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热点新闻 > 冬奥期间虚拟数字人屡登场!商业化鸿沟仍待填补
科创板日报  

冬奥期间虚拟数字人屡登场!商业化鸿沟仍待填补

摘要:冬奥会举办期间,多款虚拟数字人亮相各大平台。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增了央视新闻AI手语虚拟主播,由百度智能云提供支持,可为听障用户提供24小时的手语服务,令其快捷地获取赛事资讯;由科大讯飞打造的央视主播王冰冰虚拟形象,在《冰冰带你说冬奥》专属H5中亮相。此外,腾讯3D手语数智人"聆语"也上线央视频,为冰雪赛事提供了手语翻译解说服务。

冬奥会举办期间,多款虚拟数字人亮相各大平台。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增了央视新闻AI手语虚拟主播,由百度智能云提供支持,可为听障用户提供24小时的手语服务,令其快捷地获取赛事资讯;由科大讯飞打造的央视主播王冰冰虚拟形象,在《冰冰带你说冬奥》专属H5中亮相。此外,腾讯3D手语数智人“聆语”也上线央视频,为冰雪赛事提供了手语翻译解说服务。

 

 

开源证券指出,举国关注冬奥会有望将虚拟人概念和全息、AR等技术进一步向公众普及,并助推虚拟人在各应用场景的商业化空间打开。

 

 

在采访中,多名业内人士告诉《科创板日报》记者,当前虚拟数字人的规模化产业落地瓶颈依然存在,如何打破技术与应用之间的巨大鸿沟,是影响未来发展的关键。

 

 

数字人的制作成本正在降低

 

 

虚拟数字人,并不是一个新名词。

 

 

早在1982年,日本以动画《超时空要塞》中角色林明美为基础包装了第一位虚拟歌姬,其专辑成功打入当时知名音乐排行榜。

 

 

2007年,日本克理普敦未来媒体公司推出了虚拟歌姬初音未来,一经推出后大受欢迎,可谓是虚拟偶像明星的鼻祖。

 

 

虽然历经多年发展,虚拟数字人一直未能实现规模化产业落地,主要原因在于数字人制作技术门槛高、周期长、成本高。打造一个高精度、高保真的非特异型虚拟人,动辄就需要百万甚至上千万的资金投入

 

 

不过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和深度学习算法的突破,数字人的制作成本和时间有望进一步下降。百度方面透露,此次央视新闻AI手语主播的研发工作,只用时不到2个月。百度集团副总裁吴甜做客央视《对话》节目时提到,未来虚拟人的生产周期有望缩短到小时级别,降低生产成本,并且用AI驱动生成内容

 

 

从虚拟主播到虚拟客服,数字人的应用前景广阔

 

 

根据《2020 年虚拟数字人发展白皮书》,虚拟数字人的产业链从上到下可以分为基础层、平台层和应用层,基础层为虚拟数字人提供基础软硬件支撑,硬件包括显示设备、光学器件、传感器、芯片等,基础软件包括建模软件、渲染引擎。

 

 

平台层包括软硬件系统、生产技术服务平台、AI 能力平台,为虚拟数字人的制作及开发提供技术能力。平台层汇聚的企业较多,腾讯、百度等均有提供相应数字人技术服务平台。

 

 

应用层是指虚拟数字人技术结合实际应用场景领域,形成行业应用解决方案,赋能行业领域。按照应用场景或行业的不同,已经出现了娱乐型数字人(如虚拟主播、 虚拟偶像)、教育型数字人(如虚拟教师)、助手型数字人 (如虚拟客服、虚拟导游、智能助手)、影视数字人(如替身演员或虚拟演员)等。不同外形、不同功能的虚拟数字人赋能影视、传媒、游戏、金融、文旅等领域,

 

 

民生证券通信行业首席分析师马天诣认为,虚拟人的类型大致可以分为三大类。

 

 

第一类是服务型虚拟人,比如这次冬奥会的AI手语主播。

 

 

“这类虚拟人属于功能性或服务型,比如进行天气预报的直播,手语翻译等等,其实是把一些重复性的工作交给虚拟人来做。这也会是最先落地的一类场景,这次冬奥会看到最明显。”

 

 

第二类属于自带流量的“虚拟偶像”。

 

 

“像蓝色光标发布的苏小妹,以及海外的初音未来,这些虚拟人类似于现在的偶像明星,虽然创造成本不是特别高,但是后续需要赋予其更多的情感和功能,比如录电影、唱歌等等吸引人的才艺。所以运营的成本非常高,要想把它打造成能拥有流量的明星,再形成转化,这个过程非常不容易,比复制真人还要困难。”

