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要闻速览|2022年全国将新筹建240万套保障性租赁住房
路安  

要闻速览|2022年全国将新筹建240万套保障性租赁住房

摘要: 2月24日,财政部发布《2021年中国财政政策执行情况报告》称,2022年,积极推出有利于经济稳定的政策,政策发力适当靠前。

  国内要闻

  1. 财政部:今年积极财政政策要重点做好六方面工作

  2月24日,财政部发布《2021年中国财政政策执行情况报告》称,2022年,积极推出有利于经济稳定的政策,政策发力适当靠前。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提升效能,更加注重精准、可持续,重点做好六个方面工作:

  一是实施更大力度减税降费,增强市场主体活力。围绕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和制造业等重点行业,坚持以阶段性政策为主,与制度性措施相结合,兼顾财政承受能力和助企需要,实施更大力度的减税降费。同时,落实落细已经出台的各项减税、缓税和降费政策,在做好政策效果评估的基础上,研究出台部分惠企政策到期后的接续政策。

  二是保持适当支出强度,提高支出精准度。财政赤字保持在合理水平,扩大财政支出规模。大力优化支出结构,重点支持科技攻关、生态环保、基本民生、区域重大战略、现代农业和国家“十四五”规划重大项目。完善财政资金直达机制,加强分配方案备案审核,健全直达资金监控体系,促进财政资金规范高效安全使用。

  三是合理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支持重点项目建设。按照保持政府总体杠杆率基本稳定的原则,确定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规模。优化债券使用方向,不撒“胡椒面”,重点支持在建项目后续融资。按照“资金跟着项目走”的原则,做深做细项目储备,合理加快使用进度,确保债券资金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更好发挥对投资的拉动作用。

  四是加大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兜牢基层“三保”底线。较大幅度增加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特别是一般性转移支付规模,向困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倾斜,着力强化财力薄弱地区的资金保障。推动健全省以下财政体制,加大财力下沉力度,确保兜住“三保”底线。加快缩小区域间人均支出差距,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五是坚持党政机关过紧日子,节俭办一切事业。继续压减非重点、非刚性支出,从严控制一般性支出,强化“三公”经费预算管理,努力降低行政运行成本。加强对过紧日子落实情况的评估,严把支出关口。中央财政带头,地方财政也要从严从紧,把更多的财政资源腾出来,用于改善基本民生和支持市场主体发展。

  六是严肃财经纪律,整饬财经秩序。对财经纪律始终保持敬畏,严格执行各项财经法规和管理制度,一切按照制度和规矩办事,坚决维护制度的严肃性。切实加强财政管理,规范收支行为,严控楼堂馆所建设,严禁搞政绩工程、形象工程。对国家统一的财税政策,不折不扣执行到位,确保政令畅通、落地见效。对任何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都要敢抓敢管,让财经纪律成为不可触碰的“高压线”。(证券日报网)

  2. 最高法修改非法集资刑事司法解释完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集资诈骗罪定罪处罚标准

  2月24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关于修改〈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非法集资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决定》,对原司法解释中有关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集资诈骗罪的定罪处罚标准进行修改完善,明确相关法律适用问题,更好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依法惩治非法集资犯罪,维护国家金融安全和稳定。

  2021年3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十一)》正式施行,对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集资诈骗罪刑法条文作出重大修改,对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集资诈骗罪的定罪量刑产生重大影响。最高人民法院刑三庭负责人表示,结合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司法实践,《解释》迫切需要修改完善,并对有关定罪量刑标准进行适当调整,进一步明确有关法律适用争议问题。

  修改后《解释》保留认定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四个特征要件不变,即非法性、公开性、利诱性、社会性,结合司法新实践和犯罪新形式,增加网络借贷、虚拟币交易、融资租赁等新型非法吸收资金的行为方式,同时针对养老领域非法集资突出问题,增加“以提供‘养老服务’、投资‘养老项目’、销售‘老年产品’等方式非法吸收资金的”情形,为依法惩治P2P、虚拟币交易、养老领域等非法集资犯罪提供依据。

