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日均销售500美金复盘TK新人40天直播带货心得
路安  

日均销售500美金复盘TK新人40天直播带货心得

摘要:今天分享红の零的实操干货。作为入局TK赛道40天的新人,短期内就做到日均销售500美金,他在运营+选品+内容方面的经历和思考,对于很多新人非常有帮助。前言2022年和人合伙做跨境电商,做英区市场的水晶珠宝类目,自己做主播。运营40天,最高单日销售额700—800美金,差不多两个人的团队可以达到日均5

今天分享红の零的实操干货。

作为入局TK赛道40天的新人,短期内就做到日均销售500美金,他在运营+选品+内容方面的经历和思考,对于很多新人非常有帮助。

前言

2022年和人合伙做跨境电商,做英区市场的水晶珠宝类目,自己做主播。

运营40天,最高单日销售额700—800美金,差不多两个人的团队可以达到日均500美金出单。

当然中间也走了不少弯路,也总结了一些经验想法,个人经验有限,才疏学浅,抛砖引玉。

以下为复盘文章思维导图:

01

运营篇

论平台矩阵打法与多平台运营策略

第一部分,论内容表现方式与平台算法逻辑

首先无论国内还是国外,内容的表现方式有:

1,文章;

2,图文;

3,长视频;

4,短视频;

5,直播等等。

算法是一个很复杂的概念,这里我们以社媒平台为例,化繁为简,算法可以分为两类:

1,以内容为主的去中心化算法(不依赖好友粉丝,只要你的内容优质就可以获得高曝光),如:抖音。

2,以好友粉丝为主的中心化算法(依赖好友粉丝,曝光主要来粉丝或好友),

如早期的微信、QQ,目前可以称之为中心化算法的只能说是WhatsApp,或者message短信等了。

综上所述,大家可以看出来,这个时代大趋势是内容为王,去中心化算法优于中心化算法,但是后者也有存在的必要。

那么与其说走付费流量倒不如说专心做内容,走自然流量。

第二部分,论平台矩阵打法的原理与操作

目前TK依旧处于红利期,可以利用TK作为主战场,但是大家不要陷入思维定势。

早期都说要走账号矩阵,批量起号,虽然只要二手苹果机,但是请把大写的穷打在评论区。

据说工作室走账号矩阵策略都搞程序脚本,准备一个架子,100个手机,我只能说,牛逼。

但是如果走平台矩阵策略就不需要太多的手机,就是手机下载多个平台APP而已。

首先TK平台月活,使用时长多,但不意味着你在该平台做就有优势,如果自己不擅长拍短视频,做一个短视频发到TK才500曝光,连初级流量池都过不了。

这个时候就需要反思,是视频内容不好,还是自己不擅长这个领域,如果擅长摄影拍照或者写文案有优势,可以去图文内容为主的平台。

但前提条件是,该平台不以粉丝好友数量为主,而是以内容为主的去中心化算法平台。

分析自己的优势与劣势,选择合适自己的平台即可。

TK的潜力大家有目共睹,选择TK作为主战场,其他的平台为辅助也没有问题。

上文提到平台矩阵打法,主要是我在国内抖音无意间刷到一个账号。

高手在民间,那人太狠了,虽然抖音号粉丝曝光量粉丝不高,但是他走的就是多平台运营,主做国内市场,近期也开始布局海外市场,走平台矩阵玩法。

其实很简单,他以知乎作为主战场,微博,B站,抖音,知乎,小红书等,凡是以内容为主的去中心化算法平台都用上,然后全部引流到私域流量。

虽然只有500—600人左右,但转化率极高,复购率几乎近百分之百,所以说,不花钱,不投广告,专心做内容,就可以得到很多的回报。

PS:水晶珠宝类目常规复购率在30—40%左右,但是他的运营模式下,私域接近百分之百的复购率真是让人瞠目结舌。

第三部分,平台矩阵打法运营策略的潜力分析

这个部分仅代表个人看法与观点,欢迎大家一起讨论。

兵法有云: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首先meta公司万万没有想到半路杀出个程咬金(不对,是字节跳动的TK),在那个时候,无论是我自己做还是嘉伟老师的提及,作为老牌社媒的meta公司,在算法上居然可以说被字节跳动的TK碾压。

