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投研 > 区块链军事应用方兴未艾
路安  

区块链军事应用方兴未艾

摘要: 引言 当前,区块链技术已成为与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物联网同等重要,并可能产生颠覆性影响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同其他新兴技术产生后必然运用于军事领域一样,区块链技术在军事领域同样有着广阔的应用发展前景,其在军事领域取得应用突破,势必产生深刻影响。 区块链军事应用的潜在价值 区块链技术的去中心化、不可篡改

引言

当前,区块链技术已成为与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物联网同等重要,并可能产生颠覆性影响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同其他新兴技术产生后必然运用于军事领域一样,区块链技术在军事领域同样有着广阔的应用发展前景,其在军事领域取得应用突破,势必产生深刻影响。

区块链军事应用的潜在价值

区块链技术的去中心化、不可篡改、全程留痕、可以追溯、集体维护、公开透明等特点,使其除了在数字货币、资产认证、供应链等民用领域得到普及应用外,在军事领域同样有重要的潜在应用价值。

分布式结构、去中心化的特性能够提供可靠的网络架构。现代战争对抗愈加激烈,指挥机构、通信枢纽及其存储的关键信息,已经成为作战双方重点摧毁的首选目标,建立可靠的网络架构,成为未来战争制胜的关键因素之一。区块链技术采用分布式的对等网络,具有良好的抗毁性、容错性和扩展性,其“去中心化”特性,符合现代战场网络部署特点。应用区块链技术必将加速推动部队指挥结构从“树状结构”向“网状结构”转化,在该结构下,部分节点被破坏后,仍可保存数据存储能力和网络计算能力,并通过共识算法维持网络的正常运行,可有效避免在敌精确打击下被敌“一锅端”。

可以追溯、不可篡改的特性能够提供可信的指挥信息。军事行动中的信息传输过程,经常遭到敌方干扰、破坏和伪造,如何验证网络信息的真实性、保证信息能够安全准确地传输,是一大难题。区块链在构建时就假定网络中各节点不是完全可信的,从底层上被设计用于在竞争性、不可靠的网络环境中运行维护数据,使数据改写过程全程可追溯,恶意攻击者除非同时修改超过51%的节点,才可能篡改破坏信息。应用区块链技术,既可提升作战数据收集、传输、处理的能力水平,也为作战数据信息的传播提供了更加安全、可靠、便捷的技术通道,避免敌采取各种信息插入手段发布假命令,扰乱指挥体系。

透明开放、集体参与的特性能够提供安全的共享信息。区块链的任何参与者都是一个权限平等的节点,除各参与者私有信息加密外,数据对所有人透明公开,并基于协商一致的规范和协议,自动安全地验证和交换数据。第二代区块链还引入人工智能判决方式,对网络节点行为进行分析,智能识别网络中潜在的窃密者和攻击者。基于上述特点,区块链应用到军事领域,每一作战单元或平台在可能遭受敌软硬复合攻击的非完全信任网络中,无需依赖第三方认证,即可根据权限随时安全地获取和发布信息,从而从机制上强制打破各军兵种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壁垒,尽可能地优化资源配置,实现不同作战平台的系统融合,在更大程度上巩固己方的军事优势。

智能合约、网络共识的特性能够提供高效的反应机制。传统指挥体制下,军事行动信息通过树状网络结构,在汇总、上报、下发、执行各环节均会产生延迟,甚至贻误战机。区块链技术通过快速网络运算、智能合约及网络共识机制,可减少指挥过程中人为因素带来的不确定性、多样性和复杂性,实现组织信息传输和处理的网络化,缩短决策——指挥——行动的周期,提升快速反应能力。尤其是随着智能化战争的来临,部队将广泛使用具有自主性的智能装备,区块链通过“智能合约”,模拟群聚生物的协作行为与信息交互方式,以自主化和智能化的整体协同方式完成作战任务,大大提高部队作战效能。

区块链军事应用的外军探索

近年来,基于区块链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应用潜力,外军纷纷探索区块链技术的军事应用,以期在新一轮军事革命大潮中占据先机。

