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元宇宙 > 宇宙观二元论释义中国传统——我们是因为什么成为“中国人”的?
路安  

宇宙观二元论释义中国传统——我们是因为什么成为“中国人”的?

摘要:宇宙观二元论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传统,这些传统经历了几千年,一直到今天依然发挥着作用,使今天的中国人依然成为具有鲜明"中国"特征的、与其他民族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传统,这些传统经历了几千年,一直到今天依然发挥着作用,使今天的中国人依然成为具有鲜明“中国”特征的、与其他民族明显不同的人——中国人。

那么是哪些传统使中国人成为与众不同的中国人呢?即,我们是凭哪些独特的思维、行为方式——成为中国人的呢?我认为从大的方面可以归纳为“五道”和“两观”。“五道”:(1)“阴阳之道”,这是中国人的宇宙观;(2)“中庸之道”,这是中国人的思维方式;(3)“义利之道”,这是中国人的价值取向;(4)“礼仪之道”,这是中国人的交往之道;(5)“君子之道”,中国人的做人准则。“两观”:一是信仰的“天命观;二是“诗性的审美观。

正是由于这“五?二”七个方面的传统,才使我们每个中国人成为中国人的。

一、“阴阳之道”。中国人对宇宙的认知方式是很特别的,那就是来自《易经》的“道”。什么是“道”?《 易经?系辞上》:“一阴一阳之谓道。”就是说,整个宇宙是由分属阴阳的、两个相互联系的方面组成的。

别小看这个阴阳“二元”宇宙观,我们认为很简单和普通,而且习以为常,实际上整个世界只有中国主导的东方文化是这么认识的。 西方人的宇宙观是一元论的,从古希腊开始就认为宇宙是由不可再分的原子构成。古印度的宇宙观则是多元论,所谓的“三千大千世界”,这个多元世界中的“有情界”又分欲界、色界、无色界。古埃及也是多元论的宇宙观。

这么看我们就清楚了,只有中国人发现并用“阴阳”的二元论来描述世界,归纳世界,对宇宙进行了“格式化”。我们把“阴阳”变易的规律把握宇宙世界。主要是“阴阳”相互转化的规律,比如盛极则衰,否极泰来;“阴阳”相克相生的规律,比如“五行”讲的就是相克相生、对立统一;“阴阳”互补共存的规律,比如,男女,日月,虚实,这些概念,充满了阴阳互补共存的理念。实际上,一部中医理论的“四诊八钢”,就是阴阳二元宇宙观的具体运用。

中国人把“阴阳之道”的这些规律,当成宇宙世界最核心的规律。这个只有中国人,甚至任何一个普通的中国人,都能用“阴阳之道”把世界讲明白。中华文明圈之外的人,即使是理论家,也不是很清楚。西方人到了黑格尔那儿,才弄明白这一点,出现了艰深的“辩证法”,对中国人来说,那就是简单的常识。

二、“中庸之道”。中庸是中国人的思维方式。这个思想从源头看,来自道家的那个“阴阳”自然宇宙观。既然自然宇宙是“阴阳”变易的结果,那么这种变易就有一个相对最稳固的常态。我们看到的这个世界的相对稳定性,来自于“阴阳”的相互妥协的最佳状态,这个状态就是阴阳适度、不偏不倚的“中间”态,即“中庸”。

儒家从道家对自然规律的描述中获得了灵感,把自然的稳定秩序规律应用到了社会的秩序方面,提出了“用中”即后来的“中庸”理论,而且用这种理论完全排除了其他理论的地位。到了汉武帝时,随着儒家地位的上升,“中庸”的思想成为统治者的思想,逐步的成为中国人的普遍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的最大特点是追求“稳固”,“中庸”是把稳固放在第一的考量的;但问题是这个世界是动态的、变化的,稳固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任你如何“中庸”,矛盾到达一定程度终会打破这种“不偏不倚”的状态,向新的秩序演进。这就是中国人思维的局限。

“中庸之道”的确是中国的传统。和这种“中庸”的思维方式比,西方和佛教的思维正好各执两个极端。这个可以拿《礼记.曲礼上》的一段话做个简短分析。他说“傲不可长,欲不可纵,乐不可极,志不可满”。这是中国人的态度。西方人的态度是“傲可以长”,值得骄傲就骄傲,有什么不可以长?佛教的态度是“傲应当无”,人不能有“傲”;西方人的态度是“欲可以纵”,佛教的态度是“欲应当无”;西方人的态度是“乐可以极”,西方的极乐世界是追求啊,佛教的的态度是“乐本就无”;西方人的态度是“志应该满”,就是要踌躇满志,佛教的态度是“志应该消”。而我们中国人的“中庸”思维是傲、欲、乐、志,不能无也不能极,要取有无之间的最理想的中间状态,这就是中国人。

三、“义利之道”。这是中国人的价值取向,这个取向是中国人宇宙观、思维方式在价值选择上的具体落实。人是由“精神性”和“物质性”构成的高级动物。这就决定了他必定要平衡好“精神性”和“物质性”两方面的关系。一方面人都要追求物质利益;另一方面人又要坚持在社会中形成的精神价值或者说道德价值。这两者从理论上说是一致的,但在实践中又是矛盾的。

面对这种矛盾,中国人形成了自己的价值取向,这是一种“利”和“义”既注重兼顾、又有所取舍的价值取向。第一,这个取向追求“义”和“利”的高度统一,既获利,又符合“义”的标准。这就是孟子所说的“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这句话承认了“兼得”的合理性,也是“义利”统一的最理想的状态。第二,“二者不可得兼”时,舍生而取义者也。强调了“义”的最高的、第一位的标准。这个观点在“不义而且富贵,于我如浮云”这句话中得到了最标准的诠释。

