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策 > 【柚子币】深圳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开展数字货币研究与移动支付等创新应用
金色新闻汇  

【柚子币】深圳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开展数字货币研究与移动支付等创新应用

摘要:2020年是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是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全面铺开、纵深推进的关键之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

2020年是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是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全面铺开、纵深推进的关键之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在这样一个重要历史节点,40岁的特区如何再出发,格外引人关注。

1月8日,深圳市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八次会议召开,深圳市长陈如桂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

深圳市市长陈如桂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

1. 区块链、5G、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发展走在全国前列,深圳在智慧城市建设综合排名中位居全国第一。

2. 区块链电子发票引领全国,商事登记等近 200 个事项实现“秒批”,企业注销业务办理时限压缩到 1 个工作日以内,办税事项平均耗时下降 40%。

3. 创新思路便利企业办事,深入推进数字政府和智慧城市建设,新上线区块链电子证照应用平台,“i 深圳”APP 累计整合近 4700 项政务服务事项、居全国前列,98%的行政审批事项实现网上办理,94%的行政许可事项实现“零跑动”,企业和个人政务办事需提交的材料减少 70%。

4. 强化金融中心城市的综合服务功能,打造国际风投创投中心。大力发展绿色金融、科技金融、供应链金融,开展数字货币研究与移动支付等创新应用,抢占金融科技发展先机。

政府工作报告另外指出,2020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5%左右,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4.5%左右;完成40项民生实事,新增就业1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完成节能减排目标任务。

实现上述目标,2020重点做好以下八个方面工作:

(一)聚焦综合授权改革试点,推动改革开放再出发。

(二)聚焦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主阵地,打造全球创新创业创意之都。

(三)聚焦做好“六稳”工作,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四)聚焦补链、强链、稳链,推动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

(五)聚焦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建设和美宜居幸福家园。

(六)聚焦建设美丽深圳,当好可持续发展先锋。

(七)聚焦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塑造城市文明典范。

(八)聚焦“七个有”目标,努力打造民生幸福标杆。

以下是2020深圳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深圳市市长陈如桂作政府工作报告

深圳2020政府工作报告发布:区块链、5G、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发展走在全国前列配图(1)

2020年01月08日下午两点三十分,深圳市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八次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暨开幕会举行。深圳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骆文智宣布会议开幕。会议进行第一项议程:陈如桂: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深圳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一、2019?年工作回顾过去一年是新中国成立 70?周年,是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的开局之年,世界目光再次聚焦深圳。一年来,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深圳工作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落实省委“1+1+9”工作部署和市委“1+10+10”工作安排,迎难而上,奋力拼搏,开拓进取,较好地完成了市六届人大七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开创了深圳改革发展的新局面。

过去一年,我们经历了一系列大事喜事要事,极大地激发了全市上下奋斗新时代的磅礴力量。最令人难忘的是我们喜迎新中国 70?华诞,五星红旗在深圳的大街小巷高高飘扬,爱国主义情感让我们热泪盈眶,大型焰火晚会、群众文艺晚会、国庆灯光秀等系列庆祝活动展现了深圳先行示范区的精彩。最激动人心的是继《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正式印发后,党中央、国务院专门出台《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这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开启了深圳发展的新篇章。

过去一年,我们有效应对了国内外风险挑战明显上升的复杂局面,推动经济稳中求进、稳中提质,走过了不平凡的征程。面对贸易摩擦的影响,我们坚定必胜信心、保持战略定力,精准施策、主动服务,与企业共克时艰,保持了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经济结构不断优化,质量效益持续提升,高质量发展迈出新步伐。初步预计,2019?年本市生产总值超过2.6万亿元、增长7%左右,提前完成“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辖区公共财政收入9424亿元,其中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773亿元、增长6.5%;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 8.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增长超过 10%。全年新登记商事主体50多万家、总量超过 320?万家,新引进人才 28 万人,发展更具韧性和活力。

深圳2020政府工作报告发布:区块链、5G、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发展走在全国前列配图(2)

过去一年,我们着力打基础、增优势,进一步增强了核心引擎功能,提升了城市发展能级。习近平总书记专门为海博会发来贺信,深圳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设进入新阶段。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开工建设。前海国际化城市新中心、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光明科学城等建设热火朝天。5G、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兴产业发展走在全国前列,深圳在智慧城市建设综合排名中位居全国第一。全球最大的国际会展中心一期工程建成运营,“新时代十大文化设施”、十大特色文化街区规划建设加速推进,地铁、高快速路等骨干交通网络和“四主四辅”铁路枢纽加快规划建设,深圳在粤港澳大湾区中的辐射带动作用更加强劲。

过去一年,我们集中力量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较好完成了年度 40?项民生实事,市民更有获得感。全年新建和改扩建中小学校 40?所、新增学位 6 万多个,其中公办学位超过 5 万个、完成年度计划的 160%;新增幼儿园 63 所、学位 2.1 万个,公办和普惠性幼儿园在园儿童占比超过 80%;中小学校内午餐午休率提高到 96%;新建和改扩建医疗卫生项目 83 个,新增病床约 3800?张;建设筹集公共住房超过 9 万套;完成9000多件民生微实事,兑现了向市民的庄严承诺。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进展,在全国率先实现全市域消除黑臭水体,深圳成为全国水环境改善最明显的十个城市之一;空气质量稳居全国城市前列,PM2.5 平均浓度降至 24 微克/立方米,创 2006 年有监测数据以来最好水平;南山区、福田区在生态文明建设领域获得国家级荣誉,碧海蓝天、水清岸绿的深圳家园更加和美宜居。

一年来,我们坚持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纲”,以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为总牵引、总要求,统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举全市之力落实中央战略部署,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扎实推进。

深圳2020政府工作报告发布:区块链、5G、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发展走在全国前列配图(3)

