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热点新闻 > BigBang Core大起底,你所不知道的事儿
链探  

BigBang Core大起底,你所不知道的事儿

摘要:作者:蛛蛛侠投资者成功与否,是与他是否真正了解这项投资的程度成正比的。市场的存在为我们提供了参考,方便我们发现是否有人干了蠢事。投资实际上就是对一个企业进行投资

作者:蛛蛛侠

投资者成功与否,是与他是否真正了解这项投资的程度成正比的。市场的存在为我们提供了参考,方便我们发现是否有人干了蠢事。投资实际上就是对一个企业进行投资。你的行为方式必须合情合理,而不是一味追赶时髦。

——沃伦·巴菲特

关于BigBang Core (BBC)你真的了解吗,试试回答下面的问题:BBC到底是谁的?BBC和其技术开发公司是什么关系?BBC核心代码和技术研发质量如何?公链开发超过3年,那么这3年开发团队在哪里?为什么项目白皮书里没有团队信息?你手里的BBC(Coin)究竟代表什么?BBC升值的动力是什么?如果回答不了,那么耐着性子你也得把这篇文章看完(同时忍受我习惯性的吐槽和废话)。

关于废话与吐槽

作为一个从传统股票市场进入区块链投资圈的老投资者,投资过不少项目,赚过钱也踩过坑,虽然不喜欢自称为韭菜,也免不了镰刀加身的尴尬。4年牛熊走过来,依然不太懂所谓币圈的投资逻辑,一切在股票市场的经验在这个市场里似乎都不怎么奏效,项目的白皮书、技术分析看了一遍又一遍,都比不过一条拉盘消息来的直接。

传统投资市场中最不奏效的消息面成为币圈最有效的投资参考,在某色和某世界因为不实消息而变得公信力缺失的2018年前后,很多第三方测评机构加入这个市场,虽然初心可期,结果却不如人意,市场的逐利行为让很多所谓的知名评级机构成为某些项目方和交易所割韭菜的帮凶,于是“评级”和“第三方”逐渐消亡的同时也成就了一个更加混乱无序的市场,散户也愈加弱势。

虽然缺乏正确的信息来源,也缺乏判断力,可偏偏散户自己不这么想,他们自我定位一般都是“财富的眷顾者”、“投资的先行者”和“科技红利的享受者”,但实际上这个市场上的多数人只有一个身份:“不合格的投资者”。投资的本质是风险的管理,了解你投资的东西,才能有更加正确的认知,所以我想以真实粉丝的身份,作为一个相对客观的“第三方”告诉你我所理解和搜索到的一些关于BigBang Core消息。

和很多人了解BBC的渠道不一样,没人和我介绍,也没有参加过2019年BBC的中国行和发布会,我是在搜索物联网相关项目的时候偶然发现的BBC,得益于当初“评级”和N份的白皮书的“熏陶”,我开始检索每一项在BBC公开消息里背后的信息,从白皮书到GitHub,从产品到技术。所以,在下面的文章,算个体的第三方测评吧,也许你会看到一个从未有人和你描述过,更加具体的BigBang Core(BBC)

(利益相关:BBC为本人投资品类之一,投资总额占比30%)

Q1:BigBang Core(BBC)究竟是谁的?

首先,很多人的第一个误区是BigBang Core的CEO是一休?诚然,在一些宣传中,一休会以BigBang Core CEO身份亮相,但实际上他的身份是BigBang Core 公链背后的技术公司(大棒客科技)的CEO,他和他的团队是BBC公链的创造者和开发者而不是持续运营者,虽然在BBC公链正式上线后,他们还会继续承担后续开发和部分维护的工作,甚至其持续研发的硬件及物联网成果还会作为BigBang Core 公链的技术储备,但即便如此,其本质上已经和BigBang Core 公链以及BBC(Coin/Token)没有直接关系,或者说一休及其技术公司其实是公链的参与方之一,而后期持续去拓展、建设BBC公链链上生态的应该是BBC基金会,而非某个具体的公司。

