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人民币,如何融入互联网支付场景?
随着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数字化进程加快,消费者对支付的安全性、便捷性、隐秘性等方面的需求日益增加。不少国家和地区的中央银行或货币当局紧跟金融科技发展成果,加快对法定货币数字化形态的探索,法定数字货币正在逐步走向现实。作为法定货币,以国家信用作为支撑,数字人民币法偿性等优势十分明显,从现行情况来看,在发行和投放技术方面,数字人民币的实施不存在障碍,主要的挑战来自于推广方面。
近年来,随着技术和市场的日益稳定与成熟,互联网支付得到了极大发展,尤其在消费领域占据了较大的市场份额。网络支付业务持续稳步增长,有效拉动消费升级。网络支付正成为境内企业走出国门、境外企业进入国内市场的重要渠道。
从央行发布的《2020年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况》看,移动支付业务量依然保持增长态势。2020年,银行业共处理网上支付、移动支付、电话支付等电子支付业务2352.25亿笔、2711.81亿元,非银行机构处理网络支付业务8272.97亿笔、294.56亿元。非银行机构处理的网络支付业务笔数占到了总移动支付交易笔数的77.86%,非银行机构在零售类支付市场优势明显,社会公众认可度和依赖度较高。
同时应看到,非银行机构所处理的网络支付业务金额仅占移动支付总金额的9.80%,非银行机构处理的业务以小额为主。虽然目前银行仍是我国资金流动的主渠道,但非银行机构以其灵活性和便捷性等优势在零售支付中占据重要位置,随着未来数字化的推进,非银行机构还可能进一步扩大交易份额。数字人民币在未来的推广中,如果能够借助现有互联网支付的渠道和市场,或者能更好地推广数字人民币。
一是充分利用现有的互联网支付渠道和市场,让数字人民币与现有的移动支付渠道紧密结合,快速提升数字人民币的应用。从当前国家战略层面分析,数字人民币并不会取代移动支付。相比较而言,互联网支付无论从渠道还是市场,均较为成熟,在当前的支付领域占有较大优势,其主要服务于零售支付的特点也比较符合数字人民币主要用于小额零售场景的定位。如果能够更好实现两者的融合,将会更好地推进数字人民币,规范互联网支付。
原因有二:(1)如果简单地通过行政指令推动数字人民币的应用,缺乏必要的市场迎合,从短期看,可以通过广泛发送红包等方式掀起推广热潮,或强制将公务员工资等通过数字人民币发放。但长远看,政策很难延续,比如发红包不可能一直发,如果工资全部发放为数字人民币,因为数字人民币不计息,还需要存款人将其兑回存放在存款账户中,所以推广的难度会比较大;
(2)如果完全通过市场的方式去推动,因互联网支付较为便捷好用,用户已经习惯于这种方式,虽然数字人民币具有与账户松耦合、可匿名、隐私保护等诸多优势,且截至2021年6月30日,数字人民币试点场景已超132万个,覆盖生活缴费、餐饮服务、交通出行、购物消费、政务服务等领域。表面上看,数字人民币的应用场景较多,但很多场景互联网支付均不可实现,因此,数字人民币得到用户的认可还有一定难度,可能会影响数字人民币的推广应用。
如果能够实现将数字人民币嵌入互联网支付,以现有互联网支付为渠道,将数字人民币作为数字支付的必备工具,每一笔互联网支付都可以用到数字人民币,从而实现数字人民币的广泛应用。如此,可将互联网消费、交易与数字人民币紧密绑定,使每一笔资金清算都以数字人民币为载体,从而维护央行货币的发行权。
二是互联网支付的建设投入了很多资源,市场的培育也是经年累月的积累,如果实现两者很好的融合,这些都可以为数字人民币的应用提供丰富的场景,也将避免资源的重复投入。与互联网支付如何实现融合,还需要与现有的互联网巨头进行全面研判,达成共识。
本文由蜡笔聊最炫科技原创
- 免责声明
- 世链财经作为开放的信息发布平台,所有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世链财经无关。如文章、图片、音频或视频出现侵权、违规及其他不当言论,请提供相关材料,发送到:2785592653@qq.com。
- 风险提示:本站所提供的资讯不代表任何投资暗示。投资有风险,入市须谨慎。
- 世链粉丝群:提供最新热点新闻,空投糖果、红包等福利,微信:juu36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