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投研 > 韩国比特币网站|比特币投资者生态圈:沽空者、退出者与留守者的博弈
玩币族  

韩国比特币网站|比特币投资者生态圈:沽空者、退出者与留守者的博弈

摘要:截至 1 月 22 日 19 时,比特币价格徘徊在 11724 美元附近,这意味着今年以来短短 3周内,比特币价格从年内高点 17090 美元持续滑落,跌幅超过

截至 1 月 22 日 19 时,比特币价格徘徊在 11724 美元附近,这意味着今年以来短短 3周内,比特币价格从年内高点 17090 美元持续滑落,跌幅超过 31%。其间比特币价格曾一度触及 9280.3 美元年内低点。

不过,选择离场的投资者却不多。

「现在除了此前参与追涨的美国、韩国、日本大妈纷纷止损离场,多数专业投资者宁愿选择留守。」一家国内比特币交易平台负责人告诉 21 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究其原因,是这些专业投资者主要来自 IT 与金融领域,一方面他们持币成本普遍较低,这轮比特币价格大起大落并未触及他们持仓成本,足以确保他们继续留守;另一方面他们此前也经历过 2008 年次贷危机等金融市场大动荡,对比特币价格大幅波动风险有着全面认知,不大会轻易追涨杀跌。

记者多方了解到,这些投资者甚至还布局抄底比特币。

Fundstrat Global Advisors 联合创始人、前摩根大通首席股票策略师 Tom Lee 坦言自己就是逢低买入比特币的激进投资者。在他看来,比特币存在暴跌之后必然暴涨的价格波动规律,因此他认为 2018 年底比特币价格将比现在至少翻倍,达到 2.5 万美元。

在一家全球性新金融产业基金高级合伙人看来,尽管 Tom Lee 的预估颇为「夸张」,但比特币的商业应用范围可能仍在扩大。

「不过,即便比特币应用日益广泛,但它要成为主流支付结算投资货币的征途依然漫长,加之比特币等加密数字货币存在价格波动较大,投机氛围浓厚等特点,全球金融监管部门仍倾向采取从严监管措施,令比特币投资风险大幅增加。」一位美国投行人士向 21 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直言。加之越来越多加密数字货币不断兴起日益削弱比特币的投资价值与稀缺性,导致比特币未来升值前景更加充满不确定性。

退出者与留守者

在业内人士看来,今年以来比特币价格大跌逾30%,与金融强监管有着密切关系。

一方面美国财政部金融稳定监管委员会 (FSOC) 已针对比特币等虚拟货币成立工作组,以评估其对投资者的风险,以及这类资产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另一方面欧盟金融监管机构欧洲证券及市场管理局 (ESMA) 表示,正在研究以数字货币为基础的 CFDs(一种差价合约、追踪标的资产价格的复杂金融产品)是否属于其监管范围内的金融工具,若 ESMA 认为比特币 CFDs 属于金融衍生品,则有权取缔其违规行为。

市场另有消息,鉴于比特币等加密数字货币金融工具存在剧烈波动性,欧洲监管机构正在研究是否针对这类产品采取更严格的杠杆率限制 (2:1 或 1:1),甚至禁止产品营销;此外,ESMA 还在考虑完全禁止基于数字货币的 CFDs 发行。

与此同时,韩国、印度、中国等金融监管部门也加强比特币等加密数字货币场外交易与衍生品交易的监管力度。比如韩国将向加密数字货币交易所征收 24.2% 的高额税率,进而控制比特币等加密数字货币交易规模,并推动交易者实名制,阻断其借比特币进行资产跨境转移的暗道;印度银行对排名前十的本土比特币交易所账户暂停交易,原因是银行认为这些账户存在可疑交易,此外印度税务部门也酝酿向加密数字货币投资者征税。

「这也导致不少美日韩大妈闻风止损离场。」上述国内比特币交易平台负责人分析说。毕竟,这些参与比特币投资的大妈们都是外汇投资的常客,对任何政策风吹草动极度敏感,一旦她们发现政策走向对比特币价格上涨不利,就会迅速清仓比特币头寸离场避险,导致比特币今年以来遭遇较大跌幅。

在多位比特币专业投资者看来,这些大妈止损杀跌离场,仅仅是表象——近期比特币价格大幅调整的更深层原因,是有人通过大举抛售比特币拉低比特币现货价格,从而在期货市场沽空获利。

去年 12 月 11 日,芝加哥期权交易所 (CBOE) 比特币期货正式上线交易,2018 年 1 月 17 日是首批比特币期货合约的到期日。

令市场惊讶的是,CFTC 数据显示,截至 1 月 9 日当周(即比特币期货合约到期前一周),CBOE 比特币期货合约投机性空头突然占据上风,当周比特币期货的投机性净空仓增加至 1907 张合约,其间比特币价格曾一度跌至 9000 美元附近。