诸位先别忙着摇头,因为这里的误区不仅仅是“认错人”的问题,而是对公链属性产生了误区,这个问题就和认为中本聪是比特币CEO,V神是以太坊CEO是一样的概念。

有个关于比特币的段子是这么说的:一个CEO消失了十年的公司,管理着几十万员工;每个员工自私自利,争权夺利,公司运作10年风生水起……没融资过一分钱,市值达到2000亿美元……,段子里描述了比特币的发展历程,同时也阐述了区块链某些本质,比如,公链本质上并不是某个公司产品。

公链可以简单解释为“公共区块链平台”,是指全世界任何人都可读取、发送交易且交易能获得有效确认的、也可以参与其中共识过程的区块链。但是,因为CX和ZJP大量进入这个市场,让公链研发似乎成了一个低门槛的事情,市场上很多公链仅仅只是fork复制了BTC或者ETH的代码,就敢称自己为公链。那些项目有个显著特点,比如,在所谓“公链”上线前就预挖了50%-80%,大量的币(Coin/Token)都是项目方自己在持有,所以他们的“团队”唯一做的两件事情就是CX和洗脑,再上两个山寨交易所就开始控盘,一般这类项目的生存期就2个月-1年,我们可以称之为“伪公链”。伪公链并不是真正的去中心公共区块链平台,而是一个极度中心化且筹码高度集中的控盘项目。正因为伪区块链“项目”的涌现,大众对公链也产生了极大的误解。

2017年后基于ETH等公链发币也更加简单,所以也诞生了更多的空气项目,这些项目的运营方式又和公链有很大区别,他们所发放币(Token)的属性也更加复杂(权益、收益、股权等),而这些项目一般都有运营主体存在,我们可以理解为他们是众筹项目,发币只是其融资方式,其项目方本身就是融资的受益者,所以他们拥有一个运营主体,或者说是一个具体的公司。

说到这里大家应该能理解了吧,某些直接发币融资的项目和伪公链项目是公司或团队运营的产品,但是公链本质上它就不是一个公司产品,公链甚至都没有归属权的问题,如同BTC也会因为社区不同利益群体的矛盾会产生分叉一样,能决定公链发展方向的,是由用户组成的社区或者由大户或机构组成的基金会或者其他利益群体,而不是以中本聪或者某个核心开发者,开发者没有权利干涉用户,而这种结果本身也是决策权的分离和去中心,公链的魅力也在于此。

公链产生的币(Coin)是为了激励人们主动参与到节点的维护中,共同维护链上数据的安全性,以此来保证整个公链的去中心化,高度去中心化的分布式数据存储才能有效保障用户的数据安全。公链是区块链的基础设施,只有保证基础设施的去中心化,才能有更加广泛的开发者和商业应用加入。在这里,我们也能看出,公链币的升值逻辑是通过建设更加丰富的链上生态达到价值的提升,当有更多生态加入时,对公链币的需求也会更多,比如要在BBC主链上构建子链就需要购买大量的BBC作为质押。当然,用户的丰富程度和资产流动性也会决定公链本身价值。

在了解了公链的本质后,我们其实就不难发现,公链的资产是去中心的,公链的数据是去中心的,而公链本身也不依赖任何实权组织。BTC有Bitcoin Core和bitcoin.org作为主要版本和信息发布渠道,ETH负责开发和管理的是非盈利的以太坊基金会,他们是链上的不同利益团队意见博弈后的最终出口,他们依据发展规划完善补全公链,也会根据社区意见进行新的开发,他们是创造者和维护者,但唯独不对具体的币或者价值负责,同时也不是实际的受益方。所以当对标到BigBang Core时,也可以确定以下三点:

第一、BBC公链从上线到Token的发行,很接近比特币,无私募无预挖,因为没有募资和机构的加入,所以也保证了上线后PoS挖矿期间的公平性,实现了去中心和筹码的分散,在PoS挖矿期间,BBC毫无疑问的成为当年最优质的矿币。当然,后期也出现因为矿工砸盘导致社区做出“注册挖矿”的反击(这个事主导的是社区,其实也说明了公链执行权的分离)。至少我们可以确认,BigBang Core是正统的公链项目,是去中心的公有链。(可能大家的下一个问题也要来了,BBC是否真的进行了长时间的研发并拥有核心技术能力呢,别急,这个我们等下就说)