我们坚决扛起先行示范的历史担当和主体责任,全力落实中央《意见》和省委支持措施,紧扣“五大战略定位”,围绕“三个阶段发展目标”,聚焦“五个率先”重点任务,制定贯彻落实的六年行动方案和三年重点工作计划,建立特事特办机制,坚持台账式管理、项目式实施、节点式推进,扎实开展?127 项具体工作,全力跑好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的“第一程”。

我们以综合授权改革试点为契机,积极谋划推进一批重大改革事项。前海蛇口自贸片区深化改革迈出新步伐,新推出 102 项制度创新成果。营商环境改革和“放管服”改革深入推进,深圳在重点城市营商环境评价中排名全国前列。

新一轮住房制度改革加快实施,制定人才住房、安居型商品房、公共租赁住房三大配套政策,新推出公共住房建设用地34宗,启动大规模公共住房建设行动。

出台科技计划管理改革22条,财政科研资金实现跨境使用,“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科技金融”的全过程创新生态链更加完善。

区域性国资国企综合改革试验全面推进,国企在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发挥了更大作用。

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持续深化,“三医联动”改革、药品和医用耗材集中采购改革等一批示范经验在全国全省推广,25个集中采购试点药品平均降价52%。土地管理制度、工程招投标制度等改革取得新进展。

(二)抢抓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重大机遇,高水平对外开放新格局加快形成。

全力当好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主阵地,落实省委省政府的实施意见和我市的三年行动方案,推进“湾区通”工程,实施深港合作专项行动,持续提升开放合作水平。前海国际化城市新中心展现新面貌,新增注册企业 1.2 万家,完成固定资产投资超过 500?亿元,前海综合交通枢纽、妈湾跨海通道等重点工程加快推进,深港青年梦工场新孵化创业团队 61 家,深港设计创意产业园正式运营。

推动深港澳更紧密合作,推出深港通、深澳通“注册易”,设立港澳台和外国法律查明基地,成立粤港澳大湾区气象监测预警预报中心。加强与广州等城市的协作,积极参与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建设。

深中通道等重点项目加快推进,穗莞深城际线建成开通,深莞惠经济圈建设取得新进展,区域联动发展又有新成效。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对沿线国家和地区出口额增长 13%。

实施机场口岸外国人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新增罗马、特拉维夫等15条国际航线,国际客运通航城市总数达60个,机场旅客吞吐量突破5000万人次,其中国际旅客吞吐量超过500万人次、增长32%。

成功举办高交会、中国质量(深圳)大会、全球青年创新集训营、国际友城智慧城市论坛等国际性活动,城市国际影响力得到新提升。

在全球招商大会上,现场签约项目128个,总投资超过5600亿元,展现了深圳强大的吸引力。

深圳2020政府工作报告发布:区块链、5G、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发展走在全国前列配图(4)

(三)用心用情用力服务企业发展,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我们着力帮助企业稳预期、稳信心,通过立法设立“深圳企业家日”,大力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出台一系列惠企政策措施,千方百计帮助企业减轻负担,努力用惠企政策的精准性来对冲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充分释放“四个千亿”政策红利,落实更大规模的减税降费政策,全年新增减税降费超1100?亿元;坚持政策性与市场化兼顾,设立 1000?亿元的民营企业平稳发展基金,帮助 54 家上市公司化解流动性风险;

出台促进供应链金融发展政策,用足用好首期 50?亿元的天使投资引导基金,充分发挥 50?亿元中小微企业银行贷款风险补偿资金池作用,全年中小微企业新增贷款余额增长20%。

创新思路便利企业办事,深入推进数字政府和智慧城市建设,新上线区块链电子证照应用平台,“i 深圳”APP 累计整合近 4700?项政务服务事项、居全国前列,98%的行政审批事项实现网上办理,94%的行政许可事项实现“零跑动”,企业和个人政务办事需提交的材料减少 70%。

区块链电子发票引领全国,商事登记等近 200?个事项实现“秒批”,企业注销业务办理时限压缩到 1 个工作日以内,办税事项平均耗时下降 40%。

社会投资、政府投资工程建设项目的审批时间分别缩短至?30?个和?41?个工作日以内,水电气接入办理时间平均压缩?70%,货物进口、出口通关时间分别压缩54%、76%,通关效率位居全国前列。

多措并举保障产业空间,出台工业用地供应管理、工业区转型升级和产业用地提质增效、节约集约利用等政策,集中推出产业用地 30?平方公里,切实保障优质项目用地需求。

(四)以主阵地的作为全面发力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创新发展动能更加强劲。

市本级财政科技专项资金增长近一倍,其中30%以上投向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新组建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省实验室、超滑技术研究所等研发机构,实施50个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项目。PCT国际专利申请量、有效发明专利五年以上维持率稳居全国城市首位,全年获中国专利金奖5项,创新能力稳步增强。

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加快发展,首批5条先行先试政策稳步实施,皇岗口岸启动重建,科研人员、物资、实验样本等创新要素跨境便捷流动取得突破,金砖国家未来网络研究院中方分院等84个项目在合作区落地。

光明科学城规划建设全面提速,合成生物研究、脑解析与脑模拟等大科学装置加快建设,深圳湾实验室等高端创新资源落户科学城。西丽湖国际科教城上升为部省市共建平台,初步形成高水平实验室集群,其中鹏城实验室成立短短一年多时间就集聚了22位院士、1600多名科研人员,承担了一批重大科技专项,初步建成“云脑”“云网”等四大科学装置,积极争取国家实验室在深圳布局。

深入实施加快高新技术产业高质量发展“七大工程”,前瞻布局5G、人工智能、4K/8K超高清视频、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产业,深圳获批建设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新型显示器件、智能制造装备、人工智能等3个产业集群入选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工程,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8.5%,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超过70%。国家高新区实现扩容提质,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2700多家,总量超过1.7万家、仅次于北京。

(五)高标准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城市环境品质再上新水平。

深圳湾超级总部基地、香蜜湖新金融中心、后海中心区、光明中心区、西丽湖国际科教城、坪山中心区、宝安中心区等区域,以及海洋新城、大运新城、北站商务区等片区规划设计全面优化,深汕特别合作区总体规划纲要完成编制,规划引领作用更加突出。