以上总结矿币机中国人的“义利观”:(1)理论上“义”的价值是第一位的,它超过了“利”。(2)实践中最佳的结果是“利”、“生”与“义”的高度统一,即“兼得”。(3)当“二者不可得兼”时,舍“利”舍“生”,取的是“义”。“义”还是第一位的。这个价值取向,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是以现实主义的态度、护卫中国人精神追求的重要的、宝贵的传统。

四、“礼仪之道”。这是中国人典型的交往方式。我们号称是“礼仪之邦”,生活中大部分规范往往来自于道德要求的各种礼仪。

“礼”是内在的道德要求。这种要求因为是抽象的所以不好把握,也不好传习;因此先秦圣贤通过实践的积累和总结,把这些道德要求归结为一系列的“仪式”,使单纯抽象的“礼”成为可遵循、好把握、便于传习的“礼仪”。中国人就是把这些“礼仪”,当做比法律还重要的准则去执行的。

法律在中国人的心中并不是不重要。但在中国人的心目中,这两个方面在适用方面的意义是不一样的。(1)法律解决的主要是老百姓和政府之间的关系。当然它也解决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但不到极端特殊情况,一般情况下中国人不打官司,不依靠法律。法律对中国人来说,传统上就是调节个体的人与官府的关系。一般意义上,“犯法”代表的是触犯了“官府”。(2)礼仪管的是普遍的社会秩序,调节具体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主要是礼仪。所以“礼仪之道”是中国人最普遍、最核心的交往理念。

这个理念不仅塑造了中国人,而且影响了整个东方。尤其是现在的日本。

五、“君子之道”。在美国如果要问一个人,怎样才能证明一个人做人的成功?回答大体是这样几条:(1)是一个合格的公民,遵守法律,尽到一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包括服兵役。(2)对未知的世界或者领域有极大的创造力,有所发明。(3)在法律的框架内实现巨大的成功,或成为总统,或成为巨富等等。那么以同样的问题问中国人,做人的最基本、也是最高的标准是什么?回答肯定不必那么复杂,就是简单的两个字:君子。

是的。“君子”是中国人做人的一个不可替代的重要标准。它有时候和“小人”对应使用,指的是做人的最低标准;有时候单独使用,指的是做人的最高标准。很重要而且独特的是,当我们用“君子”评价一个人的时候,是对这个人最高的赞誉;但这种赞誉,和这个人几乎所有的物质性东西都没有关系,比如财富、地位。君子可以是有财富、有地位的人,比如“春秋五君子”;君子也可以是没有财富和地位的人,而且“君子安贫,达人知命”,“安贫”还是君子的重要品德。这说明,中国人做人的“君子”标准,是超越了财富和地位的,是一种人格的平等的标准。这个和其他民族的文化是不一样的。那么“君子”到底是怎样的人呢?我认为可以用“一个核心、五个特质”来界定。

一个核心是,君子是把精神性追求放在第一位的人。这个是核心。君子的价值观,就是绝对第一位的精神追求。他不会把财富和生命放在第一位,也不会考虑生命、财富与“义”的兼得——这个就是君子和普通人的区别。普通人的“兼得”是合理的,但君子不会用“兼得”的变通降低精神性的崇高追求。虽然俗语有“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这句话,但这不是经典中对君子的描述。经典对君子的描述就是“君子固穷”。这是一个核心。

“五个特质”:(1)“仁”,和“慈”并用为仁慈,一种爱人的能力。仁者爱人。(2)恕,站在人性的高处要求自己,站在人性的低处宽恕别人,宽恕众生,不以自己的崇高标准苛求众生。(3)智,这个“智”主要是精神性的智慧,物质性的智慧被称作“奇技淫巧”。更多的是诗书琴画等等。君子四友号称“梅兰松竹”。(4)义,坚持道德操守并勇于体现在无所畏惧的行动上,主要是护卫关于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这五种伦理关系的一往无前和誓死执着。(5)变,君子不是不食人间烟火、机械迂腐执行道德规则,他是秉承了中华核心辩证文化,具有“变通”的处理尘世事物能力的人,传统文化鼓励君子因“便”而“通”,取得主导社会、引领社会的机会和权力。不同的是,君子“变而不迷”,能做到万变不离其中。“春秋五君子”就是这样的典范。

以上就是中国传统核心的五个方面,这五个方面使得中国人成为“中国人”。换句话说,当你说你是一个中国人的时候,上述五个方面已深入你的骨髓,你总是在或自觉或不自觉的按照这五个方面的规律在思考、在做事。

六、中国人的信仰和审美。这两点也是塑造中国人精神特质的重要方面。(1)宗教方面。中国人不重视来世,不信鬼神,都是朴素的唯物主义者。中国人也有信仰,他们信“天”,信“良心”,信“祖宗。在信仰方面,可以归结为偏唯物的“天命观”。(2)审美方面。中国人身上都具有浓郁的“诗性”,即诗性的审美观。这个传统来自《诗经》,它对中国人的影响真是太大了。每个中国人都有诗性气质。诗性以感性消弭了理性,以美感解构了神性,以悟性转移了物性。西方人的审美截然不同,他们的审美核心是“神性”。诗性审美使中国人具有道德浪漫主义情怀,战略思维发达,崇尚必然和正义。处理危机时因为相信必然,总是处于被动的守势,经常“后发制人”。

免责声明
世链财经作为开放的信息发布平台,所有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世链财经无关。如文章、图片、音频或视频出现侵权、违规及其他不当言论,请提供相关材料,发送到:2785592653@qq.com。
风险提示:本站所提供的资讯不代表任何投资暗示。投资有风险,入市须谨慎。
世链粉丝群:提供最新热点新闻,空投糖果、红包等福利,微信:juu36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