探索国防基础网络安全防御新手段。利用区块链技术的去中心化、强加密等特点,提升国防基础网络的安全性抗毁性,增强防御体系的弹性韧劲。如,美国国防部提出“区块链网络安全之盾”四年计划设想,并在2020年预算中提供96亿美元资金投入,以确保海量国防数据安全。俄罗斯国防部组建区块链研究实验室,探索开发以区块链技术为基础的智能系统,检测并抵抗对重要数据库的网络恶意攻击。波兰研制“无钥签名基础设施”,快速检测国防系统面临的高级持续性威胁,及时跟踪系统被查看或被篡改的情况。

探索国防供应链物流体系管理新模式。利用区块链技术的全程留痕特点及机器信任机制,促进国防供应链、采购、物流系统实现高效的全寿期管理。如,美国海军采用区块链技术提高增材制造系统的安全性,全程跟踪管理组件设计参数、试验数据、战技状态、维修记录等信息,并在组件损坏或生命周期结束时发出警报;美国穆格公司开发的基于区块链的VeriPart分布式交易系统,可对增材制造的部/组件进行溯源和质量控制,提高售后服务效率和安全性,为国防部建立安全可追踪的智能数字供应链。

探索复杂战场环境军事通信新方法。利用区块链技术的分布式特性,力求构建覆盖范围广、容灾性强、安全性高的通信系统,探索在任意时刻、任意地点的安全通信。如,美国《2018财年国防授权法案》明确要求国防部对区块链技术展开全面研究,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开展了利用区块链技术解决复杂战场安全通信问题。俄罗斯将量子密码的防窃听防截获特性应用于区块链网络,可大幅提升区块链网络的防御功能,将对现有信号截获、破译、侦收产生颠覆性影响。

积极推进区块链的军事应用

恩格斯曾指出:“一旦技术上的进步可以用于军事目的并且已经用于军事目的,它们便立刻几乎强制地,而且往往是违反指挥官的意志而引起作战方式上的改变甚至变革。”为此,我们要强化科技是核心战斗力的思想,加快推进区块链军事应用,不断拓展其应用的广度和深度。

加强顶层设计和整体规划。区块链部署是集群部署而非单点部署,通常需要跨军种、跨部门、跨领域。鉴于此,为避免各军种在同一建设领域内重复研发,造成有限资源不必要的浪费,应加强统筹规划,注重顶层设计整体规划。一方面,要深入开展区块链军事应用的研究论证,细致分析区块链军事应用的优先领域及其必要性、可行性、预期军事效益和可能风险,形成区块链军事应用路线图,并纳入军队建设相关发展规划。另一方面,要立足联合作战需要,结合智能化战争军事需求,明确应用项目的牵头部门、参与单位、任务分工、工作机制以及技术体系架构、技术方向和技术标准等,从整体上规划建设,确保各级在区块链技术军事应用上协调一致、有序推进。

规范研发标准和运用模式。区块链技术在民用领域除比特币外,目前尚没有非常成熟的应用案例,其军事应用也处于起步阶段,还存在高冗余度高能耗弊端,现有共识机制和加密算法等也存在技术瓶颈,距离军事需求还有较大差距。因此,一方面,要针对军事领域对区块链应用的特殊要求,加快区块链和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前沿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弥补区块链性能不足或弱点,提高区块链系统的运行效率。同时加大共识机制、智能合约、分布式通信与存储等底层技术开发力度,兼顾满足“去中心化”“安全”“性能与效率”三项要求,使区块链系统性能达到军用级标准。另一方面,要尽快把握区块链运行机理、技术特点和发展水平,进一步挖掘、细化和拓展区块链的军事应用领域,可选风险小、见效快的应用领域进行先期试验、试点,探索区块链军事应用的软硬件环境要求、运行规则、配套机制等,形成成熟的模式后加速向多领域推开应用。

