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视频】起底“福报人生”传销术:若都交钱 入会费超3.6亿
币圈观察  

【视频】起底“福报人生”传销术:若都交钱 入会费超3.6亿

摘要:反传销网5月27日发布:据内部人士介绍,“所谓的负债翻转培训课程,实则是传销陷阱。”而中国反传销协会会长李旭,则直称“福报人

反传销网5月27日发布:据内部人士介绍,“所谓的负债翻转培训课程,实则是传销陷阱。”而中国反传销协会会长李旭,则直称“福报人生”符合传销“缴纳入门费、拉人头、团队计酬”三大特征,是“精神传销组织”。

 

这是一个宣称“负债越多,赚钱越多”的平台。

 

这个名为“福报人生”的培训平台,学员几乎都是那些想翻转债务的人,讲师则每天灌输“进了这个平台就能翻身”,宣传片里每个“实现债务翻转”的学员,都在讲述自己的成功经历。

 

然而当陈世荣、张敏、王华亮等多人进入“负债翻转培训班”后,发现并无人生规划、企业管理等实际有用的培训,他们的经济状况非但没有好转,反而因一次次交培训费导致负债更多。

 

新京报记者卧底进入“负债翻转培训班”微信群发现,每晚8时许,有专门的人在群里对新人进行洗脑,大肆宣讲“负债越多,机会越多,挣钱越多”的鸡汤话术。宣讲背后,实则是为了让新人列出负债清单,然后向平台交钱买课程,最终目的是拉人头收提成以实现“债务翻转”。

 

新京报记者调查发现,“福报人生”平台曾在全国数十个城市的酒店召开培训会,通过注册空壳公司来躲避查处,找托儿拍摄微电影来进行虚假宣传招生。

 

【,视频,】,起底,“,福报人生,”,传销,术,若, . 【视频】起底“福报人生”传销术:若都交钱 入会费超3.6亿

一名曾和“负债翻转培训班”有过合作的内部人士介绍,“所谓的负债翻转培训课程,实则是传销陷阱。”而中国反传销协会会长李旭,则直称“福报人生”符合传销“缴纳入门费、拉人头、团队计酬”三大特征,是“精神传销组织”。

 

 

【,视频,】,起底,“,福报人生,”,传销,术,若, . 【视频】起底“福报人生”传销术:若都交钱 入会费超3.6亿

▲“福报人生”微信群内,展示三名讲师拿着大额奖金的照片,这些现金来自新学员缴纳的课程费。

 

━━━━━

交了5万仅买来“心灵鸡汤”

 

陈世荣是在朋友的推荐下,进入“福报人生”的培训平台。

 

2019年初,陈世荣的妻子被诊断为白血病,企业处于亏损状态的陈世荣,借了40万元为妻子看病,但不见效果。此时,有朋友找到陈世荣,向他推荐了“福报人生”平台,并称“在里面能赚钱”。

 

“福报人生”培训讲师向陈世荣等新加入的成员宣称,这是一个“负债越多,赚钱越多的平台”。

 

“福报人生”一名负责人告诉新京报记者,“福报人生”是一个培训机构,根据各种新人提供培训,分为面授课、高端配置课、形象课、战神演说课、导师课、青少年未来首富演说课;培训费分别为36888元、16888元、3988元、16800元、20000元、26888元,“价格根据不同时间会做出改动。”

 

新京报记者卧底进入“福报人生”微信群内发现,该平台在找人方面限定了三个类型:想要有钱的人;有点钱想要更多钱的人;有负债想要快速翻转的人。

 

在微信群里,每晚8时许,会有专门的讲师和学员在微信群里讲课和分享成功故事。陈世荣介绍,“那些分享成功经验的人都是被洗脑的人。”

 

平台学员张敏向新京报记者介绍,在上课时,“讲师会讲述很多心灵鸡汤,大肆宣传每个新成员都是做大事的人,宣传要是没有能力,怎么会欠债。”

 

“想要赚钱,就要放下自己的自尊心,把所有的债务信息列出来,经过学习,实现快速进账,”在“福报人生”微信群里,有讲师称,“负债几十万、几百万、几千万、几个亿又何妨?只不过是从头再来,成为翻转英雄。人生跌倒了,能重新起来,就不是失败。”

