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BEX币】对话微众银行范瑞彬:“连接者”与“开源生态”,微众区块链布局的两大利器
作为国内首家互联网银行,微众银行已成为金融领域中深入金融科技探索的先行者。尤其在区块链领域,微众银行不仅布局早,而且在技术和应用方面也是引领者。
微众银行成立于2014年12月,从2015年起就积极布局区块链。2016年,微众银行倡议并带头发起的“金链盟”正式成立,与国内众多金融科技机构合作,共同打造金融行业的区块链研究基地。同年6月,微众银行在腾讯云上发布了国内第一个面向金融业的联盟链云Baas平台。随后8月又联合上海华瑞银行等多家银行,推出了国内首个银行间联盟型区块链应用场景——机构间对账平台。
2019年5月17日,在巴比特主办的2019全球区块链(杭州)高峰论坛上,微众银行分布式商业科技发展部副总经理、微众区块链负责人范瑞彬接受了零壹财经等媒体的采访,就微众银行的区块链布局、开源生态圈建设、行业现状及前景等问题进行了细致交流。
谈及区块链布局,在供应链金融、司法存证、溯源、版权、物联网、政务等领域,范瑞彬认为“大有可为”。
但他也坦言,现在寻找和开发新场景具有一定的难度,因为行业发展尚未到达“百花齐放”的阶段。不过,相较于两三年前,行业已经有了质的突破。
这种突破不仅体现在一批扎根实体经济的区块链项目逐渐落地,开始实现商业价值,更表现在整个行业的风气上:“现在大家不再像之前那样狂热和原教旨”。整个行业更务实,更稳健,不再纠缠在概念和炒作上,而是从需求、场景、业务、技术等多层次关注区块链如何赋能实体经济。
就微众本身而言,“如今微众银行在区块链业务实践中,也始终坚持‘连接者’的定位:通过与合作伙伴的连接,更好地服务客户”,范瑞彬表示,“多方协作场景是区块链技术发展的土壤,而微众银行的定位天然存在诸多多方协作场景。”
另外,他认为金融机构目前在区块链领域还是会比较谨慎。尤其是作为持牌金融机构,首先需要确保业务合规。除此之外,当前区块链在技术层面也存在一定门槛。这种门槛主要体现为技术心理门槛和技术本身的门槛两种。其中,心理门槛主要是由于技术“黑盒子”造成客户信任缺失。范瑞彬认为,开源是降低心理门槛和客户技术使用门槛的一个可行途径。
“公开代码只是狭义上的开源。这是开源项目的第一步,当然很重要,但远远不够。”范瑞彬这样说道。据他介绍,微众银行的区块链团队当前的主要工作就是区块链底层技术研究和开源生态圈建设。“在开源的区块链底层平台之上,构建一个有价值有生命力的开源生态圈”是微众银行和众多合作伙伴共同的目标。
以下为对话实录:
一、微众银行的区块链实践
——微众是一个“连接者”
1、微众银行目前比较关注区块链在哪些场景中的应用?