此外,大部分成交量和未平仓合约都集中在1月初发生,表明空头在1月悄然在期货市场建立大量比特币空头头寸,等待价格大跌与合约到期,坐收沽空巨额利润。最终,今年以来比特币价格大跌逾30%,让他们赚得盆满钵满。

这背后,是比特币持仓高度集中,令个别手握巨量比特币的资本市场大鳄能轻松操纵价格牟利。

据对冲基金 AQR Capital Management 首席风控官 Aaron Brown测算,约 1000 人持有全球比特币数量的 40%,按照当前价格,相当于平均每人持有约 1 亿美元比特币。

「更重要的是,这 1000 人基本都是最早的比特币投资者,持仓成本极低,一旦他们认为此前比特币价格逼近 2 万美元已经超过了他们收益预期,决定利用比特币期货市场逢高沽空锁定巨额收益,其庞大的抛售量能帮助他们容易实现这个沽空获利目标,且不必担心被逼空风险。」Aaron Brown 向记者表示。

但是,这并没有“吓退”多数比特币专业投资者。

21 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多方了解到,在比特币价格跌破 1 万美元后,不少 IT 与金融领域从业者反而抄底比特币,从而助推比特币重回 11000美元上方。

他们之所以敢于逆势抄底比特币,一方面是看好比特币的避险投资价值与商业运作前景,比如美国政府因内部分歧而被迫「关门」,令比特币价格急涨 8%,此外越来越多跨国企业开始探索在更多特定场景运用比特币进行跨境支付清算提高效率,令比特币有了更多应用场景与需求量;另一方面他们原先平均持仓成本较低,即便此时抄底,也有较高的「安全垫」对抗价格剧烈波动,确保本金安全。

上述国内比特币交易平台负责人指出,尽管这些专业投资者普遍看好比特币,但他们的交易策略随着价格剧烈波动悄然发生改变——相比他们以往坚持长期持有价值投资,如今不少投资者开始选择高抛低吸。究其原因,一是越来越多数字加密货币崛起分流了比特币投资价值与稀缺性,限制了其未来涨幅;二是政府从严监管加密数字货币,让他们意识到自己不少投资获利逻辑短期未必能兑现。

高杠杆投资风险再起

21 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多方了解到,不少美日韩大妈在近期比特币价格大起大落期间被迫止损离场,还有一个不得已的苦衷——就是高杠杆投资引发爆仓风险而被强制平仓。

「事实上,比特币领域的高杠杆投资再度卷土重来。」前述国内比特币交易平台负责人直言。无论是境外,还是境内,不少比特币交易平台都会提供相应的投资杠杆服务。具体而言,投资者可以将自己持有的比特币作为抵押,从交易平台获取 1.5-4 倍之间的资金杠杆交易买卖比特币。一旦比特币价格下跌触及止损线,若投资者无法在规定时间追加比特币抵押物或相应资金,交易平台就会自动强制平仓规避风险。

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一位 2 倍投资杠杆的大妈若在 15000 美元买入比特币,当 1 月中旬比特币一度跌至 9200 美元附近时,其投资浮亏名义上达到约 80%。但事实上,比特币交易平台很可能在比特币跌至 12000美元时,就要求她追缴比特币抵押物或相应资金,否则强制平仓。原因是交易平台只能容忍投资者最多亏损 50%,不能拖累配资资金受损失。

「只要比特币价格稍有大幅下跌,交易平台的强制平仓事件就会相应增加。」他直言。这某种程度促使今年以来比特币价格跌幅不断加大,进而引发更多高杠杆投资的「大妈们」止损盘与强制平仓盘涌现。

但是,随着比特币价格骤降 30%,专业投资者抄底兴趣随之升温。只不过,如今他们也汲取教训,不大会轻易使用高杠杆抄底。究其原因,一是他们意识到未来加密数字货币监管趋严,令比特币价格波动幅度持续加大,高杠杆投资反而容易「引火烧身」;二是他们担心近期不少国家金融监管部门采取多项措施“「控制」比特币衍生品交易规模,用税收大幅抬高比特币投资成本,导致比特币流动性趋于下降,其投资价值与稀缺性更容易被其他数字加密货币替代,进而导致比特币未来价格上涨空间受限,如此高杠杆投资反而呈现边际收益递减、风险成本大涨的窘境。

「其实,多数参与比特币投资的金融从业者都亲身经历 2008 年次贷危机等金融风暴,因此他们心里明白,在比特币未来发展不确定性增加的情况下,高杠杆投资本身就是一大风险。」前述国内比特币交易平台负责人指出。


编译者:陈植

免责声明
世链财经作为开放的信息发布平台,所有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世链财经无关。如文章、图片、音频或视频出现侵权、违规及其他不当言论,请提供相关材料,发送到:2785592653@qq.com。
风险提示:本站所提供的资讯不代表任何投资暗示。投资有风险,入市须谨慎。
世链粉丝群:提供最新热点新闻,空投糖果、红包等福利,微信:juu36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