 

在上课时,有学员质疑这种“心灵鸡汤”,张敏称,“讲师会说负债就是因为你没有信誉,既然来了就要对自己有自信,把质疑怼回去。”

 

陈世荣在福建有一家石雕企业,今年来接连出现亏损状态,于是花了36888元在“福报人生”平台报了面授课。后来,又在导师的劝说下,缴纳16888元学习高端配置课。

 

“原本以为讲师会教人打理企业,以为他有很大的技巧能让濒临破产的企业活过来,”陈世荣说,“没想到在课堂上,并没有发现任何涉及企业管理的问题,讲师只是让学员把自己现有财产、负债多少列出来,收集每个人的负债信息,讲述各种心灵鸡汤”。

 

2019年4月底,陈世荣进入“福报人生”近一个月后,缴纳各种培训费超5万元后,退出了“负债翻转培训班”。

 

【,视频,】,起底,“,福报人生,”,传销,术,若, . 【视频】起底“福报人生”传销术:若都交钱 入会费超3.6亿

▲“福报人生”推送课程标价168000元,已有上千人报名。

 

 

━━━━━

“如果都交钱,入会费超3.6亿”

 

“他们建了一百多个微信群,每个群的人数都超过100人,有的甚至快到500人,”张敏告诉新京报记者,“福报人生的学员遍布全国,总数怎么也得十多万人。”

 

根据“福报人生”平台的规定,每个新成员进入时,必须缴纳36888元的面授课费用,“这算是入会费,”张敏说,“如果这十几万人都交了钱,总金额就超过了3.6亿元,这还不算在会场被成交的钱。”

 

张敏告诉新京报记者,所谓的“被成交”,指的是在交了36888元后,在上课期间又被要求交的其他课程费用。

 

据学员们介绍,“福报人生”的课程分为三天。

 

第一天基本讲述一些成功学和鸡汤演讲,并反复强化负债概念,让学员不用担心负债,走出负债感。根据陈世荣、张敏等多个“福报人生”平台的学员介绍,“这种感觉就像是催眠术一样。”

 

第二天的课程,有讲师会对新成员进行设置成交环节。在经过第一天的“打鸡血”式课程后,讲师会趁热打铁在课堂上让学员突破自己,给平台刷卡。“会场上,讲师承诺会有高额返利,要相信平台”。陈世荣等学员告诉新京报记者,“很多学员都是负债几十万、上百万的,都想投入几万块钱试水,以小博大。”

 

张敏回忆,她在课程第二天的成交环节中曾犹豫过。看到张敏犹豫,有讲师走了过来对她说,“钱生钱,不舍得花钱的人怎么可能成功,机会是留给有自信的人。”事后,张敏抱着试一试的心态交了16888元报了高端配置班,报名了第二项课程。

 

第三天,被成交的学员会进行第三轮课程。“开始向学员推翻转的方法,”张敏和陈世荣向新京报记者介绍,当学员被成交后,讲师会告诉如何在平台内进行翻转。

 

“说是翻转,其实是给他们推销课程拿提成,”张敏和陈世荣等学员介绍,“找到新人后,推销一个课程,自己可以拿到38%的提成,如果是经过别人介绍的新人,属于间接推销,提成可以拿到课程费用的8%。”

 

“按照36888元的面授课来计算,若推销成功,自己就可以拿到14000多元。”张敏称,“所以新成员开始寻找身边负债的亲朋好友开始购买课程后,再让亲朋好友拉人头、拿提成。”

 

中国反传销协会会长李旭称,在“福报人生”中,新人推销的课程被视为商品,同时课程费用也是入会费用或者称为“门槛费”,而上线获得的提成则来自于下线的“门槛费”,这些特征符合传销的三大特征,即缴纳入门费、拉人头、团队计酬。

 

“传销组织通过利用心灵鸡汤、成功学对被发展人进行洗脑,使得被发展人得到心灵上的极大满足后向传销组织缴纳费用并拉人入会,这样的传销组织通常被成为‘精神类传销’,”李旭称,“福报人生是一个变种的传销组织。”

 