范瑞彬:我们研究一项新技术,不会为了研究而研究。新技术需要应用到实际生产场景中,解决实际业务问题,产生实实在在的价值,才能形成一个可持续的良性循环的技术发展路线。
基于这样的考虑,微众银行在内部做过很多区块链尝试。微众银行本身定位就是一个“连接者”:和众多合作伙伴联合,优势互补,价值共享,一起为客户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这种定位就会天然存在诸多多方协作场景。而多方协作场景是区块链技术发展的土壤。所以微众银行的很多业务都与区块链技术十分适配。
微众银行从2015年开始布局区块链,第一个真正的应用落地在2016年。当时微众银行和上海华瑞银行等合作银行利用区块链“共享账本”的技术特性,做了一个机构间对账系统。这次尝试改善了我们运营的效率和成本。
这种机构间对账场景很简单,所用的区块链技术也不复杂。但现在回头来看,我们反而认为这类场景未来会更有区块链的用武之地。为什么?因为机构之间的合作,无论是分享数据还是用户资源,最终都会涉及到清结算。企业间的商业合作也绕不开这一环节。清结算离不开账本。如果有“共享账本”,对于机构间和企业间的持续合作,会在效率和成本方面有一个显著改善的效果。
除了对账平台之外,供应链金融也是微众银行比较重视的场景。业内有很多企业在做供应链金融,说明这是大家一致看好的方向。
另外,金融业务很多时候需要用到第三方数据保全,简单说就是第三方存证。所以,微众银行也在进行区块链存证方面的实践。微众不是第一家做区块链存证的机构,但是微众的方式不太一样,我们是联合司法机关一起做,而且对业界也有个贡献:第一次有司法机关基于微众的区块链存证出具了业界首个司法裁决书。这标志着区块链司法存证技术得到了司法认可,完成了场景价值闭环。从事区块链存证的企业很多,但他们上链的是数据,而不是证据。这些数据要成为证据还需取出来,经过司法机关复杂的核验和鉴定流程,才有一定的概率被视为证据,但这会给业务处理的时效性和效率带来很大影响。所以说,我们的区块链存证得到了司法认可,算是业内的一次小小的突破。
这些都是微众银行在区块链方面的尝试,但这些内部的场景应用并不是我现在关注的重点。我们目前更希望在这些微众内部应用之外,能和众多外部合作伙伴一起,构建一个基于区块链底层平台FISCO BCOS的开源生态圈,而且是一个有价值和有生命力的生态圈。如今,我们的开源生态圈已经初具规模:有几百家企业在使用和参与研究,并且有大量的应用落地,大部分不是金融领域的项目,场景包括但不限于政务、版权、溯源、社会治理、人才招聘等。
总的来说,微众银行对区块链技术的应用主要分为两方面:首先是在微众内部业务中的区块链实践;更重要的是和合作伙伴一起构建的区块链开源生态圈里面产生的应用,希望以此努力推动整个行业的发展。
2、零壹财经·Binary之前做过一个国内银行在区块链方面探索的报告。我们发现,国内银行在区块链方面的实践基本上不涉及核心的存贷款业务。我想请问,微众银行目前是否也是如此?
范瑞彬:微众银行作为国内首家互联网银行,2014年年底才正式成立。所以,我们还是一家“蛮年轻”的银行。经过四年多的发展,目前我们银行有效客户已经过亿。
一般来说,银行的主要业务可以总结为“存贷汇”,但不同机构的底层做法却会存在很大差距。微众在当中更多扮演这我们熟悉的“连接者”角色。微众的业务模式就是和更多的合作伙伴优势互补,给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
微众也在尝试利用区块链技术改造原有“存贷汇”业务流程中的一些环节。还是以贷款为例,贷款的整个链条比较长,涉及的环节也比较多。当前,我们利用区块链技术从其中存在真实痛点的环节切入,比如机构间对账、第三方数据保全等。我们把整个流程中,适合区块链技术、能利用区块链提升效率和解决短板的环节拿出来,去进行优化,而不会对运行良好、没有明显痛点的环节强行使用区块链技术。
3、腾讯云与微众银行在区块链领域的方向有何不同?前不久共同宣布的开放银行架构中是否使用了区块链技术?
范瑞彬:当然。腾讯云本身是一个云服务平台,目前也在提供Baas服务。Baas需要区块链底层支持,FISCO BCOS就是作为腾讯Baas平台的底层。上面是云服务,下面是区块链底层,这样合起来才是一个完整的Baas。
就区块链而言,微众更多是在做区块链底层技术和开源生态,而腾讯云主要利用区块链底层做Baas平台,我们互相合作的很好很深入。
开放银行的“开放”,包括了开放平台(Open Platform)、开放创新(Open Innovation)和开放协作(Open Collaboration)。区块链是开放银行的重要一环。
二、金融和区块链
——致力于打造有价值且有生命力的开源生态
4、你认为目前金融机构在区块链领域比较谨慎,除了监管因素外,技术方面(比如多方可信计算等)是否也存在瓶颈?
