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世链号 > 中国分布式数字身份网络DIDA联盟成立,微众银行为创始成员单位
韭菜盒子  

中国分布式数字身份网络DIDA联盟成立,微众银行为创始成员单位

摘要:6月24日,由中钞区块链技术研究院与飞天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牵头,联合15家单位共同发起的分布式数字身份产业联盟正式成立

文章来源:分布式数字身份产业联盟

 

6月24日,由中钞区块链技术研究院与飞天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牵头,联合15家单位共同发起的分布式数字身份产业联盟(DID-Alliance,简称DIDA)正式成立。

蔡吉人院士、柴洪峰院士、王小云院士分别就DIDA的成立致贺词。中国农学会计算机农业应用分会理事长王文生,及17家发起单位的相关代表参加成立大会。同时,会上发布了《DIDA白皮书》框架。

 

17家单位共同发起 让数字世界互信相连

数字身份伴随着计算机科学的应用而发展。区块链技术给数字身份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启示:区块链是数字身份开放协同的基础和“信任根基”,数字身份亦是区块链技术应用最重要、且影响最深远的应用之一。推动基于区块链的分布式数字身份的建设和应用,是我们新的使命。

DIDA创始成员单位(排名不分先后):中钞区块链技术研究院与飞天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牵头,联合百度、国家金融IC卡安全检测中心、杭州城市大脑有限公司、杭州银行、京东数科、浦发银行、奇安信、山东区块链研究院、腾讯云、微众银行、西安大数据、溪塔科技、亿联银行、中国电信研究院、中国银联电子支付研究院共同成立“分布式数字身份产业联盟”。

以“让数字世界互信相连”为愿景,以“共建分布式数字身份基础设施,打造可信开放数字新生态”为使命,DIDA旨在最大化地挖掘分布式数字身份技术的潜能,推动互联网创新应用的发展,促进分布式数字身份技术与现有生态的融合。

《DIDA白皮书》将从愿景与使命、技术与场景、挑战与应对三方面全面阐述联盟的目标与方向。白皮书终稿将于今年第三季度正式发布。

 

大任务目标 促进分布式数字身份和可信网络建设

分布式数字身份在国际上的研究和发展日趋成熟,但在中国,互联网数字身份的发展尚停留在联盟身份阶段,DIDA希望通过四方面的工作,推动国内分布式数字身份建设,加快生态融合,助力中国可信网络的建设。

深入研究分布式数字身份技术。联盟将致力于了解、跟进全球分布式数字身份的最新动态,深入研究包括去中心化公钥基础设施(DPKI)、密码学、凭证在内的各项核心技术,探索分布式数字身份的多种技术演进路线,促进分布式身份技术的交流与传播。

促进分布式数字身份的行业应用。作为我国分布式数字身份行业中领先的产业组织,联盟致力于探索分布式数字身份的应用场景,搭建合作交流平台,组织产、学、研开展合作,在促进成员共同发展的同时,为社会提供基于分布式数字身份的跨域协同项目示范。

搭建中国的分布式数字身份网络。全球分布式数字身份网络以互联互通作为目标,联盟将参考国际最佳实践,结合国内厂商搭建的基础设施,通过提供开源工程、制定规范等方式,促进中国分布式数字身份网络的落地和互联互通。

与国际分布式数字身份接轨。作为本土企业与国际数字身份联盟和标准化组织的桥梁,联盟致力于加强国际间交流与合作,一方面,促进分布式数字身份相关国际标准的带入和本土化,另一方面,通过国际间项目合作促进全球互联互通的确认和发展。

 