全市有10个重大建设项目获“鲁班奖”、“詹天佑奖”和国家优质工程奖。新编铁路枢纽总图规划获批,盐田-惠州组合港开通,深圳成为国家交通强国试点城市。

全力加快地铁建设,开通了5号线、9号线延长线,地铁运营里程超过300公里,在建里程275公里。南坪三期等高快速路基本建成,春风隧道、黄木岗交通枢纽等重大交通设施加快推进。打通断头路20条,优化新增公交线路143条。

大力推广智能灯控、停车无感支付等智慧交通新举措,地铁扫码乘车实现全覆盖,高速公路ETC用户总量位居全省第一,交通服务品质又有新提升。

深入推进国土空间提质增效十大专项行动,全年整备土地近22平方公里,拆除消化违建超过2800万平方米,华富村、南华村、湖贝、新桥东等棚改和城市更新项目开工,564宗已批未建土地和47宗历史停建项目得到妥善处置并加快续建,土地利用更加节约集约。新建公园117个、总数达1090个,建成“千园之城”。

启动郊野径建设计划,新改建绿道60公里、自行车道300公里。深入推进“厕所革命”,高标准新建改造公厕530座。

1600个城中村累计完成综合治理1200个,环境面貌显着改善。

全国最干净城市和世界着名花城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干净美丽、四季花开、满眼绿色的城市环境让深圳更具魅力。

(六)扎实打好三大攻坚战,主要任务取得重大进展。

深圳2020政府工作报告发布:区块链、5G、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发展走在全国前列配图(5)

水污染治理实现历史性突破。基本完成全市雨污分流改造和污水管网全覆盖,新改扩建水质净化厂 23 座,基本实现污水全收集、处理全达标。159 个黑臭水体和 1467 个小微黑臭水体全面消除黑臭,茅洲河、深圳河等五大河流考核断面水质达到地表水 V 类标准以上,大沙河、坪山河、龙岗河等河流呈现水清岸美、鱼翔浅底的新景象。

持续巩固提升空气质量,全面推广国六标准车用燃油,在公交车、出租车全部电动化的基础上,新推广新能源汽车近 7 万辆、纯电动泥头车 3200?辆,淘汰老旧车 7 万辆,完成全部燃气电厂降氮脱硝改造,船舶岸电使用率居全国首位。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收运加快实施,回收利用率超过 30%。

三大能源生态园建成运行,新增垃圾焚烧处理能力 1.1 万吨/日,垃圾处理难题得到有效破解。重点领域风险总体可控。坚持消化存量、严控增量、智慧监管、分类处理、逐步释放,妥善处置 P2P 网贷机构、问题私募基金等金融风险,在营 P2P 网贷机构的数量、借贷余额、出借人数均下降 90%以上。

严格落实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出台稳定产业用房和住房租金的政策措施,房地产市场保持平稳健康发展。深入开展防风险、保安全、迎国庆工作,纵深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强化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整治,各类安全事故起数下降 21%,刑事治安总警情下降 6%,群众安全感和公安工作满意度连续三年排名全省第一,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

对口帮扶合作工作精准扎实推进,全市投入财政帮扶资金超过 36 亿元,助推对口地区 30?多万贫困人口实现脱贫,打造了新疆喀什深圳产业园、西藏察隅 6 个小康村、广西百色深圳小镇、深圳(哈尔滨)产业园等一批精品项目,精准帮扶河源、汕尾 324 个相对贫困村达到脱贫标准,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取得积极成效。

(七)大力发展民生事业,让更多的发展成果更好惠及广大市民。

全年九大类民生支出超过 3000?亿元、增长 9%,新增就业 16 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 2.2%,低保标准提高至每人每月 1160?元、居全国首位。大力推进教育现代化,出台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政策,1/6 的财政支出用于教育事业,年度投入增长约 23%。

针对市民反映的高中学位紧缺问题,全市规划布局建设“高中园”。高考录取率稳居全国全省前列。

深圳2020政府工作报告发布:区块链、5G、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发展走在全国前列配图(6)

深圳大学、南方科技大学等高水平大学建设提速,深圳技术大学校园建成并独立招生,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永久校区投入使用。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纳入国家高职院校“双高计划”,职业教育成为全国样板。

加快提升医疗卫生水平,省高水平医院增加到 5 家,新增三级医院 4 家,新引进高层次医学团队 20?个,市第三人民医院获批建设国家感染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中国医科院阜外深圳医院、肿瘤医院在心血管、肿瘤等方面的诊疗水平进入全国前列。吉华医院、质子肿瘤治疗中心开工建设,市人民医院内科大楼、康宁医院坪山院区、平湖医院、市口腔医院门诊部、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口腔医院、宝安纯中医治疗医院等投入使用。全市医院和社康机构实现检查结果互认互通,儿童近视防控等公共卫生服务水平不断提升。抗肿瘤等种高价药物进入重疾险保障范围,高血压、糖尿病等门诊用药纳入医保报销,报销比例最高达 80%。

积极发展养老事业,新增一批养老床位,进一步提高高龄津贴标准,建成长者饭堂和助餐点近 150?家。推出敬老优待系列措施,60?岁以上老人免费乘坐公交地铁。率先建立供深食品标准体系,发布 300?项供深食品标准,推出 80?个“圳品”,升级改造 85家农贸市场,全市近 1.2 万个 200?平方米以上餐饮单位和 2600?多家学校食堂全部实现“互联网+明厨亮灶”智慧监管,食品药品安全得到进一步强化。