不得不说中国的互联网公司牛逼,但是我们站在TK字节跳动公司的立场来分析一下:

首先,字节跳动的TK有以下优劣势:

优势:

极强的大数据技术与推荐算法,月活,下载量,电商数据,实打实的强;

劣势:中国公司在本土化进程上困难重重,用户数据积累不够,需要人工智能进行学习,存在时间较长的冷启动。

其次meta的FB:

优势:

老牌社交媒体,背后预计有支持,本土化程度高,积累了非常强大的用户基础数据,流量更精准,冷启动时间较短。

劣势:

算法居然赶不上TK,用户量慢慢的被TK抢走。

承接第一部分的内容,短视频只是一个内容的表达方式,从新闻看出,FB的reel包括ins的reel功能推出时间晚。

而且即使没有TK,短视频的内容表达方式已经在国内玩烂了,不得不说,这一步棋,FB没有算准,慢了一步;

同时相对于TK,FB目前面临用户流失,商家流失的问题。

那么综上所述,字节跳动公司的TK与meta公司的FB,两者各有千秋,即:

再高超的算法也需要大量的用户基础数据作为支持;

再多的用户基础数据也需要一个强有力的算法。

这是字节跳动公司的TK,与老牌社媒平台meta公司的FB的本质区别。

虽然我站在用户的角度体验FB的reel,那算法是真的辣鸡,但是作为老牌的公司meta也不是吃素的,势必会和字节跳动的TK展开一场高手之间的较量。

从新闻看出,meta推出reel,是已经把TK作为一个竞争对手的,那么这对于我们有什么好处呢?

有句俗话说得好: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这里的鹬蚌就是字节跳动和meta,而渔翁恰恰是是我们。

其实很简单的道理,META为了从字节跳动那边抢用户还有投放付费流量的商家,势必会和字节展开竞争,甚至是开展价格战,比如为了扶持reel,也相应开设类似于TK创造者基金那样的扶持,那么对于我们这些人来说就是天大的好事。

目前关于meta公司FB的reel我还是持观望态度,如果后期reel有潜力可以去那边,但不管怎么运营,平台矩阵策略,都是TK,FB,INS,包括youtube,reddit等都要做的,只是建议大家可以提前布局,起一个号养着。

所谓坐山观虎斗,静观其变,哪个平台流量大,扶持多,就重点把重心放到那个平台,反之同理。

以上主要以TK和FB,字节跳动公司与meta公司为例,平台矩阵策略,多平台运营玩法,还可以把其他平台用上比如:

后起之秀Pinterest, 欧美版知乎quraro 欧美版贴吧reddit 欧美版微博Twitter 欧美版B站youtube 其他等等。

无非就类似于账号矩阵玩法,说白了一个手机一堆APP,没事发个帖子,图片,文章,短视频等等,至少不用准备太多的苹果机,几个就行然后一堆平台发布内容,也够忙了。

而且无论如何运营,都是需要将流量导入独立站或者私域流量进行转化成交。

第四部分,个人杂谈

有人或许问我是学英语专业的?亦或者是经济管理市场营销专业的?

其实都不是,我是理工科出生,学的是化学工程,但是不妨碍去看一些经济学方面的书,毕业四年了,前三年,呆过工厂,呆过实验室,去过德企,去过日企,也去过民企。

调不完的工艺参数,做不完的实验,第四年,开始回到家乡,搞跨境电商,一开始给人打工当英语主播,后来单干当走播,再到现在合伙做TK直播带货,被市场教育过,毒打过,也沉淀了一些个人经验和运营心得。

流量在哪里,生意就在哪里,以TK为例,TK的本质是流量平台,而流量的本质是内容,那么俗话说:三分靠运营,七分靠选品。

这里可以可以再把这个概念升级一下:三分靠运营,三分靠选品,三分靠内容,剩下一分靠运气。

生意真的有那么好做吗?大家说的选品究竟应该怎么做?为什么有的人可以爆单?平台上卖的火的就是“爆品”吗?