  修改后《解释》明确了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集资诈骗罪的定罪量刑标准,不再区分自然人犯罪和单位犯罪处罚标准,适当提高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入罪标准。同时明确了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积极退赃退赔情节的适用,在提起公诉前积极退赃退赔,减少损害结果发生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在提起公诉后退赃退赔的,可以作为量刑情节酌情考虑。单位犯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集资诈骗罪的,适用《解释》中自然人犯罪的定罪量刑标准,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定罪处罚。(证券日报网)

  3. 交通运输部今年将扩大交通运输有效投资重点实施12件民生实事

  2月24日交通运输部召开新闻发布会,交通运输部新闻发言人、政策研究室副主任舒驰表示,今年在扩大交通有效投资方面,将抓重点、补短板,谋划推进一批重大交通项目建设。今年我国经济保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稳投资将起到关键作用,舒驰表示,交通运输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积极谋划做好扩大交通运输有效投资,重点有以下方面。

  一是早谋划、早安排,出台政策性指导文件。2月11日,交通运输部印发了《关于扩大交通有效投资政策措施及任务分工方案》和《关于积极扩大交通运输有效投资的通知》两个文件,提出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举措,要求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加强组织实施,加快项目建设,努力实现“开门红”、“开局稳”。截至2月中旬,全国已复工高速公路项目443个、普通国道项目670个。河南、湖北、广东、海南所有续建项目实现复工;安徽、福建、江西、山东、重庆的高速公路续建项目也实现复工,进展总体好于预期。

  二是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抓好“十四五”规划实施。紧紧围绕《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和“十四五”系列规划确定的交通运输发展目标,细化分解年度建设任务,加强规划实施监管和动态监测分析。重点加快推进国家“十四五”规划确定的102项国家重大工程交通项目和“6轴7廊8通道”战略骨干通道项目建设。

  三是抓重点、补短板,谋划推进一批重大交通项目建设。围绕服务好国家重大战略,重点推进川藏铁路及配套公路建设,大力推进国家高速公路待贯通路段建设,打通国家高速公路网主线和省际衔接路段。加强国家高速公路繁忙通道扩容改造。加快沿边沿海公路工程建设。加快重大水运基础设施补短板力度,重点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平陆)运河工程、洋山港区小洋山北侧集装箱码头工程、宁波舟山国家大宗商品储运基地港航设施工程等前期工作和建设。

  四是稳在建、促新开,做好土地资金等政策要素保障。指导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落实好项目建设资金,加快推进项目前期工作,统筹要素资源,优先保障规划内项目建设需要,形成工作合力。定期开展跟踪调度,层层压实责任,督促加快推进在建工程,抓紧新开工一批成熟项目,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形成储备一批、开工一批、建设一批、竣工一批的良性循环。

  在交通运输更贴近民生方面,交通运输部办公厅副主任李洪斌介绍,今年将重点实施12件民生实事,包括:改造公路危旧桥梁6500座,提高公路桥梁安全耐久水平,保障人民群众安全便捷出行;实施农村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5万公里,提高农村公路安全保障水平;新增高速公路服务区货车停车位2万个,设置潮汐车位,夜间将部分小客车车位临时调整为货车车位;实现高速公路服务区无障碍设施全覆盖;推进跨省大件运输许可“掌上办”;推进内河重要干线水上服务区建设和服务功能提升;推行适老化交通出行服务;实施交通运输新业态平台企业抽成“阳光行动”;推进道路运输高频事项“跨省通办”服务提质增效;持续扩大道路运输电子证照应用服务范围;提升“司机之家”便民惠民服务水平;推进水运口岸船员换班通关便利化。(证券日报网)

  4.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22年全国将新筹集240万套保障性租赁住房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倪虹今天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2022年将继续大力增加保障性租赁住房的供给。从目前的统计看,全国将新筹集240万套,比去年有大幅度增长。

  倪虹表示,在人口流入较多的40个重点城市,2021年已经筹集了保障性租赁住房94.2万套,预计可以解决近300万新市民、青年人的住房困难,初步形成了多主体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的良好态势。现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企事业单位、园区企业、住房租赁企业等各方面主体参与的热情还是比较高。据统计,利用存量土地和房屋建设的保障性租赁住房达到了70%。(央视新闻)

