币圈散场之后,区块链重启
李茗讲一大段话之前,习惯沉吟一会儿,把逻辑全部整理好。
在中国政法大学的课堂上,他延续了这样的风格,一字一句高度精炼,尽可能深入浅出地讲解“什么是区块链”。这堂叫《区块链与数字经济》的课,为期8周算2学分,吸引了300多名学生选修,几乎场场爆满。
李茗是弦子科技的创始人,这家2018年成立的公司非“币圈玩家”,而是致力于用区块链技术提供商业解决方案。用公司CEO武婕的话来说,“货币数字化可交给政府来做,我们专做资产的数字化”。在虚拟货币市场迎来最强整顿风暴后,区块链领域的参与者越来越“泾渭分明”——链圈更有底气,币圈气数已尽。
自2008年诞生以来,区块链已走过纷纷扰扰的11年。是骗局?是革命?人们在摸索新技术边界的同时,不断丰富着其功能。从货币到合约,再扩展到整个社会的价值协议,区块链的技术前景让人嗅到了万维网诞生之初的味道。
真正的颠覆
村子里的张三找李四借了100元钱,这条信息要怎样被村民们确认并记录呢?
李四可以通过村里的广播站播出,全体村民听到广播后,进行点对点的核实,然后把这个信息记在自己的账本上。这样一来,全部村民的账本上都写着“李四借给张三100元”。
给中央政治局讲区块链的浙江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陈纯,在介绍区块链原理时用了上面的例子进行说明。“从根本上说,区块链是一个分布式的数字账本,单点发起,全网广播,交叉审核,共同记账。”
2008年,化名为“中本聪”的人发表论文《比特币,一种点对点电子现金系统》之后,区块链技术就借由比特币传播开来。
比特币解决了一个长期存在于加密数字货币行业的问题:“双花”问题。在区块链加密技术出现之前,数字货币具有无限可复制性,如果没有一个强有力的第三方机构介入,很难确认一笔钱没有被重复支付。
虽不信任彼此,但需要有某种协调沟通机制,比特币借鉴“拜占庭将军问题”的解决方式,给交易盖上了时间戳。在没有第三方机构作证的情况下,采用点对点文件分享技术和公钥加密技术的结合,通过算法确保了信息真实,从而解决了重复支付问题。
阿里研究院院长高红冰认为,区块链使得信用脱离了第三方机构,权利回到了每一个消费者手里,促成了一种真正的金融民主。从工业时代到计算时代,一个钢筋水泥为标志的银行信用大厦,正在被一个数据为土壤的区块链信用所取代。
去中心化的支付,是区块链最先实现的目标。但仅仅停留在货币领域上,区块链技术还不足以掀起如此之大的大波澜,中本聪最为“天才”的设计是使用了脚本作为交易密钥。
通过内置脚本,人们可以编写出各种各样的约定。这大大地拓展了区块链技术的运用范围,被称为区块链2.0的核心概念“合约”。《区块链:比特币底层技术如何改变货币、商业和世界》一书把这套合约系统,视为区块链可以脱离货币领域转战商业领域的关键。
“2012年,偶然关注到比特币,就像发现了一个秘密。2013年我们联合早期的玩家和研究者写第一本比特币书籍。现如今,区块链成了金融、科技甚至各个行业的口头禅。”零壹财经创始人、数字资产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柏亮回忆起区块链在国内的发展感慨道。
零壹财经是国内较早关注到区块链发展的研究团队,柏亮之所以持续关注区块链,是因为很早意识到区块链在金融领域的前景及其广泛的延展性和创造力,“当时最火的是互联网金融,P2P网贷、众筹等,言必称颠覆。然而几年过去了,区块链从数字货币中抽离出来,形成一个庞大的技术体系,应用于金融创新和其他领域。”
区块链初期多被应用于数字货币。通过互联网平台,新金融领域的从业者和服务主体都在急剧增加,区块链技术也被更多人所知晓。但另一方面,数字货币野蛮生长和风险事件也给区块链带来了不少的负面观感。
技术发展的过程夹杂着金融领域的泡沫与喧嚣,区块链的想象空间进一步被扩大。从合约走向了价值传递,容纳了更多的社会服务主体,区块链的真正价值开始显现,与以往“币圈”的印象渐行渐远。
“25000家公司在发币”
虽说比特币和区块链密不可分,但实际上,链圈和币圈是截然不同的两伙人。
早期区块链应用的发起者多是极客出身,他们崇尚技术与自由,不屑旧有的金融体系,缔造比特币的大牛“中本聪”,在比特币一鸣惊人之后退隐江湖,一股“视金钱如粪土,只为改变世界”的侠气。
币圈要鱼龙混杂得多。这里既有“站着把钱赚了”的技术大牛,也不乏交易所、投资机构、媒体以及“闷声发大财”的投机客与谎言家。而币圈的技术门槛,又自带一层神秘面纱,“看不透”是行业特征,也成了某些心怀不轨者的收割利器。
链圈认为币圈搞臭了区块链的名声是不无道理的。区块链领域的普遍募资方式叫为ICO(首次代币发行),原本是限于技术者小圈子,基于社区贡献和信任关系,以数字货币认购的方式支持早期项目。但因ICO门槛极低,人人都是“中央银行”,拥有“发币”的权利,后来就被一些人玩成了“收割智商税”的游戏。
拿带着“祖传一百万”,积极活跃在大众传播领域的孙宇晨和他的波场来说,他们发的数字货币TRX高达1000亿枚,总市值曾达到过1500亿元人民币。仅靠“发币”就能短时间内制造千百个亿万富翁,再也找不到这种超级生意了。
孙宇晨
币圈火爆的那段时间,区块链题材成了香饽饽,互联网公司尤其是中小型创业公司都想往上蹭。一知半解,匆匆上马项目的公司成了常态,发个“空气币”也敢说自己是“区块链公司”了。按照北京区块链技术应用协会会长朱烨东来说,全国28000多家区块链企业,25000家都是发币的。
