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广州|从线下顶流到元宇宙,广式文化符号见证幸福年
从线下顶流到元宇宙,广式文化符号见证幸福年
南国早春,百花争艳。当春意正浓的时候,开放、包容的广州人就知道广府庙会如期而至了。
“我也可以体验吗?要怎么做?”80岁的齐奶奶站在北京路中段的广州联通的线下快闪店与穿着旗袍的虚拟数字人伊依在屏幕前互动;市民苏小姐拿着收藏了十年的集邮戳的小册子在打卡点印下2022年广府庙会的纪念邮戳;在万木草堂,汉服爱好者圈圈与好友一起身穿传统服饰,迈过高高的门槛,打卡广府庙会的活动站点……不管是线上还是线下,广府庙会仍旧是广府人心中那个不可缺少的“仪式感”,在日新月异的体验中,将非遗、美食、民俗一代一代传承。
不管形式如何变,广府庙会在十多年的探索中,打造了一个利于文化传承的平台,让更多的人去了解地域文化,并且通过平台让多种文化在这里汇聚交流。
从线下到线上,文化魅力穿越次元
“广府庙会从线下走到线上,从2010年到2019年期间,我们连续数年举办广府庙会,已经积累了大量的线下活动,每一年的人流量都在500万人以上。同时,我们也在积极探索线上庙会。”越秀区文广旅体局副局长何愿飞说。
2022年,对于线上新技术的探索为市民的体验又带来了新的效果。
通过手机程序进如广府元宇宙,站在庙会的牌坊前,千年古道北京路化作虚拟世界,在浩瀚无垠的宇宙星空下熠熠生辉。随着游戏程序的操作,元宇宙的游客可以在北京路逛街、购物,更能了解千年古道的历史。
新型的技术只是内容的载体,吸引市民的内核依旧是广府文化的传承。
“通过数字建模与虚幻引擎技术,结合传统新春的氛围,将千年古道、骑楼、广州城隍庙等广府符号作为搭建元素搬到元宇宙,为广大市民打造线上虚拟的公共文化空间。”越秀区文化馆馆长张蓉说,“在非遗直播间活动中,我们邀请了岭南古琴艺术市级代表性传承人区宏山、粤语讲古市级代表性传承人彭嘉志、通草水彩画绘制技艺区级代表性传承人苏昕等来推广非遗文化,也获得了很多市民的关注。”
从配角到主角,非遗元素贯穿古今
打开广府庙会周边礼盒“非遗玩家”,非遗六件套以不同形式展现在眼前:设计成香插的岭南古琴、精致小巧的榄雕吊坠以及通草画装饰摆件……每一件纪念品都将非遗元素融入其中,而这些广府庙会的非遗纪念品的延续发展也见证了非遗在广府庙会中分量的变化。
榄雕市级代表性传承人曾宪鹏尤记得,他第一次受邀请去参加广府庙会的时候,路过的市民甚至都不知道榄雕是不是广府的非遗文化,“等到了后面几届,来参加广府庙会的游客都已经能准确分辨出我与我父亲的作品以及工作室的作品风格了。”曾宪鹏说。
变化不在朝夕之间,从2011年至今,广府庙会不断挖掘非遗的文化艺术价值,并将平台搭建起来的关注度不断延伸出去,不仅仅停留在庙会期间。
何愿飞回忆,第一届广府庙会的时候,对于非遗板块的展示都是比较模糊的概念。“2010年以前,整个非物质文化遗产行业名录刚刚开始逐渐建立,恰逢这个时候我们举办了亚运会,广州看到了这样一种可能性,希望推动非遗在建立名录的基础上再往前走一步。”
文化的相聚与交流为本土非遗艺术的保护、传承打造了一年一度的盛会。从2011年到2022年,非遗不再是广府庙会上小小“配角”。从第二届开始,广府庙会专门设置了“非遗区”,慢慢从骑楼段发展到北京路的北段、中段、南段乃至整个北京路步行街,非遗逐渐成为庙会期间体量最大的、内容最丰富的一个区域。
仅仅停留在对非遗文化的展示阶段不是广府庙会的初衷,在一年又一年的发展中,广府庙会也借助非遗品牌峰会将非遗项目的传承人聚集起来,邀请国内和省内的专家名家以及跨界传播、产业的专家进行交流,通过不同领域的建言献策,让非遗项目发展得到促进。“这也是广府庙会为非遗项目的发展带来的一种化学反应。”何愿飞说。
如今,当曾宪鹏面对往来的游客时,他惊讶于游客对榄雕的熟悉程度,“不同年份的作品都被他们盘出了不同的光泽与颜色,通过颜色能了解到他们与广府庙会一起走过的岁月。”
一期一会,广府人情怀延续不断
十余年的广府庙会,情怀和情感一路陪伴它的成长,而这种情感也得到了市民的认同。
市民淑贤戒拿着十年前广府庙会的“幸福文牒”来到万木草堂打卡2022年的广府庙会邮戳。距离她上一次来已经有一年多。“从第一届广府庙会我就一直坚持参加,我的幸福文牒上有从第一届开始至今的所有的广府庙会的邮戳。”淑贤戒小心翼翼地从防水塑料薄膜里拿出她的幸福文牒,一页一页向笔者展示,“其他地方也有庙会,但是更多的是停留在传统庙会的宗教意义上。像广府庙会一样大规模宣传城市文化,传承非遗艺术的庙会在其他地方并不多见。我朋友在外地,每年都会拜托我集满一册广府庙会邮戳以留作纪念。”
像淑贤戒一样坚持每一届广府庙会都来参加市民并不是个例。今年,市民圈圈也再一次回到广府庙会的现场,穿上汉服一站一站打卡集邮戳。
追随广府庙会一路走来,这个文化品牌早已成为他们开年仪式感的一部分,这样的仪式感不仅仅停留在“老粉”之间。劳文彦今年是第一次参加广府庙会,作为徒步爱好者,他花一天时间走完线下12个集戳点。“这种体验对我来说很新奇,每一个线下点位的设置都有讲究,都能体验广府文化的精彩之处。”劳文彦说。
“一个城市需要文化载体,而广府庙会正是广州打造城市文化形象的其中一个载体,对城市发展来说具有特殊的意义。”何愿飞说,“广府庙会对外交流的这种方式已经得到了我们国内各地民俗活动的互相链接,影响力越来越大,甚至到海外很多华人圈里面都知道广府庙会。”
一座城市,一种文化,来源于民俗,又塑造了新的民俗。广府庙会从诞生到成熟,从线下到线上,从传承到创新,也逐渐构建起城市文化交流的大平台。
【记者】马艺天 钟晓宇
【平面设计】张雅
【统筹】冯艳丹 郑慧梓 罗莎
【策划】陈邦明
【监制】何又华 罗彦军
【出品】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广州分社
【作者】 马艺天;钟晓宇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 免责声明
- 世链财经作为开放的信息发布平台,所有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世链财经无关。如文章、图片、音频或视频出现侵权、违规及其他不当言论,请提供相关材料,发送到:2785592653@qq.com。
- 风险提示:本站所提供的资讯不代表任何投资暗示。投资有风险,入市须谨慎。
- 世链粉丝群:提供最新热点新闻,空投糖果、红包等福利,微信:juu3644。