上慢慢就体现在社区的共识上,这是未来的一个必然的方向。我们做社区不能是做大而全的,它想达成共识的目标不能太大,我们是要在小议题上达成共识,而达成共识会带来价值的改变,价值的这种转移才是好的。在社区里头就应该是有这种,大家是真心的觉得这个是对的,是能成的,是有未来的。我们在这个体系里头,找到自己的方式来满足自我肯定需求

还有一点为什么一定是多币种?因为我们的认知水平是不一样的,我们必须承认这一点,而且现在随着AI技术的进步的话,我们更能清楚地看到这一点。以前我们的认知水平不一样,我们的收入可能还不太能拉得开,那么现在的话完全不一样了,更像是精英的这种少数人能得到最大的份额,大多数人得不到很多的份额。

那么我们承认这种认知的不一样,也要让不同水平认知的人,都找到自己的价值体系,在价值体系里头去搏斗去成长。所以我们是要不同币种来反映。比如美国,有什么食物券,拿这个券可以到超市去买食物、买日用品,但是不能拿去投资,不能拿去买奢侈品之类的,这实际上就是一种不同的币种了。中国比如有定向降准、产业政策的倾斜等等,这些东西到时候都是可以通过不同的币种,不同的这种Token来实现

总结

今天晚上就是说讲了两个大的方面,一个就是自我肯定需求。这里头实际上是我思考了十几年了,这是我相信它是人性的最基本的方面,是个更好的能够概括人性的最重要部分,那么它也是能解释历史上的朝代更替、财富中心转移,还有金融市场的波动,特别是金融危机。

那么第二个大的方面就是讲在理论的基础上,看未来的货币趋势的话,它应该更多的是信用导向的,是面向未来的。那么它更多的是对透支未来的一种方式,而不是以实物的、以已有的财富作为抵押的货币,这是第一层。第二层的话就是应该保持适度的通货膨胀,而且是因为人的自我肯定需求,人需要这种财富在不停的增长的一种幻觉,来减轻我们当下产出不够分配的问题。那么第三个的话就是要维持一个健康的生态的话,这个作为现代社会最基础的架构,基础的设施的货币来讲,它一定要有个机制让财富向底层流动。那么第四个就是说未来一定是多币种的,而且我们是进入这种廉价货币的时代,利率可能会很低的。

实际上多币种是才能够更好的来调节社会的这种不同认知人群的不同这种行业,或者调解他们之间的关系,而且让不同认知的人群在他的价值体系里头能够有向上走,有成长的空间来满足他的自我肯定需求

本文根据「BTRAC区块链技术研究应用交流中心」专家分享内容整理,仅代表专家观点。本文系链世纪财经原创栏目内容(链世纪财经作为区块链百家讲谈独家战略合作媒体),转载请联系:链世纪财经官方客服小伍【ID:13891933433】

1569220665297868.jpg

区块链百家讲谈创始人

宇鸣初

宇鸣初,青年社会活动家,2019年亚洲金塔奖获得者,中国最佳智库创办者奖,中国区块链技术高校普及贡献奖,知名全球数字网络智库《BTRAC智库》创始人、知名区块链媒体平台《区块链百家讲谈》创始人、全球数字经济青年讲坛发起人,被评为2019中国区块链《风云人物六十人》并接受了采访,有区块链圈内“东部红烛”的美誉,是区块链届的践行者。

1569220665675759.jpg

免责声明
世链财经作为开放的信息发布平台,所有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世链财经无关。如文章、图片、音频或视频出现侵权、违规及其他不当言论,请提供相关材料,发送到:2785592653@qq.com。
风险提示:本站所提供的资讯不代表任何投资暗示。投资有风险,入市须谨慎。
世链粉丝群:提供最新热点新闻,空投糖果、红包等福利,微信:juu36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