第二,目前的BigBang Core(BBC)和一休及其技术开发公司已经没有直接关系,他们是公链代码的核心贡献者,同时也是公链的使用者,却不是公链的所有者,他们可能会出来为BigBang Core做宣传,但是,他们的身份只能理解为BigBang Core生态的一部分,不代表公链的态度或走向。所以其技术公司的发展、盈亏,以及目前披露出来的政企合作关系以及实体落地消息和BBC的价格涨跌没有直接关系。

当然,从另一个方面理解,技术公司基于BigBang Core主链实现的落地,可以成为其他实体企业/项目是否加入BBC生态的参考和依据,是主链价值的一种体现,但并不意味着这种价值能直接反馈为价格的涨跌。更具体的吧,技术公司的发展和产品是公链应用的范例,帮助公链证明其价值和潜力。

第三、BBC基金会才是BigBang Core链上生态的运营主体。即“BigBang Core官方”,BBC基金会所释放的消息才和公链的价值以及Coin价格提升有直接关系,目前来看,BBC基金会已经全面接手了BBC公链的生态建设和规划执行,这点从近期基金会频繁亮相也可以看出来,其实早在今年3月的一次媒体技术分享中,一休就提及了BBC基金会,并表示基金会是企业联盟、财团、社区的集合体,以一个完全开放的基金会和部分去中心的方式治理,发展基于BigBang Core的实体应用的落地,逐步建立更完善的主链生态。目前,已经出现在社区的MKF和BTCA项目,其实都是由第三方在基于BBC公链搭建的项目(具体公开信息不多,只能看实际表现了,具体参与不参与自己决定)。

借BBC基金会主席王文汉先生的一句话:“BBC是一个独立生长的“个体”,技术团队给与其生命并设计了它的“幼儿期”“青春期”,等待在每个合适的时机,展示其不一样的天赋;而BBC基金会则是保姆+友人,教它理解并融入世界。而所有的粉丝就是构成这个生命的氨基酸,是生命的起源也是成长的必须。”

d6c52d275c2547b48eeffeef1190a825.png

说到这里,相信大家应该明白了吧,公链的价值甚至价格都不是某个创始人或者技术公司能决定的,能进行所谓持续拉盘行为的,一般都是筹码集中的伪公链,BigBang Core当然不在此列。虽然早期的一些公链也会进行融资,但其融资目的是支持开发,而非二级市场的币价营销(就像近期火热的各种DeFi项目,他们带动了ETH的价格上涨,却并不是由V神来主导,甚至不会在他意料中)。

同理,大家期持有的BBC升值,更多也应该关注BBC基金会的消息。社区或者投资者,也应该更关注并参与链上生态的建设,大家都应该明白,当你参与公链时,你本身也是公链价值的构成者,这个公链网络的价值与用户数量以及用户间互动成正比,当更加丰富的服务和产品也加入网络时,公链的价值也会得到很大提升。

顺便也和大家聊一下公链币的升值逻辑,类似BTC这样支付型公链的升值逻辑在于其通缩属性和其支付结算体系,简单说就是使用它的人越多,接受其价值的人越多,其价格也会越高,本质上和黄金被人类接受和使用的历史相同。而类似ETH或者BBC这样的公链,其升值逻辑就是生态的完善程度或者DAPP的多寡,更多应该关注成长性,但是公链的发展时间相对也较长,即使是2018年爆发的诸多公链,现在依然在摸索和完善阶段。

Q2:BigBang Core(BBC)公链的技术背景如何?

