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管围攻,成员退会,Libra何去何从?
Libra迎来了长达6小时的史上最漫长听证会。扎克伯格舌战群儒,中心思想是要表达Facebook一定会严格配合监管,努力打消监管者的顾虑,并承诺不挑战美元。另一方面,扎克伯格明确提到Libra旨在成为全球支付系统,中国的央行数字货币会是主要竞争对手,而Libra可以提高美国的金融领导地位。显然,后一点提醒在座持反对票的议员们:我们慢了,中国会赢。
上周,7家公司相继退出Libra协会,Facebook与剩下的21名签约。其实,Libra并不是第一个有这样待遇的区块链项目。
一、Libra并不孤独
在2014-2015年,区块链概念还刚被提出来,并没有大的落地应用和进展,直到R3的出现。
成立于2015年9月的R3很快成为当年最火热的区块链组织和联盟。它之所以火爆,是由于创始人在华尔街有着丰富的从业经历,所以,R3在短短三个月的时间内吸引到全球42家金融大机构参与。巴克莱银行,纽约梅隆银行,花旗集团,德国商业银行,德意志银行,汇丰银行,日本三菱UFJ金融集团,摩根士丹利,澳大利亚国民银行,加拿大皇家银行,SKF,法国兴业银行,多伦多道明银行都是R3的会员,成员遍及全球。
然而,仅仅时隔一年,R3的高光褪去,R3离区块链渐行渐远,高盛,桑坦德银行,摩根士丹利开始陆续从R3区块链联盟退出。R3彼时回应称:“随着时间的推移,联盟成员的离开是意料之中的。”背后的逻辑是联盟链建立起来不容易,每个联盟成员都是大机构,每个机构有各自的利益和诉求。联起来容易,但盟起来不容易。
现在的Libra和彼时的R3虽然有着相似的境遇,但也有明显的不同。
Libra背靠Facabook,是有价值支撑的稳定币,锚定的一篮子货币包括美元、欧元、英磅、日元,新加坡元。
在区块链发展了数年后,市场环境与开发能力也不可与往时同日而与。就好比支付宝在移动支付方面做得很成功,但如果在90年代就上线,估计也会失败,因为那个时候做这个事的时机还没到。对于创新来说,先行一步是先驱,先行两步是先烈。
二、示好监管是明智之举
目前在区块链领域所有尝试的项目中,金融衍生品在区块链上的应用最先落地的概率最大。因为区块链本来就具有金融属性,在金融上的应用是共识。而金融关乎国家经济,在任何一个国家都属于高度管制的行业。所以Libra主动示好监管实为明智之举。如果Libra对抗监管,会有以下两个结局:
1、ZF监管会打击你,随时会把你掐死,法制成本太高。
2、由于Libra的金融属性,如果没有ZF背书,可信度会受到质疑,所有人都会担心项目方卷钱跑路。在数字货币市场最不缺的就是卷钱跑路的故事。所以,如果要做大做强,必须要有ZF做背书,只有ZF能出为为区块链技术提供担保和托管保护,民众才觉得更可信。
三、严监管背后是高高举起,轻轻放下
虽然Libra目前看起来困难重重,但最后一定会通过。这从美国此前对其他项目模棱两可态度就可见一斑。即不能不管,又不想管太多。
1、对USDT的态度:USDT前段时间被怀疑与美元并没有1:1的储存,只有不到70%或更低,怀疑主体公司Tether挪用资金,但7月底的听证会草草了事,所谓的“末日审判”对USDT价格的影响也微乎其微。10月27日又该开庭了。很多人开始觉得拿着USDT好像是拿着烫手的山芋,经历过几次风波后,反倒慢慢建立起对USDT的信仰。
2、对BitMEX的态度:BitMEX是一个年交易量1万亿美元的交易所,今年7月因 BitMEX 没有在 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CFTC) 注册,向美国用户提供了交易行为涉嫌违法。经调查数月后,到目前为止,结果未知。CFTC警告说,BitMEX没有遵守BitLicense的要求,可能会对其提出控诉。
从以上两个案例都可以看出,美国ZF对于新技术的态度:高高举起,轻轻放下。他们并不希望监管太严,把新技术一棒子打死,也不希望项目不可控。
美国想要维持全世界的金融霸权,并不希望看到中国借助央行的数字货币先发制人。美国除了一方面研发美国自己的央行数字货币外,Libra若通过,会是他们手里的另一张王牌。
对于防范Libra可能带来的风险,可以采用的方法是试点先行,先找一些弱势货币的小国做试点,而后在其他国家逐步推广。马库斯此前也表示,储备金最大规模不超过2000亿美元的libra主要会在美国以外的国家使用。
来源:Rossa
- 免责声明
- 世链财经作为开放的信息发布平台,所有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世链财经无关。如文章、图片、音频或视频出现侵权、违规及其他不当言论,请提供相关材料,发送到:2785592653@qq.com。
- 风险提示:本站所提供的资讯不代表任何投资暗示。投资有风险,入市须谨慎。
- 世链粉丝群:提供最新热点新闻,空投糖果、红包等福利,微信:juu36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