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属性必然增加
人工智能,一头连接了科技研发,一头连接着产业应用,是创新链与产业链融合的交汇点。作为行业领头企业,华为制定了人工智能发展战略,并从技术、人才、产业三个方面进行了主动变革。
华为昇腾计算业务总裁许映童在接受南方日报记者专访时说,人工智能对产业的驱动作用极大,一旦产业没有及时跟上技术进步的速度,可能在竞争中造成指数级的差距。许映童称,目前华为通过硬件开放、软件开源、使能伙伴、发展人才,联合多家生态合作伙伴共同开拓万亿级人工智能产业蓝海。
改变传统研发模式打造“开源”生态
南方日报:目前,昇腾的合作伙伴已经超过了500家,共同孵化联合解决方案600多个。华为在我国制造业数字化中扮演什么角色?
许映童:我们的战略定位可以概括为一句话:一平台,双生态。一平台,是指昇腾AI基础软硬件平台;同时,昇腾AI也是一种生态型的产业,即一个网状结构,具有明确的最终客户、交易路径和合作伙伴。这样的产业需要两个核心生态:一是AI技术生态,包括科研机构、高校、企业及合作伙伴的开发者等;二是AI商业生态,包括软件供应商、硬件供应商、整机及一体机合作伙伴等。
我们现在通过发挥人工智能的技术优势来解决问题,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各行各业对人工智能的需求会越来越多。因此,我们将围绕重点行业,不断深度开发和发展技术解决方案。
华为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我们的硬件是开放的,可以为市场提供基于昇腾AI处理器的模组、板卡、小站、服务器等硬件产品。它面向各个行业有不同形态,而硬件的调用包括服务,由我们的合作伙伴来做。人工智能领域内大量的代码是开源的,目前有很多外部开发者、高校、研究机构在丰富代码。
在此过程中,华为将起到协同作用,其他相关企业发挥各自的优势,最终形成面向客户的完整解决方案。这个模式我们称之为“人工智能时代模式”,与我们传统的研发模式相比有了很大变化。
华为智能制造产线超过200条
南方日报:相较于传统方式,为什么华为松山湖南方工厂质检效率得以大幅提升?
许映童:我们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在松山湖打造了智能制造的产线,目前已经复制了超过200个产线。该产线目前检测的精度超过了99.9%,质检人员的工作效率提升了3倍。华为手机、5G等终端产品都是基于这个智能制造产业线打造出来的。
除了专业研发队伍外,华为还有一个超过1万人的专业化制造队伍。从华为成立开始,我们就在对产业线进行改造,从自动化、信息化再到智能化改造,华为投入了大量资源,也积累了不少经验。
华为松山湖南方工厂的打造主要是基于两方面的经验。一方面,华为在制造领域的专家拥有大量的研究经验。他们对场景的研究非常深入,知道从哪些点介入,能够把人工智能的优势发挥出来。另一方面,我们安排了大量研发人员到现场和制造工程师联合打造方案,经过不断迭代,现在的精度标准已超99.9%,可以完全实现“机器工位”。
虽然这个产线的方案是华为专家团队打造的,但是如果仅在华为一条产线上使用还不能算成功。因此,我们把更多的平台性工作,纳入到昇腾“智造”解决方案中。这个解决方案在实践验证后不断迭代,向更多合作伙伴推广。
大湾区产业基础为智造提供良好配套
南方日报:粤港澳大湾区在高端电子元器件以及人工智能技术方面拥有相对完整的上下游产业链。这是否为智能工厂带来优势?
许映童:是的。首先,一个智能制造工厂涉及的设备和部件非常多。除了华为提供的基础软件平台之外,它还需要视觉软件,以及传统产线上的自动化设备,包括用于采集图像的工业相机等。我们整个解决方案能快速在广东本地找到全套相应设备,这对于成本和质量的控制非常有优势。
其次,人工智能若要落地到产业、到行业,有4个关键因素:算力、算法、数据以及面向行业的知识。其中,算力问题是可以通过基础设施的建设去解决的,我们借助鹏城实验室和未来广州人工智能计算中心,能够获得强大的算力支持。算法方面,大湾区有大量人才,比如华为拥有大量的人工智能算法专家可以共同解决问题。数据方面,过去20年大湾区企业在信息化、自动化上的投入,积累了大量数据,不需要再重头开始采集数据。行业知识方面,未来人工智能产业一定是“专家+行家”的模式,广东也拥有丰富的高端制造专家。
我们就是要把大家的力量联合起来,在某个场景、某个标杆客户,快速孵化出标杆式解决方案,并把该方案尽可能做到简单、可复制,使之在大湾区推广。
未来人工智能的核心在于技术与产业相结合
南方日报:如何展望人工智能产业未来发展的趋势?
许映童:我们预测,到2030年AI的算力需求相对于现在会增加500倍。需求驱动下,将来人工智能会扩展到各个行业,人工智能的复杂度会越来越高,驱使算力需求增加。同时,未来人工智能基础设施的公共服务属性也会增加,就如同现在的高铁,它不再是仅服务于某个企业,而是服务整个社会。随着算力设施的公共服务化,集约化建设必将出现。
未来5—10年,人工智能产业的核心在于如何把技术手段和产业发展结合。一旦没有及时地跟上技术进步的速度,可能在竞争中呈现指数级的差距。人工智能对产业的驱动作用是极其巨大的。
作为新产业,我们有一个梦想,即创建万物互联的智能世界。华为发布的“智能世界2030”,就已经在衣、食、住、行、城市、企业、能源、数字可信等方面展示了未来图景。我们会聚焦关系国计民生,能够通过智能化来创造更大价值的产业,并深耕其中。
■延伸
广东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位居全国第一梯队
制造业是国家经济命脉所系,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广东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指出,要深化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具体举措包括运用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推动制造业企业实施数字化转型。
在人工智能的强力驱动下,广东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加速推进。《广东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显示,全省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水平位居全国第一梯队。2020年, 广东累计培育25个国家级、378个省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工业机器人产量达7.04万台(套),比2015年提升838.67%,约占全国29%。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引擎的广州、深圳,都致力于布局人工智能产业。当前,广东支持广州创建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建设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大数据)、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支持深圳推进建设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鹏城实验室、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工业互联网)等创新平台建设。
此外,全省层面规划了六项“重大工程”,其中包括了多项与人工智能有关内容。
在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方面,广东支持企业在人工智能、区块链、量子信息、生命健康等前沿领域加强研发布局。在深化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方面,广东加快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在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广东建立了国内领先的人工智能、区块链等通用技术能力支撑体系,形成“创新能力+先进算力+通用技术能力”的创新基础设施集群体系。
来源:南方日报
- 免责声明
- 世链财经作为开放的信息发布平台,所有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世链财经无关。如文章、图片、音频或视频出现侵权、违规及其他不当言论,请提供相关材料,发送到:2785592653@qq.com。
- 风险提示:本站所提供的资讯不代表任何投资暗示。投资有风险,入市须谨慎。
- 世链粉丝群:提供最新热点新闻,空投糖果、红包等福利,微信:juu36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