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币cz|比原链研究院|对去中心化协议治理 token 的思考
近期 DeFi 成为加密市场中最热门的领域,其中的主要催化剂是各 DeFi 协议开始发行自己的治理 token,并通过流动性挖矿的方式进行分发。
这种现象背后有四个问题需要思考:
一、治理 token 的作用是什么?
二、什么样的协议需要治理 token?
三、治理 token 如何分配?
四、协议治理的长期激励来源应该是什么?
关于第一个问题:治理 token 的作用是什么?
我们认为治理 token 有三大作用。第一个作用是帮助协议冷启动,完成自举;第二个作用,是充当治理时的选票;第三个作用,是对 DeFi 协议的保护,当 DeFi 协议出现问题时,这个 token 的持有者实际上是最终的风险承担人。
公司治理中最常见的是委托代理问题,这是常常由于股权持有人和公司经营人不是同一批人,权责利不统一造成的。我们观察到,在去中心化协议的治理中,如 MakerDAO,token 的持有者一般可以既是协议的管理者、协议发展的受益者,合理的设计可以让 token 持有者的权责利统一,避免委托代理问题。
关于第二个问题:什么样的协议需要治理 token?
我们认为此类协议需要
- 有去中心化的价值主张
- 有广泛的利益相关者
- 在运行过程中对协议进行调控
- 进行长期更新
而 DeFi 协议通常都具有无中心控制点、无偏见的价值主张;它们无需许可,有着广泛的潜在参与者、利益相关者;并且大部分协议在运行中,都需要对一些风险参数运营操作进行管控,比如抵押率、清算参数、是否接纳某项资产等等;多数协议都处在发展的初期,后续需要持续更新。
综合这些因素,DeFi 开启去中心化治理是必然要走的路。
第三个问题,治理 token 如何分配?
我们看到过去已有的一些 token 的分配方式——PoW/PoS 等基于共识机制的挖矿、Merkle 挖矿、私人销售、公开销售,还有就是流动性挖矿这种基于业务激励的分配。
Compound 和现在很多其他 DeFi 协议的流动性挖矿是一种直接激励或者说补贴自身业务的方式。这种方式对业务的短期提升是很有效的,但我们其实已经有一些观察的例子表明,此类分配方式带给参与者的高收益无法持续的。
在这方面,我们看到 MakerDAO MKR 的分配方式是面向特定的组织或个人私人销售,这对它在早期维持较高的治理水平或许有积极作用;同时 MakerDAO 可用募得的资金间接地推动其业务发展。
关于第四个问题:协议治理的长期激励来源应该是什么?
我们看到,治理 token 的激励来源主要有两个:
1、token 定向增发的激励
2、业务收入的激励
所谓 token 定向增发的激励,就是对进行 Staking /参与治理的持币用户分发增发的 token,以激励他们参与治理——这实际是向未参与 Staking 或治理的持币者收税。比如 Synthetix SNX 的持有者的部分激励就来源于此。
所谓业务收入的激励,就是协议通过构建平台,使得诸多交易在平台上发生,平台收取一定比例的费用,让后将该部分收入分发给治理 token 的持有者,以激励其参与治理——这是对平台使用者的收税。比如 MakerDAO MKR 的激励就来源于此。
我们认为后者是比前者更合理的激励方式,但对协议有一定的要求,协议的业务模式应该清晰且有市场匹配的,能够产生持续的盈利。前一种方式,也有着自身的优势,可以助力协议早期的发展和探索。
- 免责声明
- 世链财经作为开放的信息发布平台,所有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世链财经无关。如文章、图片、音频或视频出现侵权、违规及其他不当言论,请提供相关材料,发送到:2785592653@qq.com。
- 风险提示:本站所提供的资讯不代表任何投资暗示。投资有风险,入市须谨慎。
- 世链粉丝群:提供最新热点新闻,空投糖果、红包等福利,微信:juu36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