继续提升文体事业发展水平,出台加快文化产业创新发展和创意设计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深圳科技馆、美术馆新馆、深圳湾文化广场、第二图书馆等项目开工,南头古城、大鹏所城、观澜版画基地等文化街区活化改造加快推进,中英街界碑、东江纵队司令部旧址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粤港澳大湾区中心落户深圳。央视春晚深圳分会场精彩纷呈。文博会、深圳读书月、“一带一路”国际音乐季、深圳设计周暨环球设计大奖、中国设计大展等活动影响力持续提升,男篮世界杯深圳赛区、WTA 年终总决赛、深圳国际马拉松等精品赛事成功举办。海上看深圳、鹏城八月欢乐游购等成为旅游消费新品牌,全年接待游客近 1.5 亿人次。

(八)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政府自身建设进一步加强。

我们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牢牢把握“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的总要求,持续推进“大学习、深调研、真落实”工作,围绕优化营商环境等开展 16 项专项整治和项集中治理,切实把主题教育成果转化为解决问题、推动发展、为民服务的实际行动。

坚决执行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决议决定,定期向市人大报告工作、向市政协通报情况。提请市人大审议法规草案 2 件,制定政府规章 9 件。办理人大代表建议 827 件、政协提案 478 件,进一步推动了学前教育、道路施工管理、养老服务等工作。

建立健全重大行政决策过程记录制度,全面推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梳理公布涉企检查事项清单,深圳法治政府建设走在全国前列。

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坚定不移纠正“四风”,保持反腐败高压态势,着力建设廉洁政府。

政府系统厉行勤俭节约,全年一般性新增项目支出预算经费压缩 10%,会议费压缩 20%,政府部门预算到位率提高至 95%。完成政府机构改革,政府职能更加优化,运转更加高效。

此外,信访、审计、统计、计生、民族、宗教、对台、侨务、人防、双拥等工作都取得新进展。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我们化挑战为机遇、变压力为动力,取得了来之不易的成绩,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导的结果,是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全市人民凝心聚力、真抓实干的结果。在这里,我代表深圳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给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和各界人士,向中央和省各部门、中央和各省区市驻深单位,向驻深部队官兵,向关心支持深圳改革开放和创新发展的港澳同胞、台湾同胞、海外侨胞和国际友人,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回顾过去一年,我们也感到政府工作还有很多不足。当前,深圳仍处在大建设时期,这两年我们集中开工了轨道交通、市政设施、水污染治理等一大批工程,全市在建工地有1万多个。特别是为了提前完成治水目标任务,我们沿部分道路建设了 6200?多公里的污水管网,对 1.4 万个小区和城中村实施雨污分流管网建设和改造,小区、道路开挖量大面广,给市民带来了许多不便。借此机会,我们要感谢全市人民的理解、包容和支持!由于开挖施工项目统筹不足,工程安排的科学性、合理性做得不够,加上文明施工管理不到位,施工扰民问题多发。在此,我代表市政府,向生活、工作受到影响和干扰的市民表示歉意。

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深圳的发展还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一是经济运行外部环境风险增多,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二是部分关键核心技术仍然受制于人,解决“卡脖子”问题更加迫切。三是部分企业经营困难,有的企业反映生产经营成本较高,工业厂房、商品住房的租金和价格上涨。四是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协调问题仍比较突出,“大城市病”治理还面临不少难题,城市管理还不够精细,违建整治任务较重,安全生产事故时有发生。五是民生保障还存在不少短板,基础教育资源供需矛盾仍然突出,普通高中学位仍有缺口,优质医疗资源相对不足,社会办学、办医的水平有待提高。六是对标国际一流水平,营商环境还有差距,与国际通行规则衔接还需加强,社会信用体系不够完善。此外,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还需要持续强化,一些领域还存在腐败问题,政务服务水平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对此,我们一定要以解决问题为导向,进一步改进工作、优化服务、提高效能,努力建设让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二、2020?年主要工作

今年是深圳经济特区建立 40?周年,是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全面铺开、纵深推进的关键之年,是高质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40?年来,一代又一代特区建设者发扬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特区精神,艰苦创业,破冰开局,勇立潮头,推动深圳从一座边陲农业县发展成为一座充满魅力、动力、活力、创新力的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创造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勃勃生机和光明前景,彰显了我国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的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站在新的起点上,我们要高举新时代改革开放旗帜,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接续奋斗,闻鸡起舞、日夜兼程、风雨无阻,在火红岁月燃烧激情,在新时代走在前列、新征程勇当尖兵,努力创造令世界刮目相看的新的更大奇迹。

做好新一年的工作,必须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重托,始终牢记党中央创办经济特区的战略意图,举全市之力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走在“四个走在全国前列”的最前列,当好“两个重要窗口”的窗口,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中展现深圳的新作为。

做好新一年的工作,必须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推动思想再解放、改革再深入、工作再落实,用好改革开放关键一招,用足用好综合授权改革试点和经济特区立法权,以更具突破性的改革激发活力,以更高水平的开放抢占先机,充分释放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先行示范区的“双区驱动效应”。

做好新一年的工作,必须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贯彻“巩固、增强、提升、畅通”的方针,以创新驱动和改革开放为两个轮子,持续打造“深圳质量”“深圳标准”“深圳设计”“深圳品牌”,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全面提高经济整体竞争力,加快打造高质量发展高地。

做好新一年的工作,必须主动对标全球最高最好最优最强,瞄准世界先进城市,衔接国际通行规则,实施全球标杆城市建设示范工程,集聚更多高端要素、高端资源、高端企业、高端人才,加快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不断壮大新动能、提升新势能,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强大核心引擎。

做好新一年的工作,必须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围绕幼有善育、学有优教、劳有厚得、病有良医、老有颐养、住有宜居、弱有众扶,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把一件件民生实事办好,着力构建优质均衡的公共服务体系、全覆盖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体系、多渠道保障的住房供给体系、面向未来的基础设施体系,努力打造安全有序、智慧便利、环境优美、充满活力的宜居宜业城市,让市民更有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热爱这座城市。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深圳工作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坚决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动高质量发展,坚决打赢三大攻坚战,全面做好“六稳”工作,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落实省委全会精神和省委“1+1+9”工作部署,落实市委六届十一次、十二次、十三次全会精神和市委“1+10+10”工作安排,抢抓粤港澳大湾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双区驱动”重大历史机遇,聚焦“五大战略定位”“三个阶段发展目标”,狠抓“五个率先”重点任务,确保高质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以优异成绩庆祝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5%左右,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4.5%左右;完成40项民生实事新增就业1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完成节能减排目标任务。

