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勒索敲诈、恶意找茬...起底“职业差评师”的诈骗黑色产业链!
每个人分数的高低决定着自身的社会地位:高分者可以享受一切优质的资源,低分者却要面临着出行受到限制、丢失工作、被赶出住房等威胁。
所以在这个时代,为了高分,人们无时不刻挂着微笑,说着称赞的话,在别人面前表现得优雅客气。蕾西也不例外,但事与愿违,一系列的意外、低容忍度的“高分富人”、他人的恶意打低分让她的分数和命运急转直下,最终变成0分被送进了监狱...
看到这,你是否觉得这些场景有一丝熟悉?现实生活中似乎也存在这样的“打分系统”。“高分”意味着好评,而“低分”也就代表差评。
差评的初衷是让用户在网上有个决策参考,同时给商家一定的规范限制,以保证产品、服务的质量,被广泛运用于网购、外卖等平台。
可近年来,在这样的机制下却产生了一个“特殊”的职业——职业差评师,通过恶意刷差评敲诈商家以获得利益。
1、男子遭“差评师”勒索,受差评影响店铺订单下降7成
许多商家为了维持良好声誉以促进销售,会雇佣他人“刷好评”,所以出现了“刷单”、“刷好评”等兼职。与之相对的,还有一种人每天的工作就是挑选网店下单,然而目的却是给差评,通过“打假”、“投诉”、“索赔”从卖家身上榨取钱财,他们就是职业差评师。
据澎湃新闻记者报道,近日,在外卖平台开店的赵铭(化名)就遇到了职业差评师。
赵铭在广东惠州经营着一家专送外卖的店铺并新开设了一家分店。10月22日晚,赵铭打开外卖平台查看顾客对菜品的评价时,发现分店竟连续收到了7条差评。(本文转自防骗大数据:FPData)
“吃出个蟑螂腿这给我恶心的”、“那个牛肉臭死了不知道放了多少天”、“蛋和青菜都是生的”...铺天盖地的食品卫生问题让赵铭倍感意外。
赵铭称自己的店铺开设后就一直格外注重食品卫生、安全等问题,几乎从来没有收到过负面评价,上述情况在自己的店里根本不可能出现。如此大规模的差评他从事食品行业以来更是从未见过,于是他认为可能会是附近的商家,看到他的店铺抢了流量来“恶意找茬”,便将情况向平台进行了反映。
但事情并没有这么简单,就在当晚,一个陌生人主动添加了赵铭的微信账号并发来了一些“差评截图”,直接表明就是自己留的差评。
赵铭表示可以把点餐钱全部退回,让他删除差评,但对方并不同意,要求必须转账1200元才可以删除全部差评,态度十分强硬,赵铭也感到十分气愤,认为自己不应该就此妥协。
双方协商未果后,第二天赵铭的店铺又收到了七条差评,大量的差评对新开的店铺影响巨大,所以他不得不暂时关闭了店铺,对方再次联系到他时,表示“现转现停,不然换执照都搞你”,删除差评的价格也从1200元涨到了1800元。
赵铭觉得这简直就是赤裸裸的敲诈勒索,再次向外卖平台反应情况,但平台客服人员表示只能删除部分被识别为“恶意评价”的内容,其他评价因证据不足不能进行处理。(本文转自防骗大数据:FPData)
10月25日再次营业后,赵铭的店铺又开始陆续收到差评,这些差评针对不同的菜品都有不同的说法,话语也展现得十分真实,不明真相的顾客很容易就认为是商家出了问题,从而拒绝消费。
在这些差评的影响下,赵铭的店铺评分下跌,接单量也从日均140单大幅下滑到50单,令他苦不堪言。而因涉案金额不足2000元也让案件无法被立案。
2、职业差评团队形成黑产,分工明确屡屡得手
从赵铭与不法分子的聊天记录我们还可以看出这些信息:这是一个“职业化”的团队,有老板、有员工,分工明确,会运用相同手段针对多家店铺“齐头并进”地敲诈勒索,一个靠“差评”谋生的黑产犯罪团伙也逐渐浮现出了水面。
招聘内部人员+寻找专业机构双核体系
首先,一个团队要发展壮大得先“招兵买马”,于是不法分子在一些网站或者招聘平台上,招聘全职或者兼职“刷评”人员,具体刷“好评”还是“差评”视团队的具体业务来定。这些招聘进来的人经过一系列专业的培训后,就成为了“刷评师”。
同时,如果业务量较大或者想要取得更好的效果,犯罪团伙还会寻找其他更为专业的“刷评”机构,让其成为“外包”按照要求帮助团伙进行刷评。有刷评的商家表示刷“差评”6元一条,且需负担点餐费与购物费。
但在犯罪团伙看来,成功“敲诈”一单就可以获得1-2千的收益,外卖也可以内部自己消化,十分划算。同时,找其他机构刷差评也大大降低了自己所承担风险。
所以职业差评团伙就通过“招聘人员内部培养”和“寻找刷评机构”两种方式进行恶意刷评。(本文转自防骗大数据:FPData)
选择新开店铺疯狂挑刺
在职业差评师的团伙中,内部他们有不同的术语,“肉”是目标店铺,“肥肉”是能榨取更多钱财的店铺,“猎人”是专门寻找下手店铺的人,“拍手”则是下单并给差评的人,谈判者则是事后与卖家“谈价钱”的人。
