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世链号 > 证券日报马方业:疫情终将结束,核心资产被错杀恰是拥抱之机遇
币圈那些事  

证券日报马方业:疫情终将结束,核心资产被错杀恰是拥抱之机遇

摘要:“稳”字当头的同时也会“不平静”,任何投资成功的前提,是稳定和长期的资金来源,以及充分的风险意识。

本文章转发自“ 七色保”

A股

马方业 国际新经济研究院高级研究员

自从人民大学毕业后至今基本从事金融证券新闻工作。曾任职于新华社中国证券报与北京晨报证券部等。现为经济日报集团高级编辑,证券日报(中国证监会指定信息披露报纸之一)资深副总编。

从事证券财媒新闻工作20多年,曾获中国证券市场20年20位最具影响力传媒人物奖。中国证券新闻的积极开拓者和实践者。

中国上市公司市值管理中心学术顾问。十多年来应邀到地方监管局/上市协,多家上市公司、高等院校等机构就企媒关系、市值管理、资本运作 、证券投资,证券新闻等交流授课。

十几年來,对中国股市诸多顶部给出过精准预测。中国资本市场的长期观察者与思想者。

嘉宾访谈

1.对于今年的股市整体走势,您的看法是怎样的?

马方业:我在春节前,提到这么一个观点,现在依然适用:2020年是股市熊转牛的关键之年。

从股指运行情况预测,今年的股市大概率将是“稳”字当头的一年,但“稳”字当头的同时也会“不平静”。

现在看来,春节之后A股的反弹,是伴随着政策利好的不断释放,这也就是之前说到的“稳”。

但随着疫情在全球的蔓延,全球股市持续暴跌。

A股之前走出了“独立日”行情,随着疫情的海外大爆发以及美股的史诗级暴跌(以美国纳斯达克为例,近期最大区间跌幅超过30%),才引起了A股近期的大跌。

接下来的事情大家也看到了,A股从3074点直接回落到最低2646点,也是迅速完成了回调,不少投资者在年后的这一涨一跌里,反倒是进一步扩大了亏损。

或许这就是我节前说过的“不平静”吧。

如果年前认为A股在今年是大涨的“牛年”,估计节后这么一跌,肯定是吃亏不少。

当然如果你抓住的是新基建为首的新核心资产,或许在下跌的时候反而还能不亏或赚钱。这也是我曾说过的,需要投资者们用结构式而非趋势式思维看未来。

 

2.有观点认为,大基金的减持,引发5G和芯片板块的回调,那么类似的“新基建”板块是否还有投资价值?

马方业:大基金减持,对市场的影响主要是心理层面上的,实际情况是大基金一期5年的投资期满,其部分投资已经进入了退出期。

至于为什么减持?不仅是满足股东回报要求,也需要释放出更多资金,进行下一轮的产业投资和扶持。

当然,春节前后,大规模的科技基金的发行,基民的上涨申购和下跌赎回的动作,也一定程度加剧了这些板块的涨跌剧烈程度。

至于说到投资价值,我的观点还是选择持有核心资产,拿中兴通讯举例,在这次整体回调中,依然比节后低点要高很多,本周更是一举反弹百分之十,这就是核心资产价值的魅力。(在此说明下,仅为举例,非推荐!)

从资产配置来看,未来“新基建”应是标配,但也要注意边际安全因素。

“新基建”不是一个新鲜出炉的概念。早在2018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就明确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定位。

当然,广义上来说,“新基建”涵盖的范围还是比较广的,5G基站、特高压、工业互联网、城际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新能源车充电桩、人工智能、大数据中心等等,都能看做是范围内的。

 

3.除了“新基建”之外,还有哪些值得投资者关注的板块呢?

马方业:疫情期间,有不少行业受到了冲击,但也有少数行业趁势而起。

比如数字经济,大家熟悉的在线教育、线上会议、在线办公、互联网保险、线上贷款等等跟实际工作生活紧密相关的行业,都是数字经济范围内。

当然,其中部分行业对应的上市公司,也属于“新基建”的范畴。数字化是新基建的基础和土壤,两者的藕合构筑起数字经济!

而数字经济是我们的未来,抓住了未来,才抓住了投资的牛鼻子!

所以这些,也是核心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疫情对于这些行业的影响,不只是短期业务量增长这么简单,更深远的影响是使用习惯和普及程度。这种层级的影响,对于行业的长远发展,才是更有意义的。

就好比说疫情之前,很多人没有戴口罩的习惯,但是相信疫情结束之后,出于卫生健康考虑,日常生活中戴口罩的频次可能会增加。这就是一个市场习惯培育的过程。

而刚提到的,在线教育、线上会议、在线办公、互联网保险、线上贷款等等,本就有了一定的用户基础,在疫情期间又得到了近乎全民级别的普及,受益自然是长久的。这种生产方式的变化,恰是疫情倒逼和区块链技术应用的必须结果:分布式商业开始显露冰山一角。

数字经济数字社会下,我们的生活和生产方式都将要发生变化,而这些都是我们未来的一部分,代表了价值成长部分。另外,如果疫情过后,受冲击最大的餐饮百货旅游航空运输等服务业随着人们消费的报复性反弹,相关公司的股价在深跌后也会迎来估值修复机会。

 

4.您之前有提到中国股市的投资逻辑正在变化,能在这里给七色保读者分享一下吗?