【,视频,】,起底,“,福报人生,”,传销,术,若, . 【视频】起底“福报人生”传销术:若都交钱 入会费超3.6亿

▲5月22日,“福报人生”微信群讲师展示当天线下课堂的抽奖结果。

 

 

━━━━━

用心灵鸡汤和成功学对新人洗脑

 

陈世荣在“福报人生”平台被成交2次,总金额近5万元后,因为妻子患病住院,不得不找到“福报人生”平台的负责人,要求退回第二笔16888元。

 

平台负责人以“不讲信誉”为由,拒绝退钱。陈世荣则称,“看穿了对方的目的,放弃要求退款。”

 

和陈世荣不同的是,张敏则表示,“知道平台最终的目的是拉人头赚钱,但是自己交了钱,反正也要不回来,还不如继续拉人进来拿高额的提成。”最终,张敏没有脱离“福报人生”平台,而是一心要拉人头入会,实现“负债翻转”。

 

5月19日晚8时许,新京报记者在“福报人生”平台的其中一个微信群里发现,该微信群里一名讲师不断地在微信群里讲述多个新成员负债的故事,“从生意失败到找朋友借钱未还,再到被银行和民间放贷公司催债,之后加入福报人生,实现赚钱还账的故事。”这些欠着巨额债务的人,被讲师统一命名为——“英雄”。

 

5月16日至5月23日,新京报记者在“福报人生”微信群里发现,每到晚上8时许,群里的讲师都会进行语音和文字交流,对群里的学员分享“鸡汤”故事后,再发出一些拿着钞票的学员照片、开大会的照片以及一些学员的心得体会聊天截图。七天时间内,每日如此。

 

张敏介绍,每次上线下课时,有讲师将十多万元分不同金额装进多个红包,并在现场撒出。抢到红包金额最多的学员会被邀请到台上演讲。当谈到自己为什么是手气最佳时,讲师会在一旁介绍,“这是宇宙能量的赋予。”

 

张敏的身份除了普通的学员,还是“福报人生”平台里的一名讲师。她介绍,“无论是演说班,还是形象班,统统都设计一样的成交套路,用花钱抽奖拿豪车返利做诱饵,玩金钱游戏,让学员在自我催眠中不断投入大量钱财”。

 

在“福报人生”平台里,讲师们更习惯贴上“教育”、“培训”、“商学院”的标签。这里还有专门的讲师班课程,只要是新人进入平台成功拉人头入会后,就可以进入讲师班,成为一名“教育培训讲师”。

 

平台内部人士王华亮告诉新京报记者,“事实上,这些讲师都是没有资质的,都是在利用平台制定的话术、心灵鸡汤和成功学来对新人进行洗脑。”

 

【,视频,】,起底,“,福报人生,”,传销,术,若, . 【视频】起底“福报人生”传销术:若都交钱 入会费超3.6亿

▲该组织线下会场准备派发的现金红包,一学员称,这些钱会现场散发,以刺激学员的金钱欲望。

 

【,视频,】,起底,“,福报人生,”,传销,术,若, . 【视频】起底“福报人生”传销术:若都交钱 入会费超3.6亿

━━━━━

找托儿拍微电影造势敛财

 

在网络上,有很多关于“福报人生”的软文广告。

 

张敏称,“这些软文都是‘福报人生’内部成员在网上写下的博文,编一段自己因为企业经营不善或者是其他客观原因导致自己负债后,遇到‘福报人生’翻转还款的鸡汤故事。”

 

除了讲师在课堂上的各种洗脑外,“福报人生”还制作H5海报、拍微电影等,来为平台造势,换取更多的人进入平台“培训”。

 

“他们活跃在数十个城市继续敛财,大批负债人因此被掏空腰包,一部分人为了平台的‘返利’,选择留在平台。”曾和“福报人生”有过合作的赵平茹告诉新京报记者,“为了招到更多的会员,他们还邀请像我们一样的影视机构,为他们拍摄微电影进行宣传造势。”

 

赵平茹介绍,2019年初,“福报人生”平台的一名负责人刘淑桂找到她,商谈合作拍摄微电影等宣传片事宜,双方最终以8万元成交。

 