  国际要闻

  1. 亚投行:2022年亚洲基础设施融资缺口将进一步扩大

  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简称亚投行)23日发布消息,2022年亚洲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的不均衡复苏将使基础设施融资缺口进一步扩大。对通货膨胀、疫情冲击和财政紧缩等方面的持续担忧正在抑制投资者对开发类项目的热情,使得政府为基础设施项目寻求融资的努力承压。然而,对于那些能够克服疫情造成的项目延误、并能够成功地将资本流向引入与《巴黎协定》目标保持一致的市场来说,2022年则充满机遇。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最新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认为,2022年全球经济状况与此前预期相比更加脆弱,并预测2022年亚洲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的经济增长速度将低于2021年,全球经济增长面临下行风险。发达经济体加息将导致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在资本流动、货币和财政状况及债务等方面面临风险。在政策层面,政府应考虑本国具体国情,包括经济复苏程度、潜在通胀压力和可用政策空间。

  亚投行认为,国际社会应继续在推动亚洲实现均衡和绿色复苏的努力中携手合作,促进经济协同发展。多边开发机构积极为疫情的防范与应对持续提供融资,助力经济复苏。亚投行于疫情初期设立了130亿美元的“新冠疫情危机恢复基金”,用以帮助成员缓解疫情对其公共卫生、经济和金融系统带来的冲击。此外,亚投行已于第六届理事会年会上宣布,到2023年7月,所有投资项目将实现与《巴黎协定》相关目标完全保持一致;预计到2030年,亚投行累计气候融资总额将超过500亿美元。(央视新闻)

  3. 俄罗斯卢布兑欧元和美元跌至历史低位

  当地时间2月24日,俄罗斯货币卢布兑欧元和美元已跌至历史低位。截至24日上午7时20分,卢布兑美元贬值8%,为1 美元兑87.55卢布;兑欧元贬值6.3%,为1欧元兑97.51卢布。在最低点时,1美元兑89.60卢布,1欧元兑99.99卢布,1英镑兑118.85卢布。

  土耳其里拉暴跌对美元汇率破14关口

  受俄罗斯对乌克兰开展军事行动影响,当地时间24日,土耳其里拉对美元汇率持续下跌至14以上。自去年下半年土耳其货币危机以来,土耳其政府连续数月抛售里拉,并出台新的金融替代方案以此来稳定汇率,力求将里拉对美元汇率保持在14以下。(央视新闻)

  4. 南非财长表示南非财政状况前景改善

  南非财政部长埃诺赫·戈东瓜纳23日在立法首都开普敦表示,南非财政状况前景有所改善,但仍面临显著风险。戈东瓜纳在议会作2022至2023财年(始于2022年4月)政府预算报告时说,南非正按计划降低财政不平衡,恢复公共财政状况。目前,南非债务负担仍十分沉重,新财年预算将降低财政赤字和稳定债务水平。他说,本财年预算赤字约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5.7%,预计2024至2025财年将下降至4.2%,债务水平也将稳定在GDP的75.1%,低于早前预期。

  他表示,全球和南非经济增速放缓、过度提高社会保障、公共事业工资压力以及国有企业陷入财务困境等因素或将对财政状况产生影响。

  预算报告显示,南非政府将2021年经济增速由此前预测的5.1%下调至4.8%,并预测2022年经济增长2.1%。

  预算报告还显示,新财年预算将支持国家经济重建和恢复计划,加速结构性改革,特别是在电力、铁路、港口和电信领域。(央视新闻)

(文章来源:证券日报之声)

免责声明
世链财经作为开放的信息发布平台,所有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世链财经无关。如文章、图片、音频或视频出现侵权、违规及其他不当言论,请提供相关材料,发送到:2785592653@qq.com。
风险提示:本站所提供的资讯不代表任何投资暗示。投资有风险,入市须谨慎。
世链粉丝群:提供最新热点新闻,空投糖果、红包等福利,微信:juu36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