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策 > 岳恒说:警惕STO成为次级资产的包装纸
岳恒说  

岳恒说:警惕STO成为次级资产的包装纸

摘要:STO没有提升公司的本质实力,难以成为信用的底层支撑。来源于火星财经专栏作家岳恒说

2018年的冬天,格外的冷。

自从去年9月4日七部委发文禁止ICO融资后,火爆一年多的币圈也随着币价大幅下跌,终于冷静了下来。

区块链行业的寒冬、资本寒冬、经济寒冬的大背景下,为了继续区块链的理想与信仰、抑或是维持这个虚假的泡沫,一个新的方式STO进化而来。

这样一个主动接受证券监管机构监督管理的构想为何又成为不少人追捧的对象呢?归根结底还是给了那些“XX币”一个起死回生的希望和即将凉透了的币圈一个前方。

12月,在这个寒风刺骨的寒冬,STO在国内却泼上了一盆冷水,使得雪上加霜:

12月8日,在由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等举办的第二届中国互联网金融论坛上,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潘功胜表示,ICO融资主体鱼龙混杂,本质上是一种未经批准的非法公开融资活动,且融资运作涉嫌非法集资、网络传销、金融诈骗。

12月5日,北京市互联网金融行业协会发布《关于防范以STO名义实施犯罪活动的风险提示》对STO风险进行提示,并称STO可能会“涉嫌非法金融活动”。

12月1日,在2018全球财富管理论坛上,北京市地方金融监管管理局局长霍学文表示,在北京做STO将被视同非法金融活动予以驱离。

……

以上种种消息基本证明监管层已经注意到了STO这个概念并进行了深度分析才给出的态度。今天主要是基于目前的版本设定,我非常担忧STO成为次级资产的包装工具。

稍微有一些金融常识的人知道,一级私募市场,对投资人是有严格的法律规定的,并提出了合格投资人的要求,比如国内私募基金投资人需要满足:

1.具备相应风险识别能力和风险承担能力;

2.投资于单只私募基金的金额不低于100万元;

3.单位投资者净资产不低于1000万元,个人投资者金融资产不低于300万元或者最近三年个人年均收入不低于50万元。

这些条件的限制下,投资者是比较清楚投资的风险,以及亏损后有足够的承受能力,避免发生不理智的群体性事件。这也是ICO乱像被治理的主要原因之一。

那现在火热的STO也在迎合监管的需求而创造出来的规则,引入了监管规则、合格投资人等概念,并通过给企业Token化,参照金融行业的ABS(资产证券化)形成了一套新的融资体系。正因为如此,我们有理由担心STO会成为次级资产、尤其是无法通过合规途径融资或者发型ABS的企业的包装概念。

那传统的ABS一般是怎么做的呢?概念很复杂,其实就是一个公司有一个能够产生现金流的业务,比如信用卡还款记录、消费金融公司、景区门票收入等出售给旗下第三方的SPV公司做隔离后,然后进行结构化设计后形成信用增级,然后发型资产支持证券,由投资者私募或公募认购。

这里面的有一个关键流程,就是将原有的实物、业务资产通过ABS可以将原来难以分割或者切分的资产,切实的用证券进行分割,很像目前的资产Token 化的操作方式。

现在的STO基本是基于美国1933年证券法和后续的几个条例来进行操作的,本质上是一种受一定监管的私募,并不是很现在的新鲜产物,也没什么本质创新。但是我们还是要承认,区块链技术在ABS领域确实能够有大的应用和创新,但是我们认为应该不是现在STO的模式。

而目前STO的发行案例,很少有真正能够通过正常金融模式进行融资的,大多都是初创型公司通过美国SEC的REG D+S的模式来做的法律合规框架,但是我们很难只凭借白皮书之类的东西去判定是否后期能够有稳定的现金流。

本质上STO并没有能够将募资公司的核心实力提升,而大部分是加持了区块链的光环、STO的火热概念进行融资的,这里我们担忧STO很有可能成为次级资产的包装纸。

最后我们也期待传统金融行业将区块链行业真正的运用起来,将传统ABS、银行间的结算、跨国结算等业务进行质的提升,成为真正的区块链的落地应用。


文章声明:本文为火星号作者作品,不代表火星财经观点,版权归作者所有,如需转载,请提前联系作者!

免责声明
世链财经作为开放的信息发布平台,所有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世链财经无关。如文章、图片、音频或视频出现侵权、违规及其他不当言论,请提供相关材料,发送到:2785592653@qq.com。
风险提示:本站所提供的资讯不代表任何投资暗示。投资有风险,入市须谨慎。
世链粉丝群:提供最新热点新闻,空投糖果、红包等福利,微信:juu36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