 

 

第三类是模拟真人。“这也是数字虚拟人经常有的一个场景,以虚拟人来替代真人的身份,比如说俞敏洪直播的时候,可以用虚拟数字人去代替他直播,这个运营成本也相对较高。”

 

 

马天诣还表示, “虚拟人的核心不一定完全落实到人。其反映的是人的功能属性,就是身份加资产的两者叠加。我们希望用虚拟身份来提高办公生活的效率。同时,因为政治、情感等各方面原因,我们也需要用虚拟身份来作为一个更好的表现方式,这是虚拟人目前能快速发展的最核心一点。”

 

 

如何逾越技术与落地之间的鸿沟

 

 

天风证券表示,虚拟人及数字人应用领域多元,主力文娱及服务行业。在画面呈现方式日渐成熟的基础下,叠加 5G、算力、AI 等技术能力的提升,其落地场景日渐丰富。如今不再限于传统文娱如影视、动画在人物建模、CG 等方面在虚拟形象塑造的应用,还在社交、游戏、办公等场景实现了真实人类虚拟化身的身份职能,并逐渐于直播电商、偶像造星、陪伴服务等 AI 虚拟数字人领域实现商业变现。

 

 

艾媒咨询创始人CEO张毅告诉《科创板日报》记者,虚拟数字人的应用前景非常广阔。“比如说应用在明星代言、直播带货,以及演唱会、商演、新闻主播等等,目前中国的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水平,应该说还是相当之高,为虚拟主播、虚拟偶像等带来巨大的成长空间。”

 

 

艾媒咨询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虚拟偶像核心市场规模为34.6亿元,预计2022年将达到120.8亿元;2020年虚拟偶像带动周边市场规模为645.6亿元,预计2022年为1866.1亿元。虚拟偶像在内容和周边产品产出方面有着较强的可塑性,能根据时代潮流发展不断开发新的爆点,因此行业增长的延续性较强,未来一段时间内都将保持稳定增长态势。

 

 

鲸平台智库专家、和君咨询合伙人王承志也较为看好虚拟人的发展。

 

 

“虚拟人严格意义上属于元宇宙范畴内的一个产业方向,是基础交互单元,也就是我们所常提及的数字形象。相应研究机构也曾对虚拟人整体市场做过规模预测,在2030年市场规模将达到2700亿元。”

 

 

虽然未来前景值得期待,但虚拟数字人发展所面临的挑战依然存在。

 

 

张毅指出,主要还在于技术和应用之间的巨大鸿沟。

 

 

“掌握技术的人,在应用能力这方面是非常大的弱项。而在应用端具有广阔需求的这些品牌企业,所拥有的技术开发能力或者支撑能力,总体来说还是比较弱的。所以二者之间能否有比较好的结合,也就是技术和应用之间的巨大鸿沟,还需要努力克服,才能加快产业的普及。”

 

 

王承志分析,从发展的挑战上来说,虚拟数字人最大的挑战依旧是在技术端,这也是这个赛道发展的核心驱动力

 

 

“比如CPU、GPU、人工智能、混合现实、图像处理等。直白来说,虚拟数字人的发展关键就在于虚拟、数字、人在三个关键词上。虚拟的形象如何与IP结合?数字技术如何使得人物形象呈现更清晰、更流畅、更直观?人物呈现在两者基础上,如何更生动?是这个赛道发展的关键。”

 

 

一位资深IT技术人员则透露,目前人工智能技术为虚拟数字人提供的交互能力,依然较为初级

 

 

“虚拟数字人的智能水平有限,只能对特定问题给出有效回答,能做的事情相对不多,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虚拟数字人的推广和应用。”

 

 

马天诣认为,相对而言,服务型虚拟人最为容易落地。而像第二类的虚拟偶像,则不只是由技术驱动。

 

 

“这是一个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早期投入会比较多,然后运营成本也比较高,但是收效可能是很细微的,甚至没有收益。那么,你愿不愿意承受这个投入,这特别是第二类的虚拟人会出现这个问题。”

 

来源:科创板日报  记者 黄心怡


免责声明
世链财经作为开放的信息发布平台,所有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世链财经无关。如文章、图片、音频或视频出现侵权、违规及其他不当言论,请提供相关材料,发送到:2785592653@qq.com。
风险提示:本站所提供的资讯不代表任何投资暗示。投资有风险,入市须谨慎。
世链粉丝群:提供最新热点新闻,空投糖果、红包等福利,微信:juu36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