下面继续和大家分享第二个章节【选品篇】~

02

选品篇

“爆品”的真相,

论Michael porter商业竞争策略原理

与Chris Anderson长尾需求理论在实际过程中的应用

在上一篇,给大家分享了运营篇的思路与策略,然后凭借自己的理解把俗话说的:三分靠运营,七分靠选品的概念升级了一下,既:三分靠运营,三分靠选品,三分靠内容,一分靠运气。

那么本篇就结合自己的实操经验,聊聊如何做选品。

首先,【选品篇】的核心在于Michael porter和Chris Anderson两位重量级大佬的战略思想和战术思维。

第一部分,Michael porter商业竞争策略原理概述

这里不了解的朋友,可以先自己百度关键词Michael porter,这位是哈佛大学商学院教授,真大佬ORZ。

核心内容分为三个方面:

1,成本优势战略;

2,差异化战略;

3,专一化战略。

有兴趣可以查找,或者买他的书详细学习看一下。

第二部分,Chris Anderson长尾需求理论概述

这位是《连线》杂志主编,又一位大佬级别的人物主要内容为:长尾需求理论。

核心理念:随着科技的进步,互联网的发展,未来的真正的市场在于长尾需求的尾部,既:小众市场。

第三部分,论如何在“红海”市场与对手竞争

Michael porter商业竞争战略原理与Chris Anderson长尾需求理论的应用,以自己40天TK直播带货实操经验为例。

5月,嘉伟老师邀请Tichoo数据做了选品的公开课,我们从数据中看到了美妆,数码,3C等类目很火,并且呈现上升趋势,机会潜力巨大,而且TK也处于流量红利期。

那么我是做水晶珠宝类目,很简单,你会看数据,我也会看数据,你的对标账号,竞争对手也会看数据,而且即使不看数据大家也能感觉到什么东西卖的火?

水晶球,水晶塔,这类品卖的火,而且正因为,很多人都在跟卖。而且最近刮起了一股歪风,很多直播间打出了挖一勺的玩法。

但不管怎么折腾,挖一勺以水晶球,水晶塔,水晶碎石为主,客单价很低。

所以此时,一些商家采用成本优势策略,既:减少运营成本,寻找优质的工厂合作,降低成本,既:成本优势策略。

那么后面大家都知道了,都在搞了,怎么办,此时价格战开始打响。这种成本优势策略,初期好用,后面就不好使了。

当大家都在打价格战,而且普遍玩一勺(这个不管怎么弄,一勺的品,换汤不换药,就是那些品)。

那么开始走第二个策略,差异化策略,开始卖水晶项链,首饰等,并且专一的卖水晶首饰这一块,既差异化策略和专一化策略。

并起到了一定的效果等等,后来因为一些政策原因,一波封号潮,限流等等,大家都不好做,这个不多说了。

第四部分,论“爆品”的真相,长尾需求理论的应用

这一部分会更多结合自己的实操经验来说明,之前的合伙人是一家线下实体店的老板,我和她合作,自己担任直播带货主播。

PS:水晶类目非标品太多,品种太多,比较适合通过直播带货形式去卖,如果挂小店,那么至少一千张图起步,一物一图,效率太低,小黄车链接以万能链接为主。

首先我们开始做的时候,也是模仿同行,去做这个一勺的套路,但是出单量很少,有的时候还不出单,喝西北风。

后来我观察实体店铺的品类,于是开始观察同行直播间的选品,于是在直播间布置上花了功夫,摆上一堆别人家没有卖的品。

没想到,稀里糊涂的,紫晶簇,和镀彩水晶片一下子火了。

你自己压根不需要和客户做互动和展示产品,客户最多问一句:我应该点哪一个链接去下单?