在选择店铺时他们往往会选择新开的店铺,因为店铺在开业初期急需建立良好的口碑,评论量也较少,所以一旦出现差评影响会十分巨大,卖家更容易因急于消除差评而选择妥协转钱。
“猎人”找好“肥肉”后,“拍手”就使用不同账号进行下单,收到货时再挑刺给差评。如果是外卖的店铺就多声称卫生有问题,如果是衣服的店铺就声称存在“线头太多、做工粗糙、水洗后掉色”等问题。
除了文字描述外,为了更具“破坏力”,“拍手”会收集并“制作”一些诸如食物腐败、长虫、衣物残破的图片来佐证“差评”,甚至为了达到最逼真的效果,直接在收到的产品本身上做文章,做出恶意损坏的疯狂行径。
差评完拖上一周左右,就会有专门负责“谈判”的人上场,代表职业差评师开始谈钱,表明大家都不容易,告诉卖家只要支付一点茶水钱、烟钱,就可以改差评。许多卖家无奈下只能“破财消灾”。而对于受差评影响更为显著的餐饮、住宿行业,职业差评师们更会“狮子大开口”,敲诈更多的钱财。
业内甚至流出了“删1条差评800元”的截图。
而有的职业差评师为了追求更高的效率,差评之后就直接开门见山地表示:“差评是我评的,你不给钱我就继续差评”,嚣张程度令人发指。
“小单”一单能赚15-30元,“大单”一单能赚500-2000元,职业差评师们轻轻松松月入过万。为了在一定程度上规避风险,职业差评师们敲诈的单笔金额会控制在2000元以下,并且“遍地撒网、灵活应变、随时转移”,这些都给警方立案增加了难度。(本文转自防骗大数据:FPData)
就这样,职业差评师通过这种卑劣的手段进行敛财,高额的收入又引得许多人加入组织,不断壮大。
3、“差评”对卖家危害极大,卖家需维护自己合法权益
“给差评时毫无理由,要钱时理直气壮。” “十几个差评就可以搞垮一个店铺,九成以上的卖家都会给钱。” 一个职业差评师这样说道。
对于商家来说,10条好评都抵不过一条差评,差评不仅影响用户下单的心理,也影响商品的权重、流量,经营数月维护起来的良好数据,可能就因为几个差评让努力付诸东流。
“职业差评师”并非普通消费者,故意制造虚假评价向商家索要钱财,不仅侵害商家财产利益,也扰乱了社会经济秩序,显然是违法行为,甚至可能构成犯罪。
那么身为卖家,面对“恶意差评”应该怎么做呢?
1、及时回复,避免顾客误会
卖家遇到差评,应该及时回复。同时仔细判断对方是不是“无中生有”的恶意差评,找到对方话语的漏洞并进行回复。
2、保留聊天截图、录音等相关证据进行申诉
遭遇恶意差评后,卖家要保留录音、聊天截图等相关证据向平台方申诉,在申诉的时候,除了要描述清楚具体申诉内容,同时还要附上图片,也就是评价人信息、差评内容、产品实物截图等等,这样举报成功的几率也会大大提高,平台就会删除恶意差评。
法网恢恢,疏而不漏。随着平台监管力度的加强和相关法律的完善,我们相信这些职业差评师终将被绳之以法。(本文转自防骗大数据:FPData)
同时提醒大家:
1、不要被高薪、来钱快等条件诱导加入任何可能触犯法律的组织或机构,如果已经加入要及时脱身,切忌一错再错。
2、作为买家,如果真的遇到产品问题第一时间与卖家进行协商沟通,如果给出合理的“差评”却遭到暴力威胁,要保留相关证据并进行报警。
(原标题:职业差评师的“致富之路”曝光:赤裸裸地勒索敲诈)
📝 作者简介
“守护者计划”是腾讯公司践行企业社会责任平台,2017年由反诈骗升级为全面对抗网络黑产。诈骗套路研究解析,协助警方破获案件,网络黑产案例分享,帮助大家守护个人、财产的安全,是守护者计划的职责与追求!而你能做到的,就是举报更多网络非法行为!你的每一次举报,都可以帮助更多的人,避免网络黑产的侵害!
内容来源:本文为守护者计划(shzjh0401)原创发布,作者|守哥,授权防骗大数据(FPData)转载,特此鸣谢!
转载声明:转载者请遵守CC协议,违规转载上黑名单!
编辑校对:白茂生(主编)、不知火煮(审核)、凌峰(制图)
- 免责声明
- 世链财经作为开放的信息发布平台,所有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世链财经无关。如文章、图片、音频或视频出现侵权、违规及其他不当言论,请提供相关材料,发送到:2785592653@qq.com。
- 风险提示:本站所提供的资讯不代表任何投资暗示。投资有风险,入市须谨慎。
- 世链粉丝群:提供最新热点新闻,空投糖果、红包等福利,微信:juu36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