以分布式数字身份助力数字经济发展

分布式数字身份将会是数字世界的真正入口。只有分布式数字身份体系建立起来之后,才能使数字世界与物理世界互通,实现数字应用的全面落地,促进全球化数字经济的发展。

蔡吉人院士、柴洪峰院士、王小云院士在致辞时均提到分布式数字身份对于发展我国数字经济的重要意义,希望DIDA能够着实有效推进数字身份生态建设。

信息与网络安全专家、中国工程院蔡吉人院士表示,网络信任体系是信息网络安全的重要基础设施。在当今的数字世界中,分布式数字身份技术终将成为数字化进程的必然选择。希望联盟能够为我国乃至全球分布式数字身份生态的建立、合作网络的形成、标准化技术的传播以及技术发展做出贡献。

柴洪峰院士代表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科技研究中心对联盟的成立表示热烈的祝贺,并指出互联网的发展历史和数字身份领域的国际实践可以看出,创新需要协同合作。希望联盟中科技、金融等多个领域的参与方在今后的工作中相互协作、携手推动分布式数字身份技术发展与行业应用落地,促进分布式数字身份生态融合。

2019未来科学大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王小云院士表示,在数字化的网络世界中,数据安全特别是数据确权、身份鉴别,以及隐私保护等均跟数字身份有着密切的关系。而数字身份只有跟密码技术密切合作,深度融合才能够真正实现隐私保护等安全功能。希望联盟能够促进我国区块链技术产业以及密码技术产业的推广应用,特别是促进数字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院士介绍

蔡吉人,1997 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长期从事信息安全、信息处理和信息传输研究工作。在信息压缩、转换、传输等方面做出卓著贡献,担任过两届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 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主持过 10 多个重大科研项目的研究工作,主持审查过三十多个设计方案。曾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1 项,二等奖 5 项,三等奖 2 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励 10 余项。

柴洪峰,中国工程院院士,金融信息工程管理专家。复旦大学客座教授,上海交大兼职教授,北京邮电大学兼职教授,西南财经大学博导,1997 年被国务院授予享受政府津贴专家,先后任职于国家外汇管理局信息中心,中国外汇交易中心,中国银联。现任电子商务与电子支付国家工程实验室理事长、主任,金融科技研究中心负责人,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移动金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王小云,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杨振宁讲座”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 国际密码协会会士(IACR Fellow)。主要从事密码理论及相关数学问题研究。在密码分析领域,提出了密码哈希函数的碰撞攻击理论,破解了包括 MD5、SHA-1 在内的 5 个国际通用哈希函数算法;在密码设计领域,主持设计的哈希函数 SM3 为国家密码算法标准,并于2018 年 10 月正式成为 ISO/IEC 国际标准。代表性论文 50 余篇,3 篇获欧密会、美密会最佳论文。曾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陈嘉庚科学奖,求是杰出科学家奖,苏步青应用数学奖,未来科学大奖——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等。


微众银行的分布式数字身份实践 

依托多年区块链技术研究和应用落地经验,微众银行在分布式数字身份领域开展了系列实践,并于2018年开源基于区块链的实体身份认证及可信数据交换解决方案WeIdentity。

WeIdentity提供分布式身份可信及管理、可信数据交换协议等一系列的基础层与应用接口,实现了一套符合W3C DID规范的分布式多中心的身份可信协议,和符合W3C VC规范的可验证数字凭证技术,使分布式多中心的身份管理成为可能,机构也可以通过用户授权合法合规地完成可信数据的交换。

作为DIDA的共同发起单位之一,微众银行将充分运用在分布式数字身份领域的研究成果,秉持开源开放、协作共赢的理念,与相关产业内的企事业单位、科研机构和社会团体一道,积极开展分布式数字身份技术研究和推广,合作探索分布式数字身份的应用场景,推动行业应用落地。

来源链接:https://www.8btc.com/media/615220
转载请注明文章出处


免责声明
世链财经作为开放的信息发布平台,所有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世链财经无关。如文章、图片、音频或视频出现侵权、违规及其他不当言论,请提供相关材料,发送到:2785592653@qq.com。
风险提示:本站所提供的资讯不代表任何投资暗示。投资有风险,入市须谨慎。
世链粉丝群:提供最新热点新闻,空投糖果、红包等福利,微信:juu36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