从国家互联网金融安全技术专家委员会发布《2017上半年国内ICO发展情况报告》来看,高达90%以上的ICO项目涉嫌欺诈。被掏空腰包的投资人多了,区块链的名声也受到了影响,真正做区块链技术的公司反而低调,不愿被混为一谈。互联网创业自媒体博主李自然就说过,他也研究过区块链技术,但因社会观感不好,创业时反而对外很少提及。
国家层面的第一次拨乱反正是在2017年的9月4日。中国人民银行等七部委于2017年9月4日发布《关于防范代币发行融资风险的公告》,明确禁止任何组织和个人非法从事代币发行融资活动。但市场热情并未随着一纸禁令而冷却,尤其是比特币,在2017年9月—12月几乎翻了三番,从3000美元涨到了19000美元。
虽然是链圈的人,虽然几经政策打压,李茗也仍然看好比特币。“比特币不同于其他的币,它已然成为了一种区块链的象征。如果比特币倒了,那对区块链的打击也是很大的。”
但今年的打击过后,除比特币之外,币圈就没有那么好运了。11月下旬,深圳、上海、北京各地接连发布整治通知,“一旦发现当地从事虚拟货币活动的互联网企业或交易所都将被视为违规经营”。紧接着,中国三大数字货币交易所中,一家被定性为“非法集资诈骗”,两家被封杀。包括“深链Deepchain”“壹块硬币”“炒币学堂”等多个区块链微信大号被封。
一位混迹币圈多年的投资客自嘲,现在整个圈子就是“秋后的蚂蚱”。
链圈春风
币圈的应声倒下,让链圈的人感到久违的压力缓解。“被污名化了太久,有种沉冤昭雪的感觉。”一位深耕区块链技术多年,现在蚂蚁金服工作的程序员张航向《南风窗》记者吐露了心声。
对此,武婕也有同感。“国家本来就是对区块链和虚拟币是两种态度的,一个是支持,一个是打压。但打着区块链的发币公司太多,真正做区块链技术的公司受到了连累。”
2018年是区块链的“寒冬”,愿意投资区块链项目的VC少了,项目融资、募资都不容易。根据零壹财经数据显示,从融资金额上看,在2018年6月创出1185亿元人民币的单月融资额后,区块链领域融资额断崖式下跌,此后均未能超出400亿元人民币。
而高层的一席话,让区块链从业者“守得云开见月明”,10月24日,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体学习会上总书记的定调犹如一剂强心剂。那一天,包括武婕在内的不少区块链交流群都因这条消息而振奋了,谁都明白整个行业迎来了史无前例的政策利好。
半个月来,全国各地地方政府纷纷跟进,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区块链行业发展的新政策。根据《南风窗》记者的统计,仅在10月末至11月末,包括河北、广西、西藏在内的地方政府,就出台了至少44个鼓励区块链发展的政策文件。
广州一马当先,发布了《广州市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加速区块链产业引领变革若干措施实施细则》,给出了10亿元区块链产业基金,以及最高补贴1000万元的优惠条件。该细则也被称为“区块链政策2.0”。昆明和青岛也冲在了前面。昆明拿出最高补助1000万元开展区块链等场景的示范应用,青岛也对区块链企业给出了3年60万元的高新技术企业补贴。
真正的区块链产品是什么样的?武婕给我演示了弦子科技的产品。一箱水果,一本书,一件衣服,他们把这些资产都做了数字化处理,通过微信小程序就可以购买、卖出与赠予。
“虽然表面上和电商购物体验相仿,但你实际体验下来,这已经是个去中心化的过程了,全程都是你与商家点对点的交流,没有电商平台参与。区块链让交易回归了最原始的状态。”武婕说。
中国现在的头部区块链公司是蚂蚁金服。根据2019年上半年公开的全球区块链专利申请数量,蚂蚁金服以 322 件位列全球第一。12月10日,杭州2022年第19届亚运会组委会也宣布,蚂蚁区块链技术将深度参与杭州亚运会,包括交通出行、签约协议、文化版权、票务及纪念品销售。
弦子科技在北京望京的SOHO塔,蚂蚁金服在浙江杭州的西溪路,这也正是如今中国链圈人士主要分布的地点,北京和杭州。两地围绕着清华大学和浙江大学两所高校,产学研结合十分紧密。
火币网、Conflux、亦来云、哈希世界等区块链项目的创始人均出自清华,清华的姚期智教授是中国科学院院士、图灵奖唯一华人得主。趣链、云象、复杂美等项目的创始人都是自浙大毕业,给政治局讲课的陈纯教授是中国工程院院士。
遍访北京和杭州的链圈人士,他们都有一个认识很一致——大家都觉得区块链的“春风”来了,政府的政策也陆续上来了,但由于技术门槛高,应用落地少,一些资本市场仍处于观望状态。
“变革”依然是链圈的高频词汇,谈及区块链对于未来社会形态的塑造,憧憬几乎浮现在每个人的脸上。“上一次像现在这样对一件事充满想象,还是刚接触到因特网的时候。”34岁的张航咧着嘴,不停地说着他对区块链社会的终极理想。
来源:南风窗
- 免责声明
- 世链财经作为开放的信息发布平台,所有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世链财经无关。如文章、图片、音频或视频出现侵权、违规及其他不当言论,请提供相关材料,发送到:2785592653@qq.com。
- 风险提示:本站所提供的资讯不代表任何投资暗示。投资有风险,入市须谨慎。
- 世链粉丝群:提供最新热点新闻,空投糖果、红包等福利,微信:juu36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