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币、匿名币与密码朋克
我在《币圈大佬排行榜》第二篇里提到,因为一些特殊的原因,国内对于匿名币这个概念并不感冒。那时候主要是在介绍Zcash创始人,Zooko:
Zcash在当年是最火的明星项目,顾问有当时的比特币核心开发者Gavin Andresen和V神,这力度可远远强于最近的Grin。
并且Zcash的技术水平也很强,也是唯一能和门罗并肩的匿名币。当时这样的币,在国内的确关注度很低。其实整个匿名币这个概念,在国内的关注度都很低。
上一次匿名币这个概念比较火的时候,还是因为Grin这个项目具有比较强的投机性引起人们的注意。但是就算是Grin这样的项目,舆论也是充斥着投机、看衰和各种阴谋论。
那么怎么在一个“隐私非常不值钱”的国度里去理解主打隐私的匿名币呢?
或者说,为什么老外总是在追求匿名币的路上不懈前行 ?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想先聊聊与比特币的诞生有很深的渊源的,密码朋克。
2008年10月,中本聪(Satoshi Nakamoto)向metzdowd.com的“密码朋克”邮件列表中发布了一篇论文《Bitcoin: A Peer-to-Peer Electronic Cash System》(也就是比特币的白皮书)。这篇论文直接引用了 Wei Dai的B-Money和Adam Back的Hashcash,同时还解决了早期开发者所面临的许多问题,比如双花(双重支付)、中心化、容易被攻击等等问题。但是在这篇论文提出的时候,社区里是一片嘲讽,毕竟前面很多大牛在做类似的“电子现金”的结局都不太好,基本都是失败告终。
但这一切并没有阻止中本聪的意愿,2009年1月3日,比特币创始区块被挖掘出来。后来的事儿,大家也都知道了,比特币已马上要走完它的第一个十年,在全球拥有了过千万的用户,过千亿美金的市值。
那么问题来了,“密码朋克”社区都有谁?
密码朋克大都是IT精英,比如“维基解密”的创始人阿桑奇、BT下载的作者布拉姆·科恩、万维网发明者Tim-Berners Lee 爵士、提出了智能合约概念的尼克萨博、Facebook的创始人之一肖恩·帕克,当然,也包括了中本聪。
密码朋克为什么一直想做出一个“比特币”?
其实在比特币之前,密码朋克就一直在做一些匿名电子现金的尝试。为什么他们不满足于现在的银行、美金、信用卡?因为隐私。因为传统的支付手段,或者说比特币这样去中心化的电子现金系统出现之前的货币让他们觉得没有隐私。
Eric Hughes发表的密码朋克宣言中有这么一句:“电子时代的开放社会需要隐私。隐私不是保密。私人问题是人们不希望全世界都知道的事情,但秘密问题是人们不希望任何人知道的事情。隐私是选择性地向世界展示自己的力量。“
借用密码朋克在创造匿名电子货币的时候讲的一段话:“当我使用现金在商店购买杂志,店员无需知道我是谁,也不会问钱从哪儿来;当我要求我的电子邮件服务提供商发送和接收消息时,他们不需要知道我在和谁沟通,也不需要知道我说了哪些内容,以及别人对我说了些什么,电子邮件服务提供商只需要知道在什么地方获得信息,以及我需要为这些服务支付多少费用……
因此,开放社会需要匿名交易系统。到现在为止,现金其实才是这个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匿名交易系统不是秘密交易系统,个体用户在使用匿名系统的时候,只会在需要透露他们身份的时候,通过授权来确认——这才是隐私的本质。”
当然这在移动支付遍地开花的中国,大家可以说已经自动放弃了隐私的权利。毕竟在今天的中国,线下移动支付,线上网购、各种O2O服务等等,互联网服务的确是很方便没错,但是其实在最终支付手段要求实名制的情况下,其实你在互联网上已经没有秘密了。
知道一个人钱花哪儿了,基本就能掌握一个人的生活。也就是说,一个人在数据面前,几乎就是一个透明的人。
而这,是极度自由主义的人们无法接受的。
所以他们孜孜不倦地追求,一个去中心化不受监管的电子货币体系。
最早在1997年,Adam Back博士就创建了“Hashcash"。虽然后来没有成功,但是给比特币的”PoW工作量证明机制”奠定了基础。
1998年,戴伟(Wei Dai)发布了B-Money提案。这给后来的“人人拥有账本”奠定了基础。
2004年,哈尔·芬尼(Hal Finney)借鉴亚当·贝克的Hashcash原则,创造了可重复使用的工作量证明(Proof of Work)。2005年,尼克·萨博(Nick Szabo)发布了一个Bitgold提案,该提案的理念就是建立在哈尔·芬妮和其他加密项目的基础之上的。
虽然前面都未曾成功,但是他们都是在不断尝试的。而他们的成果,最后都在比特币上集大成。这是比特币的隐私模型:
不论有多少人认可,他们还是要把这件事做下去。
比特币诞生几年之后,成为了密码朋克最理想的货币工具。而比特币越来越公开,匿名性越来越差之后,他们开始追寻让比特币更匿名的办法和新的匿名加密货币等等,不曾放弃。
所以为什么他们追求隐私?因为隐私是自由的第一前提。
毕竟,
不自由,毋宁死。
最后附上比特币白皮书关于隐私的一段:
“The traditional banking model achieves a level of privacy by limiting access to information to the parties involved and the trusted third party. The necessity to announce all transactions publicly precludes this method, but privacy can still be maintained by breaking the flow of information in another place: by keeping public keys anonymous. The public can see that someone is sending an amount to someone else, but without information linking the transaction to anyone. This is similar to the level of information released by stock exchanges, where the time and size of individual trades, the ‘tape’, is made public, but without telling who the parties were.”
“传统的银行业务模式通过限制对相关各方和受信任的第三方的信息访问来实现一定程度的隐私。公开所有交易公开的必要性排除了这种方法,但仍然可以通过打破另一个地方的信息流来维护隐私:通过匿名保持公钥。公众可以看到某人正在向其他人发送金额,但没有信息将交易与任何人联系起来。这类似于证券交易所发布的信息,其中个人交易的时间和金额,即“Tape”是公开的,但不会公开这个人是谁。”
来源:陳威廉
- 免责声明
- 世链财经作为开放的信息发布平台,所有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世链财经无关。如文章、图片、音频或视频出现侵权、违规及其他不当言论,请提供相关材料,发送到:2785592653@qq.com。
- 风险提示:本站所提供的资讯不代表任何投资暗示。投资有风险,入市须谨慎。
- 世链粉丝群:提供最新热点新闻,空投糖果、红包等福利,微信:juu36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