在最初接触BBC公链时,我找到了很多资料,也看到过早期质疑BBC的黑稿或者是社区意见,他们质疑为什么这个自称2016年开始研发的公链直到2019年才有对外公布的信息,质疑公链开发团队的技术实力,还有质疑白皮书的,质疑一休本人经历的等等,其中的某些问题确实没有在BigBang Core公开消息中看找到,而且从技术团队到BBC基金会以及BBCNet社区,也都没有对这些问题做过回应,可能是不屑,也可能是……真的是没有听到这些声音?不过无论如何,我还是坚持自己从公开消息中的去挖掘,这样的答案可能更加真实可信吧。

首先呢,我们先从技术团队开始,从一休本人对外的简历开始(这些信息也是之前在社群看到的):

“2013年参与最早期的SHA256&SCRYPT双算法55nm ASIC加密芯片GC3355研发。”

这是一休简历的第一条,从时间上来看,2013年刚好是ASIC矿机研发最火热的时代,比如同时期的就有阿瓦隆二代(55nm),GC3355也是在2013年年底发布,时间等都可以对得上,同时,我还找到了2013年一休在“彩云比特”(当时最早也是最大的比特币矿工论坛)上发布的关于GC3355开发板编译运行的帖子(注意看作者名字:wengebin),帖子中详细讲解了编译运行过程。

94fa45e4403c44b0968bf4796f191005.png

彩云比特论坛:【技术贴】CG3355 开发板编译运行全过程

https://www.cybtc.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614

CG3355是比特币和莱特币的的双算法芯片,其当时的赚钱能力毋庸置疑,2013年的技术大佬,啧啧,约等于区块链行业里最早暴富的那群人吧……之后在他简历里提及2015年参与SF3301芯片的研发(这里是彩蛋,看后面解释),同样也是比特和莱特的双算法芯片,从时间的延续性和当时的历史背景来看,无虚假或者逻辑漏洞。

之后我继续检索一休本人的信息时,也发现了更多可能从未有人发现的“小秘密”,其中也包括了BBC公链的“前世今生”。

在网上的新闻中,我找到的第一条关于一休的信息来自于2017年。一休作为LoMoStar的CTO兼合伙人,出席某财经媒体主办的“区块链全国行”会议,并做了演讲分享。

ddce9df974f0427daa1e6d46f1fa34e9.png

这里出现了一个关键信息,“LoMoStar”,LoMoStar也就是很多币圈老人都非常熟悉的“邻萌宝”,邻萌宝是当年币圈当之无愧的明星级项目,2016年6月既完成了1000万的融资,是国内首个完成千万级融资的区块链项目。邻萌宝首创的AR实景红包的营销场景至今还被很多知名互联网企业“借鉴”,而邻萌宝的创始人,就是币圈扑克牌上的红桃5:高原飞熊。

a6034e9dbe22454ca6c8523052a44606.png

“高原飞熊,原名熊立健,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MBA,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工科学士,前南大苏福特(香港上市公司)北京公司副总,2013年代理了矿机销售,同时与团队开发了挖矿管理软件WiiBox,WiiBox是全球第一个图形化界面的挖矿管理软件;2014年他与李笑来和李丰共同成为SFARDS理安科技,并担任COO;2016年创立邻萌宝,担任创始人兼CEO。”

这段是高原飞熊的公开介绍,除了邻萌宝,我在这段介绍中发现了两个更加有意思的公司——WiiBox和SFARDS理安科技。

首先说SFARDS理安科技,其在成立之初即获得一线VC经纬中国500万美元的风险投资,是中国第一个获得风险投资的加密货币挖矿领域公司。而一休简历中SF3301芯片就是由SFARDS(理安科技)研发并量产。也就是说从2013年开始一休就开始在和高原飞熊一起做矿机和芯片领域的研发。

而WiiBox,就更加有意思了,将“WiiBox+一休”作为关键词,我居然找到了2014年“洋洋访谈比特币中国行”关于WiiBox的一次分享,当时的分享嘉宾之一就是一休,主持人是大家熟悉的宝二爷(本来就是他举办的活动),在一休之前演讲的是吴刚,排在一休之后演讲的是赵东,之后是徐明星,现场最后一个演讲嘉宾是火币,而当时的火币,是现场参与者们谁都不认识的火币,甚至连演讲片段都没有留存……。记得去年BBC在中国行时,有某站的现场嘉宾似乎在质疑一休“谁都认识”,只能说那位嘉宾,你真的太单纯了!他真的全都认识,而且理论上应该非常熟。