赵平茹在为“福报人生”拍摄微电影时发现,对方在找学员出来拍摄访谈视频时,还以为限制名额和影院播放的条件,要求学员缴费报名上镜,每个名额价格都是上万元。

 

“这个我看在眼里,因为是我客户,我也不好说,其实就是一个视频素材而已,也被他们包装了。”赵平茹回忆称,“那些上镜的学员都是托儿。”

 

根据赵平茹的介绍,她共为“福报人生”拍摄了两个时长为38分钟和18分钟的微电影,参演人员均为平台里的学员,都是编造了负债之后在福报人生平台成功赚钱的谎言。赵平茹回忆,一个学员在视频中自称负债200多万,进入平台后翻转债务赚了150多万,“这都是吹嘘的”。

 

“福报人生”的宣传手段不仅仅是拍摄微电影,还依托互联网、各类社交软件,利用一系列网页互动效果的技术集合(H5)来制作广告海报。

 

赵平茹介绍,“福报人生”每次进行线下活动时,都会邀请自己为他们进行现场拍摄,这也让她见证了平台将负债人称为“英雄”的逻辑。

 

【,视频,】,起底,“,福报人生,”,传销,术,若, . 【视频】起底“福报人生”传销术:若都交钱 入会费超3.6亿

▲福报人生展示即将拿来抽奖的车钥匙。内部人士称这些都是设好的局。

 

━━━━━

背后公司多次列入经营异常名录

 

“福报人生”平台的内部人士王华亮告诉新京报记者,创办“福报人生”的人是一名叫做“海洋教练”的广东籍邱姓人士。

 

作为内部人士,王华亮也未曾见到过海洋教练。“从不以正面形象示人,全网找不到他的一张肖像照,”王华亮称,“海洋教练自称‘宇宙最高能量之父’,东拼西凑他人的学识信息,挪为己用。”

 

在“福报人生”微信群里,讲师每次对新成员讲课时,都会发出多个自称“海洋教练”的音频。新京报记者播放音频发现,“海洋教练”在音频里所宣称的,均是“负债越多越幸福”的逻辑。

 

“海洋教练”虽然神秘,但其创办的“福报人生”还是有迹可循。

 

王华亮等人透露,“福报人生”平台是深圳新首富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的项目,其背后还有福建阳光新力量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的影子。

 

新京报记者通过天眼查对深圳新首富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福建阳光新力量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进行查询发现,两家公司法定代表人分别为姚秀君、刘淑桂。

 

深圳新首富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8年9月20日,在深圳市宝安区登记注册,曾用名为深圳市海洋富足科技有限公司,属于教育行业。其经营范围包括教育咨询、培训;教育软件的开发及销售;企业形象策划;经济信息咨询(不含证券、保险、基金、银行、金融业务及其他限制项目)。

 

2019年1月17日,深圳新首富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注册商标信息,将“福报人生”注册成教育娱乐类商标。然而,该商标并未通过审查。2019年3月11日,深圳市市场和质量监督管理委员会宝安局将深圳新首富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列入经营异常名录。其原因是通过登记的住所或经营场所无法联系。

 

福建阳光新力量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于2017年10月23日,在福州市登记注册,经营范围包含承办、设计、制作、代理、发布国内各类广告等服务。

 

和深圳新首富教育科技有限公司一样,福建阳光新力量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在2018年12月4日的一次抽查行动中,被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列入经营异常名录,其原因同为,通过登记的住所或经营场所无法联系。

 

熟知福建阳光新力量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刘淑桂的张敏告诉新京报记者,刘淑桂还参股了福建南汐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新京报记者查询该公司发现,2017年和2018年,该公司连续两次因为“未依照《企业信息公示暂行条例》第八条规定的期限公示年度报告”被福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列入经营异常名录。

 

新京报记者调查发现,上述三个公司的年度报告均未公开。张敏称,“这是福报人生背后的空壳公司。”

 

“刘淑桂在福报人生平台里,被称作阳光老师,也是一名讲师。”张敏告诉新京报记者,他们经常会在广东、广西、福建等地,租用不同酒店的会场进行线下上课,“就是打一枪换一个地方”。

 

 

 

【追踪】“福报人生”已“失踪”!市场监管部门对涉嫌传销展开调查

 