注重搞好军地协作开发。现代战争对制信息权、制智能权的争夺,成为决定战争最终胜负的关键因素。在信息与知识获取方面,区块链技术高度契合这一军事需求,它的发展将促使不对称信息军事博弈转变为对称信息博弈。因此,鉴于区块链技术作为一种底层的技术框架,本身并不存在明显的军民界线,无论是应用于民用领域还是军事领域,其基本的算法与设计思路是相同的,可以采取军地合作方式共研共用,从整体上带动我军信息化、智能化发展。另一方面,要注重深度整合民用技术,通过“拿技术、拿产品、拿人才”等方式把民用市场上先进技术、成熟产品和优秀人才吸纳进来,形成军事区块链应用的“人机结合、知行合一、虚实一体”新时代洪流,全面推进我军智能化发展,不断提高基于信息网络体系的联合作战能力。(何俊林)

数智驱动中国智造 ,升级版生态“朋友圈”来了! 余海峰表示,美云智数将持续扩大渠道“生态朋友圈”,构建开放、丰富多元的数字生态体系,共创数字价值。 2022-03-01 13:08 全国人大代表印萍:让科技赋能履职 守护净滩碧海 黄海之滨崂山脚下的青岛大河东村,已多年没有到访的白鹭和红嘴鸥在河面时而飞舞、时而取食,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一片生机盎然。2021年,印萍所在的团队成功获批了“海洋资源环境司法鉴定中心”,成为开展海洋生态环境司法保护领域的一支重要科技力量。 2022-03-01 10:19 2022世界移动通信大会在巴塞罗那开幕 2月28日,在西班牙巴塞罗那,人们排队进入2022世界移动通信大会场馆。当天,2022世界移动通信大会在西班牙巴塞罗那开幕,本次大会将持续至3月3日。当天,2022世界移动通信大会在西班牙巴塞罗那开幕,本次大会将持续至3月3日。 2022-03-01 10:18 大数据“交易自由”还有多远 各地正急于抢占大数据先机,建立大数据交易所便是最具体的形式之一。 2022-03-01 10:11 大模型“画龙”,小数据“点睛” 企业加快智能化转型 小数据、优质数据应用有其前提,即需要在大的基础模型(预训练模型)之上,通过小数据进行模型的微调,使模型更加精准地服务具体应用场景。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王金桥表示,小数据、优质数据应用有其前提,即需要在大的基础模型(预训练模型)之上,通过小数据进行模型的微调,使模型更加精准地服务具体应用场景。 2022-03-01 10:01 超级电站,铸就中国水电“新名片” 初春时节,四川、云南两省交界处,金沙江绵延窄深的河谷中,一座特高拱坝巍然矗立,这里是世界第二大水电站——白鹤滩水电站。数据显示,白鹤滩水电站全面投产发电后,长江干流6座水电站总装机容量将达到7169.5万千瓦,年平均发电量约3000亿千瓦时,相当于每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496亿吨。 2022-03-01 09:59 2021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发布 科技部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28日发布2021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着陆等十大科学进展入选。中国科学十大进展遴选活动由科技部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牵头举办。 2022-03-01 09:28 最后一只恐龙,活埋在了那个春天 一颗几乎杀死了所有恐龙的小行星是在春天撞击地球的——这一结论是一个国际研究小组在检查了小行星撞击后不到60分钟死亡的鱼类骨骼的薄片、高分辨率同步辐射X射线扫描和碳同位素记录后得出的。 2022-03-01 09:22 这个宇宙冲击波直径是银河系60倍 宇宙冲击波是星系团碰撞时产生的。研究人员在最新一期《天文学与天体物理学》杂志上发表论文称,这些冲击波是两个星系团发生激烈碰撞,由此形成Abell 3667星系团时产生。该研究主要作者、德国汉堡天文台访问学者弗朗西斯科·德·加斯佩林说:“冲击波就像巨大的粒子加速器,将电子加速到接近光速。 2022-03-01 09:22 新宇宙图揭示440万个星系 图为天鹅座环超新星遗迹的多波段合成图像(无线电,紫色;紫外线,黄色;X射线,蓝色)。这批数据是LOFAR“2米巡天计划”第二次公开发布的数据,覆盖面积是第一次发布的13倍,记录了近30万个星系和其他天体的无线电信号。 2022-03-01 09:21 我国科学家破译控制水稻种子活力的“遗传密码” 通过对不同活力的、经人工老化处理的水稻种子进行转录组和广泛靶向代谢谱的比较分析,中科院植物所的研究人员发现,这种不同的种子活力可以归因于差异的生物学途径和代谢过程。中科院植物所宋献军研究组在前期工作中,筛选到两个种子活力差异巨大的水稻品种:低活力的“吉粳88”和高活力的“Kasalath”。 2022-03-01 09:21 世界罕见病日:专家呼吁“让罕见病专家不再罕见” “罕见病罕见,罕见病的专家更罕见。同日,记者获悉,湖南省率先启动建设了诊疗协作网的线上平台,以便于更方便地录入罕见病数据,掌握罕见病资源。