因为水晶类目高SKU的特点,再加上我们观察同行账号发现,大家几乎清一色的搞一勺,一勺不是碎石,就是小号水晶球,水晶塔,而且不少人开始打价格战。

问题是,水晶类目紫晶簇这个品,也谈不上独特稀有,照样是一个烂大街的货,问题是没有对手去做,当时卖了不少,最高一天出单近800刀。

然后接着,发现紫晶簇卖不动了,后来开始卖雕刻件,中间意外的发现中国风雕刻件卖的特别好,金蟾,四圣兽龙塔,如意,聚宝盆雕刻件卖的很火,中间也出了一些晶洞玛瑙雕刻件以及石膏石浮雕,这个在群里和大家分享过,不多做概述。

后来,不知道哪个“小天才”发明了滚筒式抛光机的套路,直接把直播间拉到万人在线(好吧我只能说老外没见过世面(=_=)),把自己的流量稀释掉。

我们也模仿过,发现就是一帮看热闹的,在线人数多,但是转化率极低。

然后看了一圈,不少同行开始玩这个滚筒式抛光机的套路,我只能说,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这波操作,谁赚了?机械厂老板赚了。

第五部分,关于选品策略与竞争策略的分析与概述

首先很简单的道理我们来用两种思维方式去分析,这里不啰嗦其他的,请诸位自行思考。

正向思维:

1,数据显示水晶球,水晶塔卖的火,所以说我也去卖。

但是正因为大家知道水晶球,水晶塔卖的火所以说然后市场进入恶性竞争,价格战开始,很多人赔本赚吆喝,当资金紧张,只能宣布失败。

逆向思维:

2,数据显示水晶球,水晶塔卖的火,大家都知道卖的火,所以说我不去卖。

水晶品类高SKU,卖别的品,然后市场上没有人和我竞争,或者竞争小,我甚至可以提高价格去卖。

那么就是选品策略,和竞争策略的选择与实践。

第六部分,小结

首先做生意不要思维定势,不要思维定势,不要思维定势,重要的事说三遍。

要用第一性原理去看待事物的本质。

那么关于选品策略,我自己其实也没有什么好的方法,我自己经验有限,说白了就是无脑在直播间的货架上更新新货,每天从仓库去选品。

我自己用通俗易懂的话来说就是:

1,别人卖什么,我就卖什么VS别人卖什么,我就偏偏不卖什么。

2,别人怎么干,我就怎么干,照抄同行VS别人怎么干,我就偏偏不这样干,走差异化策略。

那么我们透过现象看本质,这里不管你采用那种策略,核心的关键点就是:

1,对该类目,市场的洞察力,不存在一招鲜吃遍天。及时改变,调整策略;

2,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分析自己的优势劣势,与竞争对手的优势劣势,小直播间也可以秒杀,大直播间;

3,近乎完美的供应链体系,作为土生土长的本地人,只要卖水晶,货不是问题,工厂,店铺到处都是,问题在于客户喜欢什么,想要什么。

PS:这里提醒一下,要不断和客户进行沟通,我们有一个劣势,就是我们经常会用中国人的思维去理解外国人,和客户交流,闲聊,挖掘客户的潜在需求与痛点做好选品。

当客户的需求没有被满足,这意味着巨大的商机。

【选品篇】的最后,还是那句话,要理性,生意没有那么好做的。

大家可以在自己的家乡,周边地区,去考察,然后分析自己的优势和劣势,看看有没有什么特色产业具备供应链优势。

选择做什么类目,走哪一个选品策略,大家都要理性分析对待。

03

内容篇

8年外网冲浪经验杂谈分享现身说法,

论外国人的思维方式与Z时代年轻人心理特征

第一部分:论外国人思维方式差异性

额,这一部分写起来会比较抽象,而且是自己的经验之谈,中间我会结合自己实操经验来去解释,大家见谅。

英国作家乔治.奥威尔通过自己所著的反乌托邦小说《1984》提出了一个观点:语言对人思想塑造的重要性。

中文和英文对应两种语言,其实更是对应了两种思维方式的差异。

之前在TK上面教老外学中文很火,但老外想学好中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比如经典的:小意思,意思意思,你这个人真有意思。

再或者两个中国人交流,张三:看我眼神,你懂的。李四:哦,我明白了,原来是这样。

一句你懂的,对外国人来说信息量是多么的爆炸。

当然中文理解起来要涉及到文化,上下文意思,但相对比英文,英文其实是可以相对描述比较准确的意思。

同理观察可以发现,在交流过程中,外国人会倾向于更多的表情表达和肢体语言表达等。

当然这里不是说贬低中文太抽象等等,只能说各有千秋,文化差异罢了。

当然这里提到语言文字的差异性,是为了引出下面自己提出的观点既:外国人相对于中国人,其实很单纯,不会有更多的心机(欧美政客除外),无论在TK直播带货,还是早期自己做INS和FB带货也是一样。