相关组织平台依然灌输心灵鸡汤,市场监管部门称曾接到相关举报

专家:设计“非理性场景”进行引诱

反传销网5月28日发布:昨日(26日),新京报刊发《起底“福报人生”:翻转债务靠拉人头入会》报道,曝光“福报人生”培训平台通过宣讲心灵鸡汤话术,促使学员缴纳数万元费用入会、拉人头、推销课程拿提成。

5月27日,针对“福报人生”涉嫌“精神传销”,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宝安分局工作人员向新京报记者回应称,“注册‘福报人生’商标的深圳新首富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已经不在注册地点办公,将对此事展开调查”。

 

微信群内仍见推销课程

 

根据新京报此前报道,“福报人生”平台主要借助线下培训会、H5海报、微电影等手段宣传。在国内数十个城市开设线下课程。根据内容不同,培训费用分别为36888元、16888元、3988元、16800元、20000元、26888元,通过鸡汤演讲推销课程、拿提成。

【,视频,】,起底,“,福报人生,”,传销,术,若, . 【视频】起底“福报人生”传销术:若都交钱 入会费超3.6亿

网上依然可见“福报人生”宣传视频。

昨日,新京报记者在相关平台微信群内发现,该涉事微信群并未被解散,讲师依旧讲述心灵鸡汤故事,仍然在让学员们推销课程。微信群内,一名负责人甚至称,“公司属于合法经营,要求学员正气,正念,正心,低调。”此外,“福报人生”平台在网上的软文广告、拍摄的微电影、短视频等内容依旧存在。

【,视频,】,起底,“,福报人生,”,传销,术,若, . 【视频】起底“福报人生”传销术:若都交钱 入会费超3.6亿

市场监管部门曾接到学员举报

5月27日,新京报记者从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宝安分局沙井所(以下简称:宝安局沙井所)获悉,“曾两次接到‘福报人生’学员举报。”根据工作人员介绍,在2018年底、2019年初左右,宝安局沙井所工作人员曾与南山派出所民警一同前往培训现场进行检查。“工作人员现场查看了讲师课件和学员笔记,但是未发现违法证据”,宝安局沙井所一名工作人员称,“2019年初,为核实公司情况,曾赴公司注册地进行查看,发现其所注册公司并未在注册地点经营,随后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宝安分局将其列入经营异常名录”。

 

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宝安分局对此表示,“会根据已有信息开展调查,若涉嫌传销,将对该公司立案调查。如果经查证后该公司涉嫌犯罪,将会依法移交给公安部门处理”。

■ 专家说法

精神传销组织抓住普遍弱点投其所好

在“福报人生”系统中,新人推销的课程被视为商品,同时课程费用也是入会费用或者称为“门槛费”,而上线获得的提成则来自于下线的“门槛费”。

中国反传销协会会长李旭称,“福报人生”符合传销“缴纳入门费、拉人头、团队计酬”三大特征,是“精神传销组织”。以往也有精神传销组织“创造丰盛”的类似案例,易陷入精神传销组织的人群普遍有着对现状不满的共同特征。

 

李旭称,与传统传销相比,“福报人生”有着本质区别。“传统传销往往是发展下线、层层返利,‘福报人生’这类精神传销虽没有上下线的层级关系,但也通过各个阶段收取培训或训练费用,重视感召,越深入,收费越高”。

 

报道刊发后,一些读者向新京报记者反映,自己家属陷入平台,无法自拔。心理学家陈绍建则表示,“这类精神传销组织往往是抓住大家的普遍弱点,投其所好,故意利用表象、设置巧合、利用群体来设计‘非理性场景’制造幻觉,让人进入非理性的状态,作出非理性的选择,从而使人相信成功是可复制的。”陈绍建介绍说,“这也正是精神传销组织内人员劝学员向家人朋友隐瞒活动信息的原因之一。”

免责声明
世链财经作为开放的信息发布平台,所有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世链财经无关。如文章、图片、音频或视频出现侵权、违规及其他不当言论,请提供相关材料,发送到:2785592653@qq.com。
风险提示:本站所提供的资讯不代表任何投资暗示。投资有风险,入市须谨慎。
世链粉丝群:提供最新热点新闻,空投糖果、红包等福利,微信:juu36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