近年来,社会对罕见病的关注度不断提高,罕见病药物研发、罕见病药物谈判机制、罕见病药物纳入医保目录等方面的进展,均给病患带来了曙光和希望。 2022-03-01 09:20 青海:科技“下沉”赋能乡村产业振兴 青海,基层科技力量缺乏、科技管理力量薄弱,如何让农牧民从“输血”变“造血”,推动科技与需求的全方位耦合,这一高原省份在创新中探索。根据《青海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科技专项行动计划》安排,到2025年,青海将依托“科技特派员工作站”“科技小院”实现国定、省定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全覆盖。 2022-03-01 09:19 增长14.2%!2021年我国研发经费支出27864亿元 2月28日,国家统计局公布《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以下简称《公报》)。一个个跳跃的数字背后,亮出了综合国力进一步增强,创新动能不断释放,民生保障有力有效的新成绩。 2022-03-01 09:18 多项太空探测成果入选2021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 从探测器着陆、神州载人飞船与空间站成功对接,到月球样品揭示月球演化奥秘、FAST捕获世界最大快速射电暴样本,多项太空探测领域的相关成果入选十大进展。10月16日,神州十三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并采用自主快速交会对接模式成功对接于天和核心舱径向端口,顺利将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3位航天员送入太空,实现了我国载人飞船在太空的首次径向交会对接。 2022-03-01 09:17 冬奥会加速人工智能产业落地驱动数字经济纵深发展 能够准确识别运动员动作的人工智能裁判、支持多语言服务的智能机器人、L4级别的自动驾驶班车、AI手语主播、直播间里的虚拟人……在刚刚闭幕的北京冬奥会上,各类“无人化”服务场景随处可见,人工智能可谓大放异彩。 2022-03-01 09:16 实施“东数西算”工程 打造算力一张网 实施“东数西算”工程,有利于提升国家整体算力水平,促进绿色发展,扩大有效投资,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意义十分重大 在数字经济时代,算力如同农业时代的水利、工业时代的电力,既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全球竞争的新焦点。加快推动算力建设,将有效激发数据要素创新活力,加快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进程,催生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2-03-01 09:15 一箭22星!长征八号开启共享火箭“拼车”新模式 2月27日11时06分,我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八号运载火箭成功将22颗卫星发射升空,创造我国一箭多星新纪录。2月27日11时06分,我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八号运载火箭成功将22颗卫星发射升空,创造我国一箭多星新纪录。 2022-02-28 09:17 智能交通时代拐点已到来? 中国科学院院士白春礼在该书的序文中表示,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在薄弱的科技基础上,已发展成为具有重要影响的世界科技创新大国,科技创新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生产力。潘云鹤认为,当前,在智能交通领域,我国和美国、日本、欧洲等国家和地区一样,已经在加速出台相关政策,鼓励智能交通的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和社会深度融合。 2022-02-28 09:48 “东数西算”工程启动 科技厂商跃跃欲试 目前,中国数据中心建设存在分布不均、供需失衡等问题,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等地区应用规模较大。在城市内构建边缘算力供给体系,支撑边缘数据的计算、存储和转发,满足极低时延的新型业务应用需求。 2022-02-28 09:29 加载更多
免责声明
世链财经作为开放的信息发布平台,所有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世链财经无关。如文章、图片、音频或视频出现侵权、违规及其他不当言论,请提供相关材料,发送到:2785592653@qq.com。
风险提示:本站所提供的资讯不代表任何投资暗示。投资有风险,入市须谨慎。
世链粉丝群:提供最新热点新闻,空投糖果、红包等福利,微信:juu36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