对于欧美客户,他们进入你的直播间,有一个倾向性,既一个产品喜欢了想要了,就评论区:claim或者sold,不喜欢就:pass,如果想考虑一下,就打上:I will think about it.如果直接点击小黄车链接购买,直接一句:paid。

很简单,很直接的一种方式。

我之前做INS直播带货5月,积累了一些客户,也做过用户调研,样本有限,但是参考价值还是非常高的,等以后积累更多的客户,我还会坚持下去。

PS:以下用户特征仅供参考,客户样本主要来自水晶类目,而且该类目具备高SKU的特点,其他类目谨慎参考。

那么好了,直接上调查结果。

1,客户消费动机调查

当时的问题主标题:what do you think when you buy crystal?选项以always usually sometimes seldom never为选项,always选项得分最高,never选项得分最低,以此类推。

以水晶类目为主去做调查,客户消费动机主要为:发现,明确需求,商家推荐,商家推荐未知水晶品种自己先买一个去尝试。

那么这个问卷,和一些人交流,他们认为,消费者动机主要来自于商家推荐,即主播的话术。

那么真实的结果发现其实不然,从选项得分来说动机从大到小依次排序为:发现>明确需求>商家推荐>未知品种尝试。

这个结果很有意思,主要动机来自于发现。

而且即使是未知品种加上商家推荐这个选项中,没有一个人选择never选项,主要集中在usually和sometimes的选项。

2,客户弃单动机调查

记得当时自己的问题是这样的what is the main reason cause you cancel the invoice and don't pay the money?

选项设置

1,一不小心买了太多了,要没钱了。

2,单纯的不需要了。

3,在别人家看到更好,价格更便宜的。

4,我是个好客户,只要我想要,就不会弃单。

一开始我思考,也许3号选项会多一点。其实最终结果确是,4号选项有一个客户选择了,其他的都是1号选项,就是很简单,一不小心买了很多,没钱了,就弃单了。

这个结果以自己经验来看,B端客户倾向于各种比价,C端客户会更果断干脆。

新客户因为存在信任度原因会犹豫而弃单,如果直播间有一个老客户来一个神助攻,新客户也会迅速下单。

以上内容泛指亚太地区客户除外,一个个贼精,新加坡,港澳台客户都听懂中文,你说悄悄话都知道。

当然我是本着诚信经营的原则,早期水晶类目jia货,忽悠,乱像层出不穷都存在,只能说市场都要被同行玩坏了。

那么承接以上内容,如果以欧美市场为主,那么客户消费动机主要来自于发现,弃单动机来自于没钱了,这个和外国人有着超前消费的习惯有关。

欧美客户其实很直接很单纯,当然如果商家要耍小聪明,外国人时间长了也都明白其中的套路了。

大家还是诚信经营,与客户建立信任才是做生意的根本,才是长远的策略。

第二部分,论歪果仁思维方式差异与直播带货方法策略分析

这个部分为经验之谈,欢迎讨论交流。

1,客户为什么停留在你的直播间?

直播带货三要素,人货场。这里个人猜想,主要因素从高到底排序为:场>货>人。

既客户进入直播间,是否选择停留在于进入直播间的第一视觉感官。因为这个是最直接的,而不是大家常说的主播。

2,客户为什么购买你的产品?

因为他看到了,喜欢,就购买了,承接第一部分的主要购买动机,发现机制,其次是明确需求机制。而不是主播话术的“忽悠”。

3,什么是高效的话术引导?

和中国直播带货方式不同,什么秒杀,活动,抽奖等等,这个可以有,但是其实讲真这个在国内直播带货很常见,但是老外讲真不是太吃这个套路。

自己经验来看,正确的引导话术就是不引导。和客户闲聊,开玩笑,展示产品的话术应该是推荐种草,而不是逼单。

既:你是在向客户推荐产品而不是一副强买强卖的话术。

4,案例拆解,直播带货的最高境界就是不带货

当看到这个标题,大家会奇怪,直播带货不就是带货吗?