1ce5e4c7691145be8b52cabe13cb5a4b.png

2014年的一休,看来当时还没有怎么进行身材管理

(视频链接:https://v.youku.com/v_show/id_XNzYwNjk5MTEy.html)

扒到这份上,一休的技术身份已经无疑,当然这些信息的背后是更多没有被记录的消息,但公开消息已经显示,他在圈内的职业轨迹非常清晰,简历只有删减未有注水,理论上来说,他应该早在2013年就开始和高原飞熊一起工作,并做为核心开发者之一参与了芯片、矿场及挖矿软件等的开发,只是相对比较少在媒体露面,理论上更多时候是在背后做技术。

2015年,因为当时漫长的熊市,矿场和矿机等利润下降,高原飞熊在2016创立邻萌宝,一休也作为合伙人和CTO,参与了其诸多项目的研发。

6564164e49524b209fe7d185ef3e4b1c.png

邻萌宝的开发公司为瓦力必达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查询表明一休都有参股(或后期退出)

按照一休的简历时间,BBC公链的想法是否也诞生于他在邻萌宝任职期间呢?会不会他们在那个时候就已经开始对公链进行研究了?按照这个猜想,我继续往下搜索,以“高原飞熊+公链”为关键词,在我找到的一篇2018年高原飞熊的采访,有下面一段话:

“基于对区块链的信仰和长跑的信念,飞熊孵化的多个项目都是这样,他透露了一个从去年五六月份开始策划,9月份就开始开发的物联网公有链项目,甚至为这个项目的落地,投资了两个顶尖的物联网芯片团队和非硅基低成本RFID团队。‘币圈套路我很熟,提前发白皮书圈钱,我也会,但干不出来。兄弟们干出东西来了,能拿出手,再源代码,钱包,主网,白皮书一起发布,挺好。’”

也就是说他们团队,已经开始策划公链,并且准备在主体开发完成后再发布,作为邻萌宝的CTO,一休必然也是公链项目的主导人之一,那么这个公链是否就是BigBang Core 公链的前身呢,于是我找到了下面这篇文章:

6948a3446b4549cabbdb331e35aee06e.png

“FnFn,以物联网领域为切入点,取自“Fission And Fusion Network”之意。其中Fission与Fusion分别代表裂变和质变,意味着FnFn与物联网领域相结合为社会带来的全新变革。”

“在FnFn公链中,每一条支链都可以无限分支,再分支,可以让不同区域或者国家的不同行业不同企业的应用跑在不同分支上,互不干扰,同时又可以产生协同或数据交换。同时,他表示,在搭建这条公链在技术上的一个特点就是每一条支链可以使用自己的不同的共识机制及性能参数,因此不同企业也可以在上面开发自己的支链。”

到这里,我们基本可以确定,BBC公链的前身就是FnFn,而更多消息也表示,FnFn2017年5、6月份便开始策划,2017年9月进入开发阶段,到2018年3-4月份进入测试联调,之后一直在持续优化,代码已经数次大规模迭代完,接下来我找到了FnFn的开源地址:

https://github.com/FissionAndFusion/FnFnCoreWallet

然后对比FnFn和BigBang Core,二者在GitHub上的开发人员有个重和:

6fde4605b2b54e30851530afe3563b89.png

FnFn与BigBang Core的GitHub代码贡献者对比

在这里,相信大家都清楚了,BigBang Core的前身即FnFn。根据我找到的一些其他消息,在FnFn代码开源不久后,高原飞熊因为各种原因,转向了游戏领域。一休作为CTO,独立出来继续FnFn公链的开发,将公链改名为BigBang Core,承接并带着技术团队,继续不断优化迭代,此后BBC也陆续完善上线了更多功能,比如LWS以及LWC,而之前飞熊提及的物联网芯片团队,也成为BigBang Core硬件研发的生态组成。同时,他们团队也在物联网+区块链的应用落地方面有了很大进展,但是这些进展其实都属于无币区块链的应用领域。

