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赚钱效应”到“骗钱效应”再到“价值重构”,区块链行业的监管洗礼
曾经在网上流传着这一段话:90年代政策风向让你下海经商,你说风险高,结果第一批先富起来的人没有你;千禧年时政策风向让你买房,你说房价太贵,结果房价连年暴涨,你只能望房兴叹;6年前政策风向让你互联网创业,你说那些都是虚的,结果财富自由又一次离你远去……
千盼万盼,终于等来了10月24日,随着国家领导人发表对区块链的讲话,“区块链”一词一夜之间红遍大江南北。人们张口闭口是链,扯东扯西是链,无链不谈,无链不欢。仿佛缺乏了链,就低人一等;似乎缺少了链,就落于人后。
于是,一些投机分子开始投机取巧,铤而走险。2017年因为政策施压而不得不选择“出海”的项目,又乘势卷土重来。搭上政策风的快车,打着“响应号召”的旗号,拉人头、发展下线,过分包装没有落地支撑的项目,夸大项目价值,非法融资,谋取他人的钱物……
这个行业,的确有一些人凭借着早期的敏锐嗅觉和眼光,赚了不少钱。投机分子则开始借用这些“成功案例”,大肆宣传区块链的“赚钱效应”。
“千载难逢的政策机遇,谁能抓住就能迅速积累一辈子都花不完的钱!”
“政策风向都出来了,你还等什么?”
“身边不少人都赚到大钱了,赶紧加入吧。”
……
这样的言论,一夜之间在整个互联网上弥漫开了。“区块链赚钱效应”的影响也越来越广泛,比如一些没有技术支撑的小交易所也打起了赚快钱的心思,与一些不良项目方相互勾结,当起了“联合收割机”。
比如某茶交易所,某Ki交易所,更是为不少垃圾项目站台背书,让不少投资者蒙受巨大损失。“区块链赚钱效应”瞬间摇身一变成为了“区块链骗钱效应”。官媒甚至直接点名批评某Ki交易所,指出其毫无底线,疯狂上空气项目。
实际上,自从2017年9月4日以后监管层早就多次强调:坚决打击炒币。为了防止部分项目“死灰复燃”,打早打小,提前防范金融系统性风险,多地监管部门联合出击,展开了地毯式摸排整治专项行动。
几乎与此同时,一些项目嗅到了死亡的气息。于是连夜“管网维护”、钱包关闭,办公大楼已经人去楼空,APP无法登陆,宣布解散……无疑宣告项目破产。近期跑路项目中名气比较大的,比如9月份和10月份刚刚在深圳火了一把的“牛顿交易所”宣布解散,再如知名公链项目芯链宣布项目破产,项目交给社区团队,与宣告破产无异。
从“赚钱效应”到“骗钱效应”,进一步表明了这个行业此前缺乏监管下的乱象。即便是央行的数字货币DCEP居然也被人冒用,为非作歹之徒,可谓胆大包天。
如今,监管趋严,“赚钱效应”和“骗钱效应”的现象都已经得到有效整顿。它们会逐渐退出行业视线,整个行业也会逐渐从浮躁归于理性。一开始的“浮夸盛行”得到遏制,取而代之的,是“价值重构”。政策引导下的行业,正呈现出勃勃生机。各种规模的行业研讨会议,各种规格的产业生态园,各种行业组织的诞生……
经历了监管洗礼后的区块链行业,正在合规的路上迈步前进。
来源:骆驼君有话说
- 免责声明
- 世链财经作为开放的信息发布平台,所有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世链财经无关。如文章、图片、音频或视频出现侵权、违规及其他不当言论,请提供相关材料,发送到:2785592653@qq.com。
- 风险提示:本站所提供的资讯不代表任何投资暗示。投资有风险,入市须谨慎。
- 世链粉丝群:提供最新热点新闻,空投糖果、红包等福利,微信:juu36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