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不唐捐是什么意思?功不唐捐的来源有什么典故吗?
功不唐捐是一个常用成语,意思是指成就很大,但并不求回报,不图名利的人。那么,这个成语的来源又是什么呢?是否有一些典故能说明它的来由?本文将从多个角度解析功不唐捐,希望读者能够有所启发。
功不唐捐的含义
功不唐捐,就是说一个人做了很多贡献,但并不求回报,不图名利。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那些有远大抱负、敢于付出、不畏艰辛的人。他们不为自己的利益考虑,而是为社会做贡献,他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更大的价值,以至于他们的心灵纯净到不需要被回报。
功不唐捐的含义其实贴合着中国传统文化,一个人没有回报的付出是为了社会更大的利益,也是做人的准则之一,勇于付出,不求回报。同时也是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1]。
功不唐捐的典故
功不唐捐的典故流传已久,有许多故事与之相关。
《史记》中的唐庄公义烈传
唐庄公是西周时期的一位贤明君主,他为了支持曹国的继承人争夺王位,送给了曹国大量的金银财宝。但是当争夺成功之后,唐庄公并没有从曹国那里拿回自己送出的财宝,而是让曹国怀着感激之情,将财富分配给更多需要的人。这就是功不唐捐的来源之一[2]。
《淮南子》中的减灾祈福故事
相传吴国时期,淮河洪水泛滥,农民们生活异常艰难。一位名叫唐叔虞的贤人,心系百姓,为了减轻灾民们的痛苦,捐出了自己所有的家产,让灾民们免费取用,这给许多人带来了巨大的帮助。这样的精神,也彰显出了功不唐捐的精神内涵[3]。
功不唐捐的现代意义
在现代社会中,很多人也在践行功不唐捐的精神。他们可能是一些慈善家,为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而不遗余力;也可能是一些无名英雄,默默做着贡献,为他人服务,不图回报。
功不唐捐不仅体现了个人的高尚情操和品德修养,也反映出社会上渴望正能量、向往美好的心声。在现实生活中,希望每个人都能够更多地学习和践行功不唐捐的精神,让社会更加美好。
结尾
功不唐捐,指的是人们在付出时,不考虑自身利益,只为大道、为他人、为社会付出的精神。从古代到现代,这种精神在各个领域都有着不同的典故和实践。希望每个人都能从中汲取力量,学习到崇高的品德和梦想,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周敏卿.文化旅游天天问.功不唐捐与中华文化.2019(3):98.
2. 司马迁.史记.卷四十九·唐庄世家.
3. 功能 摩山.春秋战国时期的唐叔虞与功不唐捐的特性.贵州农业科学.2010(4):221-222.
- 免责声明
- 世链财经作为开放的信息发布平台,所有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世链财经无关。如文章、图片、音频或视频出现侵权、违规及其他不当言论,请提供相关材料,发送到:2785592653@qq.com。
- 风险提示:本站所提供的资讯不代表任何投资暗示。投资有风险,入市须谨慎。
- 世链粉丝群:提供最新热点新闻,空投糖果、红包等福利,微信:juu36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