e36c92dc6d5941d5a244092d56f8340e.png

所以我们也能从事实出发,解答关于”BigBang Core是否真的研发3年”这样的问题,在这里,我想起之前看到过的一篇文章,或者说“黑稿”,那篇文章中质疑“BigBang Core的白皮书,涉嫌抄袭2019年7月发布的一个跑路项目NNP”,事实是,这个叫NNP的空气项目一字不落的抄袭了BBC前身FnFn的白皮书,而BigBang Core的新闻之所以都集中在19年下半年之后,因为前两年名字还叫FnFn。这篇文章中还质疑了研发时间,研发团队等问题,只能说,写这篇稿子的人根本没有仔细调研过,或者说本身就是篇黑稿(这篇黑稿首发已经删除,但好像还有些无脑转发的……)。

写到这里,我又重新去审视了一些一休曾经的采访记录,有技术人员的“技术式傲慢”,也有理想主义者的率性,字里行间都在表达他想要的区块链世界,更重要他是个有想法的财务自由人士,也许这点更重要!笑~

虽然在这个圈子里,浮躁是主流,但是他应该是想要真的做点什么东西出来。也许他想做的东西和很多人关心的币价、市值管理没有什么关系,但是理论上这样的人或许更可信?

Q3:BigBang Core(BBC)各种链上生态的关系?

前文我们已经很明确,BigBang Core是不依赖任何实权组织的公有链。技术开发公司能够为主链的技术背景背书,却并不能决定公链的态度和走向,他们公司的技术发展和企业落地和链上Token的价格也没有太大关系,真正能决定其走向的是BBC基金会,或者是BBC的其他社区组织,比如BBCNet。

基金会代表链上各个利益方/团体博弈后的结果,社区组织代表了持币者在公链发展的态度,随着公链的持续发展,也许会逐渐诞生出更多的利益团队。

现在就也和大家大概的聊聊BBC现阶段的链上生态产品吧,信息有限,有不到位的地方欢迎各位指正。

PockMine:官方钱包

首先是PockMine,理论上来说,PM是BigBang Core的官方钱包,在BigBang Core进入EDPoS阶段后,主要为用户提供了EDPoS挖矿功能,直接投票到超级节点参与EDPoS挖矿,同时也能通过社区建设获得CPoW的挖矿算力(目前BigBang Core的共识是CPoW+EDPoS的混合共识),当然PockMine也有最基础的USDT、BTC、ETH等币种的资产储存功能。整体可以说的上一句安全可靠吧。

关于PockMine,想和大家重点强调分享两点:

第一点是关于钱包的概念,据我了解,很多币圈的新韭菜对钱包其实并没有什么概念,也许如果没有EDPoS挖矿功能很多人都只会将加密资产存放在交易所里,而且这个圈子里可能90%的人都是这么干的,他们甚至会认为放钱包里和放交易所里是一样的,交易所里可能还更方便交易。这里首先要和大家说明,钱包里的钱才是你自己的,交易所里是数字,只有当你提币出来的时候,才是数字资产(正因为如此,去中心交易才会成为近期的市场热点)。

在多数情况下币放在哪里并不会存在太大安全问题,程序员大佬们也不是吃素的,但可能性再低他也是有的,所以建立大资产且准备长期持有的用户也可以放钱包。当然,在BBC的去中心化交易所出来后,放那里貌似是更好的选择吧。

但这不是重点,重点是很多用户并不明白钱包存在的另一个意义:“钱包是区块链生态的入口”。

早前的钱包只提供简单的代币收发功能,随着前两年的大牛,用户也多了,开发者也多了,区块链的应用领域也随之增多,可以接入的服务也逐渐多起来,钱包的作用将越来越核心,逐渐集成越来越多的功能。钱包开发也成为很多区块链创业者的选择,不亚于互联网前几年的流量入口争夺战。

