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思考数据的属性,区块链如何促成数据服务形成商业闭环?
在过去 20 年的发展中,互联网逐步建立起信息传输网络,实现全球各地的低延时信息通讯。从前,车马很慢,书信很远,到后来电报、电话的出现实现网络信息的传输,如今移动通讯成为人们生活不可分割的部分。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传递和获取信息的途径越来越多样化。5G 的出现标志着通信方式的又一个里程碑,结合区块链、VR、IOT、AI 等新兴技术,创造的身临其境的交互场景。
海量数据的安全保障体系
在接下来几年,物联网应用将迎来爆发式增长。IDC 预测,2020 年全球物联网设备量将达到 281 亿,全球数据总量将会达到 40ZB,数据规模将会是现在的 44 倍。物联网的蓬勃兴起,令“万物互联”已经不再只是个口号,而这将产生空前规模的数据,如何有效地存储并管理这些数据是互联网面临的挑战。
互联网上一切行为活动都是围绕数据展开,正是因为其本身就是一个庞大的数据库。在移动互联网向智能互联网的过渡过程中,数据安全自然成为重中之重。这也正是互联网长期发展以来面临的困境。
不同于互联网中心化数据存储方式,区块链是一个分布式数据库,相同数据在分散的服务器上得到同时备份,并且每一份数据彼此独立,却又相互统一,单点数据的错误,无法影响全网数据的真实性,有效避免数据篡改的可能性。
区块链是对现有互联网的升级,如同互联网的包容性、普适性,区块链可为物联网等新兴技术提供基础服务设施。通过智能合约定义机器设备间的交易与协作方式。如果将每一个设备看作区块链网络中的一个“节点”,则设备之间可独立完成数据交换,无需通过中央服务器。即使少数设备面临黑客恶意攻击,也可以将数据泄露控制在局部范围,并迅速定位瘫痪设备,保证整个物联网系统的正常运行。
数据也是一种资产
传统网络中,我们在享受网络带来的便捷服务同时,也意味着我们我们对外公开了自己的数据。如抖音通过大数据分析为我们推送喜欢看的内容,淘宝为我们筛选可能购买的商品。数据往往是被赋予价值的,早在 2010 年,数据已在市场作为资产进行交易,但数据往往是作为互联网企业的重要资产,却不能被写入资产负债表,因为数据并不完全属于企业。
毫无疑问,数据是有价值的。而当前,数据不能被作为个人资产主要受到以下几点影响:
1. 数据所有权不能被有效定义;
-
数据的可复制性;
-
数据不易被收集整理;
-
数据作为资产,其价值无法被计量 。
数据隐私和数据权益必然对应同一个主体,即在保障个人数据的安全私密性同时,确保数据所有权的归属。区块链通过技术手段(时间戳、非对称加密、数字签名)解决数据的归属问题,但数据可复制性问题依然存在。而目前解决方案是,对数据进行溯源,以此来检测数据的转让信息。虽不能根本解决数据的二次传播问题,但在一定程度上加强对数据所有权的保障,为大规模数据倒卖时间提供有效举证。
区块链让用户对数据更具控制权,通过大数据、云计算对数据进行精准有效的整理归纳,以此产生更高的价值,借助数字货币作为数据交易的载体,通过智能化区块链网络完成高效的点对点交易。
为闲置计算机“除锈”
区块链作为供给侧改革的有效技术工具,通过点对点的网络交易方式,实现计算机资源的高效利用。 这里的“点对点”技术如同迅雷的“P2P”网络,我们从迅雷网络下载《老友记》视频资源,系统会优先为我们分配网络空闲的节点,而这个节点可能不是一个而是多个,所以我们可能从多个用户那里下载影片资源,却不是迅雷的官方服务器中。
既然我们可以从其他用户那里获取资源,同样,他们也可以从我们的计算机中获取资源,前提是我们愿意贡献我们的存储空间,并加入到该网络中。所以这个时候中心化的服务器,就并非显得那么重要了,网络里的每个计算机的功能和权限都是对等的。区块链通过“代币”的激励措施,鼓励用户贡献计算机存储资源。最为典型的案例就是 IPFS(星际文件系统),用户可通过分享资源、存储资源获得 FIL 代币奖励。
数据、存储、资产,分别代表着数字技术、硬件设施、金融,而区块链在三者之间建立紧密关联,进而形成商业闭环。随着数字产业的繁荣,以区块链为代表的数字技术将充当不可或缺的作用,而我们也将逐渐意识到数据的另一层属性—价值。
来源:知了区块链
- 免责声明
- 世链财经作为开放的信息发布平台,所有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世链财经无关。如文章、图片、音频或视频出现侵权、违规及其他不当言论,请提供相关材料,发送到:2785592653@qq.com。
- 风险提示:本站所提供的资讯不代表任何投资暗示。投资有风险,入市须谨慎。
- 世链粉丝群:提供最新热点新闻,空投糖果、红包等福利,微信:juu36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