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主任、中国证监会原主席、原银监会主席尚福林:全市场注册制改革需稳步推进经济稳增长关键要稳预期
尚福林表示,全市场注册制改革涉及面广、利益关系复杂,需要稳步推进,继续强化信披、完善市场发行定价、压实中介机构责任、培育合格机构投资者和依法从严监管;经济稳增长关键要稳预期,当前支撑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有利因素和条件仍然不少,我国经济基本面长期向好,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留有足够的政策空间和充足的政策工具储备;实现“双碳”目标,可以从完善金融支持政策、创新绿色金融服务产品和加强绿色低碳转型风险管理等三方面入手。
全市场注册制改革
条件正在逐步具备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促进资本市场平稳健康发展”。这预示着全面注册制改革正渐行渐近。
“注册制改革不仅是发行环节的改革,而是涉及资本市场全要素、全链条的改革,牵引着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开放。由于涉及面广、利益关系复杂,注册制改革必须稳步推进。”尚福林表示,2018年以来,全市场注册制改革的各项准备工作有序展开,科创板、创业板试点注册制相继成功落地,配套制度规则改革取得了重要阶段性成果。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的条件正在逐步具备。注册制改革的基本逻辑是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始终坚持市场化法治化方向,贯彻以信息披露为核心的理念,把选择权交给市场。为此,需要继续做好五方面工作:
一是强化信息披露。通过建立和完善相关制度规则并严格执行,从源头上提升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夯实信用基础。这是注册制改革的关键。
二是完善市场发行定价。关键是在真实准确完整的信息披露基础上,给予市场充分的定价自主权,建立市场化的股票发行询价制度,提高机构投资者询价质量,降低寻租空间,更有效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三是压实中介机构责任。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等各类中介机构要各司其职,构建以信息披露和市场化定价为基础的中介机构体系。压实中介机构核查验证和专业把关责任,把核准制下的监管部门把关作用内化为中介机构的主动行为。
四是培育合格机构投资者。我国资本市场中长期资金规模较小,定价能力不强,是造成市场波动大、换手率高的重要因素。要培育理性投资、价值投资、长期投资理念,为资本市场引入更多合格投资者和中长期资金。
五是坚持依法从严监管。推进注册制改革过程中,要统筹上市公司、中介机构、退市机制、多层次市场等一系列资本市场基础制度建设。应更加注重对资本的规范引导,严厉打击欺诈发行、财务造假等严重违法行为,防止资本无序扩张,促进各类资本规范健康发展,创造资本市场良好生态。
足够的政策空间和工具
支撑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工作要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面对新的下行压力,要把稳增长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谈及今年经济工作重点方向,尚福林表示,要继续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稳”的重点是要放在稳住经济运行,稳住宏观经济大盘,确保增长、就业、物价不出现大波动,金融不出现区域性系统性风险;“进”的重点是放在调整经济结构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确保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创新驱动发展,取得新成效。要处理好二者的辩证关系。
“稳增长关键要稳预期。”尚福林表示,支撑我国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有利因素和条件仍然不少,我国经济基本面依然长期向好,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留有足够的政策空间和充足的政策工具储备。
首先,稳预期要先稳宏观环境。在全球经济充满不确定性的大背景下,宏观稳定是最稀缺的资源。多采取有利于经济稳定的政策措施,加大跨周期和逆周期调节。在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货币政策的同时,加强与产业、环保等政策间统筹协调。做好政策出台前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评估,充分考虑政策衔接和叠加效应,让政策实施效果更加精准。
其次,稳预期关键是要稳市场主体预期。微观市场主体对宏观经济稳定具有基础性作用,关系民生、就业。继续加大对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科技创新企业等重点群体的支持,畅通财政、金融政策直达机制,实施减费降税,降低企业负担。加大对制造业纾困发展的支持力度,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企业科技创新,增强发展内生动力,夯实微观基础。同时,继续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保障公平竞争,提振市场信心。
最后,稳预期要依靠创新驱动。稳增长不能走依靠粗放式发展的老路,要围绕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谋篇布局。长远看,经济社会绿色转型和高质量发展将进一步有机融合,进而塑造我国参与国际竞争的新优势。同时,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加速迭代革新,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势必形成更多新的增长点、增长极。
但需要注意的是,我国金融风险防控形势依然严峻。例如,部分企业债务违约风险增加;许多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面临困难;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进一步显现;个别中小银行风险较为突出;银行不良贷款反弹压力增加等。
“这些都对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提出了更高要求。”尚福林表示,首先,要稳妥处置金融风险。抓住重点,分类施策、精准拆弹,妥善应对不良资产反弹。持续整治高风险业务,有序推进高风险机构处置,拆解高风险影子银行,严防资金“脱实向虚”。其次,要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改革推进金融机构自身化险,持续提升金融服务质效,增强微观主体活力。推动金融结构同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降低实体经济成本,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最后,要加强金融领域法治建设,完善长效机制。严厉打击违法违规金融活动,坚持金融业务持牌经营规则。改善地方信用环境和金融生态,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金融业可从三方面入手
助力实现“双碳”目标
2021年,金融业在支持绿色低碳产业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助力实现“双碳”目标上取得积极进展。
谈及金融如何进一步助力“双碳”目标,尚福林表示,“双碳”工作也是一项多重目标、多重约束下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要客观认识我国基本国情。与西方发达国家长达200年的工业化进程相比,我国传统产业占比仍比较高,能源结构中化石能源占比高,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时间更紧、难度更大。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调整,均离不开金融的强有力支持。而对金融而言,服务绿色发展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一是完善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金融支持政策。以支持实现“双碳”目标为导向,调整完善信贷政策和投资政策。进一步健全统计以及考核评价制度,对支持绿色、低碳、循环经济的金融活动开展有效激励。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碳减排项目的支持,推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
二是创新绿色金融服务产品。加强碳市场建设,拓展金融创新领域,推动碳排放权交易不断扩容提质。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发行碳中和债等绿色债券,通过资本市场进行融资和再融资。探索以环境权益为内容的抵质押方式。拓展绿色保险覆盖面,发展绿色信托、绿色投资,满足与绿色低碳技术、绿色生产和绿色消费相关的投融资需求,提升绿色金融服务能力。
三是加强绿色低碳转型风险管理。将气候和环境因素纳入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前瞻研判传统能源和高碳行业的潜在经营风险,将碳表现、碳定价纳入授信管理流程,严把新上项目的碳排放关。运用金融科技手段提升对气候和环境风险的管理能力,积极探索环境和气候风险管理工具和方法,开展情景分析和压力测试,评估碳减排和环保政策形成的风险敞口。
- 免责声明
- 世链财经作为开放的信息发布平台,所有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世链财经无关。如文章、图片、音频或视频出现侵权、违规及其他不当言论,请提供相关材料,发送到:2785592653@qq.com。
- 风险提示:本站所提供的资讯不代表任何投资暗示。投资有风险,入市须谨慎。
- 世链粉丝群:提供最新热点新闻,空投糖果、红包等福利,微信:juu36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