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世链号 > 应对新冠病毒之后的复苏,我们需要的新的经济思维
3点钟资讯  

应对新冠病毒之后的复苏,我们需要的新的经济思维

摘要:“大封锁”暗示着当前经济萧条的根源在于大流行病(新冠病毒肺炎)的负面影响。但经济萎靡的程度不能完全归咎于冠状病毒。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新冠病毒引发的经济危机称为大封锁the Great Lockdown。这个短语模仿了上世纪20年代的大萧条(the Great Depression)2007-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的大衰退(the Great Recession)。但是,尽管人们倾向于将当前的危机命名为大封锁”(Great lock - down),但这个词具有误导性

大封锁”暗示着当前经济萧条的根源在于大流行病(新冠病毒肺炎)的负面影响。但经济萎靡的程度不能完全归咎于冠状病毒。

创纪录的失业率和急剧下降的经济增长率实际上是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主导世界的经济模式所推动的政策选择的直接结果。这种经济模式认为,自由市场是组织我们经济生活的最佳方式。它有利于金融部门的利益,阻碍了投资市场,削弱了公共部门应对这一流行病的能力。

未来的新冠病毒疫情好转,经济复苏需要一种新的经济思维方式——那就是将社会福祉置于个人成功之上,并从根本上挑战经济的价值和经济回报。

的经济政策植根于20世纪80年代的思想,这种思想在90年代蓬勃发展。它基于这样一种观点短期内,经济的特征是市场不完善。如果经济中的收入、支出和生产水平发生意外变化,许多工人突然下岗,那么这些缺陷可能由于外部冲击(如全球大流行病)的发生,从而导致危机。

但这种范式认为,这种不完善可以通过临时的政府干预轻易解决。它假设人们主要是根据经济的数学模型做出理性的决定——因此,有限的政府支出和利率调整可以让市场回归正常。从长远来看,这意味着最后达到一个健康的平衡,所有想工作的人都能再次找到工作。

这些观点是主流经济学的基石,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对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政策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近几十年来,控制通货膨胀已成为经济政策的首要任务。它排在其他更重要的政策目标之前,这些目标涉及社会正义和可持续性。

主流经济学认为,从长远来看,政府过度支出,无论是在医疗、教育,还是在可再生能源等长期项目上,弊大于利。这是因为它对长期的失业率和GDP水平没有影响,反而会导致通货膨胀。

 不可避免危机

这种主流经济范式表明,政府只会在异常时期进行干预——比如在全球金融危机之后,以及现在冠状病毒大流行期间。为了应对疫情,政策制定者通过增加政府支出、创纪录的低利率水平以及通过量化宽松计划大规模购买资产,向经济注入了数十亿美元。

但根据过去十年的经验,很难说经济危机是不正常的,也许是不可避免的。非正统经济认为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的固有特征。

主流经济范式在大衰退中幸存下来。危机过后,政府允许一些支出来刺激经济。但在2010之后的十年政府采取的是通货紧缩的货币政策,这对社会产生了毁灭性的影响。例如,在英国,多年的资金不足使得NHS(英国国民健康保险制度)几乎无法应对这种流行病。

就像2007年的大衰退一样,新冠病毒大流行暴露了我们所谓发达经济体导致危机的矛盾。私营部门的债务、持续的收入和财富不平等、劳动力市场依赖于不安全的就业形式、寡头垄断的普遍存在——新冠病毒不是我们经济问题的根源,而只是其催化剂。

但目前还不清楚这次大流行是否会引发新的经济思维方式。冠状病毒似乎符合外部冲击导致危机的主流说法,而外部冲击与经济本身的结构和功能无关。

但是,导致这场危机如此严重的根本原因——比如不平等、就业不安全、市场过于集中——多年来主流经济范式和政策主导的直接结果。2007年大衰退后的缓慢复苏,在许多高收入国家持续存在的生产率问题、低增长率、未解决的种族不平等和不断扩大的财富差距中表现得很明显,证明了主导经济模式的无效。

 难得的机会

我们现在面临着一个难得的机会,从根本上重新思考经济政策的优先事项,以及支撑这些政策的思维方式。对这一流行病的应对表明,各国政府有能力对保健、教育和研究进行投资。支持工人和小企业。这些政策帮助许多人实现了财务安全,从而提高了私人支出水平,支持了经济活动。

非主流经济学家长期以来一直强调这些观点。未来的重点必须是增加政府对公共投资项目和公共服务的支出,以及加强对市场活动如何影响社会的监督。

来源:中币全球资讯

免责声明
世链财经作为开放的信息发布平台,所有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世链财经无关。如文章、图片、音频或视频出现侵权、违规及其他不当言论,请提供相关材料,发送到:2785592653@qq.com。
风险提示:本站所提供的资讯不代表任何投资暗示。投资有风险,入市须谨慎。
世链粉丝群:提供最新热点新闻,空投糖果、红包等福利,微信:juu36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