实现上述目标,我们要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稳中提质,既要清醒看到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清醒看到全球经济增长持续放缓带来的压力,清醒看到当前复杂严峻的外部形势,增强底线思维和忧患意识;又要坚定信心、知难而进,增强斗争本领,善于把外部压力转化为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强大动力,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全力做好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工作,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迈上新台阶。重点做好以下八个方面工作:

深圳2020政府工作报告发布:区块链、5G、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发展走在全国前列配图(7)

(一)聚焦综合授权改革试点,推动改革开放再出发。

改革开放是深圳的“根”和“魂”。我们要大力弘扬改革开放精神,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目标上推进改革开放。全面推进综合授权改革试点。坚持系统集成、协同高效、综合试验、先行示范,围绕要素市场化配置、营商环境优化、城市空间统筹利用等重点领域,策划战役战略性改革和创造型引领型改革,梳理形成第一批综合授权改革清单、行政法规调整清单、先行先试政策清单、重大项目实施清单,争取在创业板注册制改革、国际合作办学、药品和医疗器械审批、外汇管理、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实施一批先行先试政策。深化营商环境等重点领域改革。

突出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出新一轮优化营商环境改革政策,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改革创新实验区。全面推进区域性国资国企综合改革试验,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开展市场准入和监管体制机制改革,全面清理与企业性质挂钩的歧视性规定和做法,切实保障民营企业依法平等使用资源要素、公开公平公正参与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

深化医疗、养老等民生服务领域市场化改革和对内对外开放,鼓励社会力量发展高水平的医疗机构、养老机构和国际化特色学校。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加强科研诚信、科技伦理和学风建设。统筹推进行政审批制度、住房制度、生态环境制度、事业单位等领域改革。打造前海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枢纽。

全面深化前海改革开放,推动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前海蛇口自贸片区“双扩区”尽快落地。携手香港建设国际法律服务中心和国际商事争议解决中心,打造港澳保险业大湾区服务中心。全面推进国际化城市新中心建设,建成前海国际会议中心,加快“互联网+”未来科技城等项目规划建设,打造世界级湾区城市新客厅。加快构建与国际接轨的开放型经济体系。以前海蛇口自贸片区建设为引领,借鉴自由贸易港政策,助推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争取前海湾保税港区、深圳出口加工区转型升级为综合保税区,筹划新设宝安空港综合保税区,加快建设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完善“走出去”服务网络和法律服务体系,积极开拓“一带一路”等市场。

加强与香港、澳门等湾区城市更紧密合作。落实中央和省惠港惠澳政策,以实施“湾区通”工程为抓手,以规则相互衔接为重点,推进在深圳工作和生活的港澳居民在民生方面享有“市民待遇”,在扩大专业资质认定范围、支持青年就业创业等方面推出更多便利措施。创新口岸管理体制,新开通莲塘口岸,实施深圳湾口岸24小时通关。积极推动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建设,加强与澳门在特色金融、文化创意和旅游等领域合作。推动与广州“双核联动、比翼双飞”,深化深莞惠联动发展,促进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互动,引领带动“一核一带一区”协调发展。

(二)聚焦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主阵地,打造全球创新创业创意之都。

创新决定未来。我们要充分发挥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创新优势,更加突出源头创新、开放创新、协同创新,探索建设国际科技信息中心,构建集原创性技术、引领性创意设计、国际化服务为一体的一流创新生态。

高水平打造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瞄准建设国际规则对接区和开放创新先导区,制定实施合作区“1+N”规划体系,推动出台便利创新要素流动的配套支持政策,努力在科研管理体制、税制、法制、新技术应用等方面先行探索。

加快皇岗口岸重建、深港开放创新中心、深港科创综合服务中心等重点项目建设,扩大国际化创新创业空间供给,推进香港高校等重点科研项目落地,更好集聚国际一流创新资源。高标准建设光明科学城。

坚持规划引领、环境为重、配套优先,加快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大楼、光明云谷、光明小镇等重大项目建设。推进材料基因组、精准医学影像、国家超算中心二期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谋划建设标志性、稀缺性综合粒子设施,构建世界级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和前沿交叉研究高地。

高起点推进西丽湖国际科教城建设。突出校科企联动,共建前沿交叉学科、实验室和基础研究机构,加快建设鹏城实验室等重大创新载体,培育一批产教融合型科技企业,打造高水平的高校集群、实验室集群、孵化器集群,建设世界一流科教城。高质量推进高新区建设。推进南山园区提质增效,加快高新北区升级改造。

大力推动坪山新园区发展,建设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生命科学城。推动龙岗园区、宝安园区、龙华园区等高质量发展,形成“一区两核多园”错位协同发展的新格局。创新关键在人才。

我们要率先开展国际人才管理改革,构建国际化的人才评价和服务保障体系,实行更加开放便利的境外人才引进和出入境管理制度,允许取得永久居留资格的国际人才在深创办科技型企业、担任科研机构法人代表,推动实施技术移民,加大紧缺人才引进力度,打造国际人才集聚高地。

(三)聚焦做好“六稳”工作,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做实做强做优实体经济,率先建设体现高质量发展要求的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制造业提质增效。

出台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政策,实施新一轮技术改造倍增计划,创建未来通信高端器件、高性能医疗器械等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推动“深圳制造”向“深圳创造”转型,打造万亿级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

实施“设计+”工程,推动设立面向全球的创意设计大奖,助推黄金珠宝、眼镜、钟表、服装等优势传统产业高端化。提升现代服务业发展能级。

强化金融中心城市的综合服务功能,打造国际风投创投中心。大力发展绿色金融、科技金融、供应链金融,开展数字货币研究与移动支付等创新应用,抢占金融科技发展先机。

继续做好 P2P 网贷机构、问题私募基金等风险防控,不断优化金融环境,牢牢守住不发生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大力发展国际化的专业服务,提升现代物流、法律、会计、咨询、人力资源等服务业水平。