其实不然,这个是我在观察很多国人带货水晶类目,以及外国本土品牌店直播带货后发现的一种很高明的方法。

不带货的直播带货可以比直播带货带出更多的货,为什么这么说呢?

承接【运营篇】的内容,直播只是一种内容的表现形式。

首先外国人讲真他们不喜欢硬性推销,直播带货传统的套路,无论你怎么做出发点都是想把产品推销出去.

以水晶类目为例,外国本土品牌店的套路是,以crystal healing为主题,在场景布置,话术上,甚至是直播自带的BGM上,都完全符合该主题。

因为理想状态下,传统直播带货模式,客户进来,下单后,然后呢?客户凭什么在你的直播间呆着呢?靠着抽奖秒杀?

但是这种新型不带货式直播带货,主播向客户展示水晶的品种,文化背景,如何选购水晶,如何保养水晶,这些内容,客户有动机去呆在直播间一直看着学习。

以我个人感受来看,外国主播把crystal healing这个主题发挥到极致,即使是我不想买,我呆在直播间和主播互动,闲聊,也是一件很享受的事情。

同时直播推流机制,也有一个指标,用户停留时间。

那么我们传统留人技巧有一个限时抽奖,我只能说,看情况了,有的客户吃这套,有的客户不吃这套。

这里主播只要在话术中加上简单的一句话,如果有喜欢查看链接的产品,喜欢就下单,只要简单引导一句话即可。

给客户都感觉就是主播没有进行硬性推销,而是以一个朋友的口吻拉进和客户的关系,让客户心甘情愿的购买。

那么综上所述:欧美客户的思维方式很简单没有像国内市场那样弯弯绕绕的。

1,主要购买动机来自于发现,其次是明确需求。

2,主要弃单动机来自于没钱了,和他们超前消费的习惯有关。

3,以朋友推荐种草的方式去给客户展示产品和推荐,胜过强买强卖。

4,直播内容不要以硬性推销,而是软性推销。

以自己为例,曾经我展示中国风水晶雕刻件,我的话术并不是硬性向客户推荐,而是类似于讲故事说书一样,向客户介绍产品的寓意和文化背景,那一天直播中鬼工球雕刻件,直接卖光。

PS:好吧,没有想到外国人对中国风产品如此喜欢,反正价格不贵,可以接受,那天有点后悔陷入思维定势以为老外不喜欢中国风,只能说,老外购物会倾向于发现,即使是自己不了解的也会倾向于买一个去尝试,鬼工球雕刻件存货不多了,有点小后悔

5,不带货的直播带货可以带更多的货原理。

就是直播内容上更加的丰富和多元化,通过优化直播内容,拉高客户停留时长,从而让系统给予更多的流量,从而带更多的货。

第三部分,论内容与网感以及Z时代年轻人思维方式

承接【运营篇】的内容,直播只是一种内容的表现方式,同理,内容的表现方式还有文字,图文,短视频等。

那么以国内社媒平台为例,要做年轻人喜欢的内容,而不是自己喜欢的内容。

这里拆解一个最典型的案例,感谢中国联通(作为一个资深LSP,我都想办联通业务了)。

其实很简单,通讯服务是一个大众化的服务产品。

常规的短视频内容,展示通讯业务没意义,后来一个客服小姐姐跳舞,火爆全网,然后中国联通,一发不可收拾,进军鬼畜,舞蹈,音乐,成为了一个火出圈的现象级蓝V账号。

反观其他竞争对手,移动,电信,简直是秒杀,而且利用网络梗文化的病毒式传播,感谢中国联通火爆全网。

更有甚者对联一副:谨防移动支付陷阱,小心电信网络诈骗。横批:感谢中国联通。

该一系列操作给中国联通的业务带来客观的业务增长。同理B站徐工集团账号,一个大型工程机器利用剪辑卡点的方式展现小鸡恰恰舞更是冲上B站热搜。

那么这里不多叙述,创作年轻人喜欢的内容,通过另一个方式展现,俗称的“整活”。这个也是大家在运营TK这样一个年轻化平台所需要的思维方式。

那么以自己为例:自己参考kahabylame的视频套路和经典的infinity challenge方式,还有TK上经典的show you art work 的内容去结合产品“整活”,TK短视频等播放量有着明显的增长。