目前市面上的钱包已经集成的功能包括:投资、交易、社交,游戏,菠菜,电商等。可以判断,钱包的未来发展趋势将会像支付宝一样,集成更多的生活功能。所以,对任何一个需要建立链上生态的公链而言,钱包不是鸡肋,而是必争之地,这个基础入口换个说法就是“BigBang Core未来的生态平台。”

在关于PM的介绍中,也透露出部分发展计划:“PockMine将紧跟BigBang Core的发展脚步,为其主要业务进行移动端的全面支持。 作为BigBang Core生态的核心应用,PockMine将会承载数字资产管理与查询、LWS/LWC设备管理与查询、雾存储空间撮合交易市场、物联网数据撮合交易市场等主要生态功能,成为BigBang Core生态中密不可分的一环。”

随带一说,其具体发展还要看BBC基金会的整体布局,虽然是官方产品,但前几天的BTCA去中心交易所,本质上也是个钱包,所以在生态入口这个功能上,可能和PM存在竞争关系。

第二点,PockMine是完全区别于某些“行为挖矿”区块链产品,特别不要将“趣步”之流的垃圾CX拿来对比,各位,挖矿的本质是以去中心的方式共同维护区块链网络的运转,“挖矿奖励”是当你进行了记账、投票、选择了节点出块等行为后,网络对你的贡献给予的正向激励,挖矿服务的是网络。当然,钱包也会在很多时候通过奖励来激励用户的拉新等行为,其中也会涉及比较复杂的算法以确定该激励行为的贡献。而且主次也是分明的。

另外,PockMine的节点投票是有据可依的,节点投票出块后,由节点将出块奖励分发给每一个投票的地址。但是很多“行为挖矿”其实就是弄一堆可以无限增发的Token,弄个噱头就开始割韭菜。当然,我这里也不是要否定全部“行为挖矿”产品,关于用户行为的激励从来都是互联网产品研究的重点,但现在的某些产品,其目的就不是为了巩固主网,本质是为了割韭菜,所以希望大家也清楚这点。

PockChains 口袋云课堂—社区生态应用

这里要以个人名义公开表扬下BigBang Core,少有将“投资者教育”作为项目生态组成部分的项目。PockChains 是属于社区发展的生态应用,理论上是属于第三方开发的产品,因为PockChains本身也是BigBang Core的超级节点之一,所以如将之作为钱包也有出块奖励。PockChains这个产品的重点是区块链课程以及课程的分销体系,虽然目前来看没有太漂亮的数据,其课程的质量都非常高,从通识教育、理财到投资,课程的数量不多,但是很全面。

PockChains具有很强的“出圈属性”,“知识付费”和课程分销已经在传统互联网行业中展示出很强的潜力,PockChains也是目前我看到的唯一一个真正做区块链课程分销的应用(并非CX式分销)。但因为涉及区块链,所以认知门槛本来也会高于其他知识付费类产品,后期运营还是要看营销和营销方式。

但是关于区块链课程销售方面,个人持观望态度,我个人曾经做过5年时间的培训,即使是当前的知识付费市场,也不是非常乐观,或者说风口已经弱了很多,因为知识付费是建立在人的“学习意愿”上,而系统的学习本身就是种反人性的行为,所以知识付费很少有专业且系统化的课程,更多是所谓的“碎片时间”式学习以满足人们的“知识焦虑”,所以培训或者课程要发展,一种方式是强制性课程,另一种方式是能够给个人带来极大利益的课程。

所以在这里也想提几个课程方面的意见:希望能重置挖矿课程和交易课程,这两个课程是能直接给人带来收益的课程,个人也非常喜欢,所以希望更加系统化一些。另外,希望能建立相关的社群,比如课程分销群,比如“小白挖矿”课程配套的矿工社群,系统类课程本来也需要相应的后续服务,比如挖矿就不仅仅是知识的问题,而是资源整合的问题,小白想要真实的参与其中,更需要一个领路人以及一群通路人。对于公链而言,用户间的互动本来也是信任建立的过程,所以,哈哈,所以借这篇文章也希望PockChains能采纳下。