加快完善国际会展城的综合配套,实施会展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培育和引入更多国际会展品牌。增强投资、消费、外贸协同拉动作用。

用足用好专项债,继续加大有效投资,全年固定资产投资计划超过 8000?亿元、增长 15%。

加快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国际化核心商圈,培育时尚消费、信息消费等消费新热点,提升东门、华强北等商业步行街的环境和业态,繁荣夜间经济,发展有特色、有品质的专业市场,引进重大电商平台。

建设外贸强市,推动外贸稳增长、优结构、提质量,发展跨境供应链服务、外贸综合服务等新业态,形成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出口竞争新优势。

实施质量标准提升行动。构建新技术新产品的准入、标准、认证、定价机制,发展创新应用联盟,加快质量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成为全球新技术新产品率先推广应用高地。

依法实施最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打造“一站式”协同保护综合服务平台,探索知识产权证券化,建设知识产权和科技成果产权交易中心,创造更多高价值专利、高品质产品。企业是市场的主体。

我们要认真落实中央《关于营造更好发展环境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的意见》,坚持“有事服务、无事不扰、服务前移、贴身周到”的服务理念,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建立系统完善的企业服务体系,继续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法治化营商环境。

我们要大力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以更大力度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拿出更多实实在在的举措,巩固和拓展减税降费成效,让民营经济创新源泉充分涌流,让民营企业创造活力充分迸发。

(四)聚焦补链、强链、稳链,推动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

坚持以夯实产业基础能力为根本,以自主可控、安全高效为目标,实施新一轮产业链拓展工程,增强产业链韧性,提升产业链水平。培育产业生态主导型企业。

出台针对“头部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的支持措施,尽心尽力服务企业、善待企业、留住企业,打造更多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骨干领军企业。

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加快发展工业互联网、智能机器人等新兴产业,打造鲲鹏产业示范区。

实施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发展行动计划,培育生物经济新增长点。

围绕产业链关键环节、薄弱环节,着力招大商、招优商、招好商,并务实推动去年在全球招商大会上签约的项目加快落地。

加强面向产业的核心技术攻关。加快建设跨学科、大协作、高强度的协同创新基础平台,建立适应颠覆性创新的研发组织方式,支持上下游企业加强共性技术攻关。

主动承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和重大专项,实施“一技一策”,加快突破关键核心领域“卡脖子”技术。构建全球领先的 5G 产业生态。

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推进 5G 基础设施建设大提速,今年要累计建成基站 4.5 万个,在全国率先实现 5G 基础设施全覆盖和独立组网,实施智能网联汽车等应用示范项目,打造 5G 创新最活跃、应用场景最丰富的城市。着力保障产业发展空间。

牢牢守住工业用地红线,加大土地整备和城市更新力度,全年整备土地约10平方公里,拆除消化违建 2600?万平方米以上。

规划布局一批较大面积的高质量工业片区,集中建设优质产业用房,支持企业增产扩能、加快发展。

(五)聚焦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建设和美宜居幸福家园。

城市的生命力在于宜居。我们要突出宜居优先、以人为本、从容开发,出台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实施方案,深入实施“东进、西协、南联、北拓、中优”发展战略,切实把城市规划好、建设好、管理好。

高水平编制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着眼未来科技、产业、生产生活方式变革的新趋势,前瞻考虑人口、资源、空间和基础设施承载力,科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红线、城镇开发边界,适度增加公建配套和住宅用地的供给,更好统筹城市功能定位、空间布局、产业结构,实现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构建优势互补的市域协同发展格局。

中部重点发展创新经济、知识经济、现代商贸、国际化专业服务,建设中央活力区、中央智力区、国际会客厅,加快深圳湾超级总部基地、香蜜湖新金融中心、北站商务区、大梧桐新兴产业带等开发建设。

东部重点发展信息经济、生物医药、现代物流和滨海旅游,打造全球电子信息产业高地、未来产业试验区,建设现代化国际航运枢纽和世界级滨海生态旅游度假区,加快大运新城、坪山燕子湖、坝光国际生物谷、深汕特别合作区中心区等重点区域开发建设。

西部重点发展智能经济、会展经济、海洋经济,创建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加快建设智能制造产业集聚区和海洋新城,打造海上田园世界级主题公园和钻石水乡。

南部重点携手香港发挥极点带动作用,建设深港口岸经济带,加快沙头角深港国际旅游消费合作区等建设。

北部重点建设世界一流的科学城,打造城市北部中心和都市田园新名片。

打造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

完善机场、港口、铁路、市政道路、公共交通、慢行系统等交通设施,构建现代化、国际化、一体化的综合交通体系。开工建设机场第三跑道,加快推进樟坑径直升机场建设,完善宝安国际机场配套设施,打造服务一流的智慧机场。

加快“四主四辅”铁路枢纽建设,推进赣深客专等在建工程,开工深茂铁路深圳至江门段、深汕高铁等重大工程,站城一体化推进西丽枢纽站、机场站、光明城站、坪山站、深汕站等规划建设。进一步加快轨道交通建设,开工和续建 23 条、340?公里地铁线路,年底前开通 6 号线等 7 条线路,实现地铁运营里程达到 400?公里以上。

继续推进“十横十三纵”高快速路网体系构建,加快滨海大道总部基地段交通综合改造、春风隧道、东部过境高速、坪盐通道等在建工程。开工建设沿江高速前海段与南坪快速衔接工程、东部滨海旅游观光公路改造、机荷-惠盐高速改扩建等项目,启动皇岗路、龙大高速、望海路等快速化改造,建成通车外环高速一期、坂银通道等项目。