那么如何创作年轻人喜欢的内容,去吸引流量,就是利用“整活”的思维方式去创作,去剪辑。

第四部分,8年外网冲浪经验分享

这个部分简单说说就算了,自己其实是一个“资深”二次元势力,说多了,怕社死,早期玩外国社媒,就是和老外在KIK的public group的二次元板块,还有reddit的二次元板块和老外切磋“车技”,以国内社媒为例,要想抓住年轻人Z时代群体,就要熟知“梗文化”。

同理,在外国那边就是可以理解为“meme”文化,无论做什么类目,产品,将自己的产品内容和“meme”文化结合,可以获得很高的流量,“meme”文化可以理解为,外国那边的表情包梗文化。

第五部分,论电商模式发展与Z时代客户心理分析

以国内社媒电商为例,现在电商可以进入一个万物皆可搞社媒的套路了,大家也听过很多概念,“人找货”“货找人”“千人千面”“兴趣电商”“社媒营销”等等。

那么来拆解一下其中的原理。

首先这里有一个很重要的前提条件随着科技的进步,社会的发展以及互联网的崛起。

产品的种类,SKU,各种新奇特的好物和创意高科技产品越来越多,那么以第二篇【选品篇】的Chris Anderson的长尾需求理论也提出了未来的商业在于小众市场。

很简单的道理,大环境就是产品的种类款式变多,以Z时代年轻人的追求与思想,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追求个性化是世界潮流(当然这里还有一个很悲催的事实就是,人口结构了,年轻人的绝对数量占比在变少)。

从电商模式的发展来看,明确需求(人找货),兴趣电商(货找人)。

那么在这里以我自身作为Z时代的一员,还有以一个用户的角度来反观TK,其实未来还有一个新的模式,叫做:未知电商。

PS:未知电商是我自己提出的一个大胆的猜想:需求电商,和兴趣电商的以及推荐算法的一个弊端就是信息茧房和审美疲劳,这是我以一个用户的角度分析得出的结论。

因为,我自己在刷TK,明明我没有这个标签,我刷到了一个和我完全不相关的类目视频,问题是我偏偏喜欢,然后系统会继续给我推送。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系统一直给我推荐我感兴趣的内容,很容易陷入审美疲劳,年轻人的特点,个性化,勇于尝试和探索,喜欢新奇特的特点,既:TK的推荐算法里面,除了推荐兴趣标签内容里面,其实还加入了一点点的随机算法推荐。

而且,年轻人群体越来越追求个性化的内容和新奇特的内容,与其说“千人千面”算法,倒不如说“一人千面”的算法。

这个无论是我自己还是我身边的年轻人群体,都会给我这样的感觉,既如果要给一个Z时代年轻人打上兴趣标签的话,那无疑,标签太多了。

那么这个可以给大家作为参考,在选品运营方面可以下功夫,甚至可以参考好物类目的运营策略,走:新奇特的策略从而更好的抓住Z时代年轻人群体。

而且,新的内容,不是说新出来的内容,对于用户来说,我没有见过的内容就是新的内容,和时间纬度无关。

即使是传统文化的内容,只要用户没有见过,那么就是新鲜的内容。在内容创作上,利用“整活”思维,哪怕是传统文化内容,年轻人依旧会喜欢。

04

小结

万物皆可出海,万物皆可走社媒营销。

未来永远属于年轻人,年轻人永远象征着未来与希望。TK用户群体偏向于年轻化,如何更好的抓住Z时代年轻人群体,需要大家不断的探索和尝试。

歪果仁的思维方式其实很简单,但是有的时候我们先入为主的用中国人思维去理解歪果仁,会陷入误区。

注:文/红の零,文章来源:TK增长会,本文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亿邦动力立场。

【版权提示】亿邦动力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run@ebrun.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Tags:
免责声明
世链财经作为开放的信息发布平台,所有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世链财经无关。如文章、图片、音频或视频出现侵权、违规及其他不当言论,请提供相关材料,发送到:2785592653@qq.com。
风险提示:本站所提供的资讯不代表任何投资暗示。投资有风险,入市须谨慎。
世链粉丝群:提供最新热点新闻,空投糖果、红包等福利,微信:juu36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