关于MKF和BTCA

MKF和BTCA这两个项目是BBC主链生态上的第三方首发项目,目前的消息不是很多,概念OK而且白皮书非常具有吸引力,应该在近几个月就会有更具体产品出来,到时候再看具体产品体验咯。

在这里具体说一下MKF,个人觉得MKF是个蛮有意思的稳定币项目,其实“稳定币”三个字能代表很多含义,比如大家接触比较多的USDT,算是最早的稳定币,承担了避险资产、价值中介、价值尺度的功能,目前正在向无边界商业流通、跨境支付的方向发展。以USDT为代表的中心化稳定币,因不透明等诸多弊端,也被称为币圈最大的灰犀牛。在这个背景下,去中心的稳定币开始发展,比如MakerDAO生态中的稳定币Dai,通过数字货币的抵押信贷机制发行运行。相较于USDT,Dai完全透明,也没有超发风险。但上述废话都不是重点!

重点是稳定币发展到现在已经有了不同的价值定义,USDT是用以沟通链上链下价值的“锚定币”,其更多是起到桥梁作用,强调的是其保值功能,而现在更多的新的稳定币是在DeFi去中心金融背景下发展起来的,发行方式是链上数字资产抵押担保,核心是为链上生态发展提供流动性。

而MKF在这些基础上提出了“商业媒介”的概念,不是单纯的稳定币,也不仅仅是DeFi,而是通过与一个完整的商业生态共生,并在商业发展中充当价值媒介和金融活动基础,逐步强化其长期价值。MKF是一个“过程”,就像UTXO颠覆了大家对货币和账本的认知一样,MKF实际就是商业场景中的交易状态,也就是:“MKF应该代表的是整个商业体/商业环境的当前状态”。

在MKF的白皮书中,一直强调的就是这种状态,所以他们才会自称为“让货币回归商业本质”,我们也可以预见,MKF将作为整个商城的价值媒介参与商城的治理,承担包括数据真实性验证、品牌入驻抵押、品牌忠诚度凭证、积分返利、治理权益等属性,承担更多的商业角色。

在之前有一篇文章《MKF上线,或将开启稳定币的商用时代》其实已经讲的非常清楚,建议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另外一个很有意思的地方就是MKF引用了“奥派经济学的货币回归理论”,这个理论被称为通证经济的理论基础,个人建议大家可以多多了解,也可以去找MKF的白皮书来看看,是个非常有意思也非常有价值的白皮书。

关于BTCA嘛,个人了解不多,简单说就是一个去中心交易所,那基于BBC技术团队的实力,搭建不是问题,只是运营方目前还不太清楚是谁,会有什么具体动作。但是不知道大家发现没有,去中心交易所对公链的需求和物联网对公链的要求出奇的一致,什么意思呢,就是,要实现区块链物联网,公链需要具备的高速率高拓展等要求,和要实现去中心交易的需求是一样的!为物联网而搭建的公链天然就符合去中心交易所的要求,总之,BTCA基于BBC公链搭建去中心交易所是个非常明智的选择,同时也非常有利于其后期进行金融场景的对接。

看到这里,相信大家已经能很清晰的了解BigBang Core目前的链上生态建设情况,生态入口有钱包(PM)和社区应用(PC),流动性支持有稳定币,DeFi有BTCA……,晃眼间就有种演员已就位,大幕等待拉开的既视感。看到这里,相信大家对BBC应该也有了更多认识,不能说顶尖,但至少要优于这个市场上90%的项目,我是真不能忍那些空气垃圾项目,TM什么三体都搞出来了,是不是我再搞个歌者链就能在概念上秒杀你三体,APP我都想好了就叫二向箔……最后,个人见解,不构成投资建议。

免责声明
世链财经作为开放的信息发布平台,所有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世链财经无关。如文章、图片、音频或视频出现侵权、违规及其他不当言论,请提供相关材料,发送到:2785592653@qq.com。
风险提示:本站所提供的资讯不代表任何投资暗示。投资有风险,入市须谨慎。
世链粉丝群:提供最新热点新闻,空投糖果、红包等福利,微信:juu36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