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坚持陆海统筹、科学用海,加快培育“蓝色动能”,组建海洋大学和国家深海科考中心,探索设立国际海洋开发银行,规划建设赤湾海洋科技产业园,大力发展海工装备、海洋电子信息、海洋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高质量办好海博会。增强世界级集装箱枢纽港集聚辐射功能,发展高端航运服务业,提高港口国际中转比例,设立首期规模 30?亿元的航运基金,加快西部出海航道二期工程、小漠港区等规划建设,建成平湖南集装箱中心站。

提高城市精细化管理服务水平。

出台更严格的占道施工管理办法,严控严管道路反复开挖。

加强施工的统筹协调和科学管理,完善地铁等工程占道施工收缩和退出机制,强化文明施工,尽快还路于民、美化环境。营造更多适合年轻人创新生活、满足国际化交流需要的休闲空间,加强国际语言环境建设,打造一批国际化街区和充满活力的智慧社区。

牢牢守住安全底线。坚持用最严格的监管、最严肃的问责、最先进的技术,防范城市公共安全风险,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发生。开展危化品、老旧建筑、高空坠物、地下工程等安全隐患专项整治。

推进自然灾害防治工程,加强应急预案演练,完善防灾减灾救灾体系。

深入实施食品安全战略,加快农贸市场升级改造,完善供深食品标准体系,推进国际食品谷规划建设,打造市民满意的食品药品安全城市。

完善立体化信息化治安防控体系,持续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深化“平安深圳”建设,努力打造全国最安全稳定、最公平公正、法治环境最好的城市。

(六)聚焦建设美丽深圳,当好可持续发展先锋。

深入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为抓手,完成污染防治攻坚战三年行动计划任务,努力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典范。构建蓝绿相融的高品质生态空间。

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实施山海连城计划,贯通竹子林、香蜜湖等生态连廊,强化“一脊十八廊”的城市生态骨架。新建和改造公园 30?个,推进深圳河、茅洲河、光明湖等河湖沿线 240?公里碧道建设,建成 20?公里绿道。

保护好自然海岸线,建设好东部海堤,让市民更好地亲水亲绿、回归自然,享受阳光沙滩、活力海岸。开展“水污染治理巩固管理提升年”工作。

坚持治水、治产、治城有机结合,全面推行全流域治水新模式,实现全市河流水质基本达到或优于地表水 V 类标准。加快笔架山河等暗涵复明改造,带动沿河产业升级和环境改善。新改扩建 10?座水质净化厂,提高污水处理排放标准。加强涉水污染源管控,提升排水精细化管理水平,推动区域污染联防联控。

继续推进直饮水工程,今年要完成 400?个小区优质饮用水管网改造。开工建设深汕特别合作区供水工程。加快建设“无废城市”。系统开展固体废物治理,推进源头减量、资源利用、无害化处理。

加快深汕环境科技产业园、宝安江碧环境生态产业园建设。全面推进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努力实现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35%以上。

创建一批绿色工厂、生态工业区,大力发展绿色建筑、装配式建筑、节能建筑。深入推进“深圳蓝”可持续行动。全面落实柴油车、工地扬尘、挥发性有机物、船舶等污染防治措施,新淘汰老旧车 6 万辆,大力推广新能源轻型货运车,加大充电桩建设力度,加强臭氧污染防治,PM2.5年均浓度稳定达到欧盟标准,让“深圳蓝”更湛蓝。

(七)聚焦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塑造城市文明典范。

深圳2020政府工作报告发布:区块链、5G、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发展走在全国前列配图(8)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我们要紧紧围绕经济特区建立 40?周年,开展系列庆祝活动,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炼新时代深圳精神,深入实施“文化创新发展 2020”,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六连冠”、全国双拥模范城“七连冠”,推动区域文化中心城市建设上水平,打造彰显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现代文明之城。建设一流文体设施。

全面开工建设改革开放展览馆、歌剧院、海洋博物馆、自然博物馆等“新时代十大文化设施”,加快工业博览馆新馆、工人文化宫改造等项目建设,打造时代精品、城市杰作、湾区地标。

加快十大特色文化街区活化改造,更好传承城市文脉、留住城市记忆、讲好深圳故事。新增一批便民利民的社区运动场地设施,建设健康运动活力城市。发展更具竞争力的文化产业和旅游业。积极培育数字文化、时尚文化、动漫游戏等新业态,提升文博会、深圳设计周、深圳时装周等活动的国际影响力。

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打造东部黄金海岸旅游带,探索建设国际游艇旅游自由港,提升蛇口国际邮轮母港服务水平,推进大鹏新大主题乐园项目,改造升级世界之窗、锦绣中华等景区。规划建设香蜜湖国际交流中心、宝安平峦山深坑酒店等一批国际化配套服务设施。

擦亮文化品牌。实施文艺精品创作和文艺名家推广计划,完善“月月有主题、全年都精彩”的城市文化菜单,积极承办国际大型体育赛事和文化交流活动,争取国家队训练基地落户深圳。继续办好“一带一路”国际音乐季、深圳国际马拉松、中国杯帆船赛、WTA 年终总决赛等活动,持续提升城市影响力、美誉度。

(八)聚焦“七个有”目标,努力打造民生幸福标杆。

坚持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把更多的可支配财政收入用于发展民生事业,切实把教育、医疗等短板变为发展的潜力板。全年计划安排教育、医疗支出分别增长 16%和 15%。

着力推进幼有善育。坚持政府主导、公益普惠、一流品质,高标准办好学前教育,新增幼儿园学位 2 万个以上,努力实现公办幼儿园在园儿童占比达到 50%。实施 3 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行动计划。加强困境儿童保障,建设儿童友好型城市。

着力推进学有优教。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制定教育先行示范的行动纲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力增学位、提质量、促均衡,发展更加公平、更加优质的教育。

坚持高强度投入、高水平建设,用三年时间新建和改扩建公办中小学146所、新增学位 21 万个,新建和改扩建公办普通高中30所、新增学位 6 万个以上,努力让学位紧张的问题得到有效缓解。

