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投研 > 群里全是“托”!专骗30至50岁的女性 14名被告受审
币圈观察  

群里全是“托”!专骗30至50岁的女性 14名被告受审

摘要:招聘业务员冒充“股票分析师”,实际从事电信诈骗犯罪活动,团伙头目从中获利1000多万元。5月20日,海城区法院公开开庭审理一起团伙诈骗案

招聘业务员冒充“股票分析师”,实际从事电信诈骗犯罪活动,团伙头目从中获利1000多万元。5月20日,海城区法院公开开庭审理一起团伙诈骗案,团伙14名被告涉嫌利用电信网络实施诈骗受审。

?44.jpg

公诉机关诉称,福建精诚至贸易有限公司由被告人黄某烜2017年成立并担任法人。因经营不善,2018年黄某烜开始以公司名义招聘业务员,以公司模式从事“个股场外期权”电信诈骗犯罪活动。

 

事前,被告人黄某烜通过中间人或直接联系与4家无期权股票交易资质的期权交易公司商谋,由黄某烜团伙成员冒充期权交易公司的“股票分析师”或“期权客服经理”,诱骗30至50岁且具有一定经济能力的女性被害人投资股票。

 

4家公司负责提供营业执照、《个人股权交易确认书》、《委托合作协议书》等文书及公司对公账户给黄某烜,为其诱骗被害人“投资”提供帮助。

 

4家公司将期权股票的价格报给黄某烜,并允许其在报价的基础上,隐瞒投资者,按照一定的比例擅自加价。

 

为掩盖诈骗事实,这4家公司将被害人极小部分投资款用于股票市场,剩余投资款由黄某烜及4家公司瓜分,黄某烜分得其擅自加价的部分。

 

该团伙成员之间分工协作,他们巧妙利用包装的微信号、作“托”的“水军”微信号、聊天话术本,并大量利用网上软件生产及筛选功能获取的被害人的手机号码,精心策设下骗局。

 

先是将个人微信号包装打造成功商业人士形象后随机添加被害人以“交朋友”为名骗取信任,通过日常聊天了解对方的经济能力、投资意向后,将被害人拉入事先建好的全是“托”的群。

 

他们按照“话术本”套路在群内聊天,步步设局,逐渐抛出“期权话题”。群内扮演“期权客服经理”“股票分析师”等角色的团伙成员通过大肆宣传“高杠杆、投入低、回报高”等信息及虚构赚钱事实,引诱、欺骗被害人进行投资。

 

在被害人首次投资后,他们会返还小额盈利诱骗其投入更多资金,随后以“行情不好”等借口掩盖诈骗事实骗取投资款,等到被害人不再有“投资”意向后,他们就把其微信拉黑。

 

通过上述方式,从2018年10月至案发,4家公司按照约定,先后将约1480万元诈骗所得款项转入黄某烜的个人账户,再由其将部分赃款按照不同的标准给团伙成员支付“工资”“绩效”“抽成”,剩下赃款被其挥霍。2019年,该团伙成员先后落网。

 

公诉机关认为,被告人黄某烜等14名被告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隐瞒事实,虚构真相,利用互联网、通讯工具对不特定多数人实施诈骗,数额特别巨大,应以诈骗罪追究其刑事责任。

 

5月20日,海城区法院通过三方远程庭审系统公开开庭审理了此案。法庭将择期进行宣判。[此文来源北海日报,版权归原作者,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免责声明
世链财经作为开放的信息发布平台,所有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世链财经无关。如文章、图片、音频或视频出现侵权、违规及其他不当言论,请提供相关材料,发送到:2785592653@qq.com。
风险提示:本站所提供的资讯不代表任何投资暗示。投资有风险,入市须谨慎。
世链粉丝群:提供最新热点新闻,空投糖果、红包等福利,微信:juu36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