范瑞彬:金融是一个强监管的行业,首先要保证的是合法合规,金融创新必须兼顾金融稳定。技术方面当然也存在一定的门槛和障碍,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必须开源的原因之一。
在我看来,区块链技术有两个门槛:心理门槛和技术本身的门槛。技术本身的门槛不用多说。而心理门槛是指,大家都将区块链视为信任机器,但如果整个机器本身是个“黑盒子”(指不开源),其实就是一件很尴尬的事。但我们可以通过开源将这个“黑盒子”打开。这样一方面能降低用户的心理门槛,另一方面也有助于降低技术使用门槛。
除了监管和技术,场景也是不得不考虑的一方面。现在联盟链的应用场景还没到百花齐放的阶段,但比起两三年前还是有质的突破。我们在开源生态中看得很清楚,在众多赛道上,已经有一批联盟链企业逐步成长起来。他们开始利用联盟链链技术使原有产品变得更好,真正产生价值和获得盈利。
但现在很多项目在寻找联盟链落地场景时,还是在已有业务场景中搜寻,受限于过往多方协作多机构协作之困难,长久以来形成的一些商业模式都是中心化的,思维也是中心化的,我们需要跳出现有的模式,发掘更多的真正的多方平等协作合理分工价值分享的商业模式(分布式商业),在这些模式里面,区块链链自然就是很好的基础设施.
5、以微众银行为例,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区块链人才现状如何?
范瑞彬:就微众银行而言,2015年刚开始做的时候,我们就明确要做联盟链,但当时也很难招相关专业资深人才。好在区块链本身不是一项新技术,它只是将之前已经存在的很多技术巧妙地组合在一起,并且产生了很好的化学反应。我们团队的人大都来自海量互联网服务的资深研发人员,在海量分布式系统、信息安全、隐私保护、密码学等方面功底很深,所以转入区块链比较顺利,同时我们也自己建立了区块链专业人才的培养计划,我们的同事基本都是靠自己内部培养。
就整个行业而言,目前高端区块链人才还是非常紧缺的。一方面,目前行业人才的流动率比较高,自我培养技术团队的时间周期和成本都不符合很多初创企业的需求,但从市场上招人又担心行业过于浮躁而频繁流失;另一方面,由于区块链行业处于发展早期,行业波动巨大,对人才的需求波动也很大。这样对于区块链人才的培训机构也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但微众银行及金链盟在这中间仍然能起到“连接者”的作用:将培训机构的区块链人才与我们开源生态圈中的企业人才需求进行对接,进行供需匹配。
6、您多次提到构建区块链开源生态,请问您如何理解开源?
范瑞彬:开源不是简单地将代码公开,这不是真正的开源,也没有价值和生命力。我个人认为,公开代码和文档只是狭义上的开源。这是开源的第一步,当然很重要,但远远不够。开源还需要让客户了解你、认可你、使用你,并且让大家愿意贡献。所以我们发现,仅靠微众的力量,远远不够。只有和众多合作伙伴一起做有价值和有生命力的开源生态圈,才能真正地把开源项目做起来,真正推动行业向前。
7、在您看来,区块链经过几年的发展,如今发生了哪些变化?
范瑞彬:首先现在大家不再像之前那样狂热的原教旨主义了,整个行业仿佛都在进行自省。我这几天峰会上听到最多的就是探讨各种“误区”:技术误区、场景误区、认知误区等。可以看出,现在整个行业更务实,更稳健,不再纠缠于概念和炒作,而是从需求、场景、业务、技术等多层次关注区块链如何赋能实体经济。
再比如,以前一谈区块链就是去中心化,但我们从一开始就不认为区块链是“去中心化”的,“多中心”更加符合我们的观点。如今,越来越多的人也开始意识到这一点。这就是整个行业的成长和变迁的缩影。
- 免责声明
- 世链财经作为开放的信息发布平台,所有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世链财经无关。如文章、图片、音频或视频出现侵权、违规及其他不当言论,请提供相关材料,发送到:2785592653@qq.com。
- 风险提示:本站所提供的资讯不代表任何投资暗示。投资有风险,入市须谨慎。
- 世链粉丝群:提供最新热点新闻,空投糖果、红包等福利,微信:juu36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