加快高等教育跨越式发展,打造深圳大学、南方科技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等高水平大学,推进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等建设,开工建设中科院深圳理工大学、深圳创新创意设计学院、深圳音乐学院,基本建成中山大学深圳校区,推动北大剑桥深圳学院、电子科技大学深圳高等研究院等落地。

着力推进劳有厚得。完善最低工资调整机制,统筹失业保险基金结余重点用于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创业服务工作。建设职业教育先行试验区,弘扬工匠精神,打通中职、高职升本科的衔接通道,努力打造世界一流职业教育高地。着力推进病有良医。

加快构建国际一流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完善以促进健康为导向的创新型医保制度,继续实施高水平医院建设计划和“三名工程”,先行先试国际前沿医疗技术,积极创建国家医学中心、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打造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试验区。新增病床 8000?张,新增三甲医院 2 家以上,加快推进市人民医院、第二人民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新华医院、中医院光明院区、大鹏医院、沙井综合医院等新建和改扩建项目,开工建设第三儿童医院、深汕人民医院、港大深圳医院二期、肿瘤医院二期,建成市妇幼保健院福强院区。促进医教研协同发展,建设全新机制的医学科学院,推进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医学院、香港名医诊疗中心等项目建设。

提升公共卫生和社康机构服务水平,探索推进电子健康卡与电子社保卡“两卡融合”,让市民看病就医更加便利。着力推进老有颐养。突出适度超前、科技引领,完善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发展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稳步推进长期照护保险,建设 10?家示范性长者服务中心。着力推进住有宜居。加大住宅用地供应,增加住房供给,确保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持续开展大规模公共住房建设行动,建设筹集公共住房不少于 8 万套,确保完成“十三五”期间建设筹集 40?万套的目标。

加快老旧小区改造,完成剩余 400?个城中村综合整治,完善社区配套和现代物业管理服务,不断改善居住环境。

着力推进弱有众扶。完善低保、临时救助等政策措施,加快推进“9+3”民政设施建设,创建无障碍城市。继续办好慈展会,提升志愿服务和专业社工服务水平,打造更有温度的爱心之城、慈善之城、志愿者之城。

深圳是在党中央国务院坚强领导下,在全国全省人民大力支持下发展起来的。我们要始终怀着感恩改革开放、回报全国全省人民的情怀,以先行示范的标准打赢脱贫攻坚战,继续高质量做好援疆援藏工作,抓好对口广西百色、河池扶贫协作和对口帮扶河源、汕尾等工作,继续推进深圳哈尔滨对口合作,全面完成中央和省交办的各项帮扶合作任务,携手全国全省人民齐奔小康。

三、全面提升超大型城市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深圳2020政府工作报告发布:区块链、5G、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发展走在全国前列配图(9)

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按照市委工作安排,对照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的目标任务,积极探索超大型城市治理新路径,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更多深圳经验。

坚持把党的领导贯穿于政府工作各领域、全过程,全面提升政府治理效能。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坚决反对“四风”,坚决惩治腐败。厉行勤俭节约,严控“三公”经费支出。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创新行政方式,提高行政效能,构建职责明确、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体系。高质量编制“十四五”规划纲要,更好发挥规划在治理中的导向作用。

加快打造一流法治政府,全面提高法治化治理能力。紧扣“法治城市示范”目标,坚持依法行政,严格遵守宪法和法律,更加注重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来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积极创建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城市。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效于民,自觉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和市政协的民主监督,坚持重大事项向市人大报告、向市政协通报,认真听取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意见,听取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各人民团体意见,听取社会各界意见,主动回应市民关切,努力提高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办理质量。加强政务公开,加快推进审计监督全覆盖。提升公共法律服务水平,加强法治宣传教育,营造人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

建设一流数字政府,进一步提高政务服务便捷化水平。更加注重从企业和群众的办事体验出发,深化技术融合、业务融合、数据融合,强化跨层级、跨地域、跨部门的协同联动,努力实现主动、精准、整体式、智能化的政务管理和服务。拓展“i 深圳”APP 功能,全面普及掌上政府、指尖服务、刷脸办事,推广主题服务、无感申办、容缺办理,最大限度减少不必要的流程、手续、证明,让市民办事少折腾、少跑腿、更舒心。

打造国家智慧城市标杆市,切实提高精细化治理能力。坚持科技引领、应用带动、安全为先,围绕实现“六个一”目标,打造“城市大脑”和“云上城市”,推进万物互联、万物感知、万物智能,带动电子信息产业转型升级,带动技术创新、业态创新、管理创新、服务创新。加快智慧化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发挥政府管理服务指挥中心作用,全面推广智慧交通、智慧教育、智慧环保、智慧民生等服务应用,推动设施联通、信息互通、工作联动,强化数据安全管理和个人隐私保护,实现对城市运行的超强感知、公共资源的高效配置、异常情形的及时预警和突发事件的快速处置,努力实现科技让城市更安全、让生活更美好。

创新社会治理体系,不断提高协同化治理能力。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争创全国首批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示范城市。强化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的良性互动,健全基层管理体制,加强网格化管理服务,推动社会治理和服务重心向基层下移。完善社会信用体系,构建统一的社会信用平台,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

面对新形势,肩负新使命,全体政府工作人员将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用工作来体现忠诚,用发展来体现担当,用解决问题来体现落实,努力在抢抓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的重大历史机遇中展现新担当、新作为,创造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新业绩。

各位代表!特区的昨天永载史册,特区的今天活力无限,特区的明天必将鹏程万里。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朝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方向前行,努力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以优异成绩庆祝深圳经济特区建立 40?周年,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免责声明
世链财经作为开放的信息发布平台,所有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世链财经无关。如文章、图片、音频或视频出现侵权、违规及其他不当言论,请提供相关材料,发送到:2785592653@qq.com。
风险提示:本站所提供的资讯不代表任何投资暗示。投资有风险,入市须谨慎。
世链粉丝群:提供最新热点新闻,空投糖果、红包等福利,微信:juu36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