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现金bitc哈希梦工厂—从央行74项专利论法定数字货币核心要点
8月2日,央行召开2019年下半年工作电视会议,会议指出“加快推进我国法定数字货币(DC/EP)研发步伐,跟踪研究国内外虚拟货币发展趋势,继续加强互联网金融风险整治。”
法定数字货币再度提上日程,牵动了不少行业人士的心弦,大家都很好奇,央行推出的法定数字货币究竟会是什么样子? 我们或许可以从三个方向“管中窥豹”:
一是业务层面,探寻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的历史动向;二是专利层面,总结已公开专利的内容侧重方向;三是观点层面,梳理央行货币研究所主要负责人对外发表的言论观点。
2016 年 9 月,经中央编办批准,中国人民银行设立了直属事业单位,即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该所根据国家战略部署和中国人民银行整体工作安排,承担数字货币和金融科技的研究开发、标准规划等职能。
从对外投资来看,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于2018年6月15日出资设立了「深圳金融科技有限公司」,其经营范围为金融科技相关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转让、技术服务;金融科技相关系统建设与运行维护。而深圳金融科技有限公司又投资了「长三角金融科技有限公司」,于2019年3月1日成立,由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副所长狄刚任执行董事。
从知识产权来看,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申请了一个软件著作权,名为「数金链」,登记批准日期是2018年4月12日。
数金链是什么?几乎没有对外的公开宣传,但笔者在《中国金融》杂志2018年第10期的杂志中找到了它的踪迹。这篇文章的标题是《宋汉光:区块链在数字票据中的应用》。
文中提到:“数字票据交易平台实验性生产系统使用SDC(Smart Draft Chain,数金链)区块链技术,借助同态加密、零知识证明等密码学算法进行隐私保护,通过实用拜占庭容错协议(PBFT)进行共识,采用看穿机制提供数据监测。”
今年5月,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副所长狄刚,也在《中国金融》撰文指出,“数字票据是区块链技术应用的典型场景”。因数字票据在自身特性、交易特点、监管要求等方面都天然适用于区块链技术。
而专利申请方面,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旗下专利信息共计74项,分4批申请。2016年3月申请23项,申请人是「中国人民银行印制科学技术研究所」;2017年6月申请34项,2017年12月申请13项,2018年3月申请4项,它们的申请人都是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
虽然近一年半的时间里没有看到新的专利申请,但是2019年1月17日,中央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发布了新一批的专利申请代理采购项目公告,中标代理机构和过去4批一样,都是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根据2018年IPRdaily联合incoPat创新指数研究中心整理发布“区块链技术专利全国代理机构代理榜单”,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排名第二。
观点 | 国家信用是核心,数字货币的双层架构
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所长姚前和副所长狄刚针对区块链有过很多公开言论,我们在这里集中梳理下他们对于数字货币的主要观点。
“数字货币的可编程性有很大的想象空间,这个方向的探索也非常重要,有可能是下一阶段的工作。”
1.不管是纸质货币还是数字货币,与商品货币相比,都属于符号货币,基础都源于信用。 2.法定数字货币是数字化的人民币现金,建立在完全的国家信用基础之上。如果说私人数字货币企图采用技术信用作为基础,法定数字货币则是技术信用与国家信用相叠加的最强信用货币。 3.“支付即结算”是法定数字货币的显著特征,法定数字货币可以实现可控匿名的点对点交易。 4.法定数字货币综合了现金点对点的匿名、效率、成本优势和电子货币的时空优势,其数字化特征又可针对场景定制很多创新商业模式,因此可算是对现有电子货币体系的有效补充与升级。 5.数字化现金可以移动钱包为载体实现银行账户松耦合,利用移动网络服务半径远大于银行网点服务半径的优势,法定数字货币可有效推动消除金融鸿沟、实现金融普惠的进程。
- 免责声明
- 世链财经作为开放的信息发布平台,所有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世链财经无关。如文章、图片、音频或视频出现侵权、违规及其他不当言论,请提供相关材料,发送到:2785592653@qq.com。
- 风险提示:本站所提供的资讯不代表任何投资暗示。投资有风险,入市须谨慎。
- 世链粉丝群:提供最新热点新闻,空投糖果、红包等福利,微信:juu36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