马方业:21世纪的前十年,是物换星移的十年。时间在变,环境在变,梦想在变,人与物的意义与价值更在变。从物质到意识、从时间到空间、从自然到社会,一切价值都在重塑,一切存在都在变动,一切结构都在调整。

从市场数据来看,截至2019年12月31日,沪深两市总市值64.27万亿元,较2018年年末增加了16.45万亿元。

以投资者账户计算,人均盈利超过10万元。沪指创下2014年以来最佳年度表现。

但实际上,大多散户是赚了指数不赚钱。

因为2019年行情走势的另一大特点则是个股分化严重,彰显优劣之别,A股市场马太效应已初步显现。

贵州茅台一骑绝尘,成为A股千元股王的创造者,相比而言,海润却潜水难觅踪影,刷新了A股历史最低价格记录。

自2015年股灾之后,中国股市的确在变天之中。真正有价值有成长的头部企业股票会逐步步入天堂;而故事股、垃圾股会逐步走入地狱。

可以说,当下时代,是一切都要重构的时代,更是价值重构的时代。

当然,这些判断是长期的,或者是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阶段里的变化。

中国经济正从高速度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从旧动能向新动能转换。房地产已属过去的风口,科创已成新风口,创新驱动发展,科技引领未来,中国步入了决定生产力发展周期的科技发展强周期。

其次,资本市场在金融运行中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金融活,经济活,金融稳,经济稳,经济兴,金融兴,经济强,金融强。中国资本市场和中国股市的作用已上升为国家战略。

这些观点,也是我在2019-2020年之交的时候,公开发表过的。

从2020年第一季度的A股上涨的结构特点来看,也是泛科技类的企业上涨趋势比较好。

有价值与成长的企业,市场才会给出应有的市值与估值。反之,就不会有市值或估值。这点应特别注意。值得欣慰的是,成长迅速、业绩稳增为核心的长期价值投资理念开始开花结果。

从去年来看,结论也很明显。

 

5.虽然市场在春节之后经历了很大波动,但是随着疫情的控制,以及A股静态估值的被动下跌,不少观点也认为,2020年应该是一个不错的牛市起点。对此您有什么看法?

马方业:疫情终将结束,这个肯定没错,中国控制疫情的经验,也在世界范围内共享给其他国家。

从长线来看,2020年是一个不错的投资起点,但是要说是不是牛市起点,我认为预测是无法做到这么精准的。

因为到底是牛市还是熊市,其实都是多年之后回头看,再下的结论。

严谨一点说的话,2020年是一个牛熊转化的关键年。因为精准的预测或是神仙或是巧合!

随着疫情带来的全球股市静态估值下移,选择被错杀的核心资产,从长期看是不错的选择。

节前的那次演讲时我提到过,市场形成牛市一般需要四个条件。

  • 一是宏观经济基本面必须企稳,企业盈利必须得到有效改善并渐露向上拐点。
  • 二是股票市场长时间持续低迷,市场整体估值较低。
  • 三是货币政策相对宽松。
  • 四是政府重视,政策支持。

这四个条件涉及三个面:即宏观基本面,企业微观面和政策资金面。

前三条是内生性的,是必要条件,最后一条是外生性的,是充分条件。目前看,这四个条件还不能全部满足,只能是局部满足。

值得一提的是,对买入并持有核心资产的朋友而言,股市的大幅度下跌,恰恰是买入的好机会,这也就意味着以更低的价格相对更安全的边际持有更多的股票 。

当然这个思路是一种长线思路,买入股票就等于买入企业股权或股票,是需要在一定阶段内伴随企业的成长的。

因为目前或未来看,赚企业的钱才是较为冷静和正确的做法,负利率或准负利率时代下,赚央妈的钱,赚大妈的钱,更多的是一种短线行为,是搏杀或搏傻行为,是“高手”行为,是超出非职业股民能力圈的行为。

结语

在采访的最后,马方业提醒:“稳”字当头的同时也会“不平静”,任何投资成功的前提,是稳定和长期的资金来源,以及充分的风险意识。

比如一个月前市场还嘲笑巴菲跑输指数,手握大量现金踏空,但是一场暴跌,这些声音立马消失了。

但是,疫情目前在海外并没有得到有效控制,中国仍然面临着较大的困难,所以对股票市场不能轻言底部,毕竟疫情影响的不仅是市场情绪,也是实实在在影响着实体经济。

一些金融的所谓利好最多起到延缓危机的作用,如果全球经济整体大幅度下滑,那么股市的估值中枢,也会动态性的随之下移。

不能因为几天暴跌,就看衰市场,更不能因为一根阳线改三观,开始过度乐观,刀尖上的舞蹈不是任何人都能跳的。

全球疫情的走势对各国股票市场在短中期上的影响都是巨大的。由于中国股票还缺少做空工具,对中小投资者来说,保持一份清醒和理性是很重要的。

每临大事有静气,宁静才能致远!

当然,控制好人的贪婪和恐惧,本来也是投资生活中最难做的事情。

虽然各国经济受疫情的影响各有不同,但对中国来说,影响亦明显比欧美等国会轻,一是西方发达体服务业比重占七八成,影响最大,中国的服务业占比相对小一些;二是中国经济的韧性强,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也不会因疫情而改变;三是抗疫中显示出的团体力量及制度优势。

因此,对中国股市我们要一定有信心,同时要紧紧抓住核心资产,并伴随着国家的强盛而实现自己财产性资产的大增长。


                                                                                      来源:香港国际新经济研究院

免责声明
世链财经作为开放的信息发布平台,所有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世链财经无关。如文章、图片、音频或视频出现侵权、违规及其他不当言论,请提供相关材料,发送到:2785592653@qq.com。
风险提示:本站所提供的资讯不代表任何投资暗示。投资有风险,入市须谨慎。
世链粉丝群:提供最新热点新闻,